弹幕教我做女王 第63章

作者:虎昭昭 标签: 爽文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郭凡认真的解释道:“太女的野心很大,这次变动的不止是盐铁相关的律法,几大刑律都要重新修订。除了邀请您,太女还准备邀请其他法学大家。”

  “除此之外,太女还准备推广蓝河县的学室,将新修改的常用律法,印刷成册,供姜国基层的官员学习。”

  “官员的晋升,考核标准之一就是律法……”

  郭凡说得越多,赵青竹就越心动,暗中惊叹姜蓁的大手笔。光是从这大刀阔斧的态度里,赵青竹就能看出姜蓁的雄心壮志。

  听出这不单单是郭凡的事,是整个法家的事,赵青竹没有了犹豫,说道:“怪不得姜王会立蓝河公主为太女。行,这事我答应了,明日我就写信,邀几位好友前来。”

  “多谢师叔。”郭凡赶紧道谢。

  对专心做学问不慕权势的人来说,知己的话,比太女说的更管用。

  姜国除了有盗律、囚律、杂律等六篇刑律之外,还有许多单拎出来的法律规范,比如田律、徭律、工律……,整个律法十分糅杂,隐约还能看见郑国律和宋国律的影子。

  就像姜王之前说的一样,若是卫国变法成功,姜国就会把他们的优点拿过来学习,这就导致各国律法都有共通之处。

  姜王知道自己体弱,淡定的把修改律法的事情交给了姜蓁。

  姜蓁提出来的第一个改变就是,废除姜国原本的两百多种刑罚,什么黥、劓、剖腹、抽肋、坑、烹……除了丰富死亡方法的多样性,在姜蓁看来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所以她直接简化了刑罚的方式,就只有诛族、砍头和苦役,再加上一个宫刑,差不多就齐活了,这样既方便官员执法,也方便百姓懂法。

  为了能听到大家讨论的声音,姜蓁每日的工作地点,就搬到了大学的论台,听诸位士族、百姓对新法的意见,然后再酌情修改。

  “太女所说的这儿苦役太过宽泛,鬼薪和城旦是苦役,去官府经营的作坊干活也是苦役,据我所知,蓝河县作坊里的奴隶,吃得比庶民还好。”

  “那就再细分服役的年限,还有服役的内容,辛苦的分为一类,轻松的分为一类。”

  “把刑罚弄得过于复杂,没有什么好处,各国县令断案,有多少是照搬条例的?大多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办事。”

  赵青竹此时见缝插针的建议道:“若想治民,要先治官。想要律法通达,需得管理好各位官员。现在的官员处理政务随心所欲,态度也是高高在上……”

  论台这边还有姜国官员在呢,上完了早朝,忙完了手上的事情,他们也过来凑热闹,谁知道居然听到有人针对他们,立马就不干了。

  “你一个宋国人,说宋国官员也就罢了,凭什么说我姜国官员不干实事?若不是我等呕心沥血,姜国哪有现在这样的盛况……”

  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姜蓁和郭凡这一套套的,都没有消停过,累的可都是他们。

  赵青竹把手一抄,淡淡的说道:“你累啊?那你辞官呗。”

  “你胡搅蛮缠!这和辞不辞官有什么关系!”

  【哎哟我去,赵老头杀伤力真高,对方脸都气白了。】

  【监督官员的政策是肯定要有的,但现在讨论的是刑罚,这老头歪题了,阿蓁快提醒一下,不然待会儿吵起来了,这话题会歪得八匹马都拉不回来。】

  姜蓁对黑壮低语了几句,黑壮立刻拿起木制的大喇叭,提醒道:“诸位先生不要急,现在讨论的是刑罚,请大家一条一条的来……”

  有蓝河卫替姜蓁把守秩序,现场纷乱了几秒,又恢复到了正常。

  【哎哟喂,这得亏阿蓁在,要不然现场真得打起来。】

  【这群文人是真的猛。后面还有一大群猛人正在路上呢。】

  前面几天还好,旁听的人不多,到了后面,关于新法讨论的事传开,来的人越来越多。

  这个时候,姜蓁就没去论台吹风了,而是移步到了大会议厅。

  有发言权的人也变少了,除了姜蓁邀请的法学大家,剩下的就是各个阶层的代表。

  其余人只能旁观,不能说话,要是有什么建议,可以在意见簿上留言,若是那些建议言之有物,被姜蓁采纳,那他就能进入大会议厅,关键时刻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你这办法倒是新奇。”姜王虽然把这件事交给了姜蓁,但他也是全程参与,问道:“虽然大家都能畅所欲言,但这应该不是你说的民主吧?”

  【大头的脑子可真灵,一下子就联想到民主上去了。】

  【现在本来就是百家争鸣,大头又是个聪明人,接受新思想的速度肯定快。】

  姜蓁想了两秒,摇头说道:“应该不算。因为最后一锤定音的,还是父王您。”

  说是征询所有人的意见,但其实就是套上了民主壳子的独裁。

  而且姜蓁所推行的新律法,注定要侵犯各阶层的利益,与其让她霸道的直接拿一套新律法出来,吸引所有的仇恨值,还不如雨露均沾,每个阶层都给她背一口锅。

  只是姜蓁没想到,赵青竹的战斗力这么猛,替她吸引了大部分火力。

  赵青竹建议道:“既然公主都对贵族一视同仁,收了人头税,那徭役他们也应该承担。”

  徭役包含了兵役,和平时还好,战时的风险可就高了,一不小心人就没了。

  赵青竹继续建议:“还有军功制度,卫国的就非常合适,姜国和卫国打过仗,应该知晓卫国兵卒的勇猛,太女可以好好参考一下。”

  【赵青竹这一招,是不是叫做摸着卫国过河。】

  【别笑得太早,等姜国崛起,其他国家也会摸着姜国过河。】

  【据说卫国的新法,赵青竹出力不少,现在看起来,传闻应该是真的。他的某些想法,跟郭凡师兄的想法还真是不谋而合。】

  【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力荐针对姜国贵族的律法,赵青竹的头跟郭凡一样铁,是真不怕被套麻袋。】

  姜蓁笑眯眯的看着赵青竹发挥,甚至还采纳了他不少意见。

  只是赵青竹他不止攻击贵族,他平等的攻击所有人,除了有针对贵族的律法,他还建议了针对庶民的律法。

  “饱读诗书的人,频繁的在各国之间走动,今年在姜国做官,明年就能去宋国做官。郑国私学林立,人才却都跑到别国去了。若是想要庶民安心耕种,就不能让他们读书,否则姜国的百姓,也会流向别处……”

  作者有话说:

  文中律法方面的相关知识,参考的是秦律

第63章

  医者都跑了

  【法家的人是不是都修炼了铁头功?这么猛。】

  【啧啧啧, 怎么现在的士族都瞧不起庶民。难道不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咱们大张旗鼓推行简化字,可不是为了方便贵族的。贵族哪有这牌面啊。】

  贵族有仆从伺候,可以花一天的时间去记一个字, 就算那些字繁复无比, 形近字也多, 他们也能慢慢花时间去记。简化字对他们的重要性,没那么大。

  可庶民和奴隶就不一样了,他们要花大量的时间劳作,每天只能挤出那么一点点空闲时间, 简化字正好符合他们的需求, 简单易学。

  简化字推广以后, 图书馆外扫地的奴仆, 都快把常用的三千字学完了, 效果可见一斑。

  郭凡是庶民出身, 被他老师收养之后, 就跨入了士大夫的阶层。原先他的想法和赵青竹一样,觉得治民就该愚民, 让他们老老实实的耕种, 也算是为国出力。

  但姜蓁却一句话把他给问住了:“真正的人才, 就像金子。你是想屎里淘金, 还是想沙里淘金?”

  这世界上是有天才的,可大部分天才都被埋没了。

  秋月过目不忘,可她要是一辈子接触不到书籍, 就只能窝在家里织布。黑壮力大无穷,但在她成长的时候, 长年累月的挨饿, 她的上限可能就是挑一担石头或两桶水。

  改善育种方法, 增加粮食产量,让国人都能吃上饱饭。简化常用字,大量印刷教材,让幼童都会识字。

  这都是姜蓁培养人才的一种手段,如果能做到,姜国的栋梁之材就不会被埋没。

  别人这么说,郭凡只会嗤之于鼻,可姜蓁这么说,他却有了为之而奋斗的动力。

  所以面对赵青竹的愚民政策,郭凡首先站出来反对:“师叔这话说得不对。庶民不识字,那识字的就都是士族。既然是士族来管理国家,就难免会有私心,收税、服役的时候,只需要稍稍一抬手,就能放过自己的好友姻亲。”

  赵青竹反驳:“私心?若是人人都懂法守法,又岂会有私心。”

  这个‘人人’指的的官员和贵族,庶民都老老实实的种地去了,根本就没有触犯法律的机会。

  虽然愚民是许多文人的共识,但赵青竹这话,依旧犯了众怒。

  “这天下又不是只有你法学一家,你这么说,把其他人放在哪里,我一个医家的,总不能天天去背律法!”

  吵着吵着,这话题又歪了起来,姜蓁默默的吃瓜没有做声,就当没听过赵青竹说的这话,这么好的吸引火力的炮台,她现在还得好好养着,免得后面失去了锐气。

  姜蓁不止不会玩愚民的手段,就还要尽力的教化百姓,除了律法,她还准备了其他东西。

  因为这次修订的是整个姜国的律法,大家又是逐条分析,工程浩大,姜蓁需要在这大议事厅里耗费至少两个月的时间。

  可简单的医疗手册、种植养殖手册,却花费不了那么多时间。姜蓁提供一个大框架,让医丑和姚春填满就行。

  医疗手册的主要内容有怎样预防疾病、常用的中草药、传染病、接生知识……

  以现在的医疗条件,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所以在医疗手册上,姜蓁引导大家注意饮水卫生和粪便管理,灭钉螺、蚊蝇、蟑螂、老鼠……

  整个医疗手册,在医丑的填充下,基本成型。

  姜蓁一边听着大家的发言,一边修改着医丑交上来的初稿。

  【这些药方只说了药名,不太好,因为各地对某些药材的称呼一不一样,最好再配一个图。】

  【药方的种类太少,让医丑多加一点上去,不许藏私。除了接生的知识,小儿病痛的知识也很重要,让他补上。】

  【这个时代每个夫妻都能生七八个,十几个的都有,如果全部都能养活,那姜国十年之后,人口肯定会迎来一个大爆发。】

  【医丑现在培训的徒弟还不够,姜国两百多个县呢,一个县分派一个医官,那也还差得远。】

  【可以搞一个定向培养计划。宋姬的伤好之后,医丑的名气大增,可以吸引其他医家的人来免费学习,但学了我们的知识,就得去基层免费服务五年。】

  【正好现在大学的名气大得很,可以借此机会直接招生了。】

  【哟~赵青竹已经和人对骂完了,又扯到了愚民上面,阿蓁你赶紧去表个态,让大家讨论下一个律法。】

  有直播间的存在,姜蓁何止能一心两用,一心几十用都行。

  姜蓁把手里的笔放下,转头对黑壮低语了一句,黑壮立刻拿起大喇叭说道:“关于庶民读书的事,以后再议,先商议治官。”

  在郭凡站出来反对自己的时候,赵青竹心里就已经有数了,姜蓁虽然只听大家发言,很少表态,但郭凡肯定能代表姜蓁的一部分意志。

  谁都知道郭凡是姜蓁的左膀右臂,郭凡不可能站出来公开发表反对姜蓁的言论。

  赵青竹可惜的叹了口气,然后又提起精神,把炮火对准了姜国的官员。

  “各国官员懒散成风,当日的政务能一拖再拖,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姜国的官员反驳,“你这是胡说,我等从未懈怠过,到了晚上,我们回家用完餐,还要点着油灯干活!何来懒散一说。”

  蜡烛是个奢侈品,一般的小贵族还用不起。

  以前姜王主政,他们还能偷一下懒,但轮到姜蓁批改奏折的时候,他们的苦日子就来了。姜蓁那效率多高啊,他们辛苦几天的东西,姜蓁看一眼就能找出问题。

  为了在能在姜蓁面前留个好印象,都邑的官员,都很勤劳。

  在油灯的光线下看书很伤眼睛,姜蓁刚想提醒大家爱护双眼,赵青竹就说道:“谁让你们把公务拿回家做的?难道不应该是在衙门把公务处理完再回家吗?”

  【这话说得,有资本家那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