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五年代:福女空间有灵泉 第147章

作者:竺茶 标签: 穿越重生

  第二天就跑去镇上了,问了收购站才知道那玩意儿收购站出那么高的价钱收。

  他还很有耐心的守在一边,亲眼看见二伯和顾建毅拿着黄鳝来卖,亲眼看到两人卖了那么多钱。

  顾文的爸这下坐不住了,就这么一天赚的和自己一个月差不多了,立刻就回家去了。

  因为二爷爷家还没分家,顾文的爸就把这事儿说了,几个兄弟一起去抓黄鳝,还不遮掩,。

  这下搞得全村都知道了,后来连外村都知道了,这下子全村都出动了。

  这数量一上来,价格自然就下来了,搞到现在收购站都吃不下了,现在去忙活一天,最多能赚个一两块了。

  不过就算是这样,一个月下来也不算少了,所以村里人的热情不减。

  但是像顾二伯和顾建毅这样尝到过甜头的人来说,这点收入就不够看了。

  “漏出去就漏出去吧,本来也没指望能瞒多久,反正也赚了不少了。”

  顾曼蔓之前也没想过能瞒这么久的,怪不得昨晚跟顾建毅说去燕京做生意,他那么激动呢。

  “说的也是,咱们这两年靠着这个还真是赚了不少钱。”顾二伯想想家里的存款。

  就算收购站那边的人给自家亲戚说了,后来价格低了一些,那也是赚了不少的。

  “行了二伯,你们这段时间也休息休息,等明年开年,咱们两家就一起去燕京,我会安排好的。”

  “我们这么多人一起去燕京没问题吗?曼蔓,要不再等等吧,等你在燕京城站稳了脚我们再过来,虽然你和小言在处对象,但是也不好麻烦他太多,免得被人看不起。”

  不得不说,顾二伯是真的为顾曼蔓打算的,生怕给侄女儿带来不好的影响。

  “二伯,你想多了,我要是,没准备好,也不会来和你开口说这些的。”

  “那行,只要不会给你添麻烦,我们就去。”

  “那就这么说定了啊,二伯,我先回去了。”

  顾曼蔓刚回家没多久,顾家村的人就陆陆续续过来了,有人手里还端着个饭碗呢。

  这个时间点儿,也不知道是早饭还是午饭。

  “顾嫂子,曼蔓那丫头回来了吧,我刚刚好像看见她去她三伯家了啊。”

  “是啊,顾嫂子,你叫曼蔓丫头也出来啊,我们也见见状元啊。”

  “这以前状元都是男的,咱们村居然还出了个女状元啊。”

  “那可不是,这可是稀罕了,咱们走出去脸上也有光啊。”

  “林婶子,现在时代不一样了,男女都可以参加高考,可以当官,我这个女状元只是个开头,以后会越来越多的。”

  顾曼蔓听见声音走出来了。

  “哎哟,你们听听啊,这状元说的话就是不一样啊,改明儿我也把我闺女送去学校读书看看。”

  “杨婶婶,你这样像就对了,伟人都说了,生男生女都一样,妇女能顶半边天,咱可不兴重男轻女那一套了。”

  这杨婶子一连生了三个女儿,就想再拼一个儿子,她大女儿都十二岁了。

  “曼蔓丫头,你赞成我送我家的女儿去读书?”杨婶子看着顾曼蔓,想听听她的说话,这丫头现在可是有出息的。

  “为什么不呢?杨婶子你可得知道,女儿才是你最贴心的小棉袄啊,就算以后嫁了人了。”

  “也会时常想着你呢,反观那些男人,好多娶了媳妇儿就忘了娘了,跟着媳妇一起孝敬老丈人家了。”

  顾曼蔓举例给大家说着。

  “还真别说啊,曼蔓这话说的在理啊,咱们村子里不就有几个嘛,娶了媳妇,就光顾着孝敬老丈人家了,对爹娘反而没那么好。”

  顾家村的人窃窃私语的,提到这个话题,那能说的可就多了。

  “各位叔伯婶婶,咱们都是庄户人家,又不是有皇位要继承,家里也没什么厚重的家底,只要孩子孝顺,儿女不都一样吗?”

  “女儿怎么了,只要好好培养着,以后出息了,照样给你们长脸啊,就像我,以后走了出去那也只会说是老顾家教得好啊。”

  “不愧是状元啊,说起大道理来头头是道的。”

  “肖叔,你也觉得这话在理吧,其实现在学费不贵,不至于负担不起,学校也可以蒸饭的,开销不会太大,大家咬咬牙,还是能把孩子供得起的。”

  “我不说别的,就算成绩不好,哪怕是勉强多认识几个字呢,以后出去了,机会总会比不认识字的人多一点儿吧。”

  “读书好的就更不用说了,以后有机会在城里找个工作,在城里安家了,就算走出去了。”

第245章 希望可以改变命运

  顾曼蔓这话说的,村里人都激动起来了,顾曼蔓这话确实有道理,这年月供一个学生,一年下来差不多两三块钱吧。

  以前或许会困难点儿,但是最近村里人谁家一天不赚个一两块钱啊,好像送孩子去读书,也不是那么艰难嘛。

  村里人这会儿就在心里盘算开了,要不要把家里的孩子都送去学校试试,万一有一个出息的呢,不论儿女,总能跟着享点儿福吧。

  其实顾曼蔓会说这些话,也只是想给村里的女孩子们多争取一些机会了。

  这个年代,农村的女孩子多半都得不到教育,懂事开始就帮家里干活,到了年龄又嫁人了。

  然后就是生孩子,一个接一个的生,再干一辈子的活儿,上伺候老人,下照顾孩子,还时不时受点男人的气。

  有些人甚至还会挨打,然后这么一辈子就过去了,毫无意义,生活都是麻木的。

  顾曼蔓无法想象这样的生活,或许她不能改变什么,但是至少给这些人一个机会吧。

  看动员的差不多了,顾曼蔓又开口了:“各位叔伯婶婶,要是有意向的,可以先把孩子送到原来的扫盲班。”

  “之前跟着扫盲班学了一些字,但是还不够,我可以帮着给大家补补课,基础打牢点儿,去了学校,也没那么费劲儿了。”

  “哎哟,曼蔓,你说的是真的呀,那可真是太好了。”

  “曼蔓都这么说了,那咱们还犹豫什么啊,咱们什么时候开课啊,我马上把我家几个孩子都送过去。”

  “就是啊,曼蔓可是高考状元啊,那肯定教得好了,我支持。”

  “要用知青处,我待会儿肯定得去给村长说一声啊。”

  “曼蔓,不用你来说,我支持咱们村的教育事业,知青处那边,你尽管用就是,我会过去那边打招呼的。”村长突然从外面走了进来。

  “那还等什么,咱们下午是不是可以直接开课了。”

  “倒也不用这么急,明天吧,明天正式开课,今天下午你们就去村长那里做个登记,六岁以下的就先不要来了,来了也听不懂的。”

  “曼蔓,我家老大都十三了。”

  “叔,十三怎么了,就算是三十了,只要她愿意学,那也不晚啊。”

  “成,那我下午带她报名去,明年也去上学。”

  他家大女儿还是很聪明的,就是之前也没太重视,现在顾曼蔓这么说,他决定试试看。

  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下来,大家都散了,都在议论这事儿呢。

  村子里读书的女孩子确实不多,但是顾曼蔓现在这么争气的样子,他们也觉得哪里不一样了。

  不求自家女儿和顾曼蔓一样考个状元,就像顾曼蔓说的,以后进城找工作,当个城里人不好吗。

  “曼蔓,你这样做,会不会太累了。”陈凤心疼的看着女儿。

  “没事的,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也不想看这些女孩子,就这么被困在村里了,重复老一辈的人生。”

  “曼蔓,爷爷支持你,你的想法非常好。”顾爷爷倒是一脸赞同。

  “我相信,以后我们的国家,念书的女孩子会越来越多的,我只是希望我们村的女孩子能早点得到重视,也可以早点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这天下午,村子里适龄的孩子,基本都报名了,不论去不去上学,先去顾曼曼那儿上一两个月课总没什么坏处。

  顾曼蔓上课第一天,先在黑板上出了不少题,让大家在下面做,能做多少做多少,不用勉强。

  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先摸清楚这些人的底子,然后再来分班。

  顾顺知道这事后也自告奋勇的加入了,还有杜明赵秋夫妻俩,得知此事,便说这几年在顾家村多亏了大家的照顾。

  这会儿村里人有需要,也愿意来帮忙,虽然他们俩不如顾曼蔓兄妹,但是帮着没有基础的孩子启蒙,打打基础还是没问题。

  他们俩这次参加了高考,因为提前在沈言祁那里得到了消息,准备得充分一点。

  所以这两人考得还算不错,走个本科应该没问题,两人商量了一下,填的老家一所师范学校。

  有了三人的帮助,顾曼蔓也轻松很多,她之前是打算分不同的班,然后错开时间上课的。

  现在好了,分成两批,一批完全没有任何基础的,这些人年龄大小不一,之前在扫盲班进了周月琴的班。

  周月琴完全不管,只想着混工分,面上过得去就行了,村长也不管那么多,所以啥都没学到的。

  后来好不容易分到杜明班上了,又被家里人请假回去帮着干活,所以还真有那么几个女孩子,真的是半点不会的。

  至于其他的,那也好不到哪里去,就是学前班水平。

  简单认识些阿拉伯数字和汉字的数字,还有一些简单的如“山、水、上、下”之类的。

  这些人统统被归到零基础里面,由杜明夫妻俩从零开始学起,务必要把基础打牢,后面学起来也没那么吃力。

  剩下的基本是进学校的,这里面又分成两拨,一拨人是勉强能跟上老师的进度,每次考个六七十分没问题的。

  这些人顾顺来负责,教他们一些学习方法,主要以复习为主,把前面的知识巩固好。

  剩下这些已经上学了,但是完全跟不上进程,每次考试都不及格,甚至考零分几分十几分的,那可就太多了。

  顾曼蔓负责这部分,先是教了这部分人好的学习方法,然后从最简单的加减法重头学起。

  顾曼蔓上课并不严厉,村子里的孩子又都认识她,她也不以老师的身份和他们相处,这群孩子也就没有面对老师的那种害怕了。

  在他们眼里,这就是顾承的姐姐而已,平时顾承和他们关系也不算差,所以就很亲近顾曼蔓了。

  有什么不懂的都会举手向顾曼蔓提问,课堂上的气氛非常好,大家的进步也是很明显的。

  其实这些孩子也不是笨,只是很多时候,稍微有点不懂的地方又不敢去问老师,这一点点的问题积累到一起,问题就很大了嘛。

第246章 马书记的来意

  顾曼蔓去知青处,不可避免的会遇上周月琴,这人现在是越发阴阳怪气了。

  听赵秋说,周月琴这次高考也考得不怎么样,连填志愿的资格都没有。

  之前几次在村里丢了脸之后,她也算是破罐子破摔了,完全不装了,实在是装也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