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五年代:福女空间有灵泉 第277章

作者:竺茶 标签: 穿越重生

  “奶奶,我自己来就行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顾承手脚麻利的放下书包,把卷子放了进去。

  “这孩子可真乖,有七八岁了吧。”刘老太太看着顾承说到。

  “这位奶奶,我今年就十一岁了。”顾承心塞塞的回答。

  “这孩子,可能长身体比较晚,我刚刚看见的哥哥姐姐都不矮,你肯定也不会一直这么矮的。”刘老太太说。

  “谢谢这位奶奶。”好像有被安慰到一点点,顾顺也装好水过来了。

第448章 打顾顺的主意

  “奶奶,水好了,有点儿烫啊,喝的时候注意了啊。”

  “行,不用管我了,我这么大岁数了,还不会喝水了,小承啊,正好和你二哥回去了啊。”

  “知道了,奶奶,那我们先走了。”

  看着顾顺离开的背影,郑老太太眼睛一转,心里有点儿想法。

  “多好的孩子啊,老姐姐,你大的这个孙子也该有二十了吧。”

  “今年二十一了。”顾奶奶随口回答道。

  “那可以说媳妇儿了啊,有对象了没。”

  “说什么媳妇儿啊,还在读书呢。”顾奶奶笑了。

  这个她不急,这么好的孙子,以后不用愁娶媳妇的事儿。

  “读书怎么了,不耽误结婚生娃啊,不然等毕业了,那得多大了啊。”郑老太太急了。

  “是啊,你说这女孩子结婚这么早,你这大孙子要是不早点,好的姑娘就被人挑走了。”

  “那不用担心了,我这孙子长的这么精神,自己又是大学生,出来那前途肯定是不可限量的,家里条件也不差,还愁找不着好的吗。”

  顾奶奶虽然还没明白郑老太太什么意思,但是她心里却是也是这么想的啊,这么说也没毛病。

  “可是都没有好的姑娘了,还怎么找啊。”廖老太太看出点儿眉目,帮腔道,她家里也有孙女儿呢。

  “就找比他小的呗,小五岁都行啊,我家老头子就大我五岁呢,这么挺好的吗,年纪大点儿会疼人。”

  “那...那也要人家小姑娘愿意吧。”刘老太太听了这话都着急。

  “那有什么不愿意的,这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嘛,嫁给我孙子,别的不能保证,但是顿顿吃个肉还是没问题的嘛。”

  顾奶奶其实也不是炫耀,她不知道燕京的情况啊,还以为这边的人,生活水平肯定都很高啊,顿顿吃肉肯定很平常的事。

  哪知道顾奶奶这话一说,几个老太太都不说话了,互相看了看。

  “老姐姐,你家现在顿顿吃肉啊?”徐老太太试探的问。

  “是啊,我们家里人多,每顿饭至少要有三个肉菜吧,所以啊,那些小姑娘根本不用担心,我孙子就是年纪大点儿,嫁进来也不会过苦日子的。”

  顾奶奶口中的苦日子,就是指她们在顾家村的时候,一年吃不了两回肉的情况。

  但是听在这些老太太的耳朵里,就不是个滋味儿了,顿顿吃肉才不算苦日子,那他们过的什么日子?

  他们一个月才割几次肉吃啊,每次也不敢吃三个肉菜呀,没想到这老太太家里条件这么好啊。

  “老姐姐,你刚说你家人多,你家还没分家呀。”

  “分家好几年了,这不是之前我和老头子还没来燕京吗,我二儿媳妇就在老家照顾我们两个老人,所以就在我家老四家里一起住着呢,也好有口热饭吃啊。”

  “那老姐姐还回去吗?”

  “不回去了,我家里这些孩子都不想我们回去了,我们也在燕京好好享福了。”

  顾奶奶透露出来这些,都让这些老太太羡慕的不行了,但是顾奶奶以为燕京人的生活就是这么好甚至更好。

  在顾奶奶看来,燕京是首都,是全国最好的城市,这里的人都能吃好穿暖,还有退休工资拿。

  加上见识过燕京人的消费力,就觉得所有家庭都是这样的了。

  但是,不管哪个城市肯定都有条件差的啊,这几个老太太就是了,她们几个是都有退休金。

  但是家里人多啊,家里的孩子们要结婚,尤其是儿子孙子,都要花不少钱的。

  她们那点儿退休金都是一分钱掰成两瓣儿花的,哪有顾奶奶想的这么潇洒啊。

  “留在燕京好啊,老姐姐,我们四个都是住那个院子的,你住哪家的啊。”廖老太太不动声色的打探。

  顾奶奶和这些老太太唠嗑,也是想有几个说话的人,所以没想那么多了。

  “那边走过去,门前有棵柿子树那家,你们几个是妯娌?住一个院子的。”

  “不是,我们就是邻居。”廖老太太讪讪的说。

  “哦,那是我弄错了。”顾奶奶也不懂啊,怎么都住一个院子的,还是邻居关系。

  “老姐姐,门口有个柿子树那个院子,我知道是哪家,那院子是你家小儿子的?”

  “是啊,我那是我小儿子家。”顾奶奶笑呵呵的说。

  “那行啊,老姐姐,改天我来找你,咱们一起遛弯儿去,不过今天晚了,我们也该回去做饭去了。”

  “那好吧,我这就差两针了,缝完我就回去。”顾奶奶加快了手上的动作了。

  顾奶奶今天透露的这些,足以叫这几个老太太们上心了,盘算着自己家里有没有合适的孙女儿外孙女儿的。

  可以介绍给顾顺的,要是没有,那侄女这些也行啊,这顾家条件还真不错啊。

  要是真能做亲家,多少能沾点儿光吧,那么大个院子呢,居然是他小儿子的。

  顾奶奶还不知道这些啊,后面好长一段时间,顾顺回家的时候,总能遇上个小姑娘。

  不是有这事儿找他帮忙,就是那个事儿找他帮忙的,时间久了,顾顺就回过味儿来了。

  不过好在这个时候,顾顺家的房子也修葺好了,搬过去就不需要路过这里了。

  顾顺这才逃过一劫,但这都是后话了。

  这会儿吃完晚饭,顾奶奶还记得三奶奶的嘱托呢。

  “他赵叔啊,有个事儿,我三弟妹想托我问问你。”

  “问我?嫂子,有什么事儿你问。”赵教授很疑惑,有什么事儿需要问他的。

  “老三家的有什么事,还托你问到老赵这儿来了。”顾爷爷说。

  “是勇娃子的事儿,三弟妹说他想试试做生意,三弟不同意,父子俩僵上了,他赵叔不是大学教授么,有见识,所以问问你的意见。”

  “勇娃子在单位干的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说要出来做生意了。”顾爷爷眉头一皱,显然是不赞成的。

  “哟,这孩子我记得,还是读过大学的,现在端的是铁饭碗。”赵教授对顾勇有点印象。

第449章 两边劝着啊

  “是啊,那孩子比小顺就大几岁,当时是推荐上的工农大学。”顾奶奶说到。

  “真没看出来啊,勇堂叔还有这个魄力啊。”顾曼蔓印象里,勇堂叔是个很老实的人。

  可就是这老实人,平时闷声不响的,突然就要干大事啊。

  “确实啊,放着好好的铁饭碗不要,要出来闯,一般人可做不到啊。”赵教授说道。

  “老赵,我听你这话,还挺支持的啊。”顾爷爷问。

  “什么支持不支持的,我就是觉得这孩子挺有勇气的值得表扬,至于其他的,还是要这孩子自己做决定。我最多就是把情况给分析分析。”

  赵教授可以给顾家两兄弟,提出明确的建议,甚至是直接纠正两人的错误,那是关系在这儿摆着的。

  他是要受这两兄弟的孝顺的,和自己的后辈一样的,嫡亲的侄子。

  但是三奶奶的孩子又不一样了,赵教授肯帮着分析分析,那都是看顾奶奶和顾爷爷的面子了。

  但是只会帮着分析,不会给建议的,人这一辈子,有太多的变数了,万一有什么事该怪上他了。

  顾家兄弟俩这边,本来他就住在这边的,有事儿立刻就能帮着想办法了。

  有什么做的不对的,赵教授也可以立马指正,这两兄弟也是能听人劝的。

  “他赵叔你说吧,这么大的事儿,咱们是不好帮着做什么决定,还是让他们父子去自己决定去。”

  “那我就把两种情况都简单说一下吧,这第一嘛,就是继续在单位里干着。”赵教授喝了口茶。

  “待遇现在应该还挺不错的,要是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干到退休,虽说不能大富大贵,但是养老是没什么问题的。”

  “他单位可是铁饭碗,一般不会出什么意外吧。”顾奶奶问。

  “这个,我也不知道你们那个侄子是个什么单位,所以就判断不了了,这半年燕京的下岗潮,老顾应该知道吧。”

  顾爷爷点点头:“这个我知道,我在广播里是听说过,好像不止是燕京,还有几个城市也都搞的挺厉害的。”

  “这个嘛,主要还是看单位的效益,一般来讲,亏损肯定是会下岗的,但是有些单位性质特殊,就是亏了,上面也不会允许往外兑的。”

  赵教授点到即止,顾奶奶不懂,但是顾爷爷是懂的,勇娃子的单位,刚好就不是性质特殊的那种,要是效益不好,下岗是必然的了。

  想到这儿,顾爷爷陷入了沉思,以他来说还是觉得国家单位靠谱,但是现在铁饭碗好像也不铁了啊。

  “要是下岗了,那可能反而没有这个顾虑了,他读过大学,应该不会甘心回去种地吧。”

  赵教授不是瞧不起种地,但是年轻人本来就心气高,读过大学的,现在端着铁饭碗就想出去闯。

  这样的性子,是绝对不愿意回家,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的。

  相反,这个人应该野心还不小,想要做的事情也不是一般人敢想的。

  “那这么说,勇娃子最后还是只有做生意了。”顾奶奶说。

  “嫂子,我可没这么说啊,这孩子的单位性质和效益,我也不知道啊,他自己心里清楚啊,也不是一定会下岗的。”

  赵教授可不敢搭这个话啊,虽然他觉得是挺好的,但是也不能这么说。

  “这个我也不清楚了,回头我把你的话给我三弟妹说说,让怎么自己想去。”顾爷爷说道。

  赵教授又继续讲道:“好,那我再来说说他现在出来做生意,现在这个情况啊,百废待兴,我看上面很支持做生意。”

  “乘着这股风,能少走很多弯路的,你们看建超和建毅兄弟,还有曼蔓丫头,这店里的事儿可没怎么费力啊。”

  “但是收入不少吧,按照现在的收入水平来算,那就是一年就挣了人家一辈子都挣不着的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