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五年代:福女空间有灵泉 第434章

作者:竺茶 标签: 穿越重生

  “顾三嫂子,咱们这大老远的过来,对错到底如何先不说,你还是让咱们先见见顾三哥吧。”

  “那你们可见不着了,我家老三不在家。”三伯母幸灾乐祸的非常明显。

  “顾三哥不在家,是出去来了,咱们哥几个也没事儿,要不就在村里等一等,等到顾三哥回来吧。”

  张老三人模狗样的,现在说话又一副善解人意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个多讲理的人。

  可三伯母知道,就是这人最坏:“那你可等不到,我家老三是出去打工挣钱了,你们在村里等着也没用。”

  张老三一愣:“出去打工了?”

  “养殖场亏了那么多钱,老三不出去打工,我们娘俩吃什么,喝西北风啊,唉,也是我家老三没各位本事啊,几万块说打水漂就打水漂了。”

  三伯母这话,可谓是把这群人说的肠子都要悔青了。

  顾老三是亏钱了,但是他们谁不是亏钱了,都是几万块砸进去,血本无归的,这么多钱谁不心疼了。

  但是当时顾老三透露出的意思,想一个人接手下来,那个时候,大家的心里各自都打着小算盘了。

  顾老三没钱,要是有钱,他当初就一个人自己接手下来了,何必和他们这么多人一起接手啊。

  但他们打听到,顾老三的两个兄弟,好像是在燕京站稳了脚,他们也猜测是不是那两兄弟的支持,所以他才能有这个资本说这话。

  养殖场赚钱,这是大家的都知道的事儿,当时江旭做事,不可谓不高调啊,恨不得知道养殖场的人,都知道他的养殖场能赚大钱。

  这样才能吸引人来接手,他好套现去南边啊,他可没功夫一直耗在这儿。

  他们这些人当时和江旭谈这事儿的时候,江旭开口就要六十六万,大家都觉得贵。

  人江旭直接把养殖场的流水账目给他们看了,具体赚了多少,这群人不知道。

  但是光看账面上的流水,那个数目挺诱人的,他们私下猜测,一年最少可能赚十几万,但是他们更倾向于二十几万。

  这些人总觉得干养殖没什么成本,就把利润猜的很高,这么算下来,一家人岂不是一年就能赚一万多。

  可比他们一年累死累活的,一年到头就赚个三四千块钱强多了,还离家近呢。

  而且人,总有种迷之自信,总觉得自己天下最聪明,江旭干的肯定没他们好,要是他们接手下来,肯定赚更多了。

  一年一家挣两万多块,也是可以期待的。

  抱着这个想法,他们就满腔热血的接手下来了养殖场,然后就开始了明争暗斗的,都怕自己吃了一点亏了。

  有一个人往里面塞自己的亲戚,剩下的人就跟着往里面塞,老员工赶的是一个不剩啊。

  这下好了,干活就跟磨洋工一样,都怕自己干的多了,谁干的少就占了便宜去了。

  现在养殖厂到了现在这个地步,还真的是一点都不冤枉。

  所以当顾三伯去挨个找他们的时候,有人愿意接这个烂摊子的时候,他们同意了。

  然后张老三就各种试探,联合起剩下这十七个老板,坚持要求顾三伯按照他们的投资,来退钱才肯退出。

  这样一来,亏损就转嫁到了顾三伯的身上,他们也就只是耽搁点儿时间而已,钱就算保住了。

  本来还各自为营的人,因为自己的利益,又开始空前的团结一致起来,共同对付顾三伯。

  顾三伯要是不生气,那是骗人的,但是也咬牙认下来了,只说自己想办法借钱,拖上几个月再给他们。

  要是能磨着他们降下来点儿价钱最好,就是不能,也免得这些人继续涨价。

  结果计划的好好的,没防备修路这事儿被朱老幺知道了。

  朱老幺婆娘家的一个亲戚,刚好那么巧,之前有事去了一趟省城,回来的时候听人说起修路的事来了。

  省城都知道了,省里要开始大力修路了,但是这个修路说的是各市之间的主要道路,并没有说是各镇各村都会通路的。

  但是八卦这种东西,就是越传越离谱的,传到最后,就成了家家户户都要通马路了。

  好嘛,朱老幺婆娘家的这个亲戚,就信了这个消息了,然后回到家就开始到处吹牛了。

  见着一个人,就和他们分享这个从省城来的,新鲜热乎的小道消息,这样就显得他很有本事一样。

  朱老幺知道这事儿,还特意上门去确认真实可靠性,盘算对方是不是在说大话。

  他这亲戚为了增加真实可靠性,直接说:你要是不信,自己去省城问,整个省城的人都知道了。

  朱老幺看对方这么笃定的样子,这下有了几分相信了,就跑去和张老三商量这事儿。

  张老三根本不在意这事儿是不是真的靠谱,反正有小道消息出来了,那干脆就借着这个事儿,再多捞一笔好了。

  本来嘛,养殖场肯定是要赚钱的,他们亏了钱他们自己也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但是顾三伯一个人接手下来之后,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虽然顾三伯一个人接手了养殖场,他们是不用亏钱了,但是想着顾三伯一个人,以后赚大钱的滋味儿,真的不好受啊。

  他们都是那个,想一个人赚大钱的,但是现在他们都失去了这个机会,所以心里都很不舒服。

  正好朱老幺带回来这个消息,张老三觉得可以利用,就把大家又叫到一起,开了个会。

  好家伙,钱谁不想要啊?谁会嫌多往外面推啊?那是傻子。

  这些人傻吗?不傻,那就同意了,这群人就这么统一了意见了。

第702章 坐地涨价起来了

  由张老三出主意,大家先一起改口,表示不想退出养殖场了,等着顾老三上门挨个求他们去。

  然后他们再装出为难的样子表示,你要是想一个人接手,那就退十二万吧。

  反正你一个人接手养殖场之后,一年就要赚几十万,我们退出了是吃亏了,你得补偿。

  他们喊这么多,其实没想真的要这么多,就等着顾三伯来讨价还价慢慢磨着呗,能多拿多少算多少。

  这样他们这几个月的时间,才算没有浪费了嘛,他们这个想法自我感觉很不错。

  可惜啊,他们才刚刚出招,顾三伯就直接不接招了,几天没看见顾三伯的动静,现在他们找上门来了,才知道顾三伯已经走了。

  而三伯母的态度也很明确,养殖场就这么耗着吧,大家的钱一起打了水漂了,这下总算是公平了吧。

  你们也不用眼红我们一家人,把这养殖场接手下来后,赚大钱了。

  反正她家也没退出,要是养殖场还要运作,那顾三伯家还能继续在养殖场有一席之地。

  真要是挣钱了,顾三伯家也可以出来分钱,他还可以什么事都不管。

  “顾三嫂子,这我们可都是和顾三哥说好了的,以后养殖场就由他一个人接手了,这说变卦就变卦,不好吧。”

  张老三语气不善的说到,之前还好好的,要是觉得他们要的多了,顾老三还可以讨价还价嘛。

  “张老三,这话你也有脸说的出口啊,你脸皮是真的厚啊,当初是谁先变卦的,你不会是忘了吧。”

  三伯母就差跳起来,指着张老三的鼻子骂了。

  “那顾三哥也不能一声不不吭的,说撒手就撒手了吧。”张老三现在是骑虎难下了。

  这事儿是他牵头出的主意,虽然这些人自己也同意了,但是真到了钱都打了水漂的时候,都只会往他身上推了。

  所以这个时候,他就得想办法了,否则他的麻烦就来了。

  “怎么是我们家老三说撒手就撒手的呢,这不是你们开价太高了吗?本来老三就凑不到那么多钱,你们倒好,一个不知道真假的小道消息,说涨价就要涨价,当我家老三是冤大头啊。”

  三伯母把自己心里积攒的怨气,一股脑的冲着张老三发泄着。

  “顾三嫂,要是觉得是价钱的问题,这事儿咱们好商量嘛,三哥气性也太大了,你还是把人叫回来吧,我们再好好商量商量。”

  “没得商量,你还有脸说是我家老三气性大,乡亲们也来给我家老三评评理啊。”

  顾三嫂这一吆喝,大家名正言顺的看起了热闹来了,本来这群人过来,他们也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的。

  就算想偏帮顾三伯一家,也不好做的太过了,现在好了,三伯母要说事情的起因了,那他们不得竖起耳朵好好听听了。

  “当初老三和人合作搞养殖场的事,大家都知道,就是和这群大老板们一起合伙的。”

  “这事儿咱们当然知道了,要说那养殖场,还是之前借住在强娃家的那个年轻人办的,就办了一年就转让出去了。”

  “这事儿我清楚,那个养殖场转让费一共是六十六万块。”强娃爷爷出声道。

  “我的妈呀,这么多钱啊,那个年轻人这辈子都吃穿不愁了吧。”

  “我要是有这么多钱,我立马去城里吃香的喝辣的去。”

  “扯远了,继续听顾三嫂说。”

  “这么多钱,咱们谁家一家就拿的出来呀,所以才有了这么多人家一起凑钱接手的,一共十八个老板,一人一个份子来分钱。”

  “咱们每家,加上买崽子,平均每家出了四万多块钱。”三伯母一五一十道。

  “嘶......”

  “四万多啊,我连四千多都没有呢。”

  “我要是有四万块钱吗,我就在家吃了睡睡了吃,顿顿吃肉,还干什么养殖场啊。”

  “你是猪啊,吃了睡睡了吃的,听三嫂继续讲。”周二娃笑着看向三伯母。

  “我家老三虽然赚了点儿钱,但是四万多块钱也是拿不出来的,所以就找青丫头还有燕京那边借了差不多两万块钱才凑够的。”

  “本来吧,想着一年能赚个几千块钱,总离家近了吧,还比跑外面安全。”三伯母继续说道。

  “谁知道这养殖场直接砸手里了,这也不能怪哪一个人,咱们都有责任,我家老三看大家都亏了钱愁眉苦脸的,想着那都是大家的血汗钱。”

  “干脆想一个人把这个养殖场接手下来了,大家能挽回多少损失算多少吧,总好过全都打了水漂了吧。”

  “三哥还真是仁义啊,这种烂摊子都肯接手。”

  “就是,没想到三哥平时沉默寡言的不爱说话,也是个外冷内热的。”

  三伯母听的想笑,这下老三的形象树立起来了吧。

  “谁让我家老三烂好心呢,可惜好心没好报啊,这些人竟然一点损失都不想承担,说是当初投了多少钱,老三就的还他们多少钱,才同意老三一个人接手。”

  “什么?哪有这样的事啊,合伙做生意的,亏了钱让一个人去承担,那要是赚了钱,你们肯让三哥一个人赚吗?”

  “这也就算了,老三是个厚道人,到处想办法,二哥和老四家我们也问了,可是这么大一笔钱,呐有那么容易凑够了啊。”

  “这倒是,虽然顾二哥和顾四哥去了燕京这么多年了,可是这钱就是再好赚,一年整个一万块也顶了天了吧。”

  现在万元户都相当了不得了,不怪当初这群人看见江旭一年挣那么多钱,就毫不犹豫的接手了。

  “就在我家老三还在到处想办法的借钱的时候,这些人居然还坐地涨价起来了。”三伯母擦擦眼角不存在的眼泪说到。

  “什么?还有这事儿?”村里人不敢相信。

  “他们随便编了个不靠谱的理由,说是咱们省里马上要修路了,以后家家通马路,养殖场就更赚钱了,所以他们不愿意退出养殖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