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小甜妻 第14章

作者:酱樱桃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当天晚上张桂芬就开始织毛衣。

  第二天她还借了同村的缝纫机,裁布,缝衣服,张桂芬计划给舒冉缝两条厚被子带过去。

  个阿姨跟姥姥也过来帮忙,又是纳鞋底儿,又是做鞋样,忙的不亦乐乎。

  刘慧玲偷偷塞给了舒冉个绿色的塑胶暖水袋,是她下乡时候妈妈给买的,这会儿暖水袋还未正式普及,别说在这小山村,就是大城市也是稀罕玩意儿。

  刘慧玲拉着舒冉去了厨房,打开热水袋上的口,又提着暖壶往口里倒热水,差不多满了,再把暖水袋的塞子拧好,她把暖水袋放在舒冉手里,“暖和吧。”

  舒冉点了点头,“很暖和。”

  刘慧玲道:“这个买了还没用过,佟知青他们一直想要,幸亏我没给,正好给你派上用场,用的时候就跟我那样,灌上热水,能捂一晚上,一定要把口子拧好,不然会烫伤。”

  这种暖水袋舒冉还真用过,是在她大学的时候冬天去漠河玩儿,晚上冻的睡不着觉,用的就是塑胶的暖水袋,当时同学就因为没拧好暖水口还烫伤了肚子。

  舒冉道:“谢谢姐姐。”

  刘慧玲拉着她的手道:“真舍不得你啊,你这一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

  舒冉道:“总会见到的。”

  未来原女主会去京城发展,那也是自己目标的地方,不需几年,两人终会见面。

  “对了。”刘慧玲又想起来,“这个月的饭钱还没给你呢,你出去应该用不到票,我就给你钱吧。”

  说着,刘慧玲就掏出了一张大团圆。

  现在多是分分毛毛的零钱,整块的都少见,十块的更罕见,都统称十块为大团圆。

  舒冉惊讶道:“你才吃了几天,用不了这么多。”

  刘慧玲还是塞到她手里,“剩下的给你当零花钱。”

  “舒冉,冉冉。”舒瑜匆匆的从院外跑了进来,他单手扶在厨房门框上道:“冉冉。”

  刘慧玲麻利的将舒冉手里的钱塞进了她口袋里,又装作无事发生的样子别过了头。

  这会儿正是上工的时间,舒瑜怎么跑回来了?

  舒冉瞧着他额头上大汗小汗的往下掉,便问了句:“二哥,什么事儿?”

  舒瑜道:“村长找我们,快来。”

  ——

  舒冉跟着舒瑜匆匆到了大队,村长也没说什么事儿,就说镇子上通知他俩去一趟,要去县政府,还把自行车借给了两人。

  舒瑜骑着二八杠,舒冉坐在后座上,能有什么事儿,难不成火车票弄好了?

  两人匆匆赶到县政府,又报了姓名,不一会儿李玉跟杨贺也到了,四个人面面相觑。

  舒冉瞬间明白了,肯定是几个人捞的那个子弹头似的东西,上交之后有结果了。

  接待他们的是个二十出头的小年轻,对方先是对几个人表示了一番感谢,又道:“你们这次为国家做了大共享,发现了鱼雷,推动了祖国的科研事业。”

  什么?那个东西竟然是鱼雷?舒冉记得鱼雷能在水下自航、制导,攻击水面或水下目标的水中武器,是海军主要的攻击武器之一。可是当下国家海军还没发展到那个阶段,还很缺研发样本。

  那小年轻又拿出个信封,他将信封放在桌子上道:“这是上面对你们的奖励。”

  舒冉坐在小年轻身边,所以她离信封也近,她打开了信封,里面放着厚厚一沓钱。

  小年轻指了指信封道:“这里面统共一千块,你们几个都有功劳,我建议你们四个平分。”

  一千块啊,这一年都赚不到这么多,李玉跟杨硕的眼睛都亮了。

  舒冉心里也高兴,没想误打误撞得到了奖励,那自己出去可不愁钱了!

  舒鹏一听坐不住了,他道:“那不行,是我妹下的网子,也是她建议上交的,否则这鱼什么的都被扔海里了,肯定她要多分一点。”

  杨硕道:“确实是这个小妹妹建议上交的,她多分点我也没意见。”

  那小年轻笑道:“我就是提个意见,主要还是按你们的想法来。”

  可是多分给舒冉分多少呢?剩下的再怎么分,几个人又犯难了。

  李玉道:“领导同志,我们几个都是文盲,不懂,要不你再给我们分一分?”

  小年轻摆手道:“我就是工作人员,不是领导。”

  杨硕道:“那这位同志,麻烦你再给我们分一分吧。”

  小年轻撑着下巴想了想道:“要不这样,这个小姑娘分四百,其余你们三个人平分,一人两百。成吗?”

  这事儿舒冉不好开口,舒瑜先道:“行,我愿意。”

  李玉跟杨硕两口子嘀咕了会儿,两人也点点头。

  于是四个人便按小年轻说的把钱给分了。

  这一下舒冉得了四百,又有钱咯,又可以买买买咯。

  舒瑜也高兴,200块,自己都能娶个媳妇儿了。

  小年轻道:“你们先别走,一会儿还要给你们发个锦旗。”

  舒瑜兴奋的瞪大眼睛,“啥,还要发锦旗?”他从小到大,就见过当兵立功的发锦旗,自己从来没这么荣光过。

  小年轻道:“不止发锦旗,还要贴告示表扬你们呢。”

第16章

  公社在门口张贴了表扬舒冉几个人的公告,还一人胸口配了一朵大红花以兹鼓励。

  镇子上的人都挤着看热闹,大家都扬着脖子瞧新鲜,也有人忍不住好奇纷纷议论。

  “怎么了这是?”

  “那几个人好像在海里捞到了不得了的东西。”

  “什么东西?”

  “不清楚啊,好像还分到了钱,一千呢。”

  “一千?那我们也去捞。”

  舒冉捞到鱼雷的消息不胫而走,消息传遍了整个镇子,尤其是海边那些村子,还有渔民连夜出海捕捞的,从前安静的海边瞬间热闹的炸开了锅。

  舒冉数着自己的四百块钱,心满意足,这些钱够她出一趟院门了。

  比舒冉还高兴的是舒瑜,舒建国抽了一口烟,有这么二百,自己再添一点,不止能盖砖瓦房,儿子娶媳妇儿的彩礼都够了。

  张桂芬高兴的立马去找了媒人说亲,她一激动又给舒冉的被子添了半斤棉花。

  小姨张桂兰道:“这么说,咱们舒瑜冬天就能娶到媳妇儿了?!”

  大姨张桂香道:“这个秋天能办就办,总比拖着好。”

  张桂兰道:“那冉冉也别着急走,等你二哥结完婚再走。”

  张桂芬道:“这可不行,她是去工作又不是探亲,部队也是有要求的,还得按时过去。”

  姥姥孙叶道:“冉冉该走就走,舒瑜该相亲的相亲,各干各的,谁也别耽误谁的事儿,咱们皆大欢喜。”

  张桂兰笑笑,又瞧着舒冉道:“冉冉,你的车票买了吗?”

  说起车票的事儿,现在买火车票需要去车站,离大河村最近的火车站在市里的郊区,现在的交通工具奢侈一点的是自行车,一般都是牛车啊马车的,乡下根本没小汽车可以坐,好多人去市里都得天不亮就搭着牛车往市里走,想要去一趟市里并不容易。

  舒冉道:“我跟大哥通了电话,他帮我问到了买卧铺票的资格,我计划走的时候再买。”

  张桂兰道:“咱们家谁也没去过市里,也没买过车票,谁都不知道怎么弄,还是要提前买好,免得到时候慌乱。”

  舒建国在墙角吸了口烟,他道:“你小姨说得对,出趟院门不容易,都要准备好,明天你跟你二哥去市里买票,早买了早放心。”他起身道:“我去问问二愣子家的马车。”

  舒建国去的快,回来的也快,马车问好了。

  舒冉这晚便早早睡下了,第二天她起了大早,二愣子赶着马车,兄妹俩坐在后面,抹黑往市里走。

  舒冉还是头一回用这么原始的方法去城市,她坐在后面晃荡了上午,等着太阳升起来,天也热了。出门前,张桂芬给她挂了个军绿色的水壶,舒冉打开喝了一口,水还是温的。

  现在的城市道路上没非机动车辆限行,路上偶尔有汽车经过,最多的也就是叮叮当当的自行车,赶着马车来城市的不少。

  从市里到车站还有好长一段距离,几个人先去国营饭店吃了饭,因为比较着急,便一人要了一份儿炒面,吃过饭,二愣子就等在原地。

  舒冉跟舒瑜买了班车票直奔火车站。

  ——

  c城的火车站是典型的日耳曼建筑风格,红砖的斜坡屋顶,拱形的高窗,最瞩目的是主建筑旁边的钟楼,钟楼要比主建筑高两三米左右,顶上是尖尖的避雷针,钟楼四面都修了罗马表盘的大钟。

  舒冉看了一眼,一点十六分。

  进一趟城可真不容易啊,从早上五点半到现在,六七个小时了都。

  舒冉跟舒瑜进了售票大厅,此时大厅的人不多,不需要排队就能买票,现在的票还未实名制,只要提供证明跟钱。

  售票员说了几个班次让舒冉挑选。

  这趟车发车时间固定,每天下午一点,从南到北,要四天三夜,舒冉留了四天准备行李以及路上的吃食,还要提前一天到市里,住一晚,第二天赶火车,统共五天,于是她选了下周三的车票。

  售票员念了一遍售票信息,又道:“八块六。”

  舒冉道:“同志,我买卧铺票。”

  对方瞧了瞧她的证明,回道:“小姑娘,卧铺要军人十三级以上才能买,你的证明只能买坐票。”

  舒冉道:“我是军人家属。”

  售票员道:“那也得有证明。”

  哈?失算了,一个在后世生活太久的人忘记现在通讯落后了,舒鹏光说了给自己弄好卧铺票,怎么弄倒是没说。

  舒瑜道:“妹,你别着急,我们去打个电话。”

  也只能这样咯。

  两人找到了公用电话亭,又拨通了舒鹏那边的电话,舒冉依旧等了好久才接到。

  “喂,冉冉,怎么了?”

  舒冉道:“大哥,我现在在火车站买票,售票员说卧铺票需要证明。”

  原来是这个事儿啊,舒鹏昨天是问好了,季和昶那边也没个回复,他道:“你一个人去的火车站?”

  舒冉道:“跟我二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