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媳妇是末世大佬 第115章

作者:房子 标签: 穿越重生

实在是林希两口子都很忙,一个要上班,一个要上课,没人陪她们。

她们走时,林希又拿了些干菌子给她们带回去,都是宋从安回老家时带来的。

并和她们约好,等年前时,再过来玩。

那时候,她已经考完试,有的是时间。

她们一走,林希就往学校赶,今天去得有点晚了。

还好,汪勤见她来晚了,也没说啥,就让她赶紧进班。

好学生还是很有优待的。

晚上回去时,林希看着那一堆白菜和萝卜,就犯了愁。

家里没缸,要不然,可以腌酸白菜和酸萝卜。

这么多菜,一时半会也吃不完。

“想啥呢?”宋从安走了过来。

“我想腌点酸白菜过冬时吃,可家里没有多余的缸。”唯一的一口还是水缸。

是搬家后宋从安去买回来的,水龙头在院子里,厨房用水不方便,就买了个。

“这有啥难的,明天我去给你搞一口回来。”这媳妇莫不是真的把他给遗忘了?

有事居然不想着找自己。

这可不行,可不能让她真的把自己给遗忘了。

现在他们算啥?就像她说的,就是兄弟。

这媳妇都不是媳妇了,他心里苦啊。

“那行,交给你吧。”

宋从安第二天真的就搞了口缸回来,林希和春花一起,把白菜洗净,萝卜切成片,腌了满满一缸。

要知道,这里可比宋家庄冷多了,听说冬天还很长。

可能真的没啥青菜吃,到时就全靠这酸白菜和酸萝卜了。

天气越来越冷,没几天,宋从安又去买了炉子和烟筒回来,安在客厅里,还买了棉门帘挂在门口。

家里有孩子,有老人,不可能天天都待在炕上,特别是孩子,不让他们动,不让他们跑,那是不可能的。

林希也算是见识到了,这个时代的另一种取暖的方式。

“这烟筒漏烟不?安全不?”中午她一回来,就看见宋从安在安炉子,接烟筒子。

炉子和她空间里的不一样,和厨房用的那个也不一样,厨房那个是铁皮的。

这个炉子是铸铁的,下面是个黑呼呼的圆柱筒子,底部有个膛口,上面是四四方方的炉台。

烟筒一截长约一米,直径20厘米左右,院子里放了好多截,这是要连接起来用?

这样安全不?

家里有孩子,还是安全点好,她有点担心,怕煤气泄露。

“媳妇,回来了,放心吧,我会弄好的,保证不漏烟。”宋从安边干活边回答她。

这些他之前帮别人弄过,知道些,接口处他会密封好,外面再用报纸糊严实。

一大家子人,安全问题,是首要的,他肯定要保证安全。

“你先吃饭,我一会就弄好。”他催促着她。

媳妇吃完,休息一会,又要往学校跑,很辛苦的。

“安全就好。”她相信宋从安说的,他不会拿这事开玩笑的。

“你也吃吧,吃完再弄。”林希瞅了下,烟筒不是一时半会能安好的。

“好。”

林希吃完,休息了会,就骑车去了学校,后面的事,她没管。

她相信宋从安能弄好。

果然,晚上回去时,一进屋,她就感觉到一股热气。

才发现烟筒已经安装好了,上面糊满了报纸。

烟筒从炉子那开始,向上支到半空,再贴着墙走一圈,最后再杵到了屋外。

屋外安了个90度的弯头,排烟口变成了向下。

宋从安说这是为了防止倒烟。

炉子已经升了起来,林希感觉了一下,还挺暖和的。

难怪一进来,就有股热气。

这是开始准备过冬了吧。

这冬天来得,可比在宋家庄时,早了很多。

是的,要过冬了,宋从安还搭了个煤棚,买了很多蜂窝煤囤在里面。

林希这才想起来,自己之前在安田市时,还收了很多她大伯偷的煤。

那可是按吨来算的,也不知道具体有多少吨。

之前家里做饭用了一些,还真没用多少。

因为那煤堆根本就没见减少。

她让小意用空间的打煤球机器,打了几千个煤球,准备抽空就偷偷添加些在煤棚里。

一个冬天,取暖,做饭,很费煤球的。

不能全去买,空间里有,不用白不用。

再说,这个时代买煤球,也是要凭票买的。

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宋从安都没有再去买煤球。

要过冬,自然少不了要囤菜,之前刘红霞送来的白菜、萝卜,都腌了。

现在,林希准备囤点过冬时吃。

于是,之后的日子里,她每天中午、下午放学回来,自行车后面,总会驮着一个蛇皮袋子。

里面装着白菜、或者萝卜,对家里的说法就是,“回来路上,顺便买的。”大家也没有起疑。

其实这些都是她从空间里拿出来的。

有时,她车后面的袋子里装的就是煤球,也是“顺路买的。”反正家里的钱和票都在她手里。

宋从安没说啥,也没怀疑啥,只是心疼她,“下次别再往回带了,挺累的,还是我去买吧。”

“没事,顺路的事,这不是有自行车嘛,我也没费啥劲。”林希很是平静的道。

自己“买”回来不要钱,他去买,要钱还要票。

不划算,还是自己去“买”吧。

第150章 信心很重要

“你去买,咋拿回来,用肩膀扛回来啊?以后家里的粮食我也顺路买回来,反正我有自行车,可以驮东西,你去买不方便。”林希交代着他。

“可,那也很累人的,还是等你回来,我骑车去买。”宋从安不想她那么累。

可他哪里知道,他媳妇是个大力士,根本累不着她。

“没事,就这么说定了,你回来没事,就干干家务,别让春花一个人干。”绝对不能让他去买。

“好吧,那你每次少买点,驮多了,累。”宋从安还想再说啥,可媳妇根本不给他机会。

“好。”

于是,家里需要的米面粮油等,就被林希每天这么驮一点的,慢慢的囤积了很多。

足够过冬用。

家里过冬的物资都囤积好,学校里,大家也在进行着最后的冲刺。

这天中午,吃过午饭,林希就往学校赶,刚到教室,就被班主任汪勤叫到了办公室。

一起叫去的,还有苏星月、周凯。

“我觉得你们三个,上京大和清大的可能性非常大,我希望这最后的一段时间里,你们都多努努力,有啥问题和困难,随时找我。”

汪勤心里也没底,但她也得拼一把。

如果她的班里,真的有三个上京大或者清大的,那她的脸上也有光。

教下一届学生时,她也能对自己的学生们自夸一下,自己带出了几个京大的,几个清大的。

那多有面。

走到哪里,她也有骄傲的资本。

可是,这第一年,谁也不知道京大和清大的录取分数线,到底是多少。

她只能把班里学习最好的三人,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怎么样?你们有信心没?”

苏星月:“绝对有信心,请老师放心。”

林希:“我努力争取。”

周凯:“我尽力。”

汪勤满意的点了下头,有信心就好。

信心很重要,往往能鼓舞士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林同学,你的数理化很不错,这最后一段时间,你就多背背语文和政治,争取再提升一下。考京大和清大,还是没问题的。”

“周同学,你也是,要背的多背背。”

“苏同学,你的语文和政治都很好,就是这数理化,可以多和他俩请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