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千金和反派首辅HE了 第2章

作者:珊瑚与夏天 标签: 宫廷侯爵 甜文 穿越重生

  沈樾皱眉道:“阿辞,别乱说,不管怎么说,她都是母亲的女儿,跟我们、跟若锦,都是一家人。”

  沈辞甩手道:“这话大哥应该去劝劝这位新来的‘二姐姐’,只有她愿意为家里着想,安分守己,量力而行,不丢了我们府上颜面,那才是真正的一家人呢。”

  = =

  同光巷的苏宅里,桃笙和姨母苏嘉从沈裕口中听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

  当初以为桃笙是存放在育婴堂的弃婴,没想到竟然是金尊玉贵的文远侯嫡长女,正牌的沈家二姑娘。

  桃笙也没想到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会发生自己的身上。

  相比于苏嘉的惊讶,桃笙更在乎的是文远侯沈裕所说的一整个故事。

  这走向,这剧情,简直跟她从前看过的小说《一世荣华》一模一样。

  这是一本以女主沈若锦为主角的宅斗小说。

  虽然沈若锦并不是正牌的沈家千金,但她心思玲珑,自立自强,想比后面出现的真千金争而言,得到了家人更多的关爱,后来更是嫁入了高门令国公府,成为了国公府的世子妃。

  作为宅斗的集大成者,沈若锦一路战斗开挂,丈夫继承爵位,儿子也成为了世子,最终登上人生巅峰。

  而作为真千金的沈桃笙就是前期的重量级女配,妥妥的反派炮灰,虽然是正牌的沈家千金,但是,每次过招都处于下风,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直到最后坏了名声,同家中彻底决裂,最后嫁到了蜀中的一家商户人家,渐渐淡出了京城,也再没了消息。

  而今天沈裕的出现,就标志着桃笙从前平静的生活被打破,莫名而被动地卷入了书中的纷争漩涡……

  想到这里,桃笙看向沈裕的眼神不由多了几分警惕。

  桃笙打量文远侯沈裕的同时,对方也在打量她。

  这孩子面部轮廓和家中老夫人有几分相像,五官又取了自己和夫人长相之长,虽然年纪尚幼,但已然可以看出,是个在京中闺秀圈中都甚为难得的瑰丽佳人。

  沈裕再不用过多确认,只一眼就能知晓,这位洛家养女绝对是自己和夫人的孩子。

  沈裕已经了解了她的身世,此时也不必多言,直接对她道:“你母亲这两天受了风,身子乏,不能出门,但自从知晓找到了你后,一直是极为欢喜的。还有你嫡亲的祖母、兄弟和姊妹,都在府中等着同你相见。侯府马车就在外面,我这就带你回府去见见。”

第2章 002

  桃笙快速将书中剧情在脑海中过了一遍,此时满脑都是女配沈桃笙一路被吊打碾压的炮灰境遇,对于跟着沈裕回家进入接下来的“认亲”剧情,有种发自本能的真心排斥。

  苏嘉也看出了桃笙的情绪不好,还以为她是因为遭受巨大冲击而未得回神,便开口安慰道:“你生身父母这些年来都没有找到,一直也是你娘你爹生前最大的心事。这些年你一直漂流在外,也没能在生身父母跟前尽一尽为子女的心意,既然如今侯爷找到了你,那就择日不如撞日,回去看看也好。”

  桃笙也懂了姨母苏嘉的意思。

  不管怎么说,对方如今是实实在在地找上了门来,她于情于理都该随着沈裕回去看看,了解一下生身父母究竟是怎样的人家,日后有什么想法都尽可早作打算。

  她前十几年的轨迹也都按着书中发展,沈裕也在书中提到的节点来找到了她这个女儿,照这么看来,很多事情也不是她这会儿想躲就能躲过去的。

  桃笙想了想,最终应道:“好,我跟你回去。”

  桃笙的养父母虽然家境殷实,吃穿不愁,但并不算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只能算是当地中上水准。

  姨母亦然。

  故而在桃笙上了马车之后,才发现这些达官显贵之家很舍得在吃穿用度上花钱,马车内饰比自己想象中更要夸张,是她所不能理解的繁复奢华,几乎可以用富丽堂皇来形容。

  同光巷和侯府距离并不算近,在前往侯府的途中,沈裕又接着方才在苏宅当中的谈话,更加详细地介绍家中人口、状况,又询问她这些年过得如何,有没有什么难处。

  沈裕在小说当中是对沈若锦可谓是天生的亲近喜欢,并不仅仅是因为养育沈若锦这十几年的感情,更因为沈若锦能号准这位文远侯爷的脉,更懂得如何说话让他高兴舒心,且因为她是皇太孙胞妹惠安郡主的伴读,又嫁入了令国公府,有着更大的利益。

  原主落得最后下场,这个偏心且一直疏忽她的父亲功不可没,但凡这个在家中有绝对权利的家主能说上一句话,沈桃笙就不至于落得个逐出家门的境地。

  桃笙还在思考入府之后可能发生的剧情,且兼之对这位便宜父亲没什么好印象,在谈话当中难免表现得兴致缺缺,只捡了几处紧要的简略回答。

  桃笙的冷淡的确有些出乎沈裕的意料。

  在他看来,这样几乎等同于天上掉馅饼的小概率事情,对于每个年轻女郎来说都是天大的喜事,桃笙对于自己这个家主兼父亲应当热情亲近,多多示好,以便日后更好地融入侯府当中。

  可桃笙压根没有表现出对自己丝毫的孺慕之情,也没有花费心思应答问话,以求给自己留下一个良好印象。

  这姑娘到底在不甚繁华的小城之中长大,虽然外形看着还算不错,但终归不善言谈,也颇有些不识时务,在这遍地人精的京城当中想要混出什么名堂着实有着很大难度。

  沈裕在在心中默默画了条杠。

  毕竟不是在自己家中养大的孩子,和这些年养在侯府的沈若锦的确有着不小差距。

  相比在外流落十几年后才阴差阳错被找回来的桃笙而言,知分寸,懂进退,会看人眼色行事沈若锦更担得起侯府嫡长女之位。

  = =

  文远侯府素来标榜以孝治家,沈裕带着桃笙回到家中,第一要见的就是家中年纪最大地位最高的长辈沈老夫人。

  沈老夫人一早就得了消息,此时已经带着一众孙儿在德寿堂中等待。

  桃笙跟着沈裕一路进到德寿堂中,依着规矩走上前来给老夫人行礼。

  沈老夫人受礼之后,亲自走下座位将她扶起来,并示意身边妈妈将一封颇有分量的红包给了她。

  “好孩子,你这些年受苦了,如今回了家中,再不必像从前一样居无定所,寄人篱下了。”

  虽然这话一听像是长辈对小辈的关心,但沈老夫人这一番带着高高在上的优越感的话语,也是顷刻之间把这些年养父母对她的养育之恩和小姨的收留之情全给否定了开来。

  桃笙行礼完毕,抬头认真看了一眼这位老夫人。

  只见她一身鸦葫芦福寿纹褙子坐在上首,头发规整得梳在脑后,只用了一根简单的乌木灵芝竹节纹长簪固定发髻,不见半分赤金珠翠,和一旁坐着的几位锦衣华服的少男少女形成了鲜明对比。

  虽然老沈夫人衣着素净,一副吃斋念佛人的打扮,说话也尽可能慈蔼随和。但是桃笙结合书中形象和今天见到的本人,断定这位老夫人绝非省油的灯。

  沈老夫人看桃笙不论外形还是礼数都算不错,起码带出门去不会给府里落了面子,眼神当中多了几分肯定:“你母亲上次从秦县找你回来就病了,前些时日去了庄子里养病,我方才遣了人送信过去,怕是等明日才能回来就。”

  说罢,又指着一旁的几位公子小姐道:“这是府上你的几个兄弟姊妹,日后一起读书说话也有个伴。”

  桃笙一早就注意到老夫人右手边坐了三位衣着考究的公子,和一位打扮素雅的小姐,应该就是书中的护花使者沈樾三兄弟以及女主沈若锦了。

  老夫人故意略过了沈若锦的身份,桃笙也没有追根问底,只是淡淡颔首后坐了下来。

  接下来老夫人又是一番问话,桃笙心中暗叹这二人不愧是母子,就连问话内容也能这般如出一辙。

  幸而方才她已经在马车之上陪着沈裕演练过一遍,这会儿再应对起来又比方才的心不在焉又流畅了更多。

  面对着这般对答如流的洛桃笙,沈若锦暗中扯紧了手中帕子。

  看样子,这姑娘并没有她和兄弟几人想象中的那样简单,甚至很有可能是“有备而来”。

  沈若锦原本以为,洛桃笙到底是小门小户当中长成的姑娘,没见过什么世面,言谈举止当中必然带着不可言说小家子气,乍入京中富贵侯府也难免会有紧张畏缩之感。

  但是桃笙明显没有。

  她的气质出众,行容大气,虽然身上衣衫只是普通的料子,发髻妆容也是随意而简单的样式,但她坐在那里依然熠熠生光,不论身形还是五官都压了自己一头。

  桃笙对于京城高门大户中的规矩想来并不熟悉,但她不论是行礼入座还是吃茶用点心,都并不盲目模仿,而是更多按着自己的心意和喜欢来。不去刻意去掩饰,也不作不懂装懂,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倒是很有几分大家风范。

  随着桃笙来到府中时间的变长,沈若锦变得越发紧张,而坐在末位的三公子沈辞却松了口气。

  这位父亲带回来的“二姐姐”看起来不是个见识浅薄的,言语清晰,思路条例,说起话来颇有章法,虽然比起若锦多有不如,但总不至于丢了他们侯府面子,想来他们兄弟几个不会落得永昌侯府几位公子的境地。

  见面寒暄过后就是一起用饭,沈家作为百年世家大族,规矩比寻常官员府上只多不少,老夫人口中“简简单单的一顿家宴”吃了将近一个时辰。

  一顿饭下来,众人也算熟悉了。

  在沈裕的示意下,大哥沈樾率先对着桃笙举杯:“如今都是一家人了,妹妹若是日后有什么心事和难处,只管跟大哥说便是。”

  桃笙淡淡点头:“多谢沈家大哥。”

  看对方态度倒算诚恳,要不是看过书中一心向着沈若锦无视原主的种种行径,她也就信了。

  沈樾微不可见地皱了皱眉头。

  他们是一家人,桃笙也是自己的同胞亲妹,按理说应该唤一声“长兄”或“大哥”,而非“沈家大哥”这般疏离的称呼。

  这个妹妹怕是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般简单。

  沈家二公子沈涣并非侯夫人洛昕所出,桃笙并不算嫡亲姊妹,此时也就随着大哥沈樾客气了几句。

  接着便是沈辞,因为他作为幼弟,和沈若锦一同长大,跟姐姐感情最为深厚,此时面对着桃笙也是最别扭的一个。

  此时气氛到了这里,作为幼弟也不得不开口,他便只是简单对着桃笙问候几句后作罢,不论是说话口吻还是肢体语言都透露着生分。

  接下来就到了沈若锦给桃笙敬酒,也是这场家宴的重头戏之一。

  相比兄弟几人的公事公办而言,她的态度最为真诚,甚至带了几分讨好和谦卑。

  “今儿清晨就听说父亲找到了姐姐的住处,还要把姐姐接回家中团聚,我心中极是欢喜。日后大家都在京中住着,彼此也亲近,到时也少不得要跟姐姐商讨请教,还望姐姐莫要嫌我叨扰才好。”

  虽然沈若锦说得一脸真心,大家也都觉得是谦辞。

  毕竟她可是从小在侯府当中金娇玉贵长起来的嫡女,从三岁起开蒙,七岁入闺学,琴棋书画可谓样样精通,哪里需要跟乡下来的桃笙讨教什么?

  “指教谈不上,商讨倒是随时欢迎。”

  桃笙觉得沈若锦这话说得很有技巧。

  毕竟如今沈家没有说要如何公布二人身份,所以对方并没有以沈二姑娘自居,却也没有想让桃笙取而代之的意思,只是一番客套又放低了姿态,博得了厅中一众沈家人的好感。

  果然这宅斗女主都不是一般二般的人能做的。

  只是作为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而言,沈若锦的心思的确是有些重的,并不是桃笙愿意多多相处的姑娘类型,大概两人日后也成不了朋友。

  如今折腾了一个将近两个时辰下来,这次见面会也接近了尾声。

  沈老夫人明显有些乏了,此时歪在软垫之上,声音也明显比方才疲惫了几分:“我已经吩咐赵妈妈给你将房间备好了,就在枫林苑中,和若锦的院子挨着,你们姊妹两个日后彼此也好有个照应。”

  赵妈妈道:“老太太听说姑娘要回来,一早欢喜得不行,吩咐奴婢带人彻夜打扫了出来,衣衫被褥也都已经备好了,都是全新的,姑娘这会儿回去就能歇着了。”

  “你倒还是一贯的麻利。”沈老夫人对着赵妈妈笑了笑,又对桃笙道,“你且先进去住着,若是有什么缺的少的或是不喜的地方,只管差人告诉我便是,年纪轻轻的小姑娘,花朵儿一般的年纪,莫要委屈了自己。”

  说罢,便拿一双眼睛看向桃笙,等待着她的回应。

  方才和沈裕到来文远侯府的途中,桃笙回忆书中剧情之时,还觉得有些扯淡。

  真千金沈桃笙明明是沈老夫人嫡亲的孙女,是沈裕亲生的女儿,也是沈樾沈辞一母同胞的姊妹,但是为什么他们都会一心向着沈若锦,对原身视而不见?

  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

  但是来侯府过了这半日后,桃笙就不这么认为了。

  沈老夫人明显对沈若锦比几个孙儿都要亲近,方才有婢女端上了一道“金风玉露”,应该是这个时节相对少见的菜色,沈老夫人示意身边布菜的侍女先给了沈若锦。

  大哥沈樾从自己进来后就有些紧张,不是紧张不知日后和自己如何相处,而是整个人的心都悬在若锦身上,就怕看到她委屈受伤的神情。

  二哥沈涣虽然相对低调,但目光也大都在沈若锦身上流连,看自己的眼光陌生而冷淡,像是在看一个最是可有可无的人。

  三弟沈辞表现得更加明显,恨不能当即和自己划清界限,生怕跟自己多说一句话或表现出亲近友好,而惹了姐姐沈若锦心中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