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158章

作者:老实头儿的春天 标签: 种田文 穿越重生

  “今天说能起来床了,就给陆先生打电话,说带杜小姐见一见。”

  珍卿完全意料之外,问徐师傅:“你的意思,三哥之所以赞助慕先生,是为了让我拜师父?”

  徐师傅连连点头:

  “可不是嘛,陆先生为杜小姐拜师,观望了多少大画家,嫌这个会得太少,嫌那个太虚头巴脑,挑来选去,就看中了慕江南先生。

  “为这个找先生的事,陆先生真是费尽心机啊。”

  费尽心机?好像是个贬义词啊,不过珍卿也无心纠正他。

  她赶紧整理一下形象:

  把衣服褶子都扯好,把两条麻花辫重编一下,发带也赶紧整理服帖。

  一低头见镂空凉鞋上,扑着一层薄薄的浮尘,她赶紧拿帕子擦拭干净。

  慕江南先生的画展,珍卿只有幸看过一回,但给她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他画展上的每一幅画,她都好喜欢好喜欢。

  可惜她来不及多看两回,就听说慕江南先生,带着他和朋友的许多画作,到欧洲办巡回画展去了。

  慕江南先生学贯中西,少年成名,早就是国内炙手可热的画坛圣手。

  他又在东洋、南洋、西洋都办过画展,现在已有蜚声国际之势。

  可以说,只慕江南先生一人,就为中国人的绘画艺术,赢得了国人梦寐以求的国际盛誉。

  她杜珍卿竟然有机会,拜这样的大师为师吗?——虽然还是不一定的事啊。

  车子开到中国艺术大学时,珍卿首先看到路边的三哥。他身边还站着三个男女。

  三哥一只手插在兜里,闲闲地站在马路边。她身边有个女孩子,正仰着头跟他说话。

  那个女孩儿生得娇小,穿着荷叶袖的白衬衫,下面是石青色的褶裙,脚下是白皮鞋,头上顶着意大利草帽。

  撇开别的不说,这女孩子挺会打扮。

  珍卿这一会儿,倒没有别的念头,她快要见到慕大师,心里这个紧张哟。

  珍卿从车子里下来,徐师傅帮她打上洋伞,三哥从那几位男女中,率先走过来拉过珍卿,给那三人介绍说:

  “叶先生,陈小姐,莫先生,这是舍妹珍卿。”

  然后,他又扭头给珍卿介绍说:

  “小妹,这位莫先生,是巴黎美术大学的博士,学的是西洋油画,也是慕江南先生得意高足。

  “这位陈小姐,是法国里昂大学高材生,如今又跟莫先生学画,可谓女界之先进人物……

  “叶知秋先生,是慕江南先生小弟子,也是中国艺术学院的大学生……”

  那陈小姐矜持地笑,跟珍卿客气地握握手,又扭头跟三哥说:

  “陆先生过誉了,我倒愿意多做事,就是年纪轻、能力浅,还是需要多学习,更要向令堂那样的女界前辈,多多学习请教。

  “只是晓得她诸事缠身,日理万机,不敢轻易去打扰。”

  三哥就应付陈小姐两句,见那个叫叶知秋的学生崽,用一种学艺术的人,特有的单纯眼光,细细打量了珍卿一番,不掩喜爱地问珍卿:

  “杜小姐,你的气质由内而外,散发着让你与众不同的灵气。端午放假,我们要去郊外写生,你来做我们的model,好不好呢?”

  陆三哥的注意力,完全被调动过来了。他揽着珍卿的小肩膀,把她拉离了叶知秋,不动声色地笑:

  “慕江南先生,吃午饭了没有?我们是否立刻面见?”

  叶知秋愣了一下,然后很自然地说道:

  “老师早饭是才吃的,他本来正准备作画,来了一位倒卖艺术品的掮客,絮絮说了一个小时。

  “现在陆先生和杜小姐来了,正好赶走这个油滑的掮客,正好免了老师受他聒噪。”

  说着,这位叶知秋小哥,就一路引着他们,走过稍嫌安静的校园,到了一栋颇具艺术气息的楼前。

  这叶知秋小哥,显然是比较亲近的学生,说了慕先生今生的情形,莫先生和陈小姐,也跟珍卿两人一样是听客。

  都说奴似主人形,从学生也可揣测老师的性格。

  在他们两个生人面前,这叶知秋说话也随心所欲。

  大约这位慕大师,大差不差,也是这种艺术家的性情格调。

  等他们走进慕先生的画室,迎面一阵西洋颜料的味道。

  这颜料的味道,香而不刺鼻,是比较上等的画料。

  这画室里光线较暗,错落地摆着一些画架,。

  里面有一个穿西装的小胖子,对一个穿蓝布围裙的中年男人——他正站在凳子上关窗,笑迷迷地说:“慕大师,梅老板说还能加一些。”

  然后这边的叶知秋小哥,就亮了一下高嗓门,说:“老师,陆先生和她的妹妹来了。”

  那个穿着蓝围裙的男子,扭过头来看她们,脸上还留着思索的遗迹——他随即从椅上下来了。

  他赶紧走过来迎接客人,让学生叶知秋去沏茶。

  这宾主之间还有些生疏,就借议论酷热的天气,彼此间稍微熟悉一下。

  刚才跟慕先生说话的,小胖子中年人,像个弹跳球一样弹过来。

  他热情地过来跟陆三哥寒暄,一迭连声地问陆三哥,最近生意怎么样,谢董事长好不好,全家老老少少怎么样。

  然后,好像这小胖子是主人家,絮絮地向慕先生等介绍着,谢公馆的主人们,为灾区奔走募捐的事。

  专注倾听的慕先生,反倒好像成了他的客人。

  慕先生看了珍卿两眼,有点沉郁的眼神,看起来并不尖刻,但他没有过分关注珍卿,觉得就是个寻常的富家女吧。

  珍卿暗暗打量着,这位声名在外的慕先生。

  第一印象觉得,这个人病弱而悒郁,脸上不少细碎的纹路,颧骨略微显高,眼下两只沉重的眼袋,好像随时要落到地上——确实一副羸瘦抑郁的样子。

  他乱蓬蓬的头发,还有随意的穿着,乍一看让人觉得他像个粉刷匠。

  你只有仔细看他的眼,看到他眼里幽幽的光火,才能发现他的与众不同之处。

  这一会儿,这小胖子掮客听说,陆三哥特意带妹妹来拜见慕先生。

  他就以特别饱满的热情,描述慕雁归先生,在西洋、东洋、南洋办画展的情形。

  说慕先生每到一地办画展,立时造成轰动效应,各界人士蜂拥而至来,争睹慕先生的画作。

  在南洋的时候,只一幅《月夜》,成交价就是十万。

  还有那些花鸟虫鱼,很受东洋人的追捧,小小的一幅小品画,价钱都能开到四五万。

  就这还有好多人抢不到,懊淘得哭天抢地,啧啧,那场面,简直太让国人扬眉吐气了。

  珍卿默默听他演讲,明明说的是实情,却被这个油腻夸张的小胖子,说得好像虚假的事一样。

  慕先生卖画挣这么多钱,怎么画展还会经费短缺呢?这就是一件怪事了。

  那位巴黎美大博士的莫先生,年龄约有三四十,据说与慕先生是亦师亦友,他就笑着说:

  “慕先生,您在海外巡展的情况,我只恨没有身临其境,一睹先生的伟岸风采。

  “先生许多大作,我也未曾亲见,今日有贵客在此,何不让我也沾一沾光,观赏一下先生的大作呢?”

  慕雁归先生也不推拒,就走出这个画室,把大家引到另一间大画室,向人们逐一展示他的作品,还有一些私人的藏品。

  这慕先生的画作,题材范围很广,包括山水、动物、人物,尤其是动物和人物画得多。

  有一幅半人高的画——《野宴》,描绘的是一群师生郊外野餐,在一块儿纵谈高论的情景。

  画中每个人的体态表情、衣理皱褶,都画得惟妙惟肖。

  那种青春洋溢的感觉,那种似乎要诉说什么的韵致,简直要把观画者吸附进那画里。

  而花鸟虫鱼等小品画中,珍卿特别喜欢一幅《锦鸡图》。

  那只锦鸡的构图布局,已经高出旁人一大截,更别提那色彩的绝妙运用,使那锦鸡神气活现的样子,简直呼之欲出了。

  珍卿每看一幅慕大师的画,都忍不住在心里,不停地念“好牛好牛好牛”。

  后面又看了些《牧牛图》《春景图》,还有慕先生作的自画像,还有给他妻子画的小像,都让珍卿大开眼界,大饱眼福。

  珍卿虽说功力比不上大师,但她长着眼睛有鉴赏力啊。

  这慕江南先生,融合西方的技法和颜料,却表现出中国式的审美情趣,表现人物景象,形神兼备,活灵活现,简直是太厉害了。

  慕先生才四十多岁,但在绘画成就上的创新,就比珍卿的李师父牛多了啊。

  什么叫画坛巨匠,什么叫时代巨擘,她今天算是见识到了,真是活该他蜚声中外啊。

  看过慕大师的私人画室,慕先生又带他们,到美术系的画室参观。

  这里也有慕先生的大作,但还是以学生作品居多。

  慕先生平实淡泊的态度,搭配他惊人的艺术才能,给珍卿留下的印象非常之深。

  后来,慕先生看了珍卿随身的速写本,他说珍卿有一些基本功,而她的素描,取景构图富于创新,还是很不错的。

  到了这个时候,慕先生不但愿意多看珍卿两眼,而且顺势点拨了她几句:

  “……绘画的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在求美、求善之前,先得求真。

  “求真绘真,就必须有扎实的基础训练,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来认识客观的事物,并在意识里加以提炼、提高……要做好基本功,必须有比常人多出千百倍的耐心和耐力。”

  珍卿心里明白,慕先生说的基本功,既是脑力劳动,其实也是体力劳动,总之要长年累月地写生,勤练不辍才行。

  慕先生虽然态度冲淡,偶尔还会失神发呆,但珍卿感觉得到,他对自己没什么不满意。

  等双方了解得差不多,慕先生就告诉珍卿:

  “我先前生了大病,近来居家休养,虽然有心做事,只是精力还不够。目下,也没有在艺大上课,

  “我现住在中古文艺书馆。下回来之前,带上你的国画和水彩画作品。我们先谈一谈,看一看,探讨一下国画与西画,其中可相互借鉴之处。”

  谈一谈,估计就是谈学画的经历、心得;看一看,可能要看她具体的程度。

  叶知秋比珍卿还兴奋,他拍着手说:“这一下好了,成了我的小师妹,想找你做model,也容易了。”

  陆三哥就注意到,那莫先生和陈小姐,表情是有些微妙的,尤其是陈小姐,明摆着的不高兴。

  慕江南先生大病初愈,陪客人们活动了许久,他不免现出疲态来。

  就由叶、莫、陈三人,陪着珍卿和三哥,去外头补一顿午饭。

  从中国艺术大学出来,莫先生才告知三哥与珍卿,之前六三政变中,慕先生的一位爱徒,不幸罹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