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养老养娃日常 第221章

作者:苏佑蓁 标签: 时代奇缘 种田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小六抱着爸妈送的礼物后期盼说:“我希望天天过生日!”

  唐启阳轻弹他额头:“做白日梦!”

  晓雯笑,她也想天天过日子收礼物。

  夫妻俩相看一眼,感慨时间过得快,转眼间,那个黑瘦小、走路不太稳的晓雯长成亭亭少女,刚出生的小六由小婴儿到三岁。

  中秋国庆后早晚变凉,老大老二老三身高差不多定型,去年秋冬的衣服都还能穿,今年的衣服只需改小四小五的。

  徐兰不费多少功夫就改好,唐启阳抽空给小四送去。

  进十月没几天,棉花采摘完,唐启阳把棉花杆拔起堆小堆,等晒更干覆点土烧。

  然后在前面菜地里搭起暖棚,买回白色厚塑料,后院等收秋玉米后再搭,今年过冬的大白菜已经栽在坡地,秋玉米垄两侧只有一半栽包介菜。

  他们家的棉花还是没有时间去卖。

  这天,纪凤英和王秋花有空闲,傍晚一起来找徐兰说说话。

  她们说队里的最新消息,谁家卖棉花后被偷钱,现在半山大队的姑娘小伙子更受欢迎,媒婆走得很勤。

  谈到谁家棉花快卖完时纪凤英问徐兰:“小兰,你家的棉花什么时候才卖?”

  徐兰回答:“有空就卖,这段时间我们都没有空,后院的玉米马上要收,玉米杆要切碎做青饲料。”

  王秋花笑说:“我看你天天有空带小六出去玩。”

  队里真没有人和徐兰两口子一样,花很多时间养孩子,照顾孩子,晓雯这么大放学后只喂鸡,摘菜洗菜,有时带带弟弟。

  周围像她这么大的孩子放学回来做饭,喂猪喂鸡,带弟弟妹妹,很能干。

  徐兰他们也太惯孩子了。

  徐兰和她说:“小孩子长大很快,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多花时间陪小孩长大很重要。”

  她们养孩子的观念不同,徐兰没有说太多。

  纪凤英说:“那也得有时间。”

  像小兰把带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真没有。不过可以理解,他们就这么一个儿子。

  王秋花也想到这里,没有再说,谈棉花现在价格又回到两元八角,不知道能不能涨回到三元的问题。

  她暂时不卖棉花,想等到年底最冷时再卖。

  听她说完,徐兰说:“棉花价格能不能回到三元不好说。”

  纪凤英说:“是啊,现在不像以前,规定卖多少钱就一直是多少,不过现在更好,家家户户变有钱,大家一辈子都没有这么富裕过,有好几家买自行车了。”

  像三队坡地分比较少的兴陶家,三兄妹六亩多地,平均亩产按差一点六十斤算,今年的收入也有上千元。

  何况亩产不止六十斤,自家亩产九十多斤,他家不会差太多。

  坡地分到多的人家收入更不用说。

  王秋花家也挣不少钱,笑说:“我以前从来不敢想有一天能挣到这么多钱,像做梦一样。”

  不用担心儿子娶不到媳妇。

  纪凤英从来也没有想过,挣钱能那么容易,这还多亏徐兰两口子。

  徐兰想起很久以前不经意听别人说过一句话: 抓住机会,挣钱和喝水一样简单。

  纪凤英想到公公说挣棉花的钱也就这两三年,以后不会这么容易,心里可惜,不过转念一想,能抓住这机会已经很好。

  过两天,徐兰和唐启阳带着小六收后院的秋玉米,玉米棒带玉米皮掰下来。

  两人干活快,不到一个小时收完玉米,搬到二楼用玉米皮绑成小捆挂起。

  随后唐启阳去队里借来大铡刀,花差不多一天时间切碎玉米杆堆在地窖里封死。

  下半截玉米杆拔起,栽的一半包介菜完全露出来,一半是空地。

  唐启阳翻起空的地方,打算晾晒几天后建暖棚,四周搭起顶棚。

  小六中午睡觉时徐兰在包介菜位置,用小竹铲把空出地方松一松,放点发酵肥,栽下包介菜苗,大的做咸菜,小的长大后做酸菜,过年时吃。

  唐启阳翻完地的第二天早上,他提三十斤棉花去县城卖。

  今年棉花比去年难卖很多,到十一点三十斤都没有卖完,提余下的五斤多回家。

  唐启阳回到家洗手抱起过来抱自己腿的小六,进厨房和徐兰说:“还剩下五斤多提回来。”

  徐兰翻着菜说:“那比较难卖。”

  随后几天唐启阳早上去卖棉花,每天卖二十多斤,下午去翻棉花地,做事快的人家已经把地翻完。

  后院的地晒几天后搭起暖棚,徐兰种下草莓和几窝甜瓜。

  忙活间就到收晚稻时间,孩子们放农忙假回来,在家收割五天稻谷,收完晚稻背着被子带一些吃的返校。

  随后进山采山茶果,收秋玉米,之后的一段时间徐兰和唐启阳像往年忙碌到十二月初,才有空闲时间。

  休息一天,徐兰进山忙活,网一笼鱼,收三只黑山羊和几只鸭子,十几只兔子。

  晚上处理黑山羊和分拣鱼,第二天徐兰去卖出大部份。

  两天后周六孩子们回家,吃羊汤火锅,好好地补一补。

  晓风晓语晓婕学习紧张,最近瘦了些,徐兰问她们生活上的事比较多,学习上只大概问了问。

  晚上,一家聚在堂屋,壁炉里炭烧得红火。

  唐启阳拿出收集到的各个大学资料和各专业资料各给晓风晓语晓婕一份,和她们说:“你们看看,看完结合自身的能力,明年报考学校时心里有数。”

  “谢谢爸”,晓风晓语晓婕谢过爸爸接过资料仔细看。

  她们把几页资料仔细看完,对专业和大学有更深了解,心里感动,爸爸真好!

  徐兰等她们看完和她们说:“知道你们三姐妹没有分开过,但总有一天会分开,我希望你们仔细考虑,不要一股脑的报同一个大学,或者同一个城市的大学。”

  晓风抿嘴笑说:“妈,这事我和二妹三妹大概地谈过,也考虑过,我们会考虑清楚。”

  三个孩子真懂事,徐兰笑说:“那就好,离高考越来越近,有什么事一定要和我们说。”

  晓风和晓语晓婕点头。

  唐启阳问她们:“看完资料心里有点数吗?”

  晓风先说:“以后工作是分配的,我也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但我想去南京上大学。”

  唐启阳点头:“那就努力。”

  接着晓语说:“我想报沪市的大学。”

  最后晓婕说:“我和二姐一样,想报沪市的大学。”

  唐启阳说:“你们心里有目标就好,我们了解不多,不会干涉你们学什么,上什么学校。”

  晓风晓语晓婕三姐妹觉得爸妈已经很好,会打听大学和专业资料,已经很了不起。

  晓风笑了笑说:“谢谢爸妈。”

  晓语也笑了笑:“谢谢爸妈。”

  晓婕抿嘴笑:“谢谢爸妈。”

  谢谢你们辛苦养大我们,供我们读书!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2-25 21:42:02~2023-02-26 12:51:1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花钱看书,咋滴 22瓶;gracelai 8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28章 申请

  晓岱和晓雯在旁边和小六玩积木, 听爸妈和姐姐们的话却不太开心。

  大姐二姐三姐去上大学,会和小悦姐一样放署假和寒假才能回家,见她们更不容易。

  唉……, 人为什么要长大,好烦啊!

  晓雯抱着弟弟亲昵地蹭蹭脸, 自己明年也要去城里上初中, 家里只有他一个小孩, 好可怜。

  小六听不懂, 更不知道五姐在可怜自己, 见五姐喜爱地蹭自己咧嘴开心笑,亲五姐一口。

  晓岱把自己脸凑过去:“我呢?”

  小六也甜甜亲四姐一口。

  晓风三个谈完也来和弟弟妹妹亲热,她们在家的时间太少, 以后将会更少。

  晚上睡前徐兰和唐启阳商量开春后减少些事,多些时间照顾孩子们,谈来谈去好像所有事都必要做。

  最后两人决定今年年底少卖鱼, 多收黑山羊和兔子, 控制明年繁殖数量, 明年徐兰减少进山喂鱼和催生苜蓿的次数。

  棉花种十五亩,种点红薯。

  周一上午, 唐启阳继续提棉花去卖, 天冷后卖得快些,一个上午能卖四十多斤, 小贩们来和他交涉很多次, 他都没有答应两块六批发。

  据他打听, T县县城棉花零售价是两块八, 下面公社和周围的县还是三块一斤。

  棉花价格大面上没有跌, 并不怕卖不出。

  他不批发别人更不舍得批发, 差两角就是差一斤多大米,两斤玉米。

  而且农闲时县城的棉花便宜的消息传向下面各个公社,下面公社有不少人花一两角车费来县城买棉花,还是成群结伴的来,来一趟也顺便给亲戚邻居带。

  唐启阳他们的棉花反而时常能十几二十斤地卖出去。

  小贩们磨不下价格,天刚冷没多久正是棉花好卖的时候,只好用两块八批发一两百斤走,批发去卖五六天卖完,挣到二十或四十,也比上班的人挣得多。

  之前降价没有卖的几家都有一两百斤的批出去,十月中卖便宜一角的后悔得不行。

  唐启阳也接了几单批发,一百斤就回家两手提去,两百斤就和唐启明借自行车车,早年找的自行车票想买矮自行车没有买到,快过期时换给别人。

  当时是想买给孩子们用,拖到孩子们现在快考大学,用自行车的机会不多,早知道当时就买了。

  唐启阳只好去找姜建华和周旭帮忙,两天后周旭帮找到一张自行车票。

  他拿到票马上去百货大楼提一个二十八杠的自行车。

上一篇:他如此热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