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养老养娃日常 第288章

作者:苏佑蓁 标签: 时代奇缘 种田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徐兰和唐启阳计划中午做清爽可口的饭菜,傍晚吃烤羊肉,孩子们一走,他们去厨房切羊肉腌制,羊腿也划刀口腌上。

  夫妻俩腌好羊肉歇一会去做午饭,午饭没有大鱼大肉,做几个下饭的小炒菜。

  晓风和齐昀这几天顿顿吃鸡鸭鱼肉,对中午的饭菜很喜欢。

  傍晚的烤羊肉很香,配有西瓜,番茄,青瓜,烤土豆烤馒头…,一点也不腻。

  齐昀吃完一个青瓜和唐启阳说:“爸,秋冬搭大棚种反季节的菜肯定很好卖。”

  岳父岳母真的很会享受生活,更会挣钱。

  唐启阳说:“大家收入不高,没多少人舍得花钱卖贵的反季节蔬菜,搭大棚种菜要成本和人工,还有肥料,搭规模小和卖便宜都不划算。”

  最主要是挣钱不多,麻烦事多。

  齐昀听着有道理,很多家庭负担重,过得不轻松,一分钱想掰成两分花,自己对民生了解不多。

  五点多,晓风和齐昀道别回家,晓语五姐弟送他们到大路上,他们心态经过调整,送大姐时心情没有很难受。

  隔天初四招待姜建华一家,晓语和晓婕晓岱用鸡鸭鱼肉做丰盛的饭菜招待。

  初五大清早,晓岱开面包送大姐和大姐夫还有唐兴方一家去徽州。

  晓语一早开吉普车送晓婕到省城,晓婕在省城坐直达沪市的班车,去南京转车有些远。

  县里的服装店和农产店也开张,大白菜和白萝卜年前卖去大半,年后继续卖,唐启阳用三轮车拉去店里。

  大白菜和白萝卜储存条件好,卖相还是很好,加上年后蔬菜非常少,拉去各三筐很快卖完。

  唐启阳踩着三轮车返回,在大队部前面停下,推三轮车进大队部广场停放,然后去找大队长的办公室找到大队长,和他说:“大队长,今年我家农场加大种地面积,我家今年不再上集体工,不然忙不过来。”

  大队长想到他承包的土地多,确实很忙,他在农场投入很多钱,农场出产不多,便同意:“行,我会和唐启明说一声。”

  大队长说完顿一下问唐启阳:“启阳,我年纪不小,想退下来,你有没有想进大队部?”

  唐启阳懂得多,天天看报纸,与时俱进胆子大,放眼半山村,最有能力做大队长(村长)的是他。

  当然没有想过,唐启阳微笑婉拒:“大队长,我家里的事太多,其在是抽不出空做其他。”

  大队长虽然遗憾也不勉强,说道:“行吧,你确实是忙。”

  唐启阳和大队长道别推三轮车出来,上车踩回家,半山村特殊,他并不担心接任大队长的人是个心怀不正的人。

  晓语和晓岱都是当天下午就回家,傍晚,晓岱去大队部等电话,接到三姐平安到达的电话。

  随后几天,晓语和晓岱人负责送大白菜和白萝卜,做饭。

  徐兰和唐启阳继续剪荆棘围农场,整个农场还没围合拢。

  过了年,继续来看电视的人还很多,家里依然很热闹。

  初十,晓语收拾东西没让家里人送,坐班车返校,为开学做准备。

  菜窖里的大白菜和白萝售卖一空。

  悠悠忙活中,元宵节到,唐悦的女儿刘雯雯满月,徐兰听纪凤英说在唐悦坐月子期间,方淑芬和她大儿媳只去看她们一眼,送一块小花布,什么忙也不帮。

  过年时唐悦没出月子,过年母女俩没有去老宅吃年夜饭,只刘毅一人快去快回。

  徐兰对此不表达想法,她去看望唐悦两三回,发现她对婆家已经不在意,刘毅对家里人的表现心生不满。

  元宵节上午,徐兰晚纪凤英他们,给可爱的刘莞小姑娘送去一对小银镯、两套小衣服,房子小,她看一会小孩便道别、婉拒午饭离开。

  满月后唐悦便要上班,她请帮忙做月子的陈婶会继续看孩子。

  小孩愿意喝奶粉,唐悦上班时喂奶粉,下班后喂母乳。

  陈婶只帮忙带孩子,做饭和做家务他们夫妻俩谁有空谁做,安排得还可以。

  临傍晚纪凤英来和徐兰抱怨刘家人:“莞莞满月她奶奶中午过去,只送几个鸡蛋,莞莞都不抱一下,放鸡蛋阴阳怪气说两句话就走。”

  徐兰和她说:“这不挺好的,以后刘家有什事小悦提几个鸡蛋去看就可以,不用忙前忙后。”

  纪凤英听徐兰的话说:“虽然是这么说,但刘毅的父母有事,他们真不管会被人说不孝。”

  徐兰又说:“小刘孝顺他父母就可以,关小悦什么事?”

  纪凤英叹气:“真到那一步,小悦真不管,外人只会说小悦记仇,心胸狭窄,自私自立。”

  徐兰淡淡说:“嫂子,现在名声好的女人大都是做了很多牺牲,常常委屈自己,落一身病换来的,你想小悦也是这样?”

  纪凤英坚决摇头:“不想!”

  过了元宵节,晓岱和晓雯先后返校,小六开学,气温逐渐回升。

  龙抬头后春耕开始,徐兰和唐启阳带农场员工种下先后九亩春小麦,五亩玉米,三亩土豆,秧下红薯苗,插完三亩水田。

  期间两只母猪下仔,共下十六只,去年劁小猪是请人来干,今年唐启阳自己做,小猪劁后都成活,没有一只夭折。

  忙活中他们也不忘做吃春天的美食。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3-28 21:21:43~2023-03-30 00:11:0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一只小阿呆 2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93章 摔一跤

  下着绵绵细雨, 雨中快调谢的杏花不再好看,桃花开得正艳。

  临傍晚,雨雾缭绕, 风景很美,但徐兰和唐启阳看很多年已经习以为常, 他们插完秧后去引水沟清洗手脚, 在杏树下旁边拔野葱。

  泥土很湿润, 野葱一拔就拔起来, 两人很快拔到一大把, 在引水沟洗走泥巴后带回家。

  队里还没插完秧,学校放农忙假,夫妻俩回到家门口就听到儿子和他小伙伴混合唱:“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

  六七个人唱的声音高低不同, 还有吼出来的,难听,简直就是噪音, 几个孩子却唱得欢快。

  两人无奈摇头, 这首歌他们听得耳朵快长茧, 热度不不仅没消,反而越来越火, 大人小孩都会唱几句, 村头村尾都在唱,着魔一样。

  在堂屋里和小伙伴玩闹唱歌的小六看到爸妈回来跑出来喊:“爸妈。”

  他看唐启阳手里的野葱问:“爸, 晚上包饺子?”

  唐启阳“嗯”应一声和徐兰走去井边, 小六跑回堂屋继续玩。

  当天没有上街, 唐启阳把腊肉煮后剁碎和野葱拌饺子馅, 徐兰煲一小锅腌笃鲜。

  晚饭三人吃得很满足, 饭后唐启阳检查儿子当天的作业和练字任务后才让他去看电视。

  次日早上还下着毛毛细雨, 徐兰和唐启阳在厨房里做早饭,吴老太太头上戴着斗笠在厨门口慌张喊:“老三,你爹刚刚在院子里滑倒,摔一跤,腿好像断了。”

  老人摔跤是大事,徐兰和唐启阳连忙停下手,唐启阳快速和徐兰说:“我先去看看。”

  他说着急忙从门后拿把雨伞出去。

  “好”,徐兰急应,也从门后拿把伞和老太太说:“娘,我去拿车钥匙和钱,你回去走路小心。”

  吴老太见老三和老三媳妇动作讯速,心里稍安定,心想第一个来找他们真是对了,转身出去。

  徐兰走去堂屋和听到动静出来的小六说:“小六,你爷爷刚刚在院子里摔跤,我和你爸去看看,可能送去医院,你在家自己做饭吃。”

  小六对爷爷奶奶有感情,担忧说:“妈,我也跟着去。”

  徐兰想没想就说:“行,你去加件衣服。”

  他刚在打拳穿着单衣。

  小六应声跑上楼拿件薄外套穿上下来,徐兰进房间拿了钱和吉普车钥匙,锁上房间门,急冲冲拿玉米喂前面竹林里的鸡,今年后院鸡圈里没养鸡了。

  她和小六一人撑把伞出大门,锁上大门快步走下去,她在半路上扶着老太太走。

  小六先走。

  徐兰扶着老太太到二老家门口,房间里传出小六问爷爷痛不痛的声音。

  徐兰没有进去,在门口问唐启阳:“唐启阳,老爷子怎么样?”

  唐启阳说:“是小腿骨断了,要送去医院,我已经给他换上干净的衣服,这就背着他走,你给我们打伞。”

  “好”,徐兰应声和吴老太说:“娘,我们去医院,你去吗?”

  “去”,吴老太太听老三送老头子去医院,慌乱的心定下来,回答后问徐兰:“老三媳妇,要住院吗?”

  徐兰和她说:“应该要住几天,你收拾老爷子换洗的衣服带去。”

  “好”,吴老太太忙进房间收拾老爷子的衣服。

  一会,小六撑着伞提一袋衣服走前面,唐启阳背着老爷子,徐兰手拿两把伞,一把遮自己,一把遮着唐启阳和老爷子向公路走去。

  路上碰到一些人看唐启阳背着他爹,不免有人问,徐兰如实回答。

  于是大家很快都知道唐振家在院子里摔倒把小腿骨摔断,有人忙去和唐启荣三兄弟报信。

  五个人走到公路边,唐启阳把老爷子放在后座边关上车门,从另一边上车,小六跟他后面。

  徐兰把吴老太太安排坐在副驾,给她系上安全带,启动吉普车开出去。

  吴老太之前坐过老三开的车,第一次坐徐兰开的车,心里有点慌,手紧紧抓安全带,一会见车开得很平稳,再看淡定开车的老三媳妇,心里放松,好奇看向窗外。

  他们到县医院时还很早,各科室的医生还没有来上班,于是徐兰和小六出去买早餐回来,五个人吃完餐又坐等好一会才到上班时间。

  挂号,检查拍片,正骨治疗,徐兰去办住院手续,老爷子的小腿打石膏住进留医部,这时快十点。

  唐振家躺在医院病床上,腿已经感觉不怎么痛,有点恍惚,在摔倒一条腿动不了时他还在担心四个儿子会不会出钱给自己治疗,没想到老三两口子直接送自己到医院治疗住院,老三媳妇一句抱怨的话也没有说。

  这时唐启荣唐启华唐启贵赶来医院,打听到住院房间后过来。

  唐启荣见到唐启阳便问:“老三,爹怎么样?”

  唐启阳看向三人说:“小腿骨折,医生已经正好骨头,他年纪大,医生叫住院七天后再回家休养。”

  唐启贵开口问:“花了多少钱?”

  唐启阳指着床头柜说:“收款单据在那里,你们自己看。”

  唐启阳没有大方地说老爷子的治疗费用自己出,他们愿意出他们那份自己就收,不出他也不会说什么。

  他转头和吴老太说:“娘,我和徐兰小六出去一趟,中午带你和爹的饭来。”

  吴老太太在外面胆子更小,小声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