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养老养娃日常 第37章

作者:苏佑蓁 标签: 时代奇缘 种田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徐兰从磨面机下方一面拉出一个方形抽屉,手里出现两个有些发黄的白色棉布袋,她把一个棉布袋套进方形抽屉,把抽屉推回磨面机机身。

  再从旁边拉出一个一样的方形抽屉,同样套进棉布袋推回去。

  做完这些,两人检查一下,徐兰按下磨面机启动按键。

  磨面机工作的声音比磨粉机声音还小,五分钟后磨面机停止工作。

  徐兰拉出一个方形抽屉,抽屉布袋里装的白面粉有七成满,闻着麦香她提出布袋,布袋里的面粉重量是七斤多一点,重新在抽屉里套一个布袋推回去。

  唐启阳又往上面斗箱倒满麦子,徐兰收起装麦子的麻袋,取出装糯米谷子的麻袋。

  磨面机又工作五分钟后停止,徐兰把面粉袋取出,唐启阳把装麦麸的袋子提出,放房间角落里,拿来喂猪。

  两袋面粉,徐兰放一袋在外面收起一袋,然后收起磨面机,取出小型稻谷加工机。

  稻谷加工机和磨面机大小一样,装置也差不多。

  唐启阳把糯米谷子倒满上面的斗箱,徐兰在下面两个抽屉套进布袋,检查后按启动键。

  稻谷加工机工作时间长一些,七分钟后停止。

  徐兰拉出抽屉就看白.花花的糯米,米香隐隐散发出来。

  两人又加工了两次,又将二十斤糯米脱皮后收拾东西,把两小袋白糯米放在外头,一袋徐兰收起。

  唐启阳把麦麸和稻糠倒在一大的麻袋里混在一起。

  收拾完,徐兰低声和唐启阳说:“这下做饭用面粉不用特别省。”

  唐启阳低声回:“嗯。”

  两人随后换身衣服,抖一抖换下来的衣服,上床修练睡觉。

  次日清早,徐兰煮上稀饭,顺便舀出约两斤糯米倒入热水洗澡的小水缸里,加入差不多满缸水,熬煮糯米汤。

  孩子们起床后,徐兰把看熬煮糯米汤的灶火交给老二看,叫她久不久用长木棍搅一搅米汤。

  吃完早饭,唐启阳就把竹篾捆扛到后院,徐兰舀出四斤糯米和两斤大米和在一起清洗后泡上,割出一小截腊肉泡碗里,也泡了一点干蘑菇,和孩子们收拾好厨房后去后院。

  知道妈妈不出门,晓岱和晓雯像小尾巴跟着妈妈去后院,晓语还在看熬糯米汤的灶火,老大就只和老三去打猪草挖野菜。

  后院的植物长得郁郁葱葱,玉米和土豆红薯已经培土,一排一排的很整齐。

  徐兰和唐启阳合力快速绑上竹篾,两小孩跟着他们移动,看到刚冒出来的小杂草,用小手拔起来抖一抖根部的泥土,把杂草挂在篱笆上晒死。

  徐兰注意到她们的动作,心想这俩孩子还挺会的。

  快十点多,徐兰回到前院棚子下,拿起木棍搅了搅糯米汤,慢火熬煮快四个小时的糯米几乎融化,传出淡淡的焦香味。

  徐兰和晓语说:“晓语,行了,把火灭了。”

  “嗯”,晓语应一声把灶里烧着的小木柴拿出灭掉,跟妈妈去后院。

  到中午,徐兰和唐启阳把竹篾捆全绑上,还差两米多就全围上。

  唐启阳绑着竹门和打猪草早回来的老大说:“晓风,你去和你启凡叔说一声,让他再帮忙编三米。”

  “嗯”,晓风利落应声小跑离开。

  徐兰带两个小尾巴回到厨房,用刀刮一刮腊肉切小丁,蘑菇切小丁。

  把泡盆里的糯米和大米倒掉水,倒入腊肉丁和蘑菇丁,加适量的盐和酱油还有猪油,用双手把所有材料翻匀,把米倒入洗干净的小方竹筐里。

  铁锅里加水放上蒸架,烧火水开,把装糯米和大米的方竹筐放到蒸架上,盖上盖子,用中火蒸。

  唐启阳和晓风陆续回来,一家人坐饭桌前等着糯米饭熟。

  糯米饭蒸约四十分钟,徐兰边灭火边向唐启阳叫:“饭熟了。”

  唐启阳起身过来掀开盖子,浓郁米香混和腊肉香和蘑菇香袭来,徐兰抽下鼻子说:“真香。”

  唐启阳不怕烫,空手抓着小方竹筐提到饭桌上。

  徐兰洗手过来,唐启阳已经装上三碗饭,孩子们盯着碗里的饭咽口水。

  饭装够七碗,唐启阳坐下来说:“开饭!”

  大小七人埋头吃饭,糯米饭料不算足,但糯米是用异能催熟的,非常好吃!

  晓风几个不知道怎么形容这糯米饭,反正就是好吃!

  晓雯吃好几口咽下饭,分神和妈妈说:“妈,你做的饭好好吃!”

  唐启阳逗她:“我做的饭不好吃?”

  晓雯正想扒饭,忙停下来说:“爸做的也好好吃!”,她的姐姐们都点头。

  满足吃完饭,晓风和徐兰说:“妈,我想学做饭”,她只会煮饭和炒几个很简单的菜。

  晓语晓婕同时说:“妈,我也要学。”

  徐兰笑说:“行,以后我和你们爸边做边教你们,等看过多听多了再上手。”

  几个孩子高兴点头应:“嗯!”,现在好幸福!她们感觉吃玉米野菜粥的生活过去很久。

  洗好碗筷,孩子们去睡觉,徐兰和唐启阳用碗泡着齐昀送来的粗茶,一人躺一个躺椅,时不时起来喝一口茶。

  暖和的微风吹过,徐兰眯着眼说:“舒坦。”

  干活时专注快速,干活完吃饱吃好悠闲休息,这才是生活。

  唐启阳微笑回应:“是。”

  夫妻俩歇了半个来小时,去把棚子下的一大半柴火搬到鸡笼后面,靠着猪圈墙堆起来,小半柴火堆在距离小水缸一米的地方。

  这段时间柴火用去不少,在梅雨季来前他们还要从山里多搬一些柴火回家。

  徐兰和唐启阳把打井的位置腾出来,也不看什么动土吉时,唐启阳把土松一松,拿铁锹轻松铲土装进簸箕,装满四个簸箕,两人挑到斜坡下坑洼的地方倒土,回头继续装运倒土。

  他们不费什么功夫,一平方米的地方很快就挖下去一个圆坑。

第44章 包裹

  ◎圆坑挖到和唐启阳身高持平,两人停止向下挖,把圆坑地面周围铲去◎

  井往下挖到和唐启阳身高持平, 两人停止向下挖,把井口周围铲去一些土,以后拉泥土和石头上下时方便一些。

  随后徐兰和唐启阳拿筐把石头从院子一角搬到井边, 睡起来没有和两个姐姐出去的三个小孩颠颠来帮忙搬石头。

  她们抱起石头颠颠地跑,徐兰没有拒绝她们的帮忙, 只和她们说:“走慢点, 石头掉下砸到脚很疼。”

  晓岱大声说:“妈, 我小心。”

  晓雯两小手抱着很小的石头说:“妈, 我拿小的。”

  晓婕也说:“妈, 我也拿小的”,她也喜欢呆在爸妈身边。

  徐兰说:“你们小心点。”

  三个小孩同时乖巧点头:“嗯!”

  他们搬过来一小堆石头,唐启阳提旧木桶往里装一些沙子, 黏土,石灰,拿瓢舀糯米汤倒入木桶, 用砌墙的木刀快速搅拌均匀, 提到圆坑前放下木桶, 跳下坑,伸手把木桶提放坑底。

  徐兰给他递十几块石头放坑底, 坑不算深, 底下光线还够,唐启阳用糯米沙浆和石头快速从底下围着圈砌起来。

  徐兰在上面来回搬石头, 也时不时给唐启阳递石头, 糯米沙浆用完, 徐兰接起空木桶装上沙子, 黏土, 石灰, 糯米汤四样材料,再把木桶递下去给他,他自己拌匀继续砌墙。

  唐启阳眼神精准,石头不规则也能砌得很快。

  三个小孩搬累了,徐兰叫她们休息到前面玩。

  三个小孩到前面饭桌边坐下,看妈妈递石头给坑里的爸爸。

  临傍晚,唐悦来教孩子们读书,徐兰把石头排在井口,看唐启阳砌的进度和他说:“等一下我去炒菜。”

  唐启阳站起来在井口抓一块石头应:“好。”

  晚一些唐悦回家,晓风煮饭,四个孩子颠颠来帮忙搬石头。

  再晚点徐兰在厨房切菜时唐启明过来,徐兰和他打招呼:“小队长。”

  唐启明回她:“做饭啊,我来看看你们挖的井。”

  徐兰向后看说:“在那边。”

  唐启明已经看到提脚走过去,几个孩子纷纷叫他:“启明伯”,“启明伯”……

  “哎”,唐启明应几声走到井边,见唐启阳站着砌石头,就要砌到上边了,里面的石头砌得平平整整。

  他和唐启阳说:“挺整齐,你这砌得真不错。”

  唐启阳微笑和他说:“我说过我会砌。”

  唐启明又说:“我刚看前面的石头,不够吧?”

  唐启阳说:“是不够,明天我再砌一天就继续打石头拉石头。”

  唐启明和他说:“我叫我家老大和老二帮你拉石头,打石头他们不行。”

  唐启阳婉拒:“启明哥不用,我和徐兰慢慢干,我们一个月不上工对生活没有影响,现在队里干活是在水田拔草吧?”

  儿子来帮忙启阳家要供饭,听他拒绝唐启明不再坚持让两个儿子来帮忙,和他说:“是,今年有点奇怪,庄稼长得好不说,稻田里的虫子变少了。”

  唐启阳心说现在稻苗多出非常少的能量,稻苗的生命力很强,现在虫子不适应,等虫子明年适应了肯定多。

  他问唐启明:“农药和化肥真的很难买吗?”,肥料远远不足种子好也难丰收,总不能每年都让自己老婆催生庄稼吧?

  唐启明叹气说 :“很难”,小队想多养猪和牛收多一些粪发酵肥料,但没有粮食多养猪和牛,农家肥不足粮食很难丰收,粮食不够……,这个循环问题难解。

  唐启阳不懂种田里面的门道不再问,唐启明和他说:“那我回去了,你们两个干活悠着点。”

  唐启阳笑应:“好。”

  吃饭前唐启阳把石头砌到离井口十几公分处,明天不继续往上砌,等下面全部砌好出井水后再往上砌并收口。

  晚上吃完饭,唐启阳烫三斤玉米面,凉一些后加进两斤面粉一起和,醒好后和徐兰在石板上烙饼。

  洗完澡的五个小姑娘见爸爸烙饼,围过来每个人尝半个饼子才去睡觉。

  唐启阳烙完饼洗完澡出去一趟,从榆钱树顶上摘回来一些枝条,徐兰点两根蜡烛,把榆钱种子弄出来用一张纸包着,明天拿出去晒。

  次日凌晨约四点半,徐兰和唐启阳起床洗漱,喝水,吃几个玉米饼就去小石山打石头拉石头,拉两趟后挖井。

  期间徐兰没有忘记把榆钱种子拿出来晾晒。

上一篇:他如此热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