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佑蓁
下午三点钟左右太热, 有好几个人有中暑症状回去, 不少人干一会到阴凉的地方喝水休息一会再干,只有少数的人顶着烈日掰玉米,徐兰就是其中一个。
徐兰觉得掰玉米的工分比割稻谷的工分好挣,不用弯腰,不用在水田来回地走,玉米杆也挡住一些阳光,不像割稻谷时整个背部被阳光直晒。
快天黑下工时也没有割稻谷下工时累。
“三弟妹,三弟妹”,听到卢小翠的喊声徐兰真不想理会,但不理不好,她名声的好坏关系着孩子们。
她放慢脚步问:“大嫂有事?”
卢小翠用袖子擦着额头上的汗问徐兰:“你家的西瓜什么时候熟?”
徐兰和她说:“后天,不过都被人订要了。”
卢小翠就说:“你们留着自己吃的匀出一点给我们一点吧。”
徐兰直接拒绝:“没有,我们没有留多少,后面也没有了。”
她用异能催生瓜秧还会开花结果,但不能这么做。
纪凤英插话说:“小翠,你婆婆也跟小兰拿了几棵西瓜苗栽在自留地,以后你家随便吃。”
王秋花也说:“就是,哎,小兰给的西瓜苗长得真好。”
纪凤英笑:“是啊,我以前种的长得不行。”
徐兰和她们说:“可能是种子好。”
纪凤英:“种子是很饱满,启阳运气好和人买到好种子”,番茄也比较甜,很好吃。
“是。”
“……”。
卢小翠目的没有达到,也插不进话悻悻放慢脚步走,三弟妹真的完全变了,一点也不好说话。
徐兰和唐启阳先后回到家,洗手就能吃饭,这几个孩子真的很能干懂事,和末世后的孩子差不多。
吃完饭唐启阳去提水倒满两个水缸,徐兰和孩子们一起洗碗,了解她们一天怎么过。
三个大孩子描述平淡,两个小的叽叽喳喳和妈妈报告自己一天和姐姐们干了什么。
唐启阳提满两个水缸,出门去找卢老大,半个多小时后提回两捆木头边角料放在石桌边上。
洗澡出来的晓岱问爸爸:“爸,这木头做什么?”
唐启阳说:“鸡圈。”
晓岱茫然“哦”一声,后院有两个鸡笼子,不明白爸爸做什么鸡圈,不过没有再问,和小妹玩起来。
等徐兰和唐启阳洗好衣服晾上,这时候大多数人都躺下睡觉,没有人声,但夏天夜晚的山村很热闹,哇鸣、啴鸣和不知名的虫子叫唤,此起彼伏,人们习惯了枕着这些声音入睡,不影响到睡眠。
头顶上满天星空,徐兰拿出探照灯打开中档放桌子上,唐启阳把之前从县里带回来的小木头木板搬到石桌边上。
两人在石桌边坐下,唐启阳拿出一张画有鸡圈的设计图,上面标有尺寸。
徐兰拿过来看一遍心里有数,拿出两把短刀,一把递给唐启阳。
两人查看木头和木板一遍后动手处理木头。
徐兰挑出四根比较大个、长短差不多的木头放一边,拿起一根削平四面,用刀尖在不同的位置挖出四个槽口。
短刀很好用,十几分徐兰她就处理好一根,处理好四根,她又挑出六根比较长的木头处理,也在不同的位置挖不同深度的槽口,两端削出卯头。
唐启阳则削做栏的小木头,两头削出卯头。
夫妻俩安静地干活,刀削木头的声音在热闹的哇声和蝉鸣中不突出。
快到半夜夫妻俩停下,徐兰把处理好的木头收起,唐启阳拿几根竹条,两人进猪圈旁的地下室。
徐兰把探照灯开到最亮放进墙上的小方洞里,取出刚才处理的木头。
两人蹲下像搭积木一样组装起鸡圈,两人动作默契,不到十分钟就把两层鸡圈搭起来。
鸡圈高八十厘米,长一米二,深六十厘米,四面围栏之间的距离有点宽,拦得住大鸡拦不住小鸡。
两人又用拿进来的竹条缠在围栏上,成一小格一小格的,这样能拦得住小鸡。
鸡圈搭好,两人去后院提着鸡笼进地下室,把十二只小鸡抓进鸡圈,小鸡换地方叽叽叫唤几声就安静趴下。
第二天清早,晓岱和晓雯起来去喂鸡发现小鸡不见了,只有空荡荡的鸡笼,两人在后院找找,然后慌张跑到前面找大姐:“大姐,小鸡不见了!”
晓风和她们说:“爸妈说养在后院不安全,拿去其他地方了。”
晓风天天喂猪,昨天早上喂猪时就发现猪圈旁边有三捆柴,不怎么在意。
今早妈妈上工前跟自己和二妹说她和爸爸在下面挖个小空间把小鸡放进去养,自己和二妹知道就行,不要告诉下面的妹妹,也不要随便下去,小鸡由她和爸爸喂。
晓风和晓语也担心别人发现自家多养小鸡,现在爸妈把小鸡藏起来养,自然不会告诉还不太懂事的妹妹们。
“哦”,晓岱心大地接受。
又在大太阳底下忙活一整天,晚上徐兰下工回到家就去后院摘一个西瓜泡水缸里,吃完饭后开来吃。
这西瓜比之前的甜,一家七口吃一个西瓜还不太够,不过第二天徐兰和唐启阳上工前晓风起床出来和徐兰说:“妈,晓岱和晓雯晚上尿床了。”
尿床?小孩子是会尿床,徐兰愣一下“哦”一声后和她说:“那吃早饭后你把席子拿出来刷一刷。”
晓风应:“嗯。”
夫妻俩出门去上工,唐启阳中午回来把后院熟的几个西瓜都摘到井边洗一洗,然后放进大水缸里,提水倒满水缸。
当天傍晚玉米全部掰完,玉米杆还没有砍完,不过大家都很高兴。
下工后和唐启阳订西瓜的人陆续来换走,留下最后一个,吃完饭后一家人开吃。
后面种的西瓜苗还没有开花,离下回吃西瓜还要还久,几个孩子不舍把瓜皮白色部份都啃了,留一层薄的喂给猪吃。
后两天徐兰和妇女们砍玉米杆翻地,男人们去水田里拉犁整理水田。
这天下工后大家心心念念的问题得到确切的消息,大队把公粮和种子划开后,分给队员们的所有粮食和公社等量交换,也就是一斤谷子换回一斤谷子。
明天公社把换的粮食用拖拉机拉来,拉走公粮和换的粮食,这回交公粮还不用队里的人拉去公社,省事了。
之后脱粒晒干的玉米也一样,后天分谷子!得到确切消息大家都很高兴。
晚上吃饭后徐兰问唐启阳:“我们能多花钱换工分换粮食吗?”,他们上半年挣的工分实在少。
唐启阳和她说:“不行,有上限,大人小孩每年的口粮有规定,多的工分算钱发。”
徐兰说:“那就按上限换吧。”
唐启阳:“嗯,其实也分不到多少,按今年的产量算,大人估计每人能分九十斤上下,八岁到十五岁大约是五十斤,八岁以下三十斤。”
徐兰叹道:“真少!”
唐启阳和她说:“去年更少。”
晓风接话说:“妈,以后做饭少放大米。”
徐兰和她说:“不用少放,大米吃完你爸想办法买。”
晓风晓语晓婕听了妈妈的话悄悄看爸爸的脸色,见爸爸脸上没有不高兴心里松口气。
唐启阳和徐兰笑说:“看来我还是不能让她们信任。”
晓风晓语晓婕心里慌一下,就听妈妈和爸爸说:“那你以后表现更好一些。”
第64章 分粮
唐启阳微笑不语, 三个大孩子对原主的所做所为记忆太深,她们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全信任自己。
加上她们是女孩子有事只找妈妈,和自己互动少, 感情自然不深。
人和人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亲人之间也不定要非常亲密, 他也不是非要孩子们完全地信任自己。
第二天上午, 有少部分男人被叫去大队部帮忙装卸和公社交换的粮食, 唐启阳在其中, 他顺便带着钱去找大队长和会计补工分。
徐兰和大多数人继续去翻地碎土, 等插秧完就种红薯。
干活的人心不在焉,心里担心换回来的粮食太差。
中午送饭的人给大家带来消息,说是换回来的谷子还可以, 里面没有掺有别的东西,晒得够干,大家心里的担忧放下。
次日上午分粮食, 上午不上工, 这一天大家等得太久, 吃早饭后马上拿麻袋箩筐去排队。
徐兰和唐启阳拿上四个大麻袋和两根扁担,带着孩子们去, 家家户户也几乎是全家出动, 大队部人来人往,挤满了人。
个个脸上兴奋喜气洋洋, 交头结耳, 交流自家可能分到的粮食数目, 谈过年时打算吃几顿白米饭。
徐兰和唐启阳见所有人都这么高兴, 心想现在的人真容易满足。
他们一家接后面排队, 人很多, 前面排的队伍很长。
徐兰向前面看去问身后的唐启阳:“要等很久吧?”
如果等太久一会阳光猛就让孩子们先回家。
唐启阳和她说:“按户头分,不会太久,会计已经算清账,他确认排队的人户主的名字,然后和户主说他家工分多少,分到粮食多少,报出数后,后面有几个人一起秤出粮食。”
“哦。”
是不太久,半个来小时后就到他们一家,会计和唐启阳确认名字和工分,报出粮食数目,后面的人拿他们带来的麻袋装粮食,打秤就可以了,挺简单的。
徐兰一家共分到三百九十二斤谷子,装四个大麻袋,他们把四麻袋粮食搬到一边,用绳绑紧口袋。
徐兰见五个孩子看四袋粮食笑得开心,问她们:“这么开心?”
五个小姑娘同时点头,晓岱说:“妈,我们不用饿肚子了。”
晓风纠正她:“四妹,是不怕饿肚子”,她们很久没有饿肚子了。
排在他们前面、先他们称好粮食的妇女接话说:“小姑娘,肚子还是会饿,想天天吃饱不可能。”
晓岱想说自家天天吃饱,被大姐拉一下手,想起爸妈和姐姐们提醒过的话,不再说话。
旁边来感受热闹的一个老大爷说话:“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以前还有吃树皮的时候。”
一时间周围不少人接过话题,开忆苦思甜大会。
徐兰和唐启阳不适应这样的场合,在麻袋口套上绳扣挑着谷子离开,叫五个孩子走前面。
回去一路上他们不间断地和人打招呼,都是问:“你们家分多少粮食?”
唐启阳开口回:“三百九十多斤”,并反问:“你家多少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