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扮男装后我位极人臣了 第57章

作者:甜酒凉糕 标签: 朝堂之上 基建 穿越重生

第42章 变化

  ◎一章半合一◎

  明阳公主将谋逆一事大部分都推到了太原范氏头上, 太子默认了她的作法。

  被亲姐姐背刺后的太子伤心了好一段时间,天天抱着林少傅哭嚎,最终还是决定将明阳公主流放。

  流放地就……倭国吧。太子殿下拿着舆图研究了好一阵, 才明白魏琳信中所写的日本到底在哪儿。

  现在的日本还不叫日本,大夏称为倭国, 两国之间的交流也还很少, 偶尔有记载, 也是说那个地方又穷又小, 和大夏的普通村子一般。

  唯一值得说道的,就是魏琳在信中点出,倭国有不少金银矿, 还没有开发。

  明阳公主得知自己要去海外当村长的时候,也没有多说什么, 只是对着牢狱的墙面发呆许久。

  成王败寇,太子能留她一命,已经是背负了巨大的压力了,她坦然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广德郡主知晓自己要跟着阿娘一起去当村长的时候, 向来跋扈的她, 也沉寂了好一阵子。

  坊间议论起此事时,纷纷感叹太子殿下真可怜,少时丧父, 又被公主背刺,看来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长安附近的农人已经用上了曲辕犁,偶尔还会感念先皇,虽然曲辕犁是新科状元行卷所做, 但在他们看来, 先皇愿意推广这种好用的农具, 先皇也是个好人呐!

  先皇被发了好人卡,但他在位的时间实在很短,众人感叹了一会儿后,又将他抛之脑后,继续做着自己的事情。

  皇帝的事情,只是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他们的生活没什么关系,闲聊完后还要为自己的生计奔波。

  在太子继位之前,商队已经将赚取的金银换成了粮食,又通过何大郎新购了十几辆马车,带着粮食满载而归。

  他们甚至还和好几个世家签订了合约,来年也要继续为长安贵族提供葡萄酒。

  在回到鸣沙县之前,他们先去了一趟敦煌郡,将借来的粮食还给俞刺史。

  俞刺史已经得知自己的老友从狱中释放,脸色看上去好了不少,不再动不动就要断气了。

  “状元郎挺有本事嘛。”他笑呵呵地看着粮食被装入库,身旁的别架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身为被先皇遗忘的一员,他和俞刺史共事了几十年,还是头一次了解到自己的上官有多么的不靠谱。

  敦煌郡的存粮,就这么随便借给其他人吗?!

  刺史府上下得知存粮被借出去,连张欠条都没打的时候,闹了好一阵,唯有俞刺史老僧入定般,淡然说道:“魏家那小子肯定要还回来的。”

  就算魏琳不将粮食还回来,他也会舔着脸向林少傅要回这一笔欠款。

  刺史府全体员工可不知道他的打算,头一次对上官生出了不满。

  好在商队带来的粮食足够补上欠款,又顺利回到了鸣沙县。

  他们甫一进入鸣沙县,就被眼前的一幕所震撼,傅三郎望着新修建起来的高大城墙,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

  商队离开鸣沙县时,才不过八九月份,等他们回来时,已经是年底了。

  他们走之前,施工队还在和河堤水渠作斗争,而回来的时候,施工队已经开始修建起了新的城墙。

  鸣沙县的老城墙早已被腐蚀得不成样子,一片坑坑洼洼,装饰作用比实际作用更多,只是让人知晓这里有个县而已。

  水泥的优点就是凝固快,修建得也快,如果还用夯土墙的方式修缮城墙,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才能将整个城墙重建完毕。

  鸣沙县之前的产业单一,只有畜牧业和农业,魏琳搞出的施工队解决了不少无业游民的生计,全县几乎一半的人都投身于土木行业,只为了县衙提供的那一顿饱饭。

  不论男女,不论老少,几乎都在围着他们的新城墙。

  魏琳新划出了一片区域,为未来的葡萄园扩建做好了准备,新城墙也比旧城墙扩出去了十几里,看上去巍峨高大,连见过了长安城城墙的商队诸人都忍不住惊叹。

  “娘欸……”商队中有人伸出手摸了摸干燥的水泥城墙,感受着墙面的坚固。

  有相熟的人看见他们,朝着他们挥手打招呼道:“你们回来啦!”

  傅三郎回过神,点点头,又将满载的马车赶往驿站,准备将粮食运往粮仓中。

  他们刚一进入驿站,就又被眼前新修的驿站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老马夫正在清理食槽,见他们来了,眯着眼睛笑起来:“回来啦。”

  他也是很为新建的驿站自豪呢!

  小县令说等商路开通后,鸣沙县会来很多的商队,一定要将驿站修得又大又漂亮!

  傅三郎看着二层的水泥楼房,向老马夫知会了一声,就跑到二楼上,向下眺望着鸣沙县的风景。

  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见整个鸣沙县的模样,还有远处的沙丘。

  “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魏琳坐在二楼的椅子上,从阳台眺望鸣沙县的袅袅炊烟。

  “小县令!”傅三郎没想到她也在这里,惊喜出声。

  傅三郎的汉字学得很好,但还没有真正学习过经书,不能理会魏琳所说的诗中意境,只是鼓掌道:“小县令好厉害!”

  听不懂,但是觉得很厉害。

  魏琳摸了摸鼻子,又摆摆手,示意他不用多说,又和傅三郎一起下楼,众人将一袋袋粟米搬进鸣沙县的粮仓。

  “你们刚回来,等会儿让王娘子帮你们算一下工分,应该也能给自己修水泥房子了。”魏琳对着商队众人说道。

  “工分?”傅三郎挠了挠头,不解问道。

  除了大夏的钱币之外,绢布也可以当作钱财流通,但鸣沙县的县衙发不起工资,她就提出工分,将每个人的工分记录下来,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就能让施工队帮忙给自家修建水泥房子。

  鸣沙县市场上流通的钱币也很少,偶尔还能看见人们以物易物。

  有不少干得好的工人已经将自家的土房子换成了水泥房子,心里别提多美了。

  傅三郎没想到自己只是离开了几个月,鸣沙县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栋栋崭新的水泥房子昭示着这一变化。

  牧民们信仰母神,还在墙面上画了不少符号,看上去精致漂亮。

  为了避免齐二郎摔下马的事件再次重演,魏琳拓宽了鸣沙县的街道,两旁留出了专门跑马的土路。

  等到新城墙被修建完毕,魏琳还想向附近的几个州县推广水泥,把他们的土木业发扬光大。

  商队的任务圆满完成,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工分,傅三郎兴冲冲地跑去找施工队,想要将自家的土房子推倒重建成水泥房。

  他正看着施工队将材料搬运到家门口前,魏琳又找上了他。

  “商队得去且末都一趟,”魏琳拿着齐沐的来信说道,“施工队也要一起去。”

  施工队承接了个大订单。

  齐沐得知她在用这种新式材料修建城墙后,告知了主将,主将思来想去,想让他们修通官道。

  以往的官道因为被突厥人占领,已经荒废了许久,路面不平杂草丛生,行人很难通过。

  黄四娘前往突厥部落的时候,走过这条路,她和黄父废了好大的劲才将自己的货物运到西突厥境内。

  主将没有见过水泥,但齐沐将魏琳的信交给他看,他认为如果水泥真的有传说中这般神奇,对治理西突厥有着莫大的好处。

  自古皇权不下乡,不仅仅是因为缺少基层官吏,还因为那些乡间的道路太过偏僻难行,行路成本太高。

  大军要在朝廷新册封的刺史到来之前,为大夏看守好西突厥的领地,如果能修通水泥路,大军的行进速度将会快上许多,对治理西突厥的地盘也有很大的帮助。

  魏琳欣然接受了这笔大订单,当然需要让大军用粮食和棉花来换。

  大营练兵的时候,在战争时期外,都会让军士屯一点田,他们在龟兹发现的棉花,就已经被军士们种了下去。

  许多军士都是农家子出身,这种新奇的作物难不倒他们,更何况魏琳已经用实际行动告诉过他们,棉花制成的衣物有多么的暖和。

  跟着魏琳的那名小军士,现在整天穿着他那件棉服走来走去,这种欠揍的做法,让其他军士都红了眼。

  不知道自己种下去的棉花,能分到多少呢?

  傅三郎的新家修建被暂停,新城墙的修建进度也逐渐慢了下来,但他仍然很兴奋。

  我们要去关外修路了!

  施工队的众人也异常兴奋,在他们看来,能为朝廷做事,起码能吃得更饱。

  县衙抠抠索索每天只给他们提供一顿饱饭,但魏琳已经和主将商量好,施工队每天都要能吃上两顿饭。

  “又不是征召劳役,只能算是雇佣我们的人,当然要提供餐食。”魏琳在信中这样写到。

  主将也被她的厚脸皮所折服,看着信上的内容忍不住大笑起来。

  ……

  在施工队正为官道的修建而行进时,朝廷也给这一块新打下来的领地做好了安排。

  朝廷吵了半天,最终还是决定设置郡县,效仿前前朝,设置安西都护府。

  虽然是称作都护府,但旗下的一众官吏,和中原的州县没有什么区别,这也是太子的意思。

  西域的异族,在他看来,迟早是要归化为汉人的,就像魏琳所做的那样,不论胡汉,都统一安排上课。

  他们跟着汉人生活得越久,越习惯汉人的生活方式,也就越接受自己是大夏子民的事实。

  被拎来上任的新都护是洛阳人,长安的世家贵族没有谁愿意远去西域,这个烫手山芋被推来推去,推到了他的头上。

  新都护是洛阳陶家人,陶都护虽然名称都护,但要做的事和一州刺史没什么两样,他幼时家道中落,独自游学许久,孤身一人,是朝廷上下认为的好欺负的对象。

  简单来说,因为没有什么背景,所以和魏琳一样被排挤到了边疆。

  他坐在马车内,看着游学时结识的友人寄来的信,深感自己的前途一片黑暗。

  听说那地方又穷又破,比中原落后许多,还有那些异族人,个个人高马大,英勇好斗,也不知道自己的人身安全能不能得到保障。

  陶都护虽然年过三十,但因为常年在外游学,还未曾娶妻,此刻也忍不住担忧起自家的传承问题。

  我要是就这样被异族人打死了……阿耶会不会跳出棺材板来揍我啊?

  可见现在的中原人对关外的看法了。

  因此他一路上磨磨蹭蹭,直到年底才赶到敦煌郡。

  他在敦煌郡稍作休整,看见人来人往的街道,也稍稍放下心来。

  敦煌郡对没有去过关外的中原人来说,也算作西域,陶都护没有看见想象中的异族人斗殴事件,而是看见了不少汉人,觉得自己的未来又光明了不少。

  他途径玉门关时,看见了鸣沙县的施工队,正在为玉门关的军士修建水泥宿舍。

  “玉门关也要征召劳役了?”他纳闷地看着这群施工队的工人。

  玉门关的军士会将路旁被丢弃的奴隶充作民夫,时不时修整关隘,但施工队饱满的脸颊,红润的脸色,明显不像是那群三天饿九顿的奴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