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文女配改拿爽文剧本 第18章

作者:临天 标签: 天作之合 女配 爽文 穿越重生

看着这清静的让她有些不太习惯的小书房,盛兮颜有些恍惚地想着,楚元辰应该这一两天就会动身离京了吧。

在楚元辰还“活着”的消息传来后,满京城搜查的锦衣卫就散去了,现在要出京肯定没问题。

盛兮颜呆站了一会儿,拿出熏香点燃,散散药味。

晚上再去请安的时候,刘氏就迫不及待地告诉她,盛兴安已经同意盛琰习武了,还答应给他找个武师傅来指点。

盛兮颜忍不住感叹刘氏的动作真快,这架式似乎是生怕自己反悔。

盛兮颜向昔归使了个眼色,昔归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悄悄退了下去。

等到离开正院,昔归跟在她身后,悄声道:“夫人对老爷说姑娘您嫁进了镇北王府,镇北王世子能征善战,在武将中向来颇有威望,日后又多半会回南疆驻守。我们府里无人习武,来日镇北王世子想要提携一二都不能。大少爷在读书上天赋平平,但好歹身手还算矫健,年纪也小,现在弃文习武还来得及。”

盛兮颜含笑不语,昔归接着又说道:“夫人还说,若是以后,镇北王世子愿意提携,带大少爷上几次战场,挣些战功,说不得还能给咱们府里挣一个爵位回来。然后,老爷就答应了。”

昔归刚刚是去跟正院伺候的丫鬟们闲聊套话的,又自己把前因后果整理一遍,才来禀告。

果然……

盛兮颜毫不意外。

盛兴安从来就是这样的人,无利不起早,刘氏真是太了解他了。

盛兮颜笑吟吟地说道:“明儿就去告诉琰哥儿,他可以去考武试了。”

这小子一定会乐坏的!

“昔归,你说我明天要不要出去给他订把剑?”盛兮颜琢磨了一下自己的私房钱,上次从刘氏那里讹来的那点,定把好剑多半不够,但估计可以定把弓,或者定一条结实的马鞭。明天先去问问价。

“姑娘。”见她神采奕奕的样子,昔归忍不住提醒道,“您忘了明天镇北王府会来行纳采礼吗?”

盛兮颜呆了一瞬间,对哦,她是真忘了。

所以,明天去不成了,那就后天好了。

与先前迟迟没有来提亲不同,在楚元辰有了消息后,镇北王府的静乐郡主对这桩婚事就表现出十分的重视和积极,特意请了礼亲王妃做为媒人,上门行了纳采礼,随后,她又亲自去皇觉寺请空明禅师为两人合婚,得了一个大吉。

静乐郡主喜出望外,她是老镇北王的独女,金尊玉贵,从小受尽宠爱,做事也素来张扬,这一高兴,就是满京城的施粥施药,又为了大婚大肆采买,没几天,全京城的百姓几乎都知道,镇北王世子就成亲了。

刚刚才得到镇北王世子大破北燕,凯旋的消息,现在镇北王世子就要成亲了,领了粥领了药的百姓们更高兴了,开心地就跟过年一样。

京城上下,无人不知,静乐郡主对未来的世子妃万分满意!就等着镇北王世子回来,纳征请期。

静乐郡主不光自己高兴,还特意进了一趟宫,笑吟吟地对着太后说道:“太后娘娘指的好亲事,盛家那丫头臣女亲自去瞧过了,长得极好,性子也温婉乖巧,和阿辰般配极了。等阿辰回来,小两口成了亲,就让他们来给娘娘您请安,谢娘娘您的保媒之恩。”

静乐郡主生得妩媚明艳,犹如一朵怒放的牡丹,千娇百媚。

她红唇一弯,嘴角带着几分似笑非笑。

她又不傻,当然知道太后赐下这婚时肯定没安好心,但是,儿子天生福泽,有神佛庇佑,才会化坏事于好事。

所以,合婚得了大吉,静乐郡主就非要闹得沸沸扬扬,让太后知道,自己高兴得很!

太后:“……”她捏着佛珠指尖有些泛白。

“太后娘娘,您说,臣女那儿媳妇福气这般好,是不是上天都觉得我家阿辰与国有功,于民有泽,命不该绝呢?”静乐郡主那双与楚元辰极其相似的桃花眼,仿佛含着笑,又仿佛带着一股不容忽视的锐气。

太后憋着一口气,面上却只能笑,说道:“皇上也常说,阿辰是我大荣朝一等一的少年英才,文武双全,就与他祖父一样勇猛无双。哎,若非镇北王去得早,阿辰也无需年纪轻轻就肩负重担,到现在都还未成家。”

听太后提到自己过世的父亲,静安郡主的脸色明显阴沉了一下,但她唇边笑容不减,口中说道:“楚家在北疆百余年,不止臣女的父王,臣女那些流血阵亡的先辈们也会护佑阿辰的。等来日阿辰成了亲,生下孩儿,镇北王府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眼瞧着太后的脸色越来越糟,静安郡主的唇边流露出了一丝嘲讽。

她虽是女子,不能像父王和先辈们那般征战沙场,反而只能作为质子留在京城,锦衣玉食之余,又像笼中圈养的金丝雀一样,但这并不表示,她什么都不懂。

大荣朝有三位藩王,驻守大荣三地。

先帝时,除了北燕还虎视眈眈外,南怀和西戎都已经被打得服服帖帖,于是,先帝就有了削藩的念头。

等到了十八年前,大荣朝的三位藩王,只剩下了他们镇北王府。

北燕凶残,年年犯境,而他们楚家人丁凋零,不似两位叔伯家中子嗣繁茂,先帝和皇帝都容不下他们楚家,却又要仗着他们楚家镇守边关。

父王死了,他们就把主意打到了儿子身上。

阿辰小小年纪独守北疆,统领四十万大军,打了四年,才有如今的北燕溃败投降。

北疆刚平,皇帝就又容不下儿子了。

皇帝不但是要北疆的兵权,北疆的藩地,还要他们楚家上下所有人的性命,以绝后患,就如同当年对薛伯伯家一样。

当年的岭南王薛重之满门尽亡,连王府也在大火中付之一炬。

第21章

静乐郡主眸光暗淡,心口像是被无数根针扎似的,但脸上反而笑得越发灿烂,笑容不及眼底:“太后娘娘,辰儿这婚事是您赐的,等到大喜的日子,您可要给臣女的儿媳妇添添妆啊。”

她说得娇俏,就像是跟关系亲近长辈撒娇似的。

“您怕是还不知道吧,就连空明禅师都说盛家那丫头命好,若非太后娘娘您,辰儿还未必能得到这么好的媳妇,否极泰来,化险为夷呢。”说到最后八个字的时候,静乐郡主故意放慢语速,一字一顿。

太后勉强笑着应和了两句,才把静乐郡主打发走。

静乐郡主刚走,太后捏着茶盅的手下意识地用力,保养得如少女般白皙的手背上,青筋爆起,然后如泄愤似的,猛地把茶盅摔了出去。

砰!

茶盅砸在地上,摔成了无数片,茶水四溅。

四周伺候的宫人们惊得纷纷跪下,不敢出声,殿内的气氛冷到了极点。

陈嬷嬷在一旁轻抚她的胸口,给她顺着气,安抚道:“太后息怒,静乐郡主从来就是这般无法无天的性子。小时候就是这样,仗着老镇北王撑腰,目中无人,如今也就是仗着镇北王世子罢了,不过是生了个好儿子,才保了她荣光不缀。您何必与她置气呢,气坏了身子,皇上也要担心的。”

太后的胸口不住起伏,半天没有说话。

陈嬷嬷又道:“等到……日后,郡主她没了仪仗,还不是要乖乖向您低头,到时候,您让她跪着她就不敢趴着。”

太后嘴角紧抿,眼神阴戾。

她怎么都没有想到,楚元辰不但没死在北疆,还敢偷偷潜回京城。

“静乐肯定知道楚元辰已经回京,才敢对哀家这般无礼。”太后咬着后槽牙,恨恨地说道。

楚元辰私自回京,本该是大罪,偏偏镇北王府惯会拢络军心,楚元辰又刚刚才在北疆立下大功,皇帝投鼠忌器……

怪就怪这些锦衣卫,无用至极,连一个重伤的楚元辰都抓不到,皇帝养他们到底有什么用!

太后揉了揉眉心,忍不住说道,“陈嬷嬷,难道这盛兮颜真就是空明禅师说的有大福气的?能够让镇北王世子逢死还生?”

她想到静乐刚刚的那些话,心里头有点慌。

莫非真是她无意中帮了楚元辰一把?

她忍不住想起了盛兮颜,那个刚刚及笄的少女站在自己面前,娇美明艳,笑脸盈盈,但是字字句句都是在忤逆自己。这一刻,那张脸就仿佛与刚刚静乐郡主含沙射影的脸庞重合在了一起。

一样在笑,一样的宁折不弯。

太后的气息又一次乱了。

“太后您莫担心,盛家大姑娘哪像是什么有福的,若真有福,未婚夫又岂会另择他人?”

“盛大姑娘这般没规没矩的,静乐郡主就是存心气您呢,才会把她说得样样都好。”

陈嬷嬷的每一个字都说到了太后的心坎里,让她不禁连连点头。

“太后娘娘,您想想,盛家无根无基,盛大人也不过只是正三品的礼部侍郎,盛大姑娘嫁进镇北王府,根本给不了任何助力。倘若是让静乐郡主自己挑的话,定是会挑那簪缨世家,名门贵女,反而更麻烦。”

陈嬷嬷太了解太后在烦心什么,意有所指地说道:“而且,奴婢还听说盛大姑娘是盛大人的元配所出,如今在继母的手下讨生活。她嫁去镇北王府后,势必连娘家都靠不住,出嫁女没有人撑腰,这心里怕是有多没底呢。”

太后喝了一口热茶顺气,心绪渐渐平静下来。

是啊,出嫁女没有娘家撑腰,要在婆家立足可不容易,盛兮颜又是高嫁,还是自己赐的婚。静乐面上说着有多么多么喜欢她,不过是为了气自己罢了,实则说不定有多厌恶这个儿媳妇呢。

若是自己答应给盛兮颜撑腰的话,她势必会感恩戴德。

楚元辰不久就要回京,是奸是恶,到时候总得有人盯着,免得他不知分寸,起了不臣之心……

太后心念一动,问道:“永安她近日可好?哀家听说她好像过几日又要在府中办什么簪花宴,你去让她出给盛家那丫头一张帖子。”

她口中的永安是她的嫡亲女儿,当今皇帝的嫡姐,大荣朝最尊贵的永安长公主。

永安长公主喜热闹,她的公主府隔三岔五会办一些宴会,请的人全看她的兴致,京中无论哪家,都以收到她的帖子为荣。

太后思忖着又道:“再让她明天进宫一趟,哀家有事要与她说。”

她不屑亲自见盛兮颜,对她来说,让永安带句话就行了,谅盛兮颜不敢不答应!

太后思来想去,觉得就是自己上次亲自见了盛兮颜,给了她脸面,才会让她得寸进尺,忘了本份。

陈嬷嬷一一应下了,当天就出宫去了永安长公主府,随后不久,一张大红洒金帖递到了盛府,指名给盛兮颜。

帖子送来的时候,盛兮颜正在正院,她接过翻了一下,交给昔归收好,又吟吟地重启了话题:“母亲,已经好些天,想必我娘的嫁妆也该理好了吧?”

刘氏的嘴角抽了抽,她就知道盛兮颜特意来找她肯定没好事,本来还庆幸永安长公主府的帖子到的及时,可以转移一下盛兮颜的注意力,岂料盛兮颜就非得和她杠上了。

她心里憋得慌,嘴上只能说道:“时间实在有些久了,账目实在还没完全理清。”她故作为难地说道,“哎,颜姐儿,你娘的嫁妆在我手里管着也有这么多年了,善始总要善终,不能一团糟的还给你,你说是不是呢?”

“母亲说得是。”盛兮颜眸中带笑,一副非常好说话的样子,“不过,静乐郡主上次说,等镇北王世子回京后,就要定下婚期了,母亲也请抓紧时间。”

刘氏:“……”

她涂着红色丹蔻的手指紧紧攥住帕子,脸上的笑容越发勉强,说道:“就这几日,我理好了就让人送去给你。”

盛兮颜含笑应是。

她自然知道,娘亲的嫁妆肯定缺损非常多,不然,也不至于刘氏忙活了这么天都没能填补上亏空。

她只是故意不揭穿。

要是撕破了脸,刘氏挪用她娘亲的嫁妆确实讨不到什么好,但最多也就是被盛兴安骂一顿,既不可能休,也不可能打,就连夺走中馈权都不可能。自己快要出嫁了管不了家,盛兴安太要面子,更不会让一个姨娘来当侍郎府的家。

可是,一旦事情摊到明处,刘氏破罐子破摔,再想要原封不动的拿回来就更难了。

盛兴安多半会含糊了事,她没有外祖或舅父可以上门主持公道,要是告到衙门许是有用,但《大荣律》,子告父母,先杖三十。京兆衙门什么的,拿来吓吓盛兴安就行了,不到万不得已,她可舍不得自己吃苦。

让刘氏自己把亏空填上是最好的,可以省去她不少麻烦。

就是刘氏这贪得无厌的性子,还是得催一催,逼一逼。

“夫人。”丫鬟琥珀撩开湘妃竹帘,走了进来禀道,“永宁侯夫人派了位嬷嬷来,想上门拜访,问夫人什么时候有空闲,那位嬷嬷正在外面候着。”她说完就站在那里,有些心不在焉。

永宁侯夫人?

盛兮颜半垂眼帘,眸光微动。

昔归近日来和正院的小丫鬟们走得很近,打听到不少小道消息。

上一篇:社恐只想退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