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凉喵
“别废话,我知道了。”张惠头都没回,就这么跑了。
隔壁邻居王奶奶走出来,灰白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小江,你媳妇儿出门去了?”
“哎,出门去了。”
“我正想问问,你家葡萄藤今年长得怎么样?甜不甜?”
“甜!葡萄藤长得不错,爬到杆儿上了,估计明年搭的棚子上就爬满了。”
“我能要一截儿葡萄藤不?”
“有什么不可以的,我给您剪一枝。”
“那就先谢谢了。”
大门开着,江明彦把闺女放竹篮里,去屋里找了把剪刀,选了一条粗壮的分枝,剪下来交给王奶奶。
“你家葡萄藤长得真好,去年你家葡萄藤刚种下的时候我过来看,光秃秃的只有几条枝条。”
江明彦笑着点点头:“都是我岳母照料得好。”
闲话了两句,一个人在竹篮里躺着,小丫头不高兴了,哼哼起来,江明彦赶紧去抱孩子。
王奶奶打了声招呼,自己个儿走了,还顺手把大门掩上。
“陈丽芳这辈子真是圆满了,生的孩子,两儿一女,个个都出息,娶回家的媳妇儿也听话勤快,找的女婿又这么优秀。”
听到婆婆夸奖隔壁那家,王婆子的大儿媳笑着说:“人家也不是开始就这样好,您怎么不说送三个孩子读书那些年他们家日子过得有多紧巴?还有张惠,前头处的那个对象不是也没了?”
“哎,确实是,苦尽甘来呀!”
张惠撒欢儿似的跑到城外,爬上山,大口呼吸着山里的空气,鼻尖都是草木的气味,简直太舒服了。
这两天没下雨,山里没什么菌子,松针底下,草堆里,长出来的菌子大部分都很小,伞朵都没打开。
张惠专门挑小朵的捡,在一处山壁处看到一片地瓜藤,张惠惊喜不已,也顾不得捡菌子,蹲那儿摘地瓜,拇指大小红艳艳的地瓜长满了藤,全都给摘了。
找了几片大树叶,把地瓜包起来放背篼里,又捡了一会儿菌子,时间不早了,该回家了。
江明彦抱着睡醒的女儿在大门外转悠,看到媳妇儿笑着回来,他也跟着笑:“这么高兴,捡到什么宝贝了?”
“好吃的宝贝,你看看就知道了。”
“走,回家去。”
张惠把背篼放樱桃树下,背篼里倒出来的菌子不提,那几包,包的是什么?
张惠大开包裹,圆溜溜的地瓜滚出来:“没见过吧。”
江明彦摇了摇头,轻拍着闺女的背:“这是什么?”
“咱们这儿土话叫地瓜,有些地方叫地石榴、地果,不知道你们北方叫什么。”
“我在北方没见过这种野果子。”
“你从小在城里长大,就算有你也不知道。”
打了水过来洗干净,选了一颗最红的塞他嘴里:“好吃吧。”
“嗯,好吃,像是桑葚的口感。”
熟烂的地瓜可以剥掉外面的皮,剥掉皮之后再吃,张惠觉得,这个味道其实有点像是草莓的味道。
爸妈晚上没过来,他们夫妻俩自己做饭吃,洗了一部分菌子和腊肉一起炒,香得很。
腊肉重盐,她只允许吃一块,心塞!好在小小的蘑菇滑嫩,也很好吃。
一顿炒不完的菌子,放屋檐下晾着,过几天就晾干了,可以留到冬天吃。
就是少了点,今年大嫂要上班没空,她妈要照顾她没空,她要生孩子坐月子也没空,今年就没晒多少菌子,给江明彦妈带回去的干蘑菇都是上回舅妈送的。
等到下雨就好了,下雨后菌子就多了。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晚上睡觉的时候,夜风吹得外面的槐树哗啦啦作响,紧接着噼里啪啦的雨下了半夜。
第二天早上起来,张惠高兴了一分钟,想起来江明彦今天要上班。
江明彦含笑道:“你跟妈商量商量,叫妈帮忙带一带涵涵。”
“不行啊。”张惠绝望:“我妈今天要去买东西,你忘了,后天咱们要去蒙顶山。”
江明彦还真把这事儿忘了。
江明彦迟疑了一下:“蒙顶山应该也不缺蘑菇吧。”
“没去过,应该是不缺的。”
“那你去蒙顶山上捡。”
张惠轻哼一声,她只是想去捡菌子吗?她是想去山上玩。
心里还惦记着人参,只能等从蒙顶山回来,再去舅舅舅妈家一趟。
陈丽芳对女儿去蒙顶山的事还是很上心,不管朱明山收不收自己的女儿当徒弟,她还是把拜师礼准备好。
张高义觉得有点不妥当:“人家没说收不收,你这就把拜师礼送上去,人家要想拒绝都不好开口。”
“不好开口才好。”
“你这人,还不准人家拒绝,一定要收了惠惠才行吗?”
陈丽芳不以为意:“凭什么不收我女儿,你没见到女儿多认真?朱明山送过来的书她都给背下了,就冲这点,就算天分一般,也该收下咱们女儿吧。”
她可知道,朱明山那个儿子一本书读了二十多年都没背下来,跟朱明山那个不成器的儿子比,她女儿这么优秀,该他朱明山求着她女儿当徒弟。
“我跟你说不通,你要把拜师礼带上去我不管,但是不准送。必须老朱松口了你才能送。”
“那行吧。”陈丽芳答应得有些勉强。
到了出发那一天,张高义和陈丽芳带着东西,江明彦抱着孩子,被叫去当苦力的张建林背着粮食,提着小侄女的摇篮,张惠背着女儿的尿片、换洗衣服和奶粉,手里牵着胖胖。
真是好大的排场!
去蒙顶山要一早去汽车站坐车,半下午到蒙顶山下面的小镇,吃了饭补充体力,再爬山上去。
在山林里穿行,太阳晒到身上都不热了,走到夕阳西下,林子里都暗下来,爬山一个小山坡,前面是一片地势平缓的山谷。
山谷里卧着一个小村庄,家家户户的炊烟飘起来,张建林大概数了一下,估摸着这个小村庄最多也就是二三十户人家。
“到了,前头就是朱家村。”
“爸,他们都不种地呀?”
“不种地,村里有个茶厂,村里的人都靠种茶叶采茶叶过日子,他们都有工资。”
“我的天!”张建林害怕:“山上不产粮食,他们要吃粮食还得下山去镇上买,然后再背上山来,累死个人!”
张高义叹气,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搬到山下生活的人越来越多。
“以前听说山上的茶厂要扩大,为了运输方面,要修盘山公路,后来不知道怎么又没有修。”
可能也不是没有修,听说这片茶园虽然品质好,但是太小了。山南那边的茶园大,人口多,茶厂的产量也大,修路的资金挪到山南那边去了。
张惠从上辈子就知道这儿叫朱家村,那时候还很疑惑,蒙顶山这么宽的地方都是姓朱的在弄?
这会儿听爸说完才明白,朱家有祖上传下来的底子在,加上这个地方足够偏僻又不太大,才没其他人来占,才能一直在朱家人的手里。
当然,现在没有私人这一说,明面上来讲,朱家村这个茶厂,算是归下面的公社管,茶厂卖茶叶的收入都是公社的,公社再给他们发工资。
“老朱,我们来了!”
朱明山刚回家,看到张家人来,连忙笑道:“我以为你们还要过一段时间再来。”
“再过段时间,秋茶都到尾巴上了,我寻思着还是早点送惠惠过来。”
“哟,这是你外孙女?几个月大也来学采茶?”朱明山笑道。
“哈哈哈,孩子太小,离不得人,干脆就把孩子送来。放心,孩子有丽芳带,不会耽误惠惠学手艺。”
“那就好。”
朱家的房子挺宽敞,五间泥瓦房,还有一个大院子,房子背后开了一片菜地,朱明山一个人住着,平常吃菜不用下山买。
这也是山上没人管,你开菜地多开一点,也没人上纲上线地检查。
这会儿时间不早了,陈丽芳问清楚厨房在哪儿,叫儿子把背来的粮食放厨房里,她去后院菜地摘菜,先把晚饭做上。
张惠去卧室看了眼,打扫的还挺干净。江明彦把床铺好后,张惠才把睡得迷迷糊糊的小丫头放床上。
“蚊帐在哪个包里?”
“爸爸那个包里,我去拿。”
夏天的山上哪里都好,唯一不好的就是蚊虫多,有蚊帐就好过多了。
见他们把蚊帐都带上了,朱明山笑着说:“看来你们是想在我这儿长住啊。”
“那肯定要住一两个月。”张高义知道,这里的秋茶一般要到九月份中旬左右。
朱明山养了两只鸡,厨房里放着鸡蛋,陈丽芳炒了两个鸡蛋,煮鸡蛋面,这个快。
吃了晚饭,另一口锅烧的洗澡水也烧好了,全家排队洗了澡,才放松下来。
洗了澡浑身冒热气,从房里出来,山上的冷风一吹,张建林打了个大喷嚏。
“嘶嘶~好冷!”
“跟你说了山上早晚冷,你带外套没有?”
“没带。”张建林老实说。
“没带就别在外头乱走,回房间躺着,早点睡,明天你们还要下山回去。”
“哦。”
江明彦回屋,累了一天,媳妇儿挨着孩子都已经睡着了。
他也累了,靠着媳妇儿睡,半夜闺女饿了闹,把孩子抱起来把尿,张惠眼睛都没睁开,把闺女往胸前一怼,孩子自己就能吃到嘴里。
江明彦等了会儿,见闺女吃饱了,才把她抱回去放好,一家人重新睡下。
第二天一早,张惠还睡的迷迷糊糊,他们房间的门被敲响。
张惠翻身,含糊地甩了句:“别闹,让我睡一会儿。”
江明彦起身,微微打开门,是朱明山。
“叫张惠起来,一会儿吃了早饭准备上山采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