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后宫当社交悍匪 第44章

作者:逐逐逐月 标签: 情有独钟 穿越重生

  皇帝:“……”

  你也知道可能招不到学生啊。

  秦玉逢丝毫不在意他的充满吐槽的表情,给他画起大饼。

  “到时候就说圣上才是书院的创建者……嗯,书院二字不能将圣上与其他人相别,不妨叫做学宫。等成立了,圣上再抽空去讲上几堂课,有成为天子门生的诱惑在前,还怕没人愿意入学么?”

  皇帝险些在一声声“圣上”中失去自我。

  但“学宫”二字戳中了他的政治敏感,让他迅速意识到这并不只是一件“令贤妃高兴”的事情。

  这世界的历史从秦后拐弯,所以是有稷下学宫的。

  稷下学宫乃齐国君主所建立,广邀百家入内交流学习,掀起过一场学术风潮,也使齐国拥有了大量的人才,走向繁盛。

  如今天下已经统一,情况与当年截然不同。

  但依然可以从中得到灵感:以天子的身份创建学宫,招收少年学子,对其进行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不仅能增加自身的威望,也能提升臣子的忠诚度。

  这不比在已经出仕的士人中培养心腹强?

  秦玉逢见他已经发现了其中的利害,微微一笑,将另外一边摞着的书也放到皇帝手中:“圣上觉得如何?”

  他被压得不轻,回过神来,口不对心地答:“不好吧,各家皆有族学,朕若是召他们来学宫,不免大张旗鼓些,也容易坏了人才。”

  秦玉逢:“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一直待在族学的。大多数世家子弟在启蒙之后,要么去游学,要么就自行拜师,出身不佳,无长辈关爱的几乎没有再进一步的可能。”

  办学的本质是打破阶级桎梏,使处于较低阶层的人能够得到与高层相同的教育,初步获得人脉,拥有与其同台竞争的初始资本。

  这才是世家所不容许的。

  世家中不受重视的子弟,是他们如今唯一能接受的“寒门”。

  秦琰发现了她的用意,才用那样一句迂回的话来点拨她。

  “如此实在是可惜。”皇帝嘴上说着可惜,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不如来京入学宫进学,朕聘贤师为他们指点迷津。”

  这是连学校建在哪里都想好了。

  秦玉逢搬起另外一摞书,准备继续往他手上堆,一旁的赵海德见状,连忙凑过来:“娘娘交给奴才就行。”

  她挑挑眉,松手将书给他。

  赵海德使了个眼色,身边的小太监将皇帝手里的书也接过去。

  “圣上若是在学宫讲学,可愿让臣妾与贤妃扮作学子前去听一听?”

  皇帝觉得不大好。

  但转念一想华妃也不是没有出过宫,他打算建学宫的位置就在京城之内,比上次出京的路程还近上许多,要去也没那么麻烦。

  而且她都主动说要“扮作学子”了,已然非常体贴他。

  “自然可以。”

  他一口应下,有些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件事推上日程,但突然想起自己是来约华妃出去玩的,不由看着她:“爱妃还有事要忙吗?”

  “圣上若是愿意替臣妾烦恼这学院之事,臣妾自然清闲许多,正好能应贤妃之邀,去替她整理书籍。”

  “那好,朕回去先把这些看完。”

  皇帝看向手中的《贤士致筑林书院语·集录》,不再是看冷门书籍的眼神,而是在看老师人选。

  秦玉逢将自己准备的所有书都都给皇帝打包带走。

  高高兴兴地目送他离开。

  带着她工作离开的皇帝也十分高兴,走到半路才突然醒过来:“华妃要使贤妃的藏书不被埋没,直接捐给筑林书院就行啊。”

  赵海德以为他终于回过味来,不由生出两分期待。

  “所以她的目的是让朕办学宫。”

  是的,就是这样。

  “她是知道我为党争心力交瘁,才设法为朕找到第二条路。”

  赵海德:?

  “华妃对朕,当真是一片真心。”

  赵海德:……

第33章

  秦玉逢将工作交给皇帝, 皇帝得到新的事业线,两人都非常满意。

  其他人却因为这件事情绪大起大伏。

  皇上进后宫了!

  众妃面露期待,心想终于熬到这一天。

  皇上到华妃宫里了!

  众妃表情冷漠, 但还是觉得去完华妃淑妃她们那里就能轮到自己。

  皇上又从华妃宫里回勤政殿了!

  众妃幸灾乐祸,觉得是某人终于惹怒了皇帝。

  皇上半夜还在点灯学习,连寝殿都不回了!还给贤妃华妃淑妃送了好多东西!

  众妃呆滞,好想将一句“传宗接代是你的天职”甩在皇帝脸上。

  然而她们不仅不能这么做,还得赞颂天子勤勉明德。

  后宫里有“两位”怀孕的妃子, 对一位年方二十三的皇帝来说,已算不错。

  太后出于某种担忧,是从来不管这方面的事情的。

  她只知道边骂朝臣给皇帝找这么多事情做, 边哭着给儿子在勤政殿准备一张舒服的大床。

  皇后觉得自己命不久矣,连陆充容的孩子都懒得分心, 更不可能去劝皇帝进后宫。

  而其他有资格直接去找皇帝的几位, 都没什么动静。

  其他人也只好暂歇争宠的心思。

  中秋过后, 秋天一下子浓郁起来。

  淑妃站在长乐宫附近的阁楼上, 望着窗外的银杏。

  金色卷过扇形绿叶的边缘, 如花纹一样。

  也像是金色的火焰在燎灼, 风一动便会将静美的树吞下。

  这株银杏的年岁已经很大了, 活过的年岁甚至比战乱还要久,是数百年前的古树。

  前朝的大火没有将它烧死。

  皇帝觉得很吉利, 所以将它附近的宫室改名为长乐宫,连着这栋阁楼都赐给了她。

  那时, 她站在银杏树下, 听见他说:“长生与长乐, 这样双全的好事,就该落到念霜头上。”

  那时她觉得若有一日君心不在, 落得长守宫门的结局,她也认了。

  如今她似乎也没有失宠,过得一日比一日奢华舒适。

  却怅惘不知明日。

  楼下,有人推开院门,仰着头看了好一会儿银杏树。

  淑妃望着那人,心想是哪个新入宫的妃子,竟不知这是皇上单单赐予她的阁楼。

  又在心中生出未知的紧张与期盼来。

  期盼会是她的熟人。

  可她所想之人,近来正与贤妃忙着帮皇上策划学宫。

  先前她便知晓这两人所思所忧与后宫女子全然不同,比起宫墙内的荣华富贵,她们更想见到欣欣向荣的天下。

  这样的野心,易得忌惮。

  好在圣上不仅能容人,还愿意让她们参与这样青史留名的事情。

  对此,淑妃是很高兴的。

  就是不知道自己在难过些什么。

  她将窗户半掩,往后坐一些,透过缝隙观察楼下的人。

  一阵风来,将未黄透的叶子吹落。

  那人伸手接住一片落叶,收进袖子里,抬头看了眼阁楼之上。

  淑妃连忙又朝后挪了挪身子。

  寄希望于那人识趣一些,不要擅自登上不知主人的阁楼。

  要是叫人知道她在这里伤春悲秋,她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然而事与愿违。

  耳旁很快传来登楼之声。

  脚步平稳,富有节律,仿佛普通的登楼客。

  “咚咚。”

  那人礼貌地敲了敲门,却并没有出声。

  淑妃于是也没有出声。

  门被推开,一身粉色裙装的女子站在门外,面庞带笑。

  秦玉逢明明今日没有在脸上点朱砂,也不似以往盛装,可淑妃还是一眼就认出她来。

  “你怎么来了?”

  “淑妃娘娘想我了,所以来见见。”

  淑妃这才想起自己进来后,其余人在门外守着,若不是熟人她们肯定会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