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后宫当社交悍匪 第60章

作者:逐逐逐月 标签: 情有独钟 穿越重生

  甜香令他因熬夜而紧绷的神经舒缓许多,也令他心情放松,不再着急,而是缓步走入殿中。

  华妃坐在桌边,执着筷子,专注地打量桌上的几盘菜肴,仿佛是在思索人生大事。

  听见他的脚步,她才吝啬地投过来一个目光:“圣上来了。”

  “这还未至午膳时间,你就吃上了?”他打趣道,“朕听淑妃说,你从几月前就开始说要戒掉点心。”

  “戒是不可能戒的,只能多锻炼锻炼了。”

  秦玉逢幽幽一叹,又兴致勃勃地给他介绍这几碟点心:“这些是桂花糖藕,分别填了江米,圆江米,阴米,有些还有果肉,浇的桂花蜜也有不同甜度的。陛下尝尝?”

  皇帝接过她递过来的筷子,试吃了几块。

  “确实不错,但还是最简单的这种吃起来最舒爽。”

  “是,臣妾也觉得食物简单美味一些便好。”

  “但有些事情,是想简单也简单不了的。”他也幽幽一叹。

  秦玉逢坐直身体:“圣上可愿与臣妾讲讲,妾在治人一道上,颇有些心得。”

  她专治各种不服,文治武治都很擅长。

  皇帝便跟她讲了一些有关于今□□会的事情,又表达了对出卷人和泄题的忧虑。

  “这有何难?”她微微一笑,“您可以分别召见欲要委任其出题的大人,告诉他们,您此次有意将参与考核的官员裁去三成,为了让其他派系的人离开,他们自然会出难题。”

  “至于泄题,圣上莫不是忘了自己将藏经阁和宫中经卷书籍都交给了贤妃管理?藏经阁之人,多是遭受排挤,被孤立的,与前朝没有任何瓜葛。”

  “此次参与考核的官员不过几百人,就是让他们手抄试卷都来得及。”

第46章

  皇帝确实有意裁掉一些光吃俸禄不办事的冗吏, 但是打算视考核成绩而定。

  秦玉逢却说,要提前告诉这些人的上官,自己要按照比例裁掉一批人。

  对部分人来说, 这是一个排除异己的好机会。

  因此他们在出卷子的时候,必然不会像他担心的那样消极怠工敷衍了事,而是会认真出题,也会万分防备泄题,即使给自己人透露, 也只会透露最值得信任的,其他人最多划划范围。

  这种程度的泄题,可以按照他之前的想法, 将题目打乱重排,再分作几套题, 随机发放。

  虽不是完全公平, 但也已经比最开始的预测好上许多。

  让藏经阁的人帮忙抄录, 更是能够将消息锁在内廷, 在开卷之前都不暴露他的打算。

  “爱妃聪慧。”他抓着秦玉逢的手, 连连夸奖, 很想给对方一点实际性的奖励。

  怎样才能给出让她满意的礼物, 这件事已经困扰皇帝许久。

  在此刻又想起来,不由堆积在一起, 成为了能让他拉低底线的愧疚。

  他眼神坚定起来:“等到了年关,朕就封你为贵妃。”

  “臣妾不需要这个贵妃的名头。”秦玉逢摇了摇头。

  他正打算震惊于“华妃居然学会了推拒”, 却听到对方的下一句话。

  “臣妾想要求另一项恩典。”

  很好, 对奖赏内容进行一个指定, 是她会做的事情。

  皇帝找回熟悉的无语,还是很好说话地说:“你说, 朕酌情考虑。”

  “圣上可愿意封妾的母亲为公主?”

  皇帝呆了一会儿,很快反应过来,此“公主”非彼公主。

  就像是王爷可以不是皇室一样,公主也可以是异姓的。

  开国时,他的祖父就封了前朝的遗孤为吴国公主,食邑千户,德昭皇后的姐姐为梁国公主,食邑三千户。

  她们家中都没有活着的男丁,封公主以示敬重。

  皇帝:“可以倒是可以,但朕记得宛阳郡主已经是食邑千户了,再封作公主也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秦玉逢的母亲某种意义是代替皇室与秦氏联姻,在她出嫁的时候,高祖将她的食邑提升到与公主等同。

  “但公主总是要来得好听一些,德昭皇后去世多年,梁国公主如今依然生活优渥,臣妾希望母亲能多一些安全感。”

  皇帝想起“宛阳郡主乘车入内廷”的传闻,一时心情复杂。

  他不是没有因此警惕过秦家的煊赫与权势,但母后告诉他,这是宛阳郡主在担心女儿在后宫中受欺负。

  很难理解有人会觉得秦玉逢会受欺负。

  但如果是一位母亲的行为,又似乎能理解了。

  他的母亲亦是同样的笨拙和孤勇。

  皇帝:“好,朕稍后便命人拟旨赐封。”

  秦玉逢满意地弯弯唇:“不若封作,唐国公主。”

  唐国并不是一块没有领主的封地。

  它属于唐王,在开国之前便因为与唐善姓氏相合而被提前预定。

  所以它是一块封地,而不是食邑之地,唐王对它拥有一定的政治领导权。

  “你的意思是……”皇帝一时有些失声。

  “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圣上愿意答应臣妾这个没有道理的请求,臣妾自然愿意替您去说服外公让母亲领唐国公主的位置。”

  他怔愣地看向她。

  女人精致的眉眼舒展着,唇上似乎还沾着蜜糖,红润泛光,浅浅的笑容就像是在说一件极为寻常的事情一般。

  依然如入宫时那样明艳张扬,灿烂若不败的桃花。

  “母亲是外公与外祖母唯一的孩子,唐王府的一切由她继承也是很合理的。母亲与父亲伉俪情深,定然不会愿意远离京城,所以食邑万户即可。”

  秦玉逢说完自己的思路,又道:“当然,臣妾这么做,也是考虑到家里与大舅舅和二舅舅关系不佳,三舅舅不愿意继承王位。”

  皇帝只觉得她是在给自己找借口,真正的打算是想替他解决掉最后一个异姓王,帮他收拢权利。

  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她只是想让自己的母亲过得更好。

  也没有意识到,世界上有种人,是要你对其百依百顺,按照对方希望地去做,才愿意花费心思哄你两句。

  “朕这就拟旨。”皇帝即刻喊赵海德把写圣旨的绢帛送来,提笔便写。

  内容是加封宛阳郡主唐氏为唐国公主,仍以宛阳为食邑,增至三千户。

  三千户食邑,与梁国公主相同,成为当今食邑最高的公主之一。

  “唐王虽年迈,但身体一向康健,即使你有十成的把握说服他,朕也欲等他百年后,再将唐国的食邑增给你母亲。”

  增给,也就是说,宛阳的食邑他不会收回。

  他实在是大方。

  秦玉逢自然没什么不满,热情地招待了他一顿,还主动将人留在纤云宫。

  宫外的气氛却不如这么愉快。

  因为今日是严博封棺出京的日子。

  尽管严氏在朝堂上表现得恨不得把严博逐出族谱,但实际上严氏依然将严博视作严氏过去的继承人,全府上下一片缟素,停灵三日才启程回祖地。

  因着皇帝没有迁怒严氏的意思,去往严府吊唁的人络绎不绝。

  气氛好不悲痛。

  正在这时,突然有人去秦府传旨,封唐氏为公主。

  档次还与梁国公主等同。

  严府的宾客顿时有些坐立难安。

  在寂静的气氛中,突然有人说:“严大人已经带着棺木离府,我等也不便多留,拜别夫人。”

  有人开了这个头,其他人纷纷附和。

  似乎在一瞬间,他们都忘记了自己方才的悲恸,和目送棺木出城的提议。

  不消多久,堂中的人就走了大半,剩下的只有严氏的附庸。

  严夫人:“……”

  她下意识地转头看向严焕。

  严夫人是非常典型的“在家从父,出嫁从夫,丈夫不在就听儿子”型女子,长子已死,严焕又被记到她的名下,她便开始以对方为主心骨。

  严焕因严博的死,才拥有了嫡子的身份,此刻正是表现的时候。

  “母亲不必忧虑,圣上此举或许并非针对严氏,恰巧罢了。”

  他安慰严夫人:“学宫与官员考核一事,华妃与秦氏都出了不小的力气,但无论是华妃还是秦氏父子,要再往上晋封都很难,秦夫人久在内宅,先前便是有公主食邑的郡主,加封她是最划算的。”

  严夫人回神,但依然心惊:“秦氏如此……当真是令人望而生畏,也不知你妹妹在宫中如何了,以她的脾性,怕是又要难受。”

  严焕垂眸:“妹妹如今的心境已然比从前平和许多,儿子让马氏去静华寺请大师手抄佛经,晚些便命人送入宫中。”

  严博死后,马氏一下子老实许多,向他表过多次忠心,又言自己之前接近对方只是为了帮他获得更多。

  他虽不喜马氏在男女一事上的浪荡,但识时务,有野心且长袖善舞的妻子对他来说还是很有用的,因而委派对方去宫中与皇后打探消息,商谈一些事情。

  也免得父亲对他起疑。

  严夫人不知他的打算,欣慰地说:“你有心了。”

  秦府。

  接到圣旨的唐氏整个人都惊呆了。

  前不久她还因为大张旗鼓入宫,跟夫君有点小小的不愉快,之后也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些不好,但怎么今天就被封成公主了?

  秦向安更是疑惑。

  有些想不通皇帝为什么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加封他的妻子。

  就是为着考核的事情,现在既没有将事务敲定展开考核,这件事也到不了要给封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