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黑回乡下种田爆红 第144章

作者:月照溪 标签: 现代架空 穿越重生

  夏烈砍了一根尝了一下,发现味道特别的甜,水分也很足,竟是一点不比甘蔗差。

  她将刀放在地上,索性拿手机给罗娇他们打了电话,其中也包括楚云琛和楚云香,让他们过来砍玉米杆吃。

  不一会儿,几人就前前后后的过来了。

  虎头和罗娇作为乡下孩子,自然也是知道玉米杆能吃的,倒是楚云香和楚云琛,甘蔗他们吃过,可是玉米杆,这真能吃吗?

  夏烈直接砍了一根,自己在截面出尝了一下,发现是甜的,把自己尝过的那截砍掉,同时也将上边的叶子刮去,留下了光溜溜的一根,像是甘蔗一样的秆,递给了楚云香。

  “能吃的,还挺甜的,你尝尝就知道了。”她笑着说。

  楚云香倒是很相信她,闻言便接过来,试探着咬开了玉米杆外边的那层厚皮——出乎意料的,这个皮还挺好撕的,咬住一点,轻而易举的就能撕开一大片下来。

  唰!

  就是一大片硬壳皮被被咬下来。

  嗯,一大块一大块的撕起来,还挺解压的。

  等撕完所有的皮,就可以吃里边的芯了,其实这东西和甘蔗真的很像,外形像,味道也像,就是糖分和水分没那么足,但是,那是普通的玉米杆,而不是夏烈她家的。

  楚云香咬了一口,都忍不住惊了。

  因为这玉米杆真的水分超多,一口咬下去,清甜的汁水几乎瞬间盈满了整个口腔,味道清甜,带着十足的甜味,又不会太甜。

  “……这真的不是甘蔗吗?”楚云香不敢置信。

  夏烈将另一根弄好的玉米杆递给楚云琛,闻言笑道:“当然不是甘蔗,你不是看着我砍下来的吗?”

  楚云香:“……是哦。”

  她是亲眼看着夏烈砍下来的杆,的确是玉米杆没错,可是水分为什么这么充足?甚至还这么甜。

  简直不可思议,就跟在吃甘蔗一样,而且水分还比一般的甘蔗还要充足。

  楚云琛也吃了一口,发现这玉米杆的滋味的确很妙,很甜却不会过分甜,让人觉得腻味,水分也很充足,就是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玉米杆都这么甜。

  而事实证明,还真是每根玉米杆都是这么甜的,他们没挑,随便砍的几根,吃起来都是又甜又香的。

  “……那夏烈你家这玉米杆是不是就可以拿出去卖了?”罗娇灵机一动,“我觉得味道不比那些甘蔗差啊。”

  夏烈扫了一眼玉米地,真的思考起了这个可能来。

  ……

  回去的时候,夏烈他们一人砍了好几根玉米杆回去。

  夏烈是给二爷他们一家人砍的,夏大伯他们中秋节过后就又回城里了,现在家里又只剩下夏二叔和夏二婶还有二爷二奶四人了。

  夏二叔夫妻两是有孩子的,两个儿子,不过一个已经工作了,一个在读大学,也只有逢年过节才回来。

  夏烈砍了一大捆玉米杆回来,大概七八根左右吧,二爷二奶他们一家人一人分了一个,顺便她也说:“我吃这玉米杆的味道很甜的,二奶你们之后要是想再吃的话,直接去我家地里砍就是了。”

  “对了,村里人要是有谁想吃的话,也可以去砍的!”

  反正搁在地里也是地里。

  二爷他们最开始倒是有些不以为意,毕竟他们家也有玉米,掰玉米的时候就吃过好几根了,不过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夏烈家的玉米杆竟然这么甜,水分还这么多。

  “……要不是亲眼看到这就是玉米杆,我还以为这是甘蔗了。”夏二叔感叹。

  夏烈还真是厉害啊,玉米杆都种成了甘蔗的味道。

  因为这事,夏烈倒是不急着砍玉米地里的玉米杆了,她现在在忙着收地里的其他的作物,这段时间也是乡下人最忙的时候,一刻都没有歇着的时候。

  而夏烈家种的多,收的时候也更麻烦,好在有钱可以请人来收。

  不过等将该收的收完,刚卖的卖了,夏烈还是累得够呛,不过她卡里的存款又多了一大笔,比之前厚多了。

  之前承包土地的钱已经完全挣回来了,卡里还多了块两百万的存款,可以说是钱包鼓鼓的。

  接下来,就还剩田里的稻谷没收了。

  田里的稻谷已经黄了,今年他们村的稻谷眼见是个好收成,家家田里的稻子谷穗基本都是很饱满的,少有空壳的。

  临近收稻谷,村里的人就爱去稻田里溜达,看看哪天能收。

  收谷子,也得看天气,最好接下来十天半个月都不下雨最好,因为收来的谷子还得晒干了才能好保存和脱壳,而这东西一旦沾了水,就很容易发霉发芽。

  也不仅仅是稻谷这样,玉米高粱之类的粮食也是如此。

  他们这里以前还有人种高粱,现在基本已经没人种了,毕竟有大米饭够吃,谁还愿意去吃高粱了?倒是有些喜欢用高粱来酿酒的种了些,用来酿高粱酒。

  国庆到,村里人就开始动作起来了,开始收稻谷了。

  这几日都是连日的好天气,大太阳,晒得人头晕眼花的,大家却还得下地收谷子。

  夏烈请了人来收谷子,因而收得很快,两天就把谷子全部都收回来了,就是太多了,家里都没地方放了,而稻谷又不比玉米,玉米可以在玉米杆上挂一段时间,稻谷却不行。

  因而她直接请人拉到了可以烘干稻谷的场去,直接全部烘干了,直接拉到了她在县里租的一个仓库里。

  她家的稻谷亩产量差不多达到了四千斤左右,很可怕的数字,主要是她家的稻谷完全没有空壳的,每一根稻穗上挂着的谷粒是又多又饱满的,这个数字也在意料之中。

  十亩的粳米,五亩的糯米,她家的稻谷加起来数量达到了快五万斤,一个大仓库才放下。

  稻谷收完,秋天该收的作物也差不多收完了,夏烈也终于可以好好的休息了,并且打算请何叔帮忙做一顿大餐犒劳了一下自己。

  而这顿大餐的米饭,自然是用她家地里产出的稻谷了。

  稻谷已经脱壳乐,村里有人家有打米机,就在村里脱壳的米,脱完壳的米粒显得十分的饱满,而且很大颗,颜色不是雪白的,而是带着一点黄。

  米还没煮,就散发着一股浓浓的生涩的米香味。

  脱壳的米交给何叔帮忙煮,没过多久,夏烈他们在前院,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米香。

  楚云香发誓,第一次,她觉得大米的香气竟然会这么诱人。

  没有什么多余的香味,就是纯正而浓郁的大米饭的香味,可是它是那么的诱人,似乎带着几分甘甜,那种浓浓的香气,让人忍不住就顺着香味摸到了厨房去。

  “……何叔,太香了太香了!”楚云香大叫,“香得我都忍不住了!”

  何叔也没想到这个米饭的香气竟然会这么香,他自己都忍不住咽口水了。

  “别着急,还没好了!”他安抚道。

  何叔是打算做砂锅饭的,用了三个大大的砂锅。

  这米现在还没熟了,还是汤汤水水的,可是味道就这么香了,不知道焖熟之后,味道会好吃成什么样子。

  何叔很期待,甚至连自己珍藏的腊肉都拿出来了。

  夏烈他们已经被香味吸引到厨房来了,就连老爷子都拄着拐杖过来了,脑袋往何叔那边探。

  “太香了!”楚云香一个劲的嘀咕,“大米饭这个香味,合理吗?”

  香得人都不能思考了。

  而随着时间推移,这股香味就更加明显了,不过香气微微发生了些许变化,变得更加醇厚朴实。

  但是,这么浓的米香,却不会让人觉得是添加了香精,因为它的香气真的太纯正了。

  这就是米饭的香味,就是大米饭的香气啊!没有疑问。

  此时何叔已经在往砂锅里放其他的配菜了,浓浓的米香中,顿时多了其他的香气,让空气里的香味变得更加丰富诱人起来。

  馋人,太馋人了!

  楚云香忍不住拿着一根黄瓜啃了起来。

  ……

  何叔做的是腊肉砂锅饭。

  用的他珍藏的腊肉,选肥厚均匀的切片,整整齐齐的码在米饭上方。

  而后是各种配菜,炒熟的青豆豌豆和肉沫,切片的番茄和黄瓜……在起锅之前,再放一个流黄的荷包蛋。

  等一切摆好,终于齐活,可以起锅了。

  夏烈他们已经等不及想吃了,直接就在厨房开吃了。

  三个大锅的砂锅饭,热气腾腾,蒸腾的热气带着米饭于种种食物的香气,已经勾得人几乎忘记自我了,心中忍不住生出一种焦灼感。

  直到一口米饭下肚,心里的那股焦灼感终于消失了,转而变成了一股满足的叹息。

  太好吃了!

  码在上方的腊肉被焖出油脂来,油脂滴落进米饭里,米饭的色泽变得油润剔透,亮晶晶的,吃起来带着一股咸香,以及腊肉特有的风味。

  柔、软,带着微微的糯糯的口感,因而吃起来有些弹牙。

  米饭很香,那种香气让人忍不住联想到头上的太阳,脚下的泥土,以及天地间的风雨阳光。

  这么好吃的米饭,光是就这么单吃,都能吃上几大碗,而此时做成砂锅,只能说真的太绝了,太香了。

  腊肉咸香,青豆豌豆软腻,酸甜的番茄,爽口的黄瓜……

  一切的一切,显得那么的合适,味道是那么的融洽,让人吃了一口忍不住就在吃第二口。

  哦,还有锅底的锅巴。

  锅底的米饭焖得焦黄,腊肉的油脂浸透,看起来油亮诱人,一口咬下去,嘎嘣脆响,带着特殊的焦香味。

  夏烈特别爱吃锅底的锅巴,快要吃完的时候,她碗里又多了一大块。

  她抬头一看,楚云琛冲她笑了下,“吃吧。”

  夏烈也不客气。筷子夹着就塞进了嘴里,嘴中一片脆响,她忍不住幸福的眯起了眼睛——碗底的锅巴真的太好吃了!

  一顿砂锅饭吃完,大家是连锅底的米粒都给吃得一干二净,没留下一颗,以行动反对了浪费。

  吃完以后,明明肚子已经饱了,却仍然还有些意犹未尽,忍不住惦记着下一顿了。

  “要是以后天天这么吃,我看没两天我就得胖了。”楚云香忍不住感叹。

  楚云琛则是问夏烈:“这米你打算怎么处理?要卖吗?”

  “卖的确是要卖的。”夏烈冲他一笑,“我已经有打算了。”

  楚云琛看着她,一只手撑着脑袋,突然凑近她,笑问:“那么夏小姐,不知道在你的打算之前,能先卖一点给我吗?”

  语气中带着极为自然的亲昵。

  夏烈看向他,眉眼弯了起来,眉梢眼底都带着浓浓的笑意,语气里也同样带着笑意:“当然可以了,楚先生,不知道你要多少呢?”

  楚云琛伸手拉住她的手,手指挤进她的指缝间,两人双手贴合。

  他满足的看着两人交握的手,道:“那先来个五千斤吧,我打算给我爸妈他们那里邮寄一点过去,自家再留着一点吃……”

上一篇:咸鱼病弱过家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