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 第134章

作者:辰冰 标签: 平步青云 科举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不过,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刘求荣在官场生存至今,不会不懂未雨绸缪的道理。

  不管萧寻初知道了多少,决不能让他再往上走的机会。

  官员的升迁调任都是归吏部?管的,而刘求荣本人就是吏部?侍郎,在吏部?少说也?是第二把?手。

  刘求荣第一时间就在中间截下萧寻初从地方?送上来的焦家?案的案宗,并且每年都死死压住萧寻初的考评成绩,不让他有突出的政绩,至于?月县多出来的政绩,则统统算到比萧寻初高一级的知府头上。

  这样既可以打压萧寻初,还可以拉拢知府,可谓一箭双雕。

  然而,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

  接下来,民意竟爆发?了。

  萧寻初在月县的举动显然很得民心,百姓们非但对?他的事迹口口相传,还改编成各种话本戏剧,到处流传。从南演到北,连梁城都开始再次听说“萧青天?”的名号。

  刘求荣慌了神。

  他之所?以要压萧寻初,就是怕这件事被太多人知道。

  可是民间都已经将萧寻初捧上了天?,他再一改萧寻初的考评,两者之间就会出现明显的矛盾。

  要是有有心人发?现此事,再去细查,那看上去简直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明摆着他刘求荣和?月县这桩事有联系。

  刘求荣一想就怕了,亲自操刀,连夜又把?萧寻初两年多在月县的功绩老老实实改了回?去。

  本来只是以防万一,没成想,他前两天?刚改完,今天?天?子就想亲自过问此事,其中时间差之短,实在令刘求荣倒吸一口凉气?,内心一阵后怕。

  千钧一发?啊。

  刘求荣瘫软在床上,里衣都被冷汗浸透,不由庆幸自己反应够快,要是稍微晚个几天?,真不知道会是个什么下场。

  只是,天?子已经知情,还摆出这么大阵仗要看萧寻初的政绩和?当年的考卷,不出意外?的话,他很可能会提拔萧寻初。

  ——要是放在两年前,刘求荣或许还可以依赖齐相动手,去解决萧寻初。

  可是现在……

  齐慕先的确不喜欢萧寻初,但他与当朝天?子之间不如与先帝亲密,现在还在磨合期,哪怕是功高恩重如齐慕先,在这个时期也?不得不有所?收敛。

  而且,据刘求荣观察,齐慕先这两年已经很少在意齐宣正有没有状元的事,多半是气?已经消了。

  当年那个事,本来罪魁祸首就是放金鲤鱼的人,萧寻初不过是被迁怒罢了,现在齐慕先已经消气?,那么他还真不一定会阻止天?子重用萧寻初。

  刘求荣买卖人肝,齐慕先是不知情的。

  齐慕先权势滔天?,有时也?会利用权力满足私欲。但是,他终究是个平民宰相,非常重视民生。

  人肝这种事如果让齐慕先知道,后果不堪设想。

  刘求荣满头大汗。

  他一时间只觉得,事情正在往非常不利于?他的方?向发?展,一切都变得不可知。

  *

  另一边,赵泽连夜在看官员送来的关?于?萧寻初的文书,越看,他的眼睛就越亮——

  赵泽先看月县的卷宗。

  月县从二十多年前就开始闹粮灾,是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小城。

  可是,自从萧寻初去了月县,当地的税赋就一骑绝尘,非但粮灾迅速消失,还一口气?超过附近诸多县城,一跃成为富县,可见其治理有功。

  赵泽啧啧称奇,又去翻萧寻初科举的考卷。

  谁知,这一看,他就睁大了眼,再也?没将手中的卷子放下来——

  谢知秋当初写殿试的卷子,就是为了投皇帝所?好,点出不少时下天?子面临的问题,还提议要加强君权。

  先帝方?安宗当时没仔细看,但是赵泽不同。

  赵泽登基半年,还没经历过开科取士,这是第一次读士子写给皇帝的卷子。他一看谢知秋的文章,只觉得字字写进心坎里,更不要说这篇文章还文采斐然,读之沁人心脾。

  赵泽激动极了,连夜召来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等人。

  不久,刘求荣跟着另外?两个吏部?官员,战战兢兢地向皇帝行礼。

  赵泽此刻还难掩兴奋,他语气?里略带谴责地道:“这个萧寻初这么优秀,以前怎么没有人告诉朕?”

  吏部?官员们不敢接话,刘求荣尤是如此,只低着头装鹌鹑。

  赵泽在屋内来回?走了两圈,道:“这般人才,放在小地方?太可惜了!要是就这样记到史书里,后世之人只怕要议论朕不会用人呢!

  “这样吧,你们找找看有没有合适的官职,马上把?他调回?梁城来,朕要亲自称称这个人的斤两!”

  *

  一个月后。

  谢知秋正在衙门处理最?后几桩积压的旧案时,收到了朝廷送来的升迁调令——

  月县知县萧寻初,才德过人,治县有功,迁官从六品大理寺丞,择日返回?梁城。

第八十九章

  宁德元年, 春。

  谢知秋的?升迁调令来得突然,而且朝廷命她立刻返回月县,言外之意似乎是连交接都不必等了, 直接出发回梁城。

  谢知秋起先惊讶, 但马上?就反应过来——

  应该是她这?两年下的?饵,终于有鱼咬了。

  而且看这?毛急毛躁的?调令, 感觉像是没什么经验的?年轻人, 说?不定咬饵的?鱼, 就是当朝皇帝。

  谢知秋费心布局,自然是想升迁回梁城的?,既然朝廷也催得急, 事不宜迟, 她立即就安排了队伍启程。

  谢知秋动身离开月县那天,月县万人空巷。

  非但离衙门近的?百姓出来送别,就连远在郊区的?农民, 都冒着耽误春耕的?风险,守在路边送谢知秋。

  浩浩荡荡的?队伍汇成人海,从?月县县衙一直延伸到城郊, 望不到尽头。

  当谢知秋的?马车驶向城门时,她听到道路两边的?人潮在喊——

  “萧青天!”

  “青天大老爷!”

  “愿知县大人官运亨通,飞黄腾达!”

  “大人, 莫要忘了月县——”

  *

  此刻,谢知秋坐在车内, 她这?么多年来依然保持着坐在车里?看书的?习惯, 本想安安静静地低调离开, 不想月县百姓还是得到了消息,竟夹道出来送别。

  听到外面人声涌动, 虽说?喊的?不是她真正的?名字,但谢知秋知道他们?是在表达感谢。

  她愣了愣,放下手里?的?书,往窗外看去。

  外面的?人看到她往外看,愈发激动,更大声地喊“萧寻初”的?名字,对她挥舞双手,甚至有几个眼熟的?人在对着车子磕头,似乎是从?她这?几年判的?案子里?得到了公理的?人。

  谢知秋实则是个不太擅长?和人建立亲密关系的?人。

  她一贯少言,只?要话?稍有不投机,就不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她很少与人亲近,而之所以会来月县,一半是无奈,另一半是为了自己的?仕途,并?没有刻意想要帮助什么人的?意思?。

  所以,这?么多人对她表达感激和喜爱,她反而不知所措。

  谢知秋犹豫片刻,然后对窗外略微颔首。

  外面爆发出更巨大的?响动,甚至有人哭了出来——

  “萧知县走了,我们?以后要怎么办啊?以后的?知县大人,还会像他这?么好吗?”

  “哎,可是不能阻拦知县大人的?仕途……”

  “像知县大人这?样的?人,如果能站在更高的?地方,说?不定能让整个国?家都变得更好,到时候也能惠及我们?……”

  *

  另一边,萧寻初作为“女眷”,和雀儿坐在后面的?车里?。

  雀儿望着窗外的?盛况,感叹道:“姑爷在百姓中的?声望真高啊,这?就说?明,姑爷是个受人爱戴的?好官吧?”

  萧寻初一笑,说?:“对百姓来说?,是的?。”

  其实在月县,也不是人人都喜欢谢知秋。

  至少被谢知秋狠狠收了几遍税的?高家和李家等当地豪族,就十分不喜欢谢知秋这?种?过于刚正强硬的?知县。

  萧寻初道:“在谢……萧寻初到月县上?任之前,由于当地世家家里?的?打手,本地衙差不敢向豪族收税,只?敢反复压榨百姓。百姓一年种?出来的?粮食,几乎大半都交了税赋,一年到头过得很辛苦,还没有多少余粮留在自己手上?。

  “萧寻初她处决了焦家,非但是为救雨娘一家和为胡知县的?冤案平雪,还起到了敲山震虎的?效果,让当地世家都意识到这?个知县不好惹——

  “她连最庞大的?焦家都能撂倒,还将原本那些与世家大族关系亲厚的?衙役都一扫了之,难道还怕他们?这?些二流、三流货色吗?

  “所以高家、李家在焦家倒后,生怕这?知县下一个就拿他们?开刀,所以立即来补交了过去数年的?税赋,这?几年也都老老实实的?。

  “萧寻初凭借大族交的?税,就能稳稳完成一年的?收税工作,还有大幅超额,自然就有余力放宽政策,给当地百姓减税。

  “老百姓种?出来的?粮食不必大量上?缴,多出来的?就能自己留着,他们?当然干劲足,结果月县连年丰产,远胜于从?前。老百姓手里?有了余粮,就会比以前买更多东西,连带着带动了当地的?商业,使得整个月县繁荣起来。”

  谢知秋在月县两年,已经让月县从?一个百姓困苦的?穷县,一跃成为方圆千里?内数一数二的?富县,百姓生活变好,自然会爱戴她。

  雀儿努力听萧寻初说?话?,但好像听得云里?雾里?的?。

  “好难啊。”

  雀儿为难地晃晃脑袋,一副不明白的?样子。

  但是,她崇敬地看向萧寻初:“还是小姐厉害,真不愧是读过那么多书的?人,将姑爷的?每一步都看懂了!”

  萧寻初无奈一笑。

  “不,我……”

  其实他是后来才慢慢反应过来的?。

  在谢知秋身边这?么近的?地方,每日看着她,哪怕他原先并?不太懂这?些事,经过这?样两年,多少也能看出弯弯道道了。

  雀儿只?听这?么点?就开始夸他,殊不知,她真正的?小姐,从?一开始就在操控全局,远比他这?点?粗浅的?皮毛想得更深更远——

  其实“萧青天”这?个名号,之所以能传得如此广远,甚至连戏剧话?本都有,除了本身的?民意支持,还有谢知秋本人推波助澜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