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娶我,为了报复?! 第10章

作者:岁既晏兮 标签: 情有独钟 因缘邂逅 穿越重生

  她人倒是险险地站稳了,但手里攥着的玉铃铛飞了出去。

  杨嫣下意识的伸手想去捞,抬手的方向却挡了一个人,嚣张跋扈状态的杨嫣想也没想地喝了一声“让开!”,抬手把人往后一拨,紧接着却是“扑通”一声,本该被她往后拨过去的人一头栽到了水池里。

  杨嫣:???!!!!!!

  她的大脑短暂的空白了一下,已经顾不上思索“我明明把人往后拨开的,对方却往前栽倒了水池里”的问题。

  关键是!她把人推到水里去了啊!!!

  大冬天的水池子!!

  “快救人啊!!!”

  杨嫣这么嚎了一嗓子后,连忙四处找寻附近有没有什么类似棍子之类的可以捞人的东西,不等她找到合适的工具,水池旁边冒出了一个湿淋淋的小脑袋。

  虚惊了一场的杨嫣人都快虚脱了。

  她赶紧和赶过来的人一起七手八脚的把落水的冉韬拽起来,解了自己身上的大氅严严实实地把人包起来,又从左到右挨个指挥着人吩咐。

  “赶紧去烧热水,准备沐浴!”

  “去拿件干衣服来。”

  “你去跑一趟,请医过来,跑快一点!”

  “赶快去厨房让人做点驱寒的汤饮。”

  “……”

  倒也不怪杨嫣这么紧张,在这么一个风寒都能要了人命的时候,落水带来的问题可不仅仅是把人从水里捞出来就行了。杨嫣急匆匆地把人推进了最近的一间屋子。这次总算有点带眼色的仆役不用她吩咐就端了炭盆进来,就是生火的动作太慢,杨嫣在旁边干看着着急,干脆把人推开了自己上。

  冉韬愣愣地看着那边忙碌的身影,一直维持着往前递的姿.势的手缓缓收了回来。他掌心收紧、握住了那枚刚刚被他捞起来的玉铃铛。

  回忆着刚才对方连看都没看玉铃一眼、伸手将他拉上来的那一幕。

  他迟疑地想:我好像比这枚玉铃更重要些……

  少女脸上那不作假的惶急表情在脑海中浮现,冉韬晃了下神,在心底默默给了自己回答:不、是重要很多。

  轻飘飘的思绪渐渐落到了实处,他的唇角不自觉地往上牵了牵。

  终于把炭盆弄好弄好的杨嫣凑过来,“怎么样?还冷不冷?”

  看着冉韬还一片青白的小脸,她顿时觉得自己问了句废话。

  冉韬却摇了摇头,“不冷。”

  冬日里的池水寒凉的刺骨,但是从冷潭被推到室内,这极短时间内的温度的反差紊乱了身体的感知,冉韬这会儿甚至觉得有点热。

  他诚实地描述了自己的感受,“有点热。”

  像是心底的那股温热的感觉浮到了体表。

  杨嫣看着表情像是在笑的小少年:“……”

  完了,这孩子冻傻了!

  *

  冬去春来,夏过秋至。

  季节过了一个又一个,梨县那家原本开在街角、门庭寥落的书肆早就不复当年的小家子气,店面扩大了数倍不止,内里的装潢也翻新再翻新,乍一眼看过去,竟有几分富丽堂皇恢弘的气度,来往人流如织,甚至带动了旁边不少小摊小贩的生意。

  杨嫣当年预定的那个二楼雅间到现在还保留着,不过里面的布置早就大变样了,就比如说她现在身下窝的这个“沙发·伪”——其实是几个填充着荞麦的垫子,在靠近着身体的那边缝了好几层更软些的料子,虽然比不上真沙发,但是坐起来体验感还不错。

  杨嫣这会儿就手里拿着一本志怪小说,整个人陷在其中,好半天才懒懒地换个姿.势,西沉的阳光透过窗户暖暖地晒在身上,完完全全是一种闲适到让人羡慕嫉妒的悠然。

  一直到门被敲响。

  杨嫣腾地一下坐起身来,手忙脚乱地把书往书堆里塞。

  那是一本志怪小说没错,但是风.流艳鬼、绝色狐妖、还有娇俏猫耳娘……想想就能脑补到里面写了些什么了。这年头的出版行业还没有各种限制,小众书籍传播主要靠手抄,只要你能抄得到,那就是你的能耐,也因此写作者比较大胆奔放、无所顾忌,让人看得也直呼过瘾。

  虽然“食色性也”是人类的本能,但是叫人看见还是不好意思的,杨嫣手忙脚乱地把这本书压到了最底下,从上面挑了本内容正常点的在桌面上摊开,然后才清咳了一声叫人进来。

  杨嫣本来以为是送瓜果茶水的小厮,见门口站着的冉韬还愣了一下。

  她抬头看了一眼天色,恍然:“该回去了啊。”

  冉韬:“小娘子若是想留,我回府里禀报一声,等晚些回去。”

  杨嫣在原地挣扎了一会儿,到底还是摇头,“不用。”

  她可以明天过来接着看。

  她起身往外走,冉韬侧身让开,很自然地在她身后一步跟着。

  杨嫣偏头看了一眼,这些年冉韬抽条得厉害,到现在已经比她整整高出一个头来,但是或许因为长得太快了、人还依旧很瘦。

  杨嫣有点愁:怎么就养不出点肉呢?

  冉韬一如既往的敏锐,在杨嫣看过来的第一时间就捕捉到她的视线,但不待他询问,旁边一个中年人走了过来打断了这对视,来人满脸堆笑道:“杨小娘子,今日写得如何?这《问仙》的第五册 何日能好?”

  杨嫣瞬间忘了刚才的想法,她努力压住脸上的心虚之色,应道:“在写了在写了。”

  事情还要从几年前说起。

  杨嫣一开始租下这间二楼的雅室确实是想要教冉韬写字的,只是后者练习的时候,杨嫣烟在旁随手一翻,发现了……好多话本子!!于是情况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冉韬在那边认真学习,杨嫣在这边看话本子。

  读得多了看得久了就开始手痒,杨嫣干脆自己动笔。

  ……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大小姐的生活有钱有势但朴实无华——太闲了!杨嫣当然可以举办宴会,由着一堆在原主看来同龄、但在杨嫣看来都是小屁孩的小姑娘吹捧,甚至有个别因为年龄的原因还藏不好眼中的畏惧和嫉恨……她在织烟的提议下试过一两次就彻底放弃了:还不如闲着呢。

  闲极之下动笔的结果很是喜人。

  这会儿的人思想在文娱方面比较淳朴,还没有经过爽文套路的毒打,杨嫣看的传奇小说要么想象力恢宏、要么文笔细腻,要么暗讽世情,文学价值远高于情绪爽点。于是这部充斥未来互联网套路的《问仙》一经推出在梨县人人传录,在极短的时间内风靡整个广饶郡,甚至远销长安。

  升级流的要点在于换地图,杨嫣顺势推出了二三四册。如今的二楼已经成了她专门的工作室,反倒是一开始的学字的冉韬在楼下看书的时间更多些。

  ……

  杨嫣现在正在写第五册 ,她这几天有点卡文,所以才打算看看故事、换换脑子,却没想到居然找到了那么一本“志怪小说”,她看得入迷,连回去的时间都忘了,更别说本来打算捋思路的《问仙》了。

  ——没写,一个字都没写!

  郭议谦当然不知道对面小女郎满脸正色下藏的心虚,听到这“在写”的回应脸上的笑又深了几分,口中却歉然道:“书不可一日而成,某懂得、懂得……到底是某心急了。”

  郭议谦就是当年那位书肆的铺头,不过他如今名下早就不仅仅是一间书肆这么简单,借着《问仙》这股东风、财源广进,产业遍布梨县,在外面不好说,起码在这梨县内,他得被客客气气地称一声“郭公”。

  郭议谦现在只万分感激自己当年将人迎了进来:这哪里是什么瞎胡闹的小娘子,这分明是他命定的贵人!

  想到这里,他又觉自己方才的话不妥当,怕因此惹了这位杨小娘子嫌恶,不由又找补道:“佳句天成,妙手偶得,某虽胸无点墨,但到底经营书肆多年,知晓文章之事催不得的道理,是某之过,万请小娘子莫挂心上。”

  杨嫣:“……”

  更心虚了。

  还有、他真的不是在嘲讽吗?

第11章 低头

  ◎看破不说破啊!◎

  杨嫣满腔心虚地告别郭铺头,快步赶回杨家。

  能让冉韬特意上楼来提醒,她回去的时间其实已经比往日迟了,故而一进门就看见等在外面的织烟。后者已然梳了妇人发髻,或许是因为发式的影响、她眉宇间更添了几分温婉。

  这会儿看见杨嫣回来,织烟明显的松了口气,快步迎了上来,帮忙解着身上的披风。杨嫣由着对方动作,这些年下来,她已经很习惯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小姐生活。人果然是会被腐化的!

  织烟服侍着杨嫣换上居家衣裳,一边比量着外袍,一边说,“小娘子明日晚些出门吧,我差人来给小娘子量一量,小娘子又长了些,这外裳看着不合适了。”

  杨嫣没什么意见地点头。

  她的衣裳首饰吃喝用度这些事一向是织烟操心,她自己只要配合着人在就行。

  织烟:“如今开春了,选个娇嫩些的颜色如何?倒也不必绣多复杂的纹样,小娘子这般好看……”

  她说到这里,声音突然顿住,杨嫣听见语气不对转过头去看,就看见织烟的表情不知道什么时候沉重了起来。

  杨嫣立刻就知道她想到了什么了。

  从早些时候,她及笄礼过、长安那边就什么动静都没有之后,织烟就时不时露出这种表情。

  杨嫣安慰:“织烟姐姐不必想太多,阿耶只是事忙罢了。长安那般景况,阿耶的心思必定都放在公事上,一时想不起来也是有的。”

  织烟闻言,连忙敛起表情,撑出个笑来,“小娘子懂事了,若是家主和夫人见了,定是欢喜。”

  杨嫣:“……”

  她这些年来为了“懂事了”这三个字,真是付出太多,现在想想那段动不动就被“人设警告”的日子,仍旧觉得不堪回首。

  杨嫣这边还在回顾往昔、忆苦思甜,而借着放衣服动作转回身去的织烟表情却已经再一次沉了下去。

  那可是女儿家的及笄礼!如何能忘?!

  其实当年来梨县的时候,织烟并没有想那么多,以家主对小娘子的宠爱,这次罚虽是重了些,但是最多也不过几个月。可是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如今女郎都已及笄,长安那里仍旧没有丝毫动静,像是全忘了有这么一个人一样。

  及笄礼都过了,女郎早就该议亲了。

  家主这不提不见,连封信也没有,难不成要一直将女儿留在梨县这偏僻地方吗?!

  杨嫣要是知道了织烟所想,必定要劝对方别想太多。就长安的情况,别说一个发配老家女儿的及笄礼,原主她爹估计就连自己过寿也不一定能记起来。

  要知广饶郡这边虽然一片平和安稳,可不代表着天下就是如此。这可是要不了几年就要改朝换代的王朝末期,杨嫣刚刚穿来的那几年还维持着的盛世安稳假象早就被撕得粉碎:不提早年那场被勉强压下去,但到底让帝国元气大伤的起义军,单就说一年前河东张从嵩反叛,叛军来势汹汹、连下数州之地,只几日时间已取洛城,兵锋向西、直指长安。

  这种时节谁有心情管家中女儿的及笄礼?长安的衮衮诸公多半都在忧心自己的项上人头,或者担心天子弃城而逃的时候,自己能不能在离京队伍中占上一个名额。

  好在许家的大梁王朝还没到气数已尽的时候,朝中到底还有能将精兵,右骁卫将军宣昌德率部拒贼于溧关之外,没让朝廷狼狈到连都城都丢弃的地步。

  好事是好事,但是这位宣大将军驻守溧关,还不忘关心朝中大事,他上书极力陈情、请陛下斩朝中奸人。虽然找的罪名比较苍白无力、公报私仇的态度比较不加掩饰,但是这可是救了朝廷的大功臣,他提这么一点小小的要求又怎么了?皇帝当然满口答应,一部尚书的脑袋就这么被摘了。

  可巧吧,这位尚书杨嫣在原主的幼年记忆里见过几回,名字也比较耳熟——能被原主亲爹请到家里,还见过家眷的,那当然是嫡系得不能再嫡系的杨氏门生。现在问题来了,这位宣将军今天能说动陛下斩了一部尚书,那明天是不是就能杀了三公之一?

  朝廷的危局暂解,但是原主亲爹的危局似乎更严峻了。

  这样性命攸关的状况下,原主她爹能记起一位远在梨县的女儿的及笄礼才怪。

  当然这年头消息不畅,在大后方、一片安稳的梨县还没有什么天下烽火四起的危机感。

  已经有年头没有来信问候的原主爹也不可能专门告知这些事,杨嫣都是通过书肆的郭铺头得知的消息。后者借着《问仙》的这股东风,早都把生意做到都城去了,拿到的消息比梨县的大多数人都广得多,杨嫣再联系剧情一分析就能猜了个七七.八八。

  不过让杨嫣说,她爹也不必担心那么多。她爹心里慌,但是皇帝心里也慌啊。

  要知道皇帝可是刚刚经历过河东叛乱,又有人带着重兵扼守入京要冲,性命放于别人手中,他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