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娶我,为了报复?! 第24章

作者:岁既晏兮 标签: 情有独钟 因缘邂逅 穿越重生

  原主上头有两个庶出的姐姐,在家里存在感不高,等杨嫣从梨县回来的时候, 两个姐姐就已经嫁出去了, 山长水远又兵荒马乱、连联系都很少,更谈不上什么感情。

  王氏对这位继女的心情很复杂,说起来她和对方也没什么大的仇怨,但是王氏也深知“亲父女之间没有隔夜仇”,三娘去梨县这桩事多半要记在她头上。梁子结下了,要她盼着对方过得多好也不可能, 但是她也没有狠心到在这年月把人赶出去。

  杨父气得哆嗦,但怒到极致、反而冷静下来,冷声, “去一趟也好,让她彻底绝了心思。”

  王氏忍不住看了杨父一眼, 都闹到这地步了, 杨父居然还没断了送人进宫念想。

  她心底是不太愿意杨父的打算,虽说她为杨家妇、一荣俱荣,但是这个“荣”要是那位和她不太对付的继女带来的, 自己的日子恐怕不会多好过。

  王氏不由劝:“三娘那脾气, 进了宫是要得罪人的。”

  杨父瞥过来一眼, 神情显得有点冷淡, “这宫里和朝堂一样,最不怕的就是得罪人。那伊绍难道不是个小人?”

  朝中想要他死的不知凡己,但那又如何?那是能替皇帝杀人的刀子,只要有一日陛下还护着,所有人见着他都得笑脸相迎,就算心底再怎么恨的牙痒痒,也得小心讨好着。

  王氏被杨父这话问得一默。

  也确实如此,只要能讨得陛下欢心,其他人的态度并无关紧要。理是这个理,但王氏只是想问“就三娘那个脾气,她会讨人欢心吗?”,但是一转念,这问题就变成了“三娘那张脸,她需要讨人欢心吗?”。

  她禁不住想起了自己好几次撞见的场景,三娘指着人鼻子怒极叫骂,旁边有些个小厮丫头看得眼睛都直了。

  王氏:“……”

  就因为这,她也不知道整顿了几遍这继女的院子,把心思不正的一个个都揪出来发卖了,生怕闹出什么丑事来。随着这个继女的年龄渐长,事情变得越发麻烦。细数数,从人回来之后,她在这个不太对付的继女身上花的心思,可真是比亲儿子都多。

  王氏决定略过这个话题,她转而道:“如今这北方兵荒马乱的,三娘又是长得那样,这一路上可不安稳。”

  这次杨父终于绷不住表情,不知是恨还是气,或许还是有点稀薄的亲情带来的担忧。

  他狠狠地捶了一桌,声音冷厉,“那又如何?!!这是她自己选的路!是我叫她去的吗?!!”

  他算是看透了这个女儿了,有能耐、能耐却不用在正地方!

  这次抓回来又怎么样?她心底存了念想,早晚都得闹出幺蛾子。还不如叫她见着了人,彻底死了心。

  回得来,老老实实地走他安排的路。

  回不来,他就当没这个女儿!!

  想到这里,杨父终于忍不住使劲儿磨了磨牙,咬牙切齿:“裴五那个混小子!到底给嫣儿灌了什么迷魂汤?!!”

  他好好的一个女儿,放着通天路不走,非得追着一个男人!

  ——就、为、了、一、个、男、人!!

  许家皇帝的寿数从来不长,他的女儿又更年少,等笼络住了人、生个儿子……实在生不出来也没关系,就抱个没娘又身份低的养着。日后嫣儿当了太后,杨氏掌权,她想要什么样的男人没有?非得追着这一个?!

  *

  应州。

  城内刚经过一场战祸,因为是主将领兵趁夜奇袭、兼之城中有将领反叛当了内应,并没有出现伤亡惨烈的攻城战,反倒是城中巷子里有不少交战的痕迹。

  喊杀声夜半而起、直至天明,故而到了晨起时分,百姓家中个个门户紧闭,生怕被破门而入。要知这年头、兵和匪也没什么区别,城池一破,家财就守不住了,有些个家中有女儿的,已经抱着人痛哭起来了。

  好在应州百姓这次的运气似乎不错,街面上甲士虽是来回走动,但也只是清扫着战场,似乎是对那些破旧民宅里的仨瓜俩枣不感兴趣。

  久经战乱的百姓却不敢就此放心,仍旧小心翼翼地趴在门缝上,侧耳听着外面的动静。

  张驴子靠在门边仔细听了一会儿,觉得自己似乎弄明白了原因,那位盘剥应州已久的先何刺史似乎做了件“好事”。这位何刺史听闻北边卫州的赵氏军有调动,也做了应战准备,他一方面传讯盟友求援,另一方面急命下属各郡县调集军资粮草准备据城死守。只是这命令虽是下了,却不想赵氏的先锋部队来得这么快,更没有想到自己手底下居然出了投敌的叛将,城破得猝不及防,正巧有一郡的粮草和犒军物资后脚就送来了。

  这还有什么说的?

  破城大军立刻将押送的人拿下、把东西分了,犒赏大军。

  张驴子听到这些,只在心底大呼“万幸”,有这批犒军物资在,这些兵大爷们大概看不上他们的家底了。

  过了会儿,又听外面似乎有像是将官的人交谈,说是上头的命令,要谁谁谁带着人去“接一接”这批粮草。

  张驴子虽不识得那几个名字,但也彻底放下心来:去接粮草好啊,只要熬过了城破的这几日,就不用担心大白天的被破门而入、洗劫一空了。

  ……

  潘德岳是领了“接粮草”任务的将领之一。

  他运气不错,没走多远就遇上了一批押运队伍,护送之人几乎没做什么抵抗就被拿下。但是等粮食到手,潘德岳就觉得不对,再一检查就只剩连道“晦气”了。粮食里面掺着土,这里头能有一半能吃用的就不错的了。

  就这样还想打仗?也怪不得蔡晟直接投了。

  倒是搜出了一大匣子宝石和满箱金银,这群人想怎么蒙混过关那叫一个清楚明白。

  潘德岳分出去一队人把这些东西押送回应州城,自己领着剩下的部众接着往前。

  再缺斤短两也是白得的粮草,前应州刺史搞臭了自己名声给他们做好处,傻子才不拿。动作得快,不然等这些郡县反应过来把东西收回去,他们将军作为新任刺史总不好强抢。

  潘德岳往西南方向看了一眼,对随从骑手道:“丰津有了,接下来就该是丹堰。咱们快些,早干完早回去,还能赶个晌饭。”

  随行之人自然称“是”,一行人快马往前。

  他们也是运气好。前应州刺史虽说必定会设个运粮的限期,但也不会严苛到一日之内还分个上下,这次倒是真的被他们赶得巧了,没过多久就拿下了第二支队伍。

  潘德岳没抱多大希望检查了第二回 :好家伙,这丹堰郡守糊弄得比丰津还厉害。

  人家是粮食里面掺沙子,他是沙土里面掺粮食。

  心里正骂着人,去后面检查的小兵却匆匆赶回来,指着过来的方向“啊啊啊”了半天说不出句囫囵话来,手里乱七八糟地不知道比划什么。

  潘德岳瞧了半天也没看出他比划的意思,不由斥道:“说人话!”

  小兵这才磕磕巴巴:“有有、有……仙女。”

  潘德岳:啥?

  他疑窦丛生地跟着人去了,脑子里想的都是神婆方士或是带着蟒蛇的苗疆蛊女,等满心戒备地握着刀柄掀开车帘子一看,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娘嘞,真的是仙女啊!

  ……

  杨嫣醒来的时候浑身酸软、脑子一抽一抽的疼。

  身下还颠簸地摇晃着,这几天已经熟悉了赶路的杨嫣一瞬间就判断出了自己在马车上,意识缓缓回笼,她默默地为在建都的便宜爹送上了一句亲切的问候。

  便宜爹的眼光果然不行!这救的是什么白眼狼啊?!

  嘴上千恩万谢,一转头就绑了恩公的女儿。

  杨嫣转了转还自由活动的手腕,决定说话严谨一点:人家没有绑、只是把她捂晕了而已。

  大概是觉得就算她醒了,也构不成什么威胁。

  杨嫣一边艰难地撑起身来,一边不得不承认对方是对的,就她这比不了一只鹅的战斗力,随便找几个成年人看守都能把她摁住了。

  她撩开帘子往外看,看见外面的情况之后,人不由僵了一下。

  这也太看得起她了。

  那位丹堰郡守也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整整一队士卒来押送她,看着对方身上的甲胄和气势,这绝对是一行精兵。

  怪不得没有绑她。根本用不着。

  那位丹堰郡守想把她送哪?送上峰?

  杨嫣记得丹堰郡属应州,朝廷封的应州刺史是何平宏,当然,这是后者杀了先刺史、占了地盘后的上表请封——虽然大梁朝廷早就丧失了对北方区域的实际控制权,但是人家得给脸,朝廷得要,不然连脸都没了。这也是为什么杨嫣选择从应州的地盘走。这起码这是“朝廷友好”势力,真要出了什么事儿,她这个杨氏女的身份还是能起点薛定谔的作用……虽然现在来看“薛定谔”没起作用,情况没有估计的乐观。

  杨嫣觉得她北上的时候还是想得轻松了,北方的实际情况比她听到的恶劣多了。

  也没办法,这年头消息的传递速度还比不上局势的变化,南方朝廷得到的信息都很迟滞,等消息转过了她爹的手再被她打听出来,那已经不知道是哪年的老黄历了,杨嫣甚至都不确定应州到底还是不是何平宏的。

  杨嫣正思索间,和一个看过来的士卒对上了视线,后者脸色刷得涨红,然后转身就跑。

  杨嫣:?

  杨嫣很快就知道那人跑去干什么了,因为没过多久就过来一个身形高壮的虬髯大汉,瞧着样子应该是个领头人。

  杨嫣警惕地打量过去,对方也在看她。

  大眼瞪小眼地僵持了好一会儿,见对方有这么一直看下去的趋势,还是杨嫣先绷不住了,开口问:“敢问阁下是什么人?”

  那人像是如梦初醒一般,连忙回答:“某姓潘,名德岳,字宏远,沧州青戍人士。”

  杨嫣:……倒也不用这么详细。

  绑匪这么礼貌,反而把杨嫣给整不会了,她脸上不自觉地露出点怀疑:这怎么看都不正常啊。

  倒是潘德岳经先前那一段对话,总算回过神来,正色起来解释现状,“小娘子莫慌,那伙擒了小娘子的歹人都已经被绑住,如今正在押送回应州城、交由主公发落……那丹堰郡守为非作歹、罔顾王法,此事定还小娘子一个公道。”

  言下之意,他们跟丹堰郡守不是一伙。

  杨嫣顺着潘德岳的指示看着后面那一群被俘虏的人,大概推测出先前发生了什么:是这群人把她从丹堰的人手中“救”出来。

  但杨嫣一点都不放心。

  对方“救”了她,但并不意味着这群人是好人,不是杨嫣把人往坏处想,而是这年头黑吃黑才是常态。还“王法”?正经朝廷都没了,官府都能组团抢劫创收,谈什么“王法”?!

  而且就听听对方刚才那段话吧,里面有半点把她放回去的意思吗?

  虽说心里一点也不乐观,但杨嫣也没傻到这时候闹起来。

  打破这假惺惺的平和氛围,那给自己的待遇降级、纯粹的找不自在受。

  但是道谢也免了吧。

  “潘壮士,”杨嫣客客气气地称呼了一句,又问,“不知阁下的主公是……?”

  原应州刺史不至于对下属的丹堰郡守动手,潘德岳刚才又提起了“回”应州,只能是应州城的主人换人了。瞧眼下这状况,还是刚换。

  杨嫣这会儿只希望便宜爹的好人缘能生效,祈祷新换的应州主人和杨家有点交情。

  潘德岳:“我家将军乃是先卫州刺史赵雍养子,如今的赵氏主帅,领卫冀青徐四州军事。”

  他顿了顿,兀地笑,“如今还多出一个应州。”

  杨嫣听得微愣。

  姓“赵”,还是养子……这搞不好是她的交情啊!

  作者有话说:

  嫣嫣高兴得太早了,对面可不一定觉得是“交情”(狗头)

第26章 再遇

  ◎会死人的!◎

  潘德岳介绍的时候没说名字, 大概是一方面不好直呼主公名讳,另一方面也觉得“这不重要”。毕竟就他说的这个势力范围,就算这人叫“赵门栓子”, 所有人见着了都得客客气气地称一句“赵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