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第43章

作者:木南斐 标签: 爽文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登上……皇位?”

  赵匡胤眯起眼睛,上下打量着赵光义,不知在想些什么。

  而听赵匡胤那一字一顿的语气,赵光义脸色都白了,周围其他大臣也是面面相觑的状态,不知该作何表情。

  【让我们来看看赵光义身上的标签都有什么——】

  【烛影斧声,金匮之盟,绝命毒师,高粱河车神……啧啧,和他哥赵匡胤一比,更是不得了哇。】

  赵光义眼角一抽——

  绝命毒师???

  【要说大宋重文轻武,到最后一点点积弱成那个样子,全赖赵匡胤一个人,那实在是太过偏颇了。】

  【所以我们现在说到了赵光义——】

  【不过高粱河车神这个标签词放到最后来解释,我们先来讲讲前三个。】

  【其中赵光义到底是怎么上位的,就少不了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以及绝命毒师这三个标签词。】

  【啧,虽然我们要提倡科学,但在这里真的不得不说一句——也不知道是不是赵光义的血统有问题,这之后的宋朝皇帝们,真的是一个比一个还要让人血压升高,气到血管爆炸。】

  积弱成那个样子?

  哪个样子?

  还有赵光义的上位,和绝命毒师……?

  还有……一个比一个还要让人血压升高的皇帝们??

  天幕给出的信息简直不要太多……

  若是“血压升高”一词就是气到血管要爆炸的感觉,那赵匡胤只觉得他现在的血压就已经升高了……:

第33章 但无能 高粱河车神,军事鬼才啊!……

  【关于赵匡胤是怎么死的,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谜。】

  只听到这里,赵匡胤就已经觉得脑袋嗡嗡的了。

  赵光义更是不好的预感直达顶峰……

  他有心想要阻止天幕继续说下去,然而根本就无能为力,只能怀揣着狂跳不已的心脏继续听下去——

  【当代学界对这段历史莫衷一是,有学者认为赵匡胤死于赵氏家族遗传的狂躁忧郁症以及脑溢血,所以和赵光义喝了一场大酒后,就于夜间暴病而亡,但也有学者认为,赵匡胤之死极有可能是赵光义在酒中下毒所致。】

  【因为认同这一观点的学者根据记载发现——赵光义早在开宝初年就开始结交豪俊,认为其有图谋不轨的心思,然后到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赵光义认为时机已到,就利用进宫与赵匡胤饮酒之机,在酒中下毒,杀了赵匡胤。】

  【而流传最广的烛影斧声故事,就是指赵匡胤夜间突然召见赵光义,嘱托后事,左右都听不到,只能见到烛影下赵光义的身影,有时离席,如同谦逊退避之状,随后听到赵匡胤将柱斧朝地上划,大声对赵炅说:“好为之。”】

  【到了第二天凌晨,赵匡胤就在睡梦中驾崩于万岁殿。】

  【但赵匡胤在位时并没有留下任何传位于赵光义的遗诏,也并未立赵光义为皇太子,因此关于赵匡胤是否真的有让位于赵光义,赵光义继承皇位的过程究竟有没有猫腻,这历来受到当代学界的质疑。】

  【而其中流传最广的,让人分不清真假的“烛影斧声”故事,便不得不让人产生赵光义弑兄篡位,得国不正的联想。】

  咵嚓——

  赵光义感觉整个人都被雷给劈中了一样,浑身都麻了。

  他瞬间跪了下去,语无伦次道:“不不,哥你听我说,臣弟不会做那种事的!绝对不会!!!”

  “天幕不是也没证据吗——这都是后人瞎说的!乱说的!”

  “臣弟真的不会——”

  【还有一个就是金匮之盟——据史书记载,赵匡胤和赵光义的母亲杜太后,在其临终前要赵匡胤按立长的原则,在死后将皇位传给其弟赵光义,然后再由赵光义传给赵廷美,原名也称赵匡美。】

  【之后赵廷美再传位给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并要宰相赵普写成盟书,藏于金匮,交宫人密藏。】

  【由此史称“金匮之盟”,又可称之“昭宪顾命”。】

  【关于金匮之盟的真伪,当代学界亦处于长期争论中,不过多数学者认为是伪造的。】

  “这杜太后可真是……”

  李世民着实有些无语,这是要让兄弟几个轮流过把当皇帝的瘾?

  如此皇位继承,简直犹如儿戏!

  【关于学界认为金匮之盟是伪造的原因有五——】

  【其一,北宋历史上,还从未有皇帝仍健在,太后就为其后接班之事而草拟遗诏的行为。】

  【其二,杜太后草诏的理由是为了不重蹈周世宗传位幼子,从而导致后周天下沦为宋朝天下的覆辙,但其实当时的赵匡胤,以及赵光义都还正值壮年,按理来说,杜太后根本没有必要担忧这么多才是。】

  【其三,如果真有这份遗诏的话,那赵匡胤死的时候,就该让人打开金匮拿出遗诏,哪怕是突然暴病而亡,其皇后也应该知道此事,不可能等到赵匡胤死后第六年,才由赵普揭出这件事。】

  【其四,如果当真有这份遗诏,那赵光义继承皇位就是合法的,可从始至终就未曾见过他公布这份遗诏,留下来的只有大概意思,而且说法内容很不一致,并且如果遗诏不是伪造的话,为何赵光义等一直闪烁其词?】

  【其五,按照遗诏中杜太后说的立长原则,赵光义之后,理应传位给赵廷美或者赵德昭,然而到最后,赵光义偏偏传位给比自己弟弟和侄子还年幼的儿子。】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赵德昭也并非赵匡胤长子,而是赵匡胤次子,这完全有悖于金匮之盟所说立长原则。】

  【另外还有学者认为,赵匡胤属意的继承人应当是秦王赵德芳,并且赵匡胤死的当夜,宋皇后还曾派人速召赵德芳,但最后来的人是赵光义,而且使她大惊失色。】

  【当时秦王赵德芳已经有十八岁,如果赵匡胤不死的话,是很有可能把他培养成经验丰富的继承人的。】

  嬴政微微一怔,颇有意思念道:“秦王啊……”

  竟又出现一个秦王。

  可惜不能得见这位秦王继位之后的宋朝之景了。

  【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虽然现在的一种说法是赵光义统一了天下,但这个“天下”只是相对来说,毕竟宋承五代之乱,割据势力繁多,所谓的赵光义统一天下,不过是结束了纷争割据之局面,然而宋朝根本就不算是大一统朝代。】

  随着天幕的声音,天幕之上出现了大宋初期的简版舆图,并着重标出了周围的几大势力——

  【其他小国先不说,北面一整块儿被辽国占据,直接威胁着中原统治,而赵匡胤时期,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可四方割据的状态仍有,强藩军权未削,所以在此等形式下,赵匡胤之后的继任者必然要担负起重任。】

  【因此还有学者认为,赵光义也有开国之功,赵匡胤从实际出发,又出于现实需要,以赵光义为“亲王京尹”居储君之位,杜太后临终前有此顾命,这都是有可能的,毕竟赵德昭恐难以胜任。】

  【但所谓的金匮之盟还是不可信,毕竟遗诏盟书不可能藏于金匮达二十多年之久。】

  【还有一点就是说遗诏伪造者即宰相赵普,因为赵匡胤曾罢去赵普的宰相之位,并将其调出京师,所以他伪造遗诏的目的很可能是为了投靠赵光义,恢复相权,报复政敌,而遗诏伪造的时间又正好是赵普再当宰相前后那段时间……】

  【所以综上所述,学界多数学者都认为遗诏是伪造的。】

  李世民死死盯着那简略版的舆图,整个大宋占据中间位置,然而就在北面,那一大——长条,全是辽国的地盘!!

  全是!!

  程咬金直接嘬了牙花子:“天幕说得太温和了,就这还叫统一天下??”

  统一个锤锤吧!!辽国那么大一地盘!!

  长孙无忌也眯起眼睛:“这辽国的建立者是叫契丹吧?”

  好的,狠狠记住了。

  【当然,除了这大部分学者外,还有另一部分认为金匮之盟并非纯属伪造。】

  【他们认为金匮之盟有“三传”和“独传”的两种说法,并论证了五代宋初的传位观念变化,以及赵宋王朝实际的人事安排等,指出“三传约”是原始的真实的“金匮之盟”,后公布的“独传约”则是对原始“金匮之盟”的篡伪。】

  【即“金匮之盟”并非纯属伪造,当确有其事,但也有后人所加的“伪造”部分。】

  【不过这里就不多说了,大家了解一下就好。】

  别啊——

  天幕!!

  赵光义简直想开口呐喊!!

  另一边赵普也跪了下去,脸色发白。

  赵匡胤抿唇不语,脸色阴晴不定,但还是开口叫了两人起来:“先听着罢。”

  这意思就是,有什么事等天幕结束再说。

  赵光义垂头又耷拉脑袋,整个人主打的就是一个丧气完蛋。

  结果更完蛋的还在后面——

  【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讲完,再来说说绝命毒师,这个称呼怎么来的,现在其实不难看出吧?】

  【毕竟赵匡胤很有可能是被赵光义下毒害死的。】

  【还有就是,赵匡胤几个儿子的死——】

  赵光义骤然间猛抽了口气,刚站起来没多久,又哆哆嗦嗦想要跪下去了……

  【赵匡胤次子赵德昭,在赵光义“高粱河车神”之后,遭受赵光义于朝堂之上当众迁怒训斥,自知赵光义难以容他,于是在当天退朝后自刎而死,此时距离赵匡胤去世后,才刚过去了三年。】

  【而两年后,赵匡胤第四子赵德芳也突然去世,时年22岁,死因不明,史书上只记载了三个字“寝疾薨”。】

  【太平兴国七年,即公元982年,有人告发赵廷美骄横恣肆,有异谋,故罢免赵廷美开封尹之职,出为西京留守。】

  【赵普又告发赵廷美与宰相卢多逊来往诡密,私赠弓剑,一起诅咒“愿宫车早晏驾”,并多方结交文武群臣,阴谋篡位,后赵普再次使人上书,言“廷美不悔过,怨望,乞徙远郡,以防他变。”】

  【赵廷美再降为涪陵县公,被安置到房州。】

  【雍熙元年,即公元984年,赵廷美被贬至房州任职的两年后,忧悸成疾而死,时年38岁。】

  赵普……

  赵普也想要再跪了。

  【这个“毒”啊,也不单指下毒的毒。】

  【尽管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但金匮之盟的受益人——赵德昭,赵廷美,以及被认为是赵匡胤属意的继位者赵德芳,竟接连相继去世死亡,甭管究竟是怎么死的,这巧合也太多了。】

  【而最终的受益者,无疑是赵光义和他的儿子。】

  赵光义简直要欲哭无泪了。

  天幕,你为何要害我至此!

  【赵光义继位之后,不是结束了藩国割据的局面吗,大家都比较熟知的,南唐后主李煜,他的死,也和赵光义有关。】

  【李煜接任南唐的时候,南唐面临着北宋的强大军事实力,已经岌岌可危了,开宝八年,即公元975年,宋军南下攻灭南唐,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北宋京师开封,赵匡胤封他为违命侯。】

  【这期间,李煜在开封的前两年生活还算平淡,同时还创作了不少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