崽他有皇位要继承 第30章

作者:星月琼玖 标签: 强强 宫廷侯爵 种田文 穿越重生

  南山书院消息灵通,京中大事很快整个书院都会知道。大赦天下这种事,朝廷也会大肆宣扬,既然她一点风声都没听到,那就是没有。

  不过甭管中间有什么缘由,既然乡亲们是受益者,那就没必要追究了。难怪舅舅们今年给村里的礼,都是实实在在的米面呢。

第42章

  说到这里, 族长顺势询问赵明月,有没有门路带几个村里的后生到城里挣钱?

  族长说这话一点都不觉得惭愧,出息了提携族里, 多理所应当的事呢。唯一的一点违和就是赵明月的年纪太小。

  族里是没给赵明月出啥力, 族长可是教赵明月识字, 用心教了一年呢。也是他跟慧娘提出,送赵明月去县里念私塾, 每每想到这些,族长都要为自己当初的英明之举骄傲不已。

  明月要是有能力提携族里人, 族里起来了也是明月往后的助力。若是不方便, 在场的都是族老, 明月拒了也不会说啥。

  话是这么说, 族长一说完, 几个族老就齐齐看向赵明月。个个一脸褶子的老头儿,眼里带着纯纯的期盼,这画面太辣眼睛。

  赵明月垂眸,不患寡而患不均,赵家蒸蒸日上,若是不能惠及族里, 迟早有人要起坏心思。

  原来一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兄弟现在有了好营生, 天天大鱼大肉的吃着。自家还照样起早摸黑下苦力,顿顿吃糠咽菜。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想要心里平衡, 确实是难。

  不说舅家对她是真没得说,她爹埋在这里, 她娘肯定也是希望村里越来越好的。略一思索,赵明月也不直接答应:“几个表哥都是能干的, 我身边不缺人手。族长爷爷您容我回家好好想想。”

  听她这么一说,赵远山乐得合不拢嘴,明月这是记着他教识字的恩呢。另外几个族老也喜气洋洋,赵明月就算是现在还小,门路少,过几年长大了,或是科考上再上一层,只要有这个心,族里迟早都能沾光。

  赵发财觉得脑子开始发晕了,他家居然能提携族里了?明月不是他家的?明月提携族里,不就是他家提携族里?赵发财可会算了。

  乐淘淘的出了门,冷风一吹,赵发财清醒了那么一瞬,“明月,要是族长说的事不好办,你可别勉强啊?”

  赵明月点了点头,“外祖父,我心里有数,回去咱好好商量。”

  赵发财心里的得意都要溢出来了,明月说要跟他商量呢!

  *

  一路走,赵明月一路思量。

  首先,除了大金几个,她肯定是不会带其他人在身边的。她家里里外外那么多的秘密,人性可不能用来考验。

  其次,族长说的帮着找门路,到城里干活也不现实。村里大字不识的淳朴农家子,去县里做伙计,当学徒,没人领着,吃亏了都不知道。

  带出去了,就得把人好好的带回来,不光得照看着衣食住行,还得防着人学坏了,赵家目前还负担不起。

  再次,赵家现在主要的进项:做草纸,卖包子馒头,盘火炕都已经很稳定了,不需要扩大规模。这几样营生,其中的诀窍也简单,把人带在身边,迟早要被人学了去,凭白给自家找麻烦。

  赵明月抬头看看冬日里黄晕的暖阳,她心里已经有主意了。

  晚上赵家关起门来商量事,提携族里呢?想想就激动得心颤。

  出乎赵明月意料,所有人,包括三个舅妈都很积极,没有一人反对。几个金也踊跃发言,这事可太荣耀了。

  族里细说起来,都沾亲带故的。整个望山村,细数起来,也就二十多家。像赵家这样,赵发财和刘婆子在,赵有田三兄弟一般就不分家,连带着金银他们,算作一家人。

  若是赵发财和刘婆子不在了,三兄弟分家,那会几个金的儿子也都不小了。村里多是这样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算作一家人。

  结亲也多是在附近的一些村子里找,嫂嫂帮着牵线搭桥,给弟弟们或是亲戚家的男娃介绍娘家那边的姑娘。几代下来,家家户户都能拉上关系。

  族里更是往前几代都是亲兄弟姊妹。一家人守望相助,一族抱团求生,自家有矛盾口角,打破了头,对外也是一致的。

  “可以带木头,石头他们去府城,府城好找活计。”三金眼睛亮亮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木头,石头都是好的,以前常带他们一起玩儿。就是家里太穷,不想法攒点银钱,怕是过两年也娶不上媳妇。

  “做土砖和切草的活计,都给村里来做?”赵有田提议。家里现在每年进项不少,这些累人的活计,往后自家人不做了也成。

  赵有福抓耳挠腮,自家的营生肯定是不能舍出去的,除此以外,他也不知道怎么才能提携族里了。

  张氏睨了当家的一眼,和几个银一起看着赵明月,这么大的事儿,还得看明月的。

  张氏三妯娌和三个银,现在挣的银钱不比赵家三兄弟少,是赵明月的死忠粉。

  赵家三兄弟最初是因为赵明月是妹妹的儿子,是自己侄儿而对赵明月好,后来又加上了赵明月给他们找营生的恩情。

  张氏三妯娌和三个银则是懵懵懂懂的觉得,她们必须得对赵明月好。是赵明月让她们能活得扬眉吐气,富足自在,她们掏心掏肺的对赵明月好都不为过。

  慧娘一向是明月说干啥都支持的态度。

  刘婆子不说话,自家都刚过好呢,哪有什么提携族人的好点子。

  自由讨论没两分钟,在场全部的人都看向了赵明月。有难题,找明月,准没错儿。

  赵明月也不卖关子,“三表哥的想法是好的,只是族里人去县城的次数都少,带去府城不妥,咱们没那么多精力照看。”

  话一说完,三金就沮丧的低下了头,是他太冲动了。仔细想想,没有赵明月,现在让他去府城,他心里多半还会惴惴不安。

  从县城到府城,都有明月给他们引路,一路护着他们。是他们身在其中,理所当然了。

  几个金也面有愧色,他们想的也是带族里的青壮去府城谋生。府城的活计是多,但没人罩着,几个乡下人两眼一摸黑的,想要讨生活可没那么容易,到时候不是给明月添麻烦吗?

  赵发财坐正了身子,听赵明月接下来怎么说。嗐,这一屋子姓赵的加在一起,都赶不上明月一分机灵。

  “等表哥们在府城站稳了脚跟,随时可以带村里人去长长见识。到时候府城也有咱望山村的一席之地。”

  这大饼一画,几个金都顾不上沮丧了,满脸放光的开始畅想赵明月说的风光场面。

  “大舅说的,把一些不重要的活计分出去是对的。家里就这么些人,为着多挣点钱,累着了身子,可就不值当了。”

  得到了侄儿的肯定,赵有田面上不显,腰杆子肉眼可见的挺直了几分。另外两个舅舅也面有得色,显然他们两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赵明月话锋一转,“这些活计,咱家给不了多少银钱,也用不了几个人,跟族里的期望差远了。”

  “明月你有什么想法?娘都支持!”慧娘率先表明立场。

  其他人纷纷附和,“对!对!对!明月你做事一向稳妥,你说咋办,家里都听你的。”

  既然大家都表态了,赵明月就直说了:“村里一共二十四户,我打算买十六台织机回来。四个表姐一人一台,另外十二台给村里用。

  单独建一间大屋子放这些织机。村里每家出人来跟表姐们学,学会之后织出的布咱家收上来,到府城去卖。从中收两层的利作为路上的花费,售卖中的损耗,织机的维护费用。

  每家每天有两个时辰用织机,同一个人来学,或是全都来学各家自己拿主意,如何?”

  “你大银姐都出嫁了,还送一台织机?”刘氏有些不敢相信。

  “嗯,咱家日子越过越好了,不能因为大银姐出嫁了,就少了她的那一份。”

  啥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大银姐对她的爱护之心一日不变,就少不了她的那份。

  三个银喜笑颜开,她们也可以有自己的织机啦!还可以当师傅,教导村里的姐妹和嫂嫂们哩!

  “明月说得有道理,拿到府城去卖,就不会影响县里的价,府城多少都吃得下。”

  赵发财自从明月说香皂每月卖的块数多了,就卖不了那么高的价后,很是费了一番力气,去理解其中的道理。

  道理什么的,不知道到底懂了没有。反正他是知道了,若是买的人就那么些,东西一多就卖不上价了。府城大织机织出来的布比普通织机织的密实好看,价也贵些,县城里买的人就那么些。

  刘氏和赵氏还在惊讶赵明月的大手笔。我的个乖乖!明月这一出手,就是多少银子?得有一百多两了吧?

  得亏在县城卖了这么久的包子,要不然一百两这个大数,她俩没概念,不可能估出来,只知道老多老多的银子了。

  从大金他们几个每年拿回来的礼和银钱看,明月手里银钱应该不少。

  赵家现在也是家中有几十两存银的人家了,一百两是很多,但两年也能挣回来了。明月能说出来,自然有这个实力。

  “舅舅们出银子盖那间大屋?”赵有田问道。

  赵明月点头,这种有面的事,舅舅们不想干,她也得让他们掺一脚。

  “过两天开春了就盖,定要盖得敞亮大气。”赵元宝有点迫不及待了。

  “买织机的事就交给表哥们了?”大金几个拍胸脯应下。不就是一百三十两银子的生意么?有什么好怕的?到时候让刘海叔他们多带些人手?

  “族里那边外祖父去回吧?”赵发财忙不迭点头,这种风光的事,他最喜欢干了。

  赵家三妯娌有些咂舌,明月对族里也太好了吧?不过,不用从自家的营生里分出一杯羹来,她们三也没啥好说的,自家女儿还一人白得一架织机呢。

  明月让二银她们教村里的姑娘和媳妇,那岂不是也会同意二银教娘家的侄女和嫂子弟媳?娘家人来这边学会了,她和当家的商量商量,借几两银子给娘家,也买一台织机。

  三个舅妈这点事就不叫事,难得她们还结伴来问成不成,赵明月没理由不应。赵家皆大欢喜,人人都摩拳擦掌,就等着开春大干一场了。

第43章

  赵家谁也没有觉得按赵明月说的这种方式, 是家中的女子,尤其是年轻媳妇,来挣这个钱有什么不对。

  织布那不就是女人的活计?赵家几个银都能教, 女人挣钱了不也是交给家里?赵家现在每个人都能挣来银钱, 自然就忽略了村里女人想要挣点银钱有多难。

  族老们听了赵发财的转述, 本来还对提携的不是家中男丁心存疑虑。又一想,赵明月都出了这老多的银子了, 织机来路,何人教导, 之后的销路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他们要是还有想法, 那就是不识好歹了。

  又听赵发财透了底, 熟练之后, 一个织女,每天织两个时辰,一年就能有五两银子的进项。这下心里真是只剩下高兴了,有族老看赵发财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难怪赵发财当初坚持娶慧娘要五两银子的聘礼,人慧娘几个月就能挣回来!

  再一想,自家明年手里紧紧, 后年也买一台织机。到时候家中几个女人轮流上织机, 不说一年十两银子,八两总跑不了吧?

  再一想想, 家中能去学的都学去, 过几年,一人一台织机, 这一年能挣多少银子来着?算,算不清了……反正很多就是了……

  想到这里, 赵远山连带着几个族老都热泪盈眶了,他们望山村就要起来啦!

  慧娘这个女儿养得好,聪明机灵,还大气,又会养儿子,比村里的男丁强了百倍去!

  赵明月那都不用拿出来夸,他们村里多少年也就出了这么一个秀才。赵家也大气,自家过好了不忘族里,能传家的手艺,说教就教了。

  赵家要盖放置织机的青砖大瓦房,砖瓦赵家三兄弟包了,村里也不能袖手旁观。先是在村子中央划了一大块地,又给各家安排了活计。

  到时候会砌墙的砌墙,能盖瓦的盖瓦……啥都不会的打下手。赵远山还拿出了自家准备盖房子的大梁。

  十多年前修缮祠堂也是全村集体出力,那会家家户户还出了银钱。这次只需要出力,赵家还给当天去干活的人供一顿中饭,完了自家每年都能多一倍的进项!

  村里人恨不得立马就开工,整个村子一天到晚到处都在说这事。家里是哪几个去学,还是全都去学,或是手最巧的去学,这是个问题。

  女儿学了,多一门傍身的手艺,说亲也能拨拉更好的后生。可女儿过几年就是别人家的了,自家还得儿媳妇学了才有长久的进项。

  可这一天一家只能去一个人,一个一个都去学会了,怕是要费不少时日,到时候别人家估计钱都赚了好几两了。

  不让女儿去学吧?这不是让女儿跟家里离了心?想想赵发财家就是慧娘提携起来的……

  自家闺女自家疼,有的当家人一咬牙,定了:都学,女儿一个个学完了,儿媳妇,孙媳妇再去。宁可银子晚些到手,也要家中女人们都学会这门手艺。

  这家定下了,心里就松快了,出门去骄傲的大嗓门说自家女人全去学。原本只打算让年轻媳妇学,或是一家子只出一人去学的,这会心里又动摇了。

  都是一个村的,人家的女儿学了,将来找女婿都能挺直腰杆多要聘礼,还得了女儿心里感激,往后一辈子孝顺。有这么好的机会,要是不让自家女儿去学……

  嗨呀,老孙头那个混不吝的都能让女儿去学,自家不让不像话啊!去去去,都去!哎呦喂!心咋这疼!

  有慧娘这个凭一己之力带飞娘家的珠玉在前,又有二银几个故意传出来的,“不给自家女儿学的人家,是不是心思不好?”的言语传出来,最后几家还在犹豫要不要让女儿学的也随大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