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女技术员 第67章

作者:半疏 标签: 情有独钟 种田文 爽文 轻松 穿越重生

  解大妞被逼得,脑子都好像转得快了些,脱口而出道:“少原媳妇就是那个不要脸的杨冬青!”

  见丈夫没有反驳,解大妞喃喃道:“天啊,”一边到丈夫身边的椅子上坐下,“真是人不可貌相啊,我还当她是个好的,还说三巧比不上她,我家三巧心眼儿又好又实在,可做不出这种事,你说,她就是扒拉婆家贴娘家,有点私心就算了,这丈夫断腿没出院,她这边听了讯就闹离婚。”

  又恍然大悟道:“我道她今天怎么好端端地,和我说多美什么瞧不上我一个农村来的,搞得我看到多美都有点不自在,原来是存了想离间我和多美的心啊!上次吃饭,多美就问她认不认识她弟媳那边的人来着,她当时那脸色就不对,她今儿还和我说是什么,看多美看呆了,心里自卑。”

  解大妞越想越是这么回事儿,将最近的事儿串起来,一下子就分析得八`九不离十,倒让周大年刮目相看了下。

  和她道:“这事,多美都没有当着人面挑破,多少顾忌了几分少原的面子,你可别在院儿里给全吆喝出来了。”

  解大妞却不以为意地道:“我看多美今儿就是故意的,她就是知道了这杨冬青是怎么回事儿,才当着大家的面,给她难堪。也不能说多美,要是我,我怕是那一碗红烧肉都往她头上盖下去。”

  周大年奇道:“你怎么好端端地说红烧肉?”

  解大妞道:“那碗肉是杨冬青烧的,我道多美怎么一筷子不吃呢,是我,我也是一块咽不下去,看着就倒胃口。”

  周大年道:“行了行了,这事你心里有数就行,出了咱家门,可别漏了口风,以后对上少原媳妇,该怎么样还怎么样,别给人脸色看。”

  解大妞却是不理他,“你们男人之间的事,我管不着,我们女人之间的事,你也管不上。你和安少原都是连长,我还怕这个狼心狗肺的女人不成,我可不敢和她处,哪天被割了一刀,你怕是也不会心疼。”

  周大年气道:“你,你,怎么又不讲理。”要是往常这种时候,和大妞一说不通,周大年就要生闷气,这一回倒觉得,自家媳妇这耿直的脾气还挺可爱,叹气道:“行,随你吧!”

  爱立寄了信给樊多美以后,就没管这茬了。没想到一周以后又接到了樊多美的信,说替她狠狠骂了一顿杨冬青,让她心里也别气,好好工作。

  沈爱立看完以后,心里不禁涌出一点感动,和序瑜道:“被护着的感觉可真好!” 序瑜笑道:“那可不,人和人的感情,不就是这么处起来的,樊多美看来对你还满意的很,也是,我的小姐妹这么优秀。”

  爱立道:“我的小姐妹也很优秀,你这回那篇文章,可让我好好出了一次风头,把司晏秋她们都羡慕坏了,都说恨自己不是汉城国棉一厂的,没有我这待遇。” 序瑜笑笑,“那你继续努力,有新的成绩,我再给你来一篇专人专稿,到时候,咱们买上三十份,你给你那些什么航测局.制造局.工业局的同学都寄一份,之前不还嘲笑你来了国棉一厂,就是个修机器的吗?”

  爱立笑道:“这么久的事,你还记得啊,没关系,反正鄙视链那里都有的。” 序瑜却不这么想,“我说真的,你这两年再抓紧些,要么升个中级工程师,要么就换一个单位,也去制造局或者工业局去。当车间主任,管生产任务,太浪费你的精力了。我觉得,你喜欢搞技术,应该就朝着这个方向走。”

  沈爱立知道序瑜说的这个确实应该考虑,和她道:“好,我最近再在梳棉机上抓点紧。”梳棉机在纺织工业领域占得比重非常大,如果能做出一点点的成绩来,在她们厂来说,也就算有特殊贡献了。

  说干就干,沈爱立和司晏秋几个,一连一个多月,周末都蹲在二厂试验给梳棉机刺辊下加一组尘笼给棉罗拉和给棉板,她们觉得效果还行,当即就给黎东生写信。

  沈爱立又怕这次结果和上次一样,于是大家又再接再厉,又想出改进刺辊下的大小漏底试试,沈爱立和卓凡都觉得,大小漏底的改进可能比先前的尘笼给棉罗拉和给棉板效果好,但是几人又对漏底的长度产生了不同意见,因为在不同车速和不同原棉情况下,对漏底的要求都不一样。

  大家决定试验暂时停摆半月,大家回去再查查资料,看有没有新的法子。

  转眼已经到了九月中旬,天气稍微凉爽了一些,沈爱立周末特地约了序瑜一起去逛商场,给妈妈挑了一块浅灰色的棉布,准备让她做一件长袖衬衫穿。 序瑜想买双皮鞋,俩人买完布,就到了皮鞋柜台那边,不想竟碰到了姜蓉蓉,沈爱立正准备打招呼,发现她旁边的俩人是姜瑶和彭南之,一时愣在那里。

  忽然想起来,姜蓉蓉和姜瑶都姓姜,不会是姐妹吧?忙问序瑜道:“那俩个你认不认识?” 序瑜点头道:“算认识吧,姜家的姐妹,年纪大些的是姜靳川后面娶的老婆。”

  “姜蓉蓉和姜瑶真是姐妹?”沈爱立有些不相信地又问了一遍,她不会还要和姜瑶扯上什么关系吧?想想都让人头大。 序瑜纠正道:“是堂姐妹,姜蓉蓉是跟着奶奶在乡下长大的,姜瑶倒一直跟在父母身边。”

  沈爱立也没觉得好多少,到底都是姜家人,将上次彭南之砸她钱,让她离叶骁华远点的事,说了一遍。

  就听序瑜道:“这听着,也像是彭南之能做出来的事情,这几年姜靳川仕途比较顺利,彭南之也是越来越傲慢,收礼也是越来越不手软,就是这四百块,委实有点少,你没同意吧?”

  爱立不由一头黑线,“姐妹,重点是四百块吗?重点是……”忽然想起来,自己没和序瑜提过姜蓉蓉,“我和你说吧,姜蓉蓉大概是看上我哥了,我妈和我哥对她似乎也挺满意,这就可能是我准嫂子了,她和姜瑶是堂姐妹。” 序瑜皱眉道:“那确实有点头疼。”

  姜瑶也看见了沈爱立,怕妈妈看到了又要给她出气,忙拉着堂姐挡住了妈妈的视线,她现在被爸爸逼得半年内出嫁,可没有心气,再找沈爱立的麻烦。

  姜蓉蓉还奇怪了一下,“怎么了,瑶瑶?”

  姜瑶笑道:“没事,就是看到了一个以前追求过我的男同志,不想他过来烦人。”

  彭南之笑道:“瑶瑶自小就受男孩子喜欢,长大了比小时候还好看,妈妈有时候看瑶瑶,都看得有些晃神。”

  姜蓉蓉有些不自在地笑笑,瑶瑶却是从小就打扮得像个小公主一样,不像她,是在泥地里摔大的,也就是后来读书成绩好,奶奶要求她叔把她接到城里来上学。

  对瑶瑶,姜蓉蓉一直都是包容和退让的大姐姐,此时听婶子夸瑶瑶,也附和道:“是,瑶瑶自小就好看,长大了,这挑对象怕是都要挑花眼。”不像她,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表白,还被人家拒绝了。

  沈爱立这边,一直到家,都为姜瑶和姜蓉蓉是姐妹的事而闷闷不乐,想着,自己大概就是命里注定要和嫂子保持一定的距离。

  沈俊平现在已经能拄着拐杖自己走路了,见她心情好像不好,以为她是工作上的事,问道:“小妹,最近梳棉机的进展怎么样?”

  爱立打起精神道:“大家准备学习半个月再说,哦,哥,我今天在友谊商场见到姜蓉蓉了,你和她最近怎么样啊?”

  沈俊平笑道:“什么怎么样,我们不过是同事,”顿了一下又道:“我已经和她说了我的想法,这两年我都没有找对象的打算,她这个年纪,应该也等不了那么久。”

  这就是没有可能的意思了。

  沈爱立试探着问道:“哥,你不会还惦记着前头那一个吧?”

  沈俊平摇摇头,“怎么会,我还是睁眼瞎不成,都知道是什么人了,还有什么好惦记的,我就是想着,我可能对感情还没有开窍,为了找对象而找对象,不过是自找烦恼,等哪天,我知道自己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姑娘结婚,再找也不迟。”

  沈爱立怕哥哥只是口头上说说,心里仍旧没有放下,想了一下,将樊多美的来信说了。

  “哥,杨冬青二婚的对象,和樊多美在一个军区呢!”

  沈俊平淡淡笑道:“那怕是没有什么安生日子了,樊多美眼里可揉不得沙子。”他和樊多美同级过,中学时候樊多美就是出了名的烈性子。

第88章

  沈爱立又问道:“哥,你后面是怎么打算的,是去出版社,还是回矿上啊?”

  “小妹,你觉得哪个合适些?”这个问题,沈俊平最近想了很多,但还是没有明确的答案,他私心里,自然是想回出版社的。

  沈爱立提这个问题,就是想和哥哥好好谈一谈,见他问,就道:“哥,我觉得你应该回矿上,现在环境不好,过两年可能更差些。”特殊的十年即将到来,哥哥有右`派的先例,到时候肯定又是第一个拿他试刀。想着矿上应该稍微安全点。

  想了想,沈爱立又补充道:“你要是回出版社,以后一家人可能连个退路都没有。”

  这话显然就是半挑明了说,沈俊平一时没反应过来,怔怔地望着妹妹。

  心里却是不敢想,他被下放的这几年,从和文字打交道的编辑,到和石块打交道的矿工,不能说是生活在地狱里,却也是如深渊一样,有时候跟着工人下矿,在黑洞洞.灌着阴冷的风的矿底下,他也曾多次幻想过,自己的人生,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以前的轨道上。

  好像以前的生活,充满了安宁.希望和温暖。

  但如果真如小妹说的,形势继续恶化下去,那对他们家来说,沈俊平都不敢往下想。

  他比爱立年长六岁,知道妈妈以前和国党高官来往甚密,特别是在蓉城,小妹出生以后,不仅将小妹寄养在时任公安局局长的曾仲才家,而且妈妈还在宋家做过护理,这些资料,有心人稍微查档案.回调就能知道。

  但是这一切成为隐患的前提,是形势会越来越严峻,他不知道小妹是怎么判断出来的,但是小妹既然和他这样说,显然不是无的放矢。沈俊平直接将心里的疑惑问了出来,“小妹,你觉得我们家在劫难逃吗?”

  沈爱立算着时间,也不过一年半了,现在再不准备,到时候再想辙,怕就来不及了。她自己倒还好,多少心里清楚,可以根据情况变换来选择,就是比较担心妈妈和哥哥。

  按照原书里说的,妈妈在十年里也是受到了批判,沈爱立觉得,妈妈到时候怕是不能再在南华医院待下去。

  想到这里,沈爱立探头朝外面看了一眼。

  妈妈出门找李婶子,还没回来,她顺手将大门关了起来,回身道:“哥,我觉得很难逃得过,你看这俩年,你和我都先后被划派,被举报,我俩还只是多读了几年书的社会新人,妈妈社会经历复杂,就是追溯到外公那边,还是传教士.牧师,所以我感觉妈妈这边,隐患是最大的。”

  沈俊平是亲身体验过,政治身份的转换,给人带来的天差地别的境遇的,虽然心里还有一些不确定,未来形势是否真得会越来越严峻,但是只要一想到,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一家人怕是连个避难所都没有,为他操劳半生的妈妈,又将落入怎样的苦难中,沈俊平心里立时就有了计较。

  和爱立道:“宜县矿上那边,都是附近的工人,人员构成比较简单,最近两年,不管外面怎么闹,矿上那边的政治氛围都不浓厚,大家的关注点还是在矿产和生产这块,而且我这回还算在矿上立了功,回去待遇应该也不错。”

  矿上最危险的就是发生塌矿,所以大家最敬佩的就是在事故中舍己救人的行为。他在矿上待过几年,知道如果他回去,以后矿上的工人们绝不会因为政治身份而为难和轻视他。

  他是长子,之前不仅未能保护家人,妈妈和妹妹这些年还反而因为他,受了许多不必要的委屈。心里不由微微喟叹一声,如果这一辈子他能有一次任性的机会,他想就是自己坚持己见娶了杨冬青。

  虽然他私心里,更想留在出版社,做他的本职工作,这些年在矿下,他做了很多次梦,梦见自己重回岗位,来往交流的都是作者.编辑,他们总是有分享不完的书。

  但是人不能一直为自己而活,沈俊平觉得,现在应该由他为家人撑起一把伞.保留一条退路了。

  沈爱立倒没想到让哥哥做什么割舍,只是觉得,对哥哥而言,确实是留在矿上更合适些。但是沈俊平并不是从未来过来的,他还没有经历过那几年的浩劫,只是私心里,想着为妈妈和妹妹留一处他们可能需要的避风港。

  兄妹俩人就在不同的思维方式之下,达成了统一意见。

  沈玉兰回来的时候,手里还提了两个篮子,满满一篮子的牛陂豆丝和半篮子的鱼干,指给女儿看道:“爱立,铎匀的姐姐不是说,喜欢吃豆丝和鱼干吗,妈妈又让李婶子乡下的亲戚给收了点,我又做了不少腌菜,下午我俩去邮局再寄过去。”

  爱立过来看了眼,笑道:“妈,多美姐姐收到肯定高兴坏了!”

  沈玉兰望着女儿道:“人家姐弟俩也是不容易,父母去的早,多美又是远嫁,这想吃口家乡的东西,怕都找不到人给寄去,你既然和铎匀处对象了,我们也算是一家人。”

  看了一眼儿子的房门,低声和女儿道:“而且多美还为你出头,将心比心,妈妈给人家寄点吃的,也是应该的。”上一周听女儿说了樊多美骂杨冬青的事,沈玉兰就琢磨着给樊多美再寄点吃的,人家对她女儿上心,她这做妈妈的,自然也该表示表示。

  要说以前,沈玉兰虽然也对杨家人客气,但是到底看不上那一家人的做派,不像现在女儿这边的准亲家,她是打心眼里满意。

  爱立笑道:“妈,哥哥都知道了,我刚和他说了多美姐姐碰到杨冬青的事。”

  沈玉兰压低了声音问道:“没说什么吧?”

  “没有,淡淡笑笑的,就说多美姐姐大概会给她颜色看。”

  沈玉兰这才松了口气,前些天儿子拒绝了姜蓉蓉,她心里还有些失落,就怕儿子还惦记着前头那个,现在听女儿这样说,才终于放下心来。又问女儿道:“铎匀最近有没有来信啊?”

  “有,说是最近又要去白山县调研,估计得半个月到二十天呢!”

  沈玉兰道:“那去的还挺久,你没事的时候,也给人多写写信。”沈玉兰想着,女儿既然已经和樊铎匀处对象了,那就好好经营这段感情,她是过来人,知道年轻人情感炽热的时候有,热情退却的时候也早晚会到,感情也需要维系,互相体谅.鼓励.温暖才能长久。

  母女俩正轻轻地说着体己话,就听到楼底下小安安大声喊着:“姨姨,姨姨,有人找!”

  沈爱立忙出来朝楼下一看,发现是保卫部的小李,有些奇怪,小李最近见到她都是绕道走,怎么忽然来她家这边找她?怕不是有什么急事?忙下楼问道:“李同志,你怎么到这来了,有什么事吗?”

  李柏瑞道:“有两位宜县纺织厂的同志过来,说有个关于离心风扇的问题,想和你请教下。”

  这句话,怎么听着都有些奇怪,“那怎么过来找我了?咱们厂里不还有梁娅.王恂,比我资历都高多了。”沈爱立可不会觉得,自己到了能代表厂里出去给人解决疑难问题的水平。

  李柏瑞道:“他们就是特地来找你的,”见沈爱立有些困惑的样子,补充道:“他们是看到了《汉城晚报》上那篇文章,知道你和毛麻厂的几位同志,有志于攻克各类纺织领域的疑难问题,特地来请你们帮忙的。”

  “啊?”沈爱立压根没想到,那篇报道,还能给自己找活来,一时情绪复杂。见小李特地跑一趟过来,还是道:“行,你等我下,我马上就来。”

  回楼上和妈妈打了声招呼,把樊多美的地址写给了妈妈,就跟着小李往单位去。

  一路上,小李都保持沉默,沈爱立也不知道和他说什么,看到他,就想到上次朱自健用烟头烫他手的事,忍不住朝他手看了一下,见那个方向隐隐有个疤。

  心里暗骂朱自健不是个东西,狗仗人势,欺负她们小李!

  斟酌着开口道:“李同志,最近很少见到你,你要是有什么难处,就和我们说,大家一起想想办法。”

  说完,又觉得自己这话有些突兀,描补道:“我是忽然发现你好像瘦了好多,不知道你最近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李柏瑞垂眸,眼里闪过笑意,对爱立道:“我很好,你们不用担心,没有比现在还好的时候了。”

  转了话题道:“爱立同志,他们这次的问题,好像短时间内不容易解决,你不妨喊你们几个朋友一起去看看,这么多人,要是都不行的话,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这是暗示她,不要一个人抗下来,万一处理不好,可能会连累她的名声。

  怕她没听出来,又道:“你要是没解决,他们可能会说报纸上夸大其词,但是要是七个人一起去,大家都分属在各个单位,说出去,人家也只会当这个确属疑难问题,好些人都没有攻克。”

  而不会影响她个人的声誉。

  沈爱立谢过他的好意,“好,如果要去现场看看的话,我肯定是喊大家一起去。”小李这么一说,沈爱立也反应过来,一开始他们七人小组,确实是兴趣凝聚在一起的,但是上次序瑜以单位的名义发的那篇文章,显然已将这件事与她的业务能力考核挂钩了。

  做的好,自然是锦上添花,做的不好,怕是也连累单位的名声。

  然而,沈爱立很快发现,小李对这件事的离谱程度,还是低估了些。

  很快到了单位,小李带着沈爱立直接去了保卫部,宜县纺织厂的两位同志,看到沈爱立过来十分热络地上来握手。

  特别是其中一位叫陆白霜的女同志,对着沈爱立猛夸,什么“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公而忘私”,搞得沈爱立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什么了不得的事。

  沈爱立笑道:“陆同志,你太过誉了,不知道这次你们来,是有什么事?”

  宜县纺织厂的程潜接过了话题,原来宜县纺织厂为了解决高速运转以后,车间发热量大增的问题,试图加快车间的风扇转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