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真千金上了变形记 第133章

作者:承流 标签: 豪门世家 甜文 穿越重生

  【如果我是谢有成,亲生女儿不能使我放弃前程,但一个亿可以。】

  【自古财帛动人心,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讲什么感情。】

  【大家都是猜测,谁也别说谁。你说孟熙宁和亲妈长得像,那我还说孟熙宁亲妈就是谢有成的小三!】

  【也不是没有可能,孟熙宁和她妈都挺好看的。】

  【衣冠禽兽们不是向来最喜欢单纯的农村少女吗?说不定是谢有成骗了人家,生下女儿后将人家抛弃了。】

  【救命,你们脑子里只有爱恨情仇吗?】

  【那你们脑子里只有阴谋诡计吗?】

  眼瞅着网友的猜测一发不可收拾,往越来越奇妙的地方飘去,许柚颇为无语。

  她是真没想到,能到这个地步。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孟熙宁是谢有成的女儿,李小娟是谢有成的小三。

  ……这都什么跟什么!

  却没有下手做任何引导。

  猜得荒谬,未尝不是好事。

  这池水越浑浊,对她越有利。

  风浪掀的越大,她才越有可能一举将谢有成从高高在上的学界大咖位置上拉下来。

  许柚弯唇,看向谢有成。

  一个作风不正派、私德有亏、舆论风波缠身的教授,虽然不至于被免职,但至少也能让挨个处分,脱一层皮。

  许柚没等孟老爷子醒过来,就收拾收拾,离开了孟家老宅。

  谢有成与她一同离开的。

  在车库分道扬镳时,他看了许柚一眼,仍在记恨节目中许柚拆台,让他面上无关的事情。

  忍不住出言讥讽:“得罪了老爷子,神仙也救不了你。”

  许柚抬起眼皮,轻笑一声:“得罪了我,神仙更救不了你。”

  “谢教授不必关心我,还是先担心担心自己吧。”

  谢有成不解其意,只是冷哼一声,摔车门离去。

  许柚低头,又看向手机。

  然而就在各种揣测朝着神话的方向飞去时,却也有一些人,是谢有成不折不扣的拥护者。

  谢有成的学术成就很高,在学界的地位一流。对古建筑的研究有着突出的、不容小觑的贡献。

  【你们在阴阳怪气什么,谢教授是学术大牛,就算真的私德有亏,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白居易还喜欢养优伶呢,没耽误人家成为伟大的诗人。】

  【笑死了,只是说了几句话,这些人还当真高、潮了,也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配不配!】

  【先赶上谢教授十分之一的成就,再说其他的事情吧。】

  【一群连谢教授论文都看不懂的东西,现在议论谢教授,没事吧没事吧。】

  【互联网给了一些人自信,却没有给他们正视自己的平台。谢教授这个地位的人,做什么都是对的。】

  【不管别人说什么,我永远支持谢教授。】

  其他的网友也纷纷怼了回去。

  但怎么也绕不过一个话题。

  “你对社会有什么贡献?你比得上谢教授的贡献吗?”

  “谢教授的成就,你能达到十分之一吗?”

  谢有成这些年的学术成绩,俨然成为了他作威作福的保护罩。

  然而就在此时,突然有人拿出了另一个方向的证据。

  ——事关谢有成曾经发表过的论文。

  直言谢有成剽窃他人成果。

  谢有成年轻有为,现在这个岁数做到学科带头人,是学术界许多人翘首仰望的榜样与楷模。

  而奠定他学科带头人地位的,是十年前他发表的一篇核心论文。

  论文名为《中华古建筑的溯源与体系发展》。

  这篇论文,洋洋洒洒三十余万字,从上古时期的出土文物,到有文字记载的商周时期,一直到末代王朝。

  将五千年来,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建筑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变革,写的清清楚楚,脉络清晰,详实可靠。

  虽然也不能称为全部都是正确的,总有疏漏和错误,但总体上已经很不容易了。

  这篇论文,被誉为“古建筑专业唯一的教科书”“看一书而知千年”“古建筑行业的史记”。

  正是由于这鸿篇巨制,谢有成才从寂寂无名,有了如今的地位。

  可是今天,忽然有人冒出头来,直指谢有成学术造假,剽窃他人成果,打压原作者,令原作者含冤而死。

  乃是不折不扣的人渣败类。

  此言一出,震惊了许多人。

  谢有成热度正高,无数网友顺着网线就爬了过去,准备看一看事实真相。

  如果谢有成真的做了这种事情,那……

  【你是什么东西?居然敢说谢教授剽窃,给我笑死了,业内没有比谢教授成就更高的学者,他剽窃谁?】

  【惊天大新闻!某校倒数第一说第一名抄袭自己。】

  【你这是造谣,转发过五百要负刑事责任。】

  【朋友们转起来,送他去坐牢。】

  【hetui,什么东西都赶来碰瓷谢教授了。】

  【还是谢教授脾气太好了,要我说,直接告,一人赔个几十万,看他们还有没有脸说这种话!】

  面对铺天盖地的嘲笑和辱骂。

  然而,那个账号却丝毫不怵,冷静地又发了一条消息。

  “谢有成剽窃的,是张济光老师的学术成果。”

  此言一出,在下面上蹿下跳的人,顿时少了三分之一。

  张济光在学界也是有名的学者。

  曾经是古建筑系的泰山北斗,但可惜命不好,十年前不幸出了车祸去世。

  从此,他的名声便逐渐被谢有成代替。

  所谓泰山北斗的地位,也越发没有人记得。

  发声的不是旁人,正是所谓“原作者”张济光的学生。

  “中华古建筑的溯源与体系发展这篇论文,是我老师张济光所著。原名不叫这个,我老师取的名字是中华古建筑的溯源与演变,看过书的应该都能感觉出来,哪个名字更贴切。”

  “当然,这都是题外话,下面我一一放证据。”

  “这篇论文,是老师带领他门下的八个博士生走过祖国无数古建筑,查阅了近万本资料,花费十几年的时间,呕心沥血研究所成。”

  “这是我老师和师兄师姐们在各地考察的照片。”

  他一连放出来十八宫格长图。

  全是张济光带领学生在考察各地古建筑时,留下的照片。

  有的拍的他单人,有的集体,还有一些是古建筑的照片。

  林林总总看过去,单是图片上显示的,便足以证明那几年,张济光带着学生们跑了有三百多个地方。

  ……这还不是全部。

  网友们看着这些图,纷纷被震撼住了。

  这样纯粹的、深刻的、认真的学术精神,像是阳光一样灿烂,耀眼。

  让人不得不生出敬佩之意。

  哪怕不曾认识他。

  但只要看到这些照片,没有人不会为他的热情和坚定而感染。

  “这本书,是张济光老师手写的,没有用电脑打印。”

  “下面是张老师的手稿。张老师执教一生,桃李满天下,我想总有人记得他的笔迹。”

  随即放出的图片,是几张手稿。

  钢笔亲书,字体隽永有力,有许多处涂改,可见认真。

  “张老师去世十年。就在他老人家去世不久,谢有成署名发表这篇论文,我的师兄师姐们,纷纷震惊不已,曾经到他们学校去要说法。”

  “可是,该校却表示,我们证据不足。张老师的照片不算是证据,张老师的手稿也不算是证据。”

  “如果想要控诉谢有成剽窃他人成果,需要拿出第三方证据!”

  “我想问,这有什么不足的?”

  “难道已经去世的张济光老师,能提前得知谢有成的研究成果,还用手稿写出来吗?”

  “这么厚的手稿,没有一年是写不完的。请谢有成解释一下,为什么张老师的手稿,却成为了你的论文?”

  “也请该校解释一下,为什么张老师的手稿,不能算作证据!”

  “莫非贵校觉得,张老师是诈尸抄的他谢有成吗?”

  他一连发了数十条消息。

  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的清清楚楚。

  很明显,张济光出车祸去世的时候,谢有成的论文尚未发表,所以绝不可能是张济光抄袭他。

  只要能够证明,手稿是张济光本人的,就能够锤死谢有成剽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