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爹妈穿七零 第178章

作者:醉鱼仔 标签: 种田文 系统 年代文 轻松 穿越重生

  “当然啦,家里人都有。这个是给韩叔的,”苏月把一个纸盒子打开,拿出里面的鞋,“韩叔你试试合不合脚,这是那边的一款运动鞋,穿起来不费劲,我还找店家多拿了几双厚鞋垫,韩叔你试试右脚多垫个鞋垫,走路会不会舒服一些……”

  韩全当场就穿上了鞋,一个劲儿说:“合脚,合脚,舒服,舒服!”

  苗婶子推推他,这人也是,这么干净的新鞋,也不等洗个脚再穿!

  苏月给她妈也带了礼物,是一款护肤品,还有一瓶香水,清清淡淡的香味,虽然她妈上班不能用,但是在家里或者去学校可以用啊。

  不过这不是最主要的礼物,她妈更喜欢的另有他物,凯瑟琳的家族可是Y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制造商,苏月和她妈说了几句,马蕙兰眼睛就亮了:“真的?”

  “当然了,凯瑟琳就是我新认识的朋友之一,不过具体还得医院那边自己联系。”

  马蕙兰抱着闺女的脸,亲了一口,苏月气愤:“妈,我还没有医疗器械亲吗?”

  马蕙兰笑:“你是不知道现在医院里有多缺器械。”

  苏月哼道:“那还是我好吧?我就知道你喜欢这个……”

  一旁的温老太太捏了捏她的脸颊:“咱们家月月啊,幸亏不是男孩,要不然凭这哄人的本事,得欠一屁股桃花债!”

  一桌子人都笑开了。

  吃完午饭,苗婶子又切了半个西瓜端上来,给苏月拿了一块,还问她:“下午还想不想吃什么了?绿豆汤喝不喝?或者吃绿豆糕?”

  苏月舔舔嘴唇:“下午不喝了,下午要去一趟学校,昨天回来的时候,老师让我们今天下午两点前去学校,说有采访。”

  “采访?”

  院子里几个人都看了过来,温老太太问:“采访你们这次参加竞赛的事?哪家报纸啊?”

  苗婶子也问:“是不是《人民日报》?”

  韩全没问,但也满眼好奇地看着苏月。

  苏月扬起下巴,矜持又骄傲地“昂”了一声:“说是《人民日报》。”

  “哎呦!”温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今天采访,几号能出来啊?小华啊,回头别忘了买报纸。”

  “哎,好嘞!”

第130章 新手表

  苏月到了学校才知道,原来今天来采访他们的不止人民日报,还有中央电视台。

  看着黑乎乎的摄像头,一帮学生后知后觉地开始紧张,有人开始整理头发,还有人拽拽衣角,拉拉袖子,后悔没穿新衣服来。

  和国外的采访气氛不一样,今天全是自家人,记者们看这帮孩子本来就自带一种“孩子还是自家好”的滤镜。

  再加上这帮孩子为国争光,那滤镜就更深了。

  记者们的态度亲切又友好,学生们一开始还有点紧张,慢慢地也放松下来。

  记者们提出的问题也都是积极友好的,不像国外那场采访,有的记者为了爆点,故意引导他们说一些不该说的话。

  就像当时那个M国记者问苏月愿不愿意留在M国接受更好的教育,用脚指头想都能猜到,当时她要是说愿意,报纸上肯定得大书特书,说什么还是M国好,华国获奖学生还不是想留在M国。

  这也是她趁机提起亨利·卡特的原因,不管你说M国怎么好,就是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且这个心理阴影还是你们M国人自己造成的哦。

  今天这场采访就不一样了,问啥直接说就行,他们也问起MP3的事:“听说苏月同学在竞赛期间做了一样小发明,为什么会在竞赛期间想起做这件小发明?”

  “当时数学、物理、化学,三科的成绩基本已经出来,因为物理实验题扣分太多,我对M国选手凭借实验分压我一头是不太服气的,后来我们就约定了通过一场真正的较量,来比一比动手实践能力……”

  “当时物理实验题是扣了多少分?”

  “1.7分。”苏月脱口而出,显然对这个分数记忆深刻。

  记者默了默,1.7分是扣分太多?莫名感受到了他们和学霸之间对分数的不同理解。

  “听说苏月同学的这项小发明在国外已经卖出去了,方便说一下卖出价格吗?”

  “是,专利卖出去了,卖了一百万美金……”

  即便已经提前知道这个消息,记者们还是惊了一惊,在国内,一个普通工人平均工资三四十,是很难想象一百万美金是多少。

  就是他们这些记者,工资比一般工人高一点,也无法想象拥有一百万美金,说句现实的话,这么多钱,他们一辈子也未必能挣到。

  “其实一开始我也没想到,只是想着要赢过那位M国同学,算是一场意外之喜。”苏月抿嘴笑了笑。

  央视的记者又问:“对这笔钱,你有什么计划吗?”

  “我和爸妈商量过了,把这笔钱全部捐给国家,支持国家的教育事业。”

  全、全捐?

  记者们以及华国代表队的其他学生们都惊讶地看向她,这可是一百万美金呀!

  换成人民币,就是一百八十万。

  这是什么概念?

  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一年花不到一千,一百八十万意味着能花一千八百年。

  一个人才能活多久,一千八百年就相当于一家几代人。

  这么多钱,这就全捐了?

  虽然这么说不太好,但是放在他们身上,他们未必舍得。

  “是的,全捐。我爸妈都有自己的工作,我以后上完大学,国家也会分配工作,我们有工资,足够生活。那一百万美金放在我们手里改善的只是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交给国家,却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旁边教育部的领导确认了这件事:“在M国,苏月同学和她的父亲苏同志就已经把这笔钱交给了国家来处理。”

  这个说法其实是国家提出来的,在国外,对外宣称的是这项专利卖出了一百万美金,那是为了撇清华国和日后售卖MP3的企业的关系。

  为了保密,对国内肯定也不能直接说“啊没有卖,咱和自家人演戏呢”,但也不能让人认为苏月同学真收到那笔钱。

  钱财动人心,国家提出这个方案,就是为了把这笔钱从明面上过一下,以后就跟苏家没关系了。

  这也是为了保护苏家。

  从央视记者的问题到苏月的回答,再到教育部同志的肯定,都是提前叮嘱过的,换句话说,也算是有台本了。

  苏月心里美滋滋,果然还是他们国家好,你看,考虑多周到。

  教育部的同志心里也美滋滋,为啥让苏月同学说是支持国家的教育事业呢?那当然是他们教育部也趁机从外交部手里抠出一笔钱来。

  苏月同学怎么说也是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给外交部送了只下蛋的金鸡,外交部还不得给他们几只鸡蛋?

  就这,教育部心想,我还亏了呢!

  外交部:“……”鸡还没养起来,就要分蛋了。

  采访最后,央视和人民日报的记者同志们让学生们往中间站一站,给他们拍了几张照片。

  学生们对拍照已经无比熟悉了,他们像在机场那次一样,迅速排出高矮位置,有的挎住旁边人的胳膊,有的揽住旁边人的肩膀,还有的比了剪刀手。

  在照相同志的“一、二、三”中,大家齐齐喊道:“茄子!”

  少年人朝气蓬勃,意气风发。

  站在照相同志身后的人民日报记者见此,不由露出笑容,她突然想到《少年中国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后来,《人民日报》上关于今天的采访的报道就是以“少年强则国强”为标题。

  此时,采访结束的学生们既舒了一口气,又高兴,他们还问:“什么时候在电视上放呀?是晚上的新闻栏目吗?”

  “对啊对啊,什么时候放啊?报纸上什么时候登啊?”

  “会放我们所有的人照片吗?那我得多买几份……”

  “多买几份干啥呀?你还想剪下来留着呀?”

  “我就留着怎么了?你敢说你不想?”

  “咳咳我可没说……”

  记者们和教育部的领导们看着他们说说闹闹,都一齐笑了。

  中午苗婶问下午喝不喝绿豆汤,苏月说下午不在家,喝不了,让她没想到的是,不仅下午的绿豆汤喝不了,晚上家里的饭也吃不了。

  因为教育部的领导说,晚上要请他们师生在国宾馆吃饭。

  同学们当即就炸了。

  “国宾馆?是那个国宾馆吗?专门招待国家重要客人的国宾馆?”

  同学们都一个想法:我何德何能啊?

  教育部的这位领导笑道:“你们取得了这么优异的成绩,充分展示了华国学生的风采,为国家争光,有什么不能?”

  同学们兴奋激动,没有获得奖牌的同学不好意思:“我、我们也去?”

  “当然,你们都是我华国的优秀学生!”这位领导说的并不夸张,这一批学生的成绩都不差,即使没有拿到名次,在所有竞赛学生中也属于中等水平。

  而且他们当初可是历经几次考试选拔出来的,又经过半年的集中训练选拔,他们不优秀,谁优秀?

  国宾馆位于京城的一处风景区内,原是皇家园林,内里亭台楼阁、碧水红花,环境十分优美。

  苏月他们自进园子,一个个就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哇哦!”

  国宾馆不愧是皇家园林,实在是太美了。

  既有古典建筑的优雅,又有现代建筑的格调,可谓是二者的完美融合。

  苏月他们一帮学生一路上眼睛都不够用,国宾馆是有警卫员的,大家不敢大声喧哗,看见什么好看的,就压着嗓子,拽身边人:“看!快看,那边还有石桥……”

  “哎呀别拽我……”我正数国宾馆有多少栋楼呢!

  国宾馆一共有十七栋接待楼,都是青砖红瓦的楼房,也是二层的,但和前进大队的二层小楼大不一样,这里的楼房就一句词儿“高端大气上档次”。

  苏月甚至觉得,这里面的建筑和故宫的建筑颇为相像。

  教育部安排的是六号楼,在国宾馆西北角,楼前能看到潺潺的溪水,透过茂密的树林,还能看见一潭碧水。

  教育部的同志把他们带进宴会厅,安排他们先坐下,就出去接领导。

  他们人一走,学生们全跑到窗户边,趴在窗户上往外看,不时惊呼一声:“哇!好大啊!”

  他们进来都不是走路,是坐车过来的。

  另一桌的老师们摇头轻笑,闻教授笑骂了一句:“没出息。”

  其实不光学生们激动,年轻些的老师们也挺激动,国宾馆之前是不对外开放的,有一段时间还是重要政治中心,直到八零年,才正式对社会开放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