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爹妈穿七零 第300章

作者:醉鱼仔 标签: 种田文 系统 年代文 轻松 穿越重生

  盛世集团的家属楼,盛世嘉园小区第一期竟然建好了!

第222章 新房

  十二月初八是个好日子,天气晴朗,无风无雪,连温度都好像上升了几度。

  今天也是盛世的职工们入住新房的日子。

  赶在年前,盛世嘉园第一期终于完工。

  房子是在大家眼皮子底下建造的,为了安全着想,工地四周都围了起来,外人难以看到内部情况,厂里的人站在楼上却能看到。

  建造的这段时间,食品厂的工人们每日的保留节目就是站在楼上看小区的施工进度,想一想自家的房子会在哪儿,有没有建好。

  工地杂乱,不是钢筋水泥,就是沙石砖块,实在称不上什么好景色,可是工人们每次看了,都跟吃了十全大补丸似的。

  要不是厂里工作时间有要求,他们都恨不得一天干二十四个小时。

  到年底,小区建好了,绿化还没做完,但是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搬进去,苏长河就说:“那就挑个好日子吧,年前搬进去,正好在新家过年!”

  小区门口竖立着一块黑褐色的石头,上书四个大字“盛世嘉园”,在石头的上方绑着一个大红花,像石头身上戴了朵花一样,分外喜庆。

  石头前的空地上,两挂鞭炮蜿蜒摆放,两个伶俐的小伙子点燃鞭炮,捂着耳朵退回人群,鞭炮声噼里啪啦,红色的纸花飞扬,好不热闹!

  钥匙提前发了下去,等到宣布可以进去了,大家便高高兴兴地去看房。

  葛二蛋手里抱着儿子,他媳妇拉着闺女,一家四口昂首阔步地往小区里去。

  刚才有“盛世嘉园”四个字的大石头那儿是整个小区的入口,到一期门口还有段距离。

  葛家四口沿着平整的水泥路往前走,外面是预留出来的商业街,能看到一个个还没开张的商铺,走到门口,左边是门卫室,右边是花坛,中间留出了五六米宽的入口。

  此时许多人就站在入口处,葛二蛋看到了熟悉的同事,他刚要问为啥大家都不进去,下一秒顺着大家的视线看向里面,也成了傻站着中的一员。

  葛二蛋是炸鸡店的保卫人员,不在厂里上班,但知道厂里能看到小区后,他也跑过来看过。

  从楼上看,能感受到他们的小区很漂亮,可是当他站在这里,才知道不是简单的漂亮,是……是……

  葛二蛋掏空了脑子,也没想到一个合适的形容词,此时此刻,他分外懊恼在厂里的学习班上没好好学。

  只见里面一栋栋整整齐齐的楼房,楼房外墙红白相间,颜色亮眼又漂亮。

  在楼房四周散落着各种树木,因为是冬天,只有少数还呈现绿色,大部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树枝上堆着前几天下的还没化完的雪。

  在褐色的树枝与白色的雪之间还有星星点点的红色,那是悬挂的一个个小灯笼,让光秃秃的树枝也热闹起来。

  小区里面从门口到一栋栋楼房前是水泥的主道,在这之外,还有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石子小路,或是通向凉亭,或是通向长廊,或是通向摆着一个个像是玩具的地方。

  整个小区干净整洁,一条条路上都仿佛纤尘不染。

  怪不得大家都不敢进,葛二蛋脑子里冒出这个想法。

  进城几年,葛二蛋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没见识的乡下汉子,可是要是现在碰到这样的地方,如果不是他们小区,他肯定也不敢进去。

  葛二蛋的闺女拉住他的手:“爸,这是咱家吗?”

  闺女的问话让葛二蛋回过神来,他一手抱着小儿子,一手拉着大闺女,示意媳妇跟上,道,“是!走,咱们去看咱家的新房子!”

  葛二蛋家的房子在三栋,三室一厅,一厨一卫,进门右手边是厨房,厨房旁边是厕所,再往里,左手边三个卧室,右手边接着厕所后面是客厅,客厅后面就是大阳台。

  光从阳台照进来,屋子里面明亮又宽敞。

  盛世嘉园这一批房子没有公摊面子,说八十平,房子内部就是八十平,三室一厅,别说一家四口住着,就是翻一倍,八口人也能住下。

  苏长河考虑到大家的情况,一是不懂,二也是没时间,索性把装修也包了,没有搞太复杂,就是简单地刷了墙,把水电搞好了。

  这样呢,想尽快住进去的,买些家具床铺就能搬进去,要想装修得再细致点,也不妨碍。

  厂里拿到房子的大部分工人已经很满意了,这比其他厂子的家属院好了不知道多少!

  葛二蛋家就打算尽早搬进来,他们家现在租的房子在一个大杂院里,家里没有厕所,只有外面有公共厕所,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排队上厕所倒痰盂。

  院子里人多,各家的杂物就往外面放,东一堆西一堆,有天晚上,葛二蛋他媳妇陪着闺女出去上厕所,回来的时候没注意,就差点摔了大马趴。

  院子里还脏乱,家家户户用了水,都习惯了顺手往院子里一泼,搞得院子里的地面成天湿漉漉的,夏天招蚊虫,冬天天一冷,容易上冻,一不留神就摔一跤。

  现在可好了,厕所、厨房都在家里,用了水往下水口一倒,顺着管子就流下去了。

  葛二蛋的媳妇从这个房间转到那个房间,简直不要太满意!

  牛婶子也很满意,她家买的是六十平的房子,她家比葛家人多,家里一共七口人,老大年初嫁人了,家里就还剩下六口人。

  六口人住六十平,听起来好像很拥挤,可是她家以前的老房子才三十平啊,就那么点大的地方,一家七口住了十几年!

  这个房子对他们来说,好得不能再好了!

  牛婶子家的几个孩子一会儿从厨房跑到厕所,一会儿又从卧室跑到阳台。

  小儿子趴在阳台上,兴奋吱哇乱叫:“哇哇哇,爸,妈,大哥,二姐,三姐,咱家住六楼,能看见厂里哎!”

  牛婶子没空搭理傻乐的小儿子,她正和她男人指着客厅这一块计划:“……这么大的地方,折出来一间屋子完全够,要不了多大,能放一张床就行,吃饭的地方厨房对面还有位置呢……”

  她男人也很赞成,折一间屋子出来,家里就有了三个房间,正好够住。

  牛婶子就指着两个卧室道:“咱俩就住这间,那间大一点的放两张床,给二妹三妹住,老小就住折出来这间……”

  牛婶子一共生了五个孩子,三女两儿,老三老四都是闺女,上面有大哥大姐,下面有小弟,两人容易被忽略,性格就比较安静,这时候听她们妈这样安排,也不由兴奋起来。

  两人挽着对方的胳膊,进入她们妈说的她们的房间,一个说:“床靠墙放,这边还可以放个桌子……”

  另一个说:“咱俩那件旧衬衫,可以拆了做窗帘……”

  两个小姑娘兴冲冲地计划起来。

  牛婶子家大儿子看看弟弟妹妹们,都想说他先不结婚了,他也想进来住一住,他长这么大,还没住过楼房呢。

  牛婶子可不答应,他们搬过来,家里的老房子正好给大儿子结婚,三十平的婚房,儿媳妇家要是再有话说,她家就不要这个儿媳妇了。

  反正她家现在有房子,她儿子不愁找媳妇!

  如牛婶子一家一样计划新房怎么住的人不少,有人想着今年过年回家,正好把媳妇孩子接过来;

  也有人想着干脆把老爹老娘叫过来,今年就在城里过年,老爹老娘一辈子还没来过京城呢;

  还有人谈好了对象,就等着房子下来结婚,现在房子下来了,带了对象过来一起看,小两口正商量年前还是年后结婚。

  这个新年,盛世嘉园别提多热闹了,大部分买了房子的工人都把家里人接了过来,在京城有房子,对于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大事。

  这些家属们过来也不用发愁在城里没人说话,小区里大部分都是退伍兵哥,互相之间,要么是战友,要么是战友的战友,有时候,战友比亲戚之间还亲密,各自的家属来了,互相一介绍就认识了。

  苏长河听说有很多家属过来,索性在厂里给大家安排了一个联欢晚会,让盛世旗下各个部门准备节目,到时候上台表演,第一名奖励一百块钱!

  又让人给家属们安排了个京城旅游路线,让家是本地的员工带队,带着家属们去长城啊、故宫啊、广场啊这些有名的地方转一转。

  难道来一次京城,怎么也得见识见识。

  这些家属们早就听自家男人/儿子/孙子/兄弟听说过厂里的福利待遇,这次更是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厂里的好,心里十分感激,再三叮嘱自家人:“一定要在厂里好好干啊!”

  厂里的工人们不用家里人说,他们早就有这个想法,只要厂里要他们,他们一定好好干活。

  两三年前,他们还在老家或是种地,或是帮工,努力养家,那些身有残疾的,更是生怕成为家里的负担。

  现在,他们却已经在京城有了房子,每个月还有大几十块的工资,吃穿都有厂里,省着点,根本花不了几个钱,一年就能攒下几百块。

  放在几年前,他们哪能想到会有这样的好日子?

  这都是之后的事了,眼下,大家还在兴奋地看房子。

  这只是第一期工程,房子也不多,一共才十二栋,为了收回成本,其中有两栋是对外销售的,给职工们的只有十栋,每栋六层,每层四户。

  也就是说,第一期房子只有两百四十户是给自己人的。

  而盛世旗下一共有多少人呢?

  除了炸鸡店等,光厂里就有近八百人,约莫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分到了房子。

  可把剩下的三分之二人给羡慕坏了,他们跟着战友一起看房子,楼上楼下地乱蹿,不时发出一声惊呼。

  太好了,这房子也太好了!

  有人看见厂长,哒哒跑过来问好,支支吾吾地问:“厂长,第二期啥时候开始啊?”

  “眼红了?”苏长河笑着问。

  这人重重点头,承认道:“嗯!”他也想把爹娘接过来过年!

  “明年吧,年后开会商量,争取在上半年开工。”

  周围的人都兴奋地叫了起来:“太好了,太好了!”

  温老太太他们感受到这帮年轻人的喜悦,也不由笑了起来。

  张若男是个负责人的警卫员,苏月放假,她也坚持跟在苏月身边,今天也一起过来了。

  从见到盛世嘉园,她的惊讶就一直没停,厂里的大部分工人身上的特质太明显,她一看就知道是从部队出来的。

  更明显的是,其中一部分人身上带着各种残疾,但他们并不像她印象中那些战友们那样颓废窘迫,反而面色红润,满脸笑容,一看就知道一定生活的很幸福。

  张若男内心有很多疑问,此时看着大家这么高兴,终于忍不住问出来:“他们都是厂里的工人吗?都能分到房子吗?”

  苏月和张若男在信息中心时,龙城闲了下来,他就跟在了苏长河身边,有些事他也知道,他就道:“是,长河同志说不能保证一下子都分到,一批一批来,尽量让大家有地方住。”

  张若男感叹:“长河同志真不愧是苏月同志的父亲啊!”

  苏月以前说过,希望有一天别人提起她爸妈是“苏月的父母”,她还不知道在张若男这儿,这个愿望已经实现了。

  她正好奇地问她爸:“剩下那两栋房子能卖出去吗?”

  苏长河道:“小瞧人了吧?从开售到现在,早已经卖了个七七八八,有人之前定了一套,交房的时候来看了一眼,非常满意,转天就带着亲戚朋友来了。”

  他们这一批房子外人买是需要提前付定金的,当时房子还没影儿,说得再好,也是空口白话,舍得花钱买的人不多。

  房子建好之后,能看到实际的样子,买的人就多了,眼下也就只剩下几套了。

  “除了房子,商铺也有人租了。”

  “谁啊?”苏月问,他们从后世来,当然知道像这种小区外面的商铺,只要小区人多,做一些跟日常生活有关的生意,还是很赚钱的。

  可是别人不知道啊,现在小区带商铺的应该还是头一家吧,谁这么有眼光?

  “你那个《金牌习题》还记得吗?两个经销商。”

  苏长河还记得那个叫谭国富的经销商,那小子有眼光有胆识,当初三中的《金牌习题》还没开始对外卖,这小子就偷摸倒卖了起来。

  后来被他收编了,成了三中教辅资料的正式合作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