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逃荒:我靠系统扶持一代帝王 第148章

作者:小色 标签: 穿越重生

  ……

  医署的马车渐渐走远了。

  许大郎晃晃悠悠走到院子里,在阳光下一坐,继续晒太阳。

  人除了消瘦一点,气色差点外,看着跟好好人也没多大差别,外表上也看不出曾经在阎王殿外晃荡了一圈。

  本来在外面看热闹的村民们就进来了。

  “大郎,你肚子上的伤到底多长?有人说一尺多长,还有人说,都从脖子开到下边了,到底多长,给咱看看呗?”村里一个跟许大郎年龄差不多大的男人盯着许大郎的肚子道。

  “放你娘的屁!”许大郎媳妇骂道:“你咋不说从脑门开到脚后跟呢,开那么大的口子还能活吗?”

  汉子也不生气,涎着脸道:“那就给咱么看一眼呗,看一眼咱不就知道到底有多长了?”

  邻居大妈跟着道:“就是,就给看一眼,大郎媳妇你咋这么小气呢,你家大郎这不都没事了,看一眼能咋滴?咱只看肚子,又不看你男人那玩意儿,咋那么小气呢?”

  许大郎媳妇“呸呸”两声,“回去看你男人的玩意儿吧!想占我家大郎便宜,没门!”

  冲后面七嘴八舌想看许大郎肚子的村民嚷嚷:“都走都走,顾小神医可是说了,我家大郎不能着凉,天儿都这么凉了,万一得了风寒,你们给治啊?”

  “瞧你那小气的样儿,不就撩一下衣裳,怎么就能的风寒了?”

  “就是,就撩一下,你男人又不是纸糊的。”

  “我家大郎那能跟普通人一样吗?他现在身体还没好利索,虚的很,可不能随便撩衣服。”

第259章 我不同意

  哼,我家大郎是唯一一个开了肚子还能活着的人,是你们不掏钱就能看的吗?

  村民们和许大郎媳妇还在你来我往,半真半假的打趣,打官道上又驶来一辆马车,在许家门口停下。

  车上下来一个年轻人,在大门口看着热热闹闹的许家院子,抱拳问道:“敢问,这里可是许家?”

  “就是就是。”村里好客的小媳妇忙道。

  年轻人走进院子,拱拱手,冲许老娘道:“在下是个大夫,听说您家里有人做了开腹手术,特来一看,不知可否方便?”

  许老娘道:“天气凉了,我儿身子虚弱,来回撩衣,担心着凉,实在不方便。”

  年轻大夫在路上时,遇到济世堂的郑大夫,听说了看伤口的价格,直接掏出三十个铜板,“外面的确不便,不如进屋去看?”

  许大郎盯着铜板,没舍得不要,点点头,自觉的从椅子上慢慢站起来,缓缓的往屋里去。

  唉,家里如今还欠着乡亲们粮食呢,他这两年没办法干重活,能给家里赚点就赚点吧!

  年轻的大夫观察着许大郎慢腾腾的动作,见许家人也没去扶他,便也没动手,跟着进了房里。

  直到许大郎坐到床沿上,许大郎媳妇才小心撩开他的衣服下摆,只露出一点点肚子的位置给他看。

  年轻大夫弯下腰,仔细打量那伤口,那么长的伤痕,上面的针眼儿都还泛着红。

  果真是开腹了呀!

  年轻大夫在心里感叹一下。

  “当初开腹的时候感觉怎样,疼不疼?”

  许大郎道:“不疼,当时顾小神医给喝了药,说是麻沸散。”

  麻沸散重现江湖的传说,在杏林界都传开了,总体来说,相信的人不多。

  这也是年轻的大夫这次上门的原因之一,他想知道麻沸散是不是真的被人配出来了。

  许大郎这么说,就是真的了。

  “喝了麻沸散后,有意识吗?是彻底昏迷了,还是仅仅开腹时不疼,人是清醒的?”

  许大郎媳妇不满意了,“大夫啊,您可是说了,只看看伤口的。”

  想问其他事,那可是另一个价格了。

  年轻大夫笑了笑,又掏出十个铜钱递过去,“这个够了吗?”

  许大郎媳妇堆起笑脸,“够了够了,您问,您问。”

  许大郎咧嘴笑了,想破脑袋他都没有想到,有一天他能通过这种方式赚钱。这么看来,受这一场重伤,也不是没好处。

  “是昏迷的,当时喝完药没一会儿就睡过去了,开腹的时候一点都不疼,但后来药劲儿过了就开始疼了。”

  “什么时候可以吃东西的?吃完东西肚子疼不疼?”

  “一天后,肚子里通气了,就能喝点稀粥。”

  年轻大夫问了一大堆问题,心满意足,准备离开的时候,又来了一位大夫。

  同样是交了三十个大钱后,得已参观了许大郎的肚子。

  村民们给羡慕坏了,早知道这样,早知道肚子被剖开还能赚钱,那天晚上就不怂了,要是也跟歹人拼了命的干一场,说不定也能重伤给剖个肚的。

  到时候,也能给别人看一眼,收三十个大钱。

  到了傍晚,许老娘数着一天的收入,吩咐许二郎:“明日早上,把地里种的白菜和萝卜拔一些,再去城里割点肉,分作两份,一份给顾小神医送家里,一份送医署。那都是咱们家的救命恩人,咱们家得了好处,可得好好感谢人家。”

  许二郎应了下来。

  ……

  之后,一直有大夫不间断的上门看许大郎的伤口,问各种问题。

  随着看过的大夫回去,宣州杏林界沸腾起来,青霉素的问世,麻沸散的重现,神乎其技的手术,都在医者中间掀起不小的波澜。

  顾玖这个名字响彻杏林界的时候,对于她那神奇手术的好奇程度也达到了巅峰,更有甚者,大家都认为这个年纪小小的小神医背后,肯定有一位神仙一样的师父。

  于是上门求教的,不服来打脸的,还有对神仙师父好奇的,纷至沓来。

  这些都影响了医署的正常运作。

  中午吃饭时,先生们坐到一起,商量医署目前面临的问题。

  最近这几日上门看诊的,家境富裕的人明显多起来。

  医署的药价格便宜,其主要目的是吸引看不起病的老百姓过来。当初朝廷建立医署的目的不是盈利,主要还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医者。

  为了避免和当地民间药堂争利,才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但现在冲顾玖名气来的人越来越多,人一多,学生们难免着急,诊断时就失了细致,对他们的进步不利。

  名人效应是巨大的,只要医署有顾玖坐诊的,那些冲顾玖名声来的富贵人家只会越来越多。

  他们同样也享受医署低廉的药价。医署每年通过官方渠道购买的药材是有限的,这样下去,富人们就抢夺了百姓的资源。

  还有不时上门的大夫们,一个两个都要抽空来应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医署的正常运作。

  陈医令道:“九娘当初虽然来医署是学习的,但医术已经在我们之上,学生们也改口称先生,不如今后就在医署教导学生医术,我会上书太医署,给九娘一个正式的博士身份。”

  “九娘不出诊,那些富贵人家就不会再来,也有时间应对上门的同行,医署也能回归正常。”

  刘先生十分赞同,“小九娘的医术的确可以做孩子们的先生,直接来做先生完全可以胜任。只不过,我认为这件事不着急,再等等,等青霉素治疗好的病人再多些,病例收集的足够多才更有说服力,届时再把九娘的功绩报上去。”

  “九娘做出救命的新药,以及能做手术把肠子坏死的人救活这件事,对于军中来说,意义更大。相信以刺史大人的精明,肯定也在密切关注着,只要有更多的患者被救活,刺史大人必定会上报朝廷,到时候,医署和地方官员一起举荐,九娘被破格录用的机会更大。”

  邓先生点头道:“有道理,我没意见,能和九娘共事十分荣幸。”

  三人齐齐去看顾玖。

  顾玖却摇摇头,她这几日也想了很多。

  “我不同意!”

第260章 医学堂

  “我还是不想被人约束,如果太医署对我破格录用,要调我进京,或者调去培养军医呢?一入官场深似海,从此自由不由我,我可还不想离开宣州呢。”

  开玩笑,她背后还有个仇家呢,万一进京被人认出来,小命就不保了。还是得等几年,等她长开了,不容易被人认出来了,背后的人也忘了她,再回京城才安全。

  “还有,我教学有自己的节奏,人家能迁就我,给我最大的权限吗?大概是不会的,那么多大佬,谁会把我一个人微言轻的小丫头当回事啊!等有一天我站得够高,多的是人愿意听我说话时,再说其他吧!”

  陈医令和邓先生、刘先生对视一眼,他们以为自己已经算是高估这孩子了,没想到还是低估了,这孩子年龄这么小,却已经活的这么明白了。

  又纷纷感叹,有本事的人就是硬气,当年他们对医署博士的身份那么向往,瞧瞧人家,硬塞人家都不要,你说气人不气人?

  “这些天我也想了,我打算自己开个医学堂,兼药堂和学堂为一体,既能接待患者,又有大量患者给学生练手,积累经验。”

  顾玖原本到医署来,是为了学习医书,和通过大量的患者,锻练自己方脉的能力。

  但她也没料到,一场意外,竟让她的名气一下子就打出去了,从而打破了医署的平静。

  这样也好,她自立门户后,就可以开始传扬她的医术,这本来就是她的初衷,只不过自己都没想到会提前这么多。

  “还要在医学堂里弄一间手术室。先生们知道,糟糕的环境,会影响手术的成败,所以,有一间手术室至关重要。”

  “我先声明哦,我的医学堂和医署不冲突,我的医学堂会明文规定,只收疑难杂症及需要手术的病症,还有妇人科的病症。招生方面,初学医术的人不招,且教学以疮疡科和针灸科为主。”

  体疗科顾玖不是不行,但不觉得自己比陈医令高明多少。这世间最不缺的就是体疗科的大夫,想学医的,不愁找不到地方学习。

  但疮疡科和针灸科就不一样了,这个时代太缺乏这两科的优秀大夫。

  陈医令和两位先生都沉默了,私心上,他们实在不想放顾玖走。顾玖留下,且不说能出多少神奇的药物,还能教导学生们。这样的话,几年后,宣州医署的成就肯定是太医署头一份。

  但,顾玖有自己的考量,他们也不好强人所难。

  陈医令思考一阵,道:“你对招收学生有什么要求吗?除了必须有医学基础外。”

  顾玖道:“我的医学堂,除了有手术室外,还有住院部。像许大郎那样的患者,手术后,是不能立刻离开的。我不可能派出人手去患者家里照看,所以,我还打算建住院部。”

  “住院部提供更干净卫生,更适合患者养病的环境。这样的话,就需要很多人来照看患者。所以学生得在住院部做事,一边做事一边学习,学生们不需要交束脩,同样的,我也不会付给他们工钱。”

  这其实很不错了,顾玖记得前世,距她的时代两百年前,医学院的学生去医院实习,还需要给学校交学费的。

  “我保证认真教导学生,但学生如果偷奸耍滑,只想学习,不想做事,我是要赶人的。”

  陈医令和两位先生对视一眼,顾玖所说的医学堂的模式,的确不错,和陈鸣谦他们的学习方式其实是一样的。

  陈医令道:“九娘啊,怎么说咱们也有些情分,能不能把你的医学堂建在医署附近?我是想着,咱们医署的孩子,空了去你那里学习,也便于咱们相互探讨医术不是?”

  两家离得近的话,医署对于小肠断裂这类的束手无策的病人,就可以介绍去医学堂,而医学堂把一些靠汤剂就能治好的病人介绍来医署,两家也算互惠互利了。

  “而且这边离衙门近,地痞什么的也不敢来闹事。”刘先生忙补充一句。

  邓先生急忙点头附和,医学堂开的近,他没事也能去蹭课。

  “可以呀,开哪里无所谓,只要地方够大。”顾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