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256章

作者:火星少女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穿越重生

  总不能让他们的金贵儿孙们和我们泥腿子上同一所学校吧?

  那怎么行?

  听上去就是大不敬。

  但此刻,不知为何,听得到了唐朝,这样的阶层还依然存在,很多人心中却忽然生出了一些淡淡的不爽与质疑。

  但若说不爽在哪里?他们却又回答不上来,或者是不敢去细想。

  唐朝,贞观。

  孙英娘一家也在观看仙画。

  她现在算是一名正式的医院医生了,算得上是公务员,而且又在医学院学习过。因此,她爹娘都不约而同的转向了她。

  “那现在是长安大学厉害还是国子监厉害?”

  国子监只收大官子弟,而新开的大学是不分出身的,只要没案底就行。

  孙英娘还真知道一点内幕:“最厉害的其实是弘文馆,那可是皇子皇孙们上学的地方。国子监也只能排在第一。”

  “大学嘛,当然也挺厉害的,而且招揽了很多厉害的夫子。”

  她娘继续问:“那到底哪个更厉害?”

  孙英娘:“……现在肯定还是国子监厉害一点点,不过我觉得再过几年,十几年,可能大学更厉害一点。”

  她不再是那个没有见识的小姑娘了,读了书又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她的眼界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

  孙英娘觉得,现在朝廷明显是想要发展科学,走后世那种综合性大学的路子。只要这大政策不变,人们肯定会感受到科学发展带来的便利,那大学的迎头赶上就不是问题。

  说不定到时候,连皇子皇孙都要来大学读书呢。

  ……

  【至于民间教育,在唐朝同样很受欢迎,甚至发展到了一个小高峰。】

  【一些没有官职的文人学士开始在家中开起了私塾。】

  【受教育的阶层开始下移。】

  【韦庄的“韦氏教坊”、孙光宪的“孙氏书院”、韩愈的“韩文公书院”等,都是当时很有名的私塾,或者说教育机构。】

  一总角小童在父母的陪同下前往私塾拜访自己的未来老师。

  父母将十块肉干捆绑在一起,加上一匹粗布,就是要给夫子的束脩。

  夫子考校了几句小童,见他说话口齿清晰,反应灵敏,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一系列的学校加上全国的私塾书院之类,俨然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教育体系!】

  【由此可见,唐朝民间求学的风气肯定是可以的,百姓们的文化欣赏水平也还不错,不然也不可能造就一个几乎全民皆诗的文学和诗歌的盛世。】

  【大唐

  上到皇帝,

  ↑[(,

  都是狂热的诗歌爱好者。】

  【唐朝的诗人和文学家更是如天上繁星一般璀璨闪耀,成为了华夏历史上的华章。如果换在一个教育落后、文化贫瘠的社会,那是完全无法做到的。】②

  黄鹤楼。

  一位疏朗洒脱的青年文士与友人饮酒。

  酒酣正兴,他站起身笑道:“听闻常有文人雅士在黄鹤楼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你我何不前往一观。”

  他与友人前往楼中题诗之处,墙壁上满满都是来往文人们留下的诗。

  还有一些是店家觉得极好然后找人刻成了字牌悬挂在明显处。

  一首是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还有其他的,比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一首一首,文士看到兴起,大声长吟,周边客人形貌不一,有的似读书人,有的似商人,有的似游侠,但都为之叫好。

  有人甚至跟着吟唱起来,诗歌的余韵在楼中回荡。

  而这样的场景,发生在长安、发生在江南,发生在边塞。

  【不过,唐朝的诗人们除了少数几位之外,其余的往往在仕途上怀才而不遇。】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诗仙李白,根本无法参加科举,就是因为唐朝规定商户之子不能科考。】

  【当然了,在现在咱们看来,这也未必是坏事。】

  【文章憎命达,且会作诗不代表会治世。】

  【扯远了,回归正题。】

  【唐朝教育的兴盛,当然也和唐朝的科举制度绕不开关系。】

  ……

  宋朝。

  苏轼悠然神往:“诗歌的盛世啊!”

  想想,诗不过是唐朝人的日常,就算是不会写诗但也能读懂诗。

  这是何其浪漫的一个时代。

  他喜爱李杜,更是韩愈和白居易的迷弟,听到韩愈创办“韩文公书院”时,心思一动。

  他要不要也仿照韩文公来创建一个书院呢?

  比起大学的称呼,其实苏轼更爱“书院”这个名字。

  反正,现在朝廷也没说不允许民间办大学,哦不,书院嘛。

  而且,西方的一个城市就有着好几座大学。

  精力旺盛的苏轼既报纸杂志之后,找到了自己又一个感兴趣的东西。

  而其他地方,凡是有人存在的地方,有读书人存在的地方早就吵得天翻地覆了。

  “我还是更喜欢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多么沉郁悲壮!”

  “我更喜欢那句,安得广

  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本作者火星少女提醒您最全的《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尽在[],域名[(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多美!”

  “就是!李白才代表了最辉煌的大唐!就连杜甫,都是李白的崇拜者!”

  “那我还是更喜欢白居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有人提杜甫、有人提李白,还有人提白居易、李商隐、李贺等等等等。

  到最后,吵得不可开交,俨然后世饭圈。

  在更多的地方与角落,小孩子们也都朗朗背诵近期刚学的诗句。

  也由此可见,璀璨如明珠的唐诗给后世留下多少精神财富。

  ……

  【唐朝的科举在隋朝基础上已经完善了许多。】

  【除了继承了隋朝的常考和制考之外,还分了六科,分别是秀才科、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明字科和明算科。】

  【明法和明算科比较有意思,一个是法律人才,一个是数学人才,都还算得上是当时的专业人士。到了武则天时期还开设了武科,选拔军事人才。】

  长安,春闱。

  无数的学子在贡院门口等待着进场。

  他们身上往往都背着小箱笼,里面有清水、笔墨纸砚和一些吃食。

  有专门的小吏负责搜身。

  不过这时候的搜身远没有后世严格。

  “把你们的小心思都给我收起来,徇私舞弊那可是大罪!”

  检查过身份和随身携带的物品后,考生们依次进入到考院,开始了自己长达一天的考试,直到酉时交卷离场。

  【但唐朝的科举有个问题,那就是考中之后还算不上官员预备役,只能说是证明了你拥有当官的能力,接下来能不能当,还得通过吏部举办的“关试”。】

  【在古代的环境里,就意味着,拼出身拼关系的时候到了!】!

第167章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四)

  西汉。

  刘彻轻微点头,对身边的东方朔道:“这唐朝的科举倒是和现如今差不多。”

  大汉刚刚实行的科举就差不多是这样的模式。

  原本的举孝廉并未废除,反倒加大了力度,科举只是新增了一条路。

  不过,刘彻的脸色变得有些奇怪:“听这路小柒的语气,难不成后世之人真的完全不拼关系和人脉?”

  这个世界上有这样的绝对公平吗?

上一篇:曹操是我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