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39章

作者:火星少女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穿越重生

  然后就看到这一段。

  她不可思议的转过头来:“这上面不会说的是你吧?”

  她当然知道自己夫君这段时间正在编著农书。一开始的时候是觉得很不靠谱,农书有几个人会看?如今士人们都看不起农人,轻易不会下田。说不得,这农书只会浪费家中笔墨。

  但,夫君居然靠这个青史留名了?

  汜胜之哈哈大笑:你看,田舍郎也是有田舍郎的好处的!

  他更好奇的是,不知道和自己的

  农书并列的其他几本写了些什么内容?耕作之法是不是在后期还有改善?

  如果是的话,那农人们的苦也能淡一点了。

  【《汜胜之书》后,北魏的贾思勰编著了《齐民要术》,对《卫胜之书》也多有引用。】

  【《齐民要术》堪称古代农书之首,也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里面关于农业的方方面面,写得很详细。里面裹括了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配种、酿造等等各个农业学科的知识!基本上摊开《齐民要术》,咱们现代农业大学里的各个大分类的学科都在里面了,这还是一千五百多年的古人写的,相当于他一个人建立了一整个农学体系,就问你牛不牛?!】③

  《齐民要术》的目录在天幕上展开。

  从卷到里面的篇章,一共十卷九十二篇,十分详尽。

  路小将实在找不到可以配的画面和初步段了卖性就将书中的内容文字做好本地纸放了上土

  但这一举动反倒让其他时空中她所不知情的观看者们更加的开心。

  【贾思勰并不是农民,反倒是“士人”,读书人,他当时官拜高阳太守一职,对农桑稼墙和其他民生之事都非常了解,绝对不是那种只知道盖公章和往自家搂银子的贪官。当官需要到处走动,看过很多地方不同的种植之法,卸任之后,他就开始回老家研究农学,然后编写《齐民要术》。这里面既有他从民间得来的经验,还有他自己的经验。他为了写怎么养羊,特意自己买了两百只羊来养。所以,书里面的经验绝不是只停留在纸上。】

  【这也是现代农业研究的一大基础原则。农学院的基地里面总有着各种各样的实验田,千万不要手贱去拔,小心师兄师姐们毕不了业和你拼命。】

  李世民决定收回自己刚刚说不酸的话。

  他酸呀!

  农学大家,大唐还真需要!

  《齐民要术》一书,在隋唐的时候都流传甚广,后人超越。可见贾思勰的大才!

  可惜这样的大才却生逢北魏末年,竟然做了一任太守之后就再无什么官职。

  若是他在大唐,司农寺卿的职位跑不了!

  北魏。

  高阳的一处田地旁边,搭了简单的窝棚。

  有一老农过来,看到他之后惊

  讶极了:先生还没回城?

  贾思勰笑道:“明日还要再过来,省得麻烦,不如直接在这里住下。”

  老农惶恐极了:可这窝棚,哪比得上先生城中的宅院。

  “无妨。”贾思勰身处陋室却神情淡定。

  老农见他的确是不在意的模样,这才放下心来。

  他笑起来:“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如先生这样的人,竟然对种田这样粗鄙的事情感兴趣。”

  老农并不知道贾思勰其实就是城中太守,这次是微服来民间视察高阳周边的耕作情况。只是他见贾思勰穿着虽朴素,但身上没有什么补丁,另外,手脚一看也不是惯常种地的模样,所以才觉得惊讶。

  贾思勰却并认同他说的,摇头笑道:“农为国家根本,种田这样大的事情怎么能说是粗鄙呢?这可是一门大学问。”

  老农挠了挠头,他听不太懂,只觉得这位先生说得很高深。

  难道种田真的是一门大学问?

  【扯远了。】【继续说回《齐民要术》。】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的丰富,而且很先进。比如他提出了选育良种的重要性。只有种子好了,种出来的农作物才能长得更好。在书里面贾思勰提到了80多个品种的谷类,包括粟、小麦、水稻等等。而且,他还根据每一个品种的成熟期、植株高度、产量等等各个维度进行了分析比较,是不是很有现代农学搞研究的那味儿了?还有怎么养殖动物,要注意动物的公母比例,等等,非常详细。自己验证过的就标注,没验证过的也会说明,非常的严谨。】④

  【贾思勰若是生在当代,肯定也是一位很优秀的农学家!】

  路小染将书中一些重要的内容找出来,贴在了视频里。

  比如种韭第二十二:韭性内生,不向外长;

  比如“养羊篇”等等。

  汉武朝。

  赵过将天幕上的内容全都用笔记了下来。

  只是巢帛实在难得,记了这么多未免有些心痛。

  这时候,他就不得不叹口气,开始畅想如果仙画中所说的“纸”被发明出来之后,记录东西该有多么的方便。

  听说陛下

  已经命宫中尚方钻研,民间也有一些作坊在研究,希望他们能快点将“纸”做出来吧。

  赵过看着自己记下来的东西,对贾思勰充满了敬服之意。

  哎,此等大家,要是能与他同时代就好了!

  他却不知道,他和汜胜之也是贾思想敬服之人。

  虽然是不同的朝代,但在这一刻,来自于人类的智慧光辉产生了共鸣。

  【他还有很难得的一点就是他通实务,绝对不是那种只会之乎者也的士人,这就让他不那么的注重“士农工商”这样的等级划分。在《齐民要术》里,他就意识到了商对于农业对于农民的重要性。】

  【他在序言里写“起自耕农,终于醯馥,资生之业,靡不毕书”,醯醮就是醋酸,也就是农副产日,他们为太甜口里千仞,你太你太氏会他们究可在日本田大月日的,大便做让大陆续借,你生!一品。他以及社会是于段,将农作物变成良初和农副广品石习是目的,习肥沙山农氏软侍女生术。农民们用这些技术,制成农副产品,然后再去市场上换一点钱,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是唯一的得钱的手段!】

  【汉武帝时期,一年二十三文钱就能让农户掐死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可想而知,封建社会早期的农民想要赚到余钱是有多么的困难!】

  有带着头巾的农妇将泡好的豆子捞起来,然后将它们倒入到石磨之中。

  一边磨一边加水,豆子被磨盘绞成了豆渣。

  又见她将这些豆渣倒入到布袋子里,不停的晃动,将渣和水分离,就得到了豆浆。

  豆浆用猛火煮熟,点入一点石膏粉,然后缓缓的搅动,竟然就凝固了起来。

  一块块白色的豆腐呈现在众人眼前,看上去洁白剔透。

  熬鱼汤的时候放上一些,一份鲜美的豆腐炖鱼汤就出炉了。

  汉武朝。

  淮南王刘安看着天幕上的鱼汤有点嘴馋的咽了口口水。

  看上去似乎很好吃的样子。

  只是,那用豆子做的白色方块是何物?看上去肤若凝脂,似乎细嫩非常。

  他起了好奇心。

  民间也有农妇在琢磨着豆腐到底是怎么做的?看上去原料似乎只有豆子,如果能学会的话,或许家中也能够多一道菜。

  汉武帝刘彻

  转过身去问桑弘羊:“民间赚钱真这么难?”

  在他看来,二十三文钱不值一提。

  何至于此?

  桑弘羊苦笑: 陛下,天下赚钱的大多是商人。城中居民因地利,赚钱也没那么的难。唯有农人,常年待在田间,既无时间也无手段。的确是很难。”

  他很赞赏后世这位贾思勰的做法。

  想要让农民增加一点收入,唯有让他们用农田的产出来交换钱财这一条路。

  刘彻默然。

  原来真的这么难啊。

  【贾思勰所在的北魏,同样也刚从萧条景象中恢复过来。相信他也是在自己担任太守期间,看到了农民的切实的苦处,所以才在书中加上了这一章节,并且在序言里特意点出来。】

  【他在书里面告诉农民们怎么做肉酱鱼酱虾酱、怎么酿造醋、怎么种蔬菜。甚至还写明了,在都城的郊区有市集,要是蔬菜种得好,可以拿去卖,有的蔬菜割了还会再长出来,这样可以循环赚几轮。在教种白杨卖钱的那一章,甚至还帮人算好了运费,简直是手把手教你用农业来赚钱。】

  【这对于一个士人来说,是多么的难得!】

  天还没亮,星辰还挂在夜幕上。

  农民们就已经早早的起来了,将自家酿造的酱菜还有刚刚收割下来的蔬菜放在板车上。

  几人一起,推着板车就出了门。

  走了不知道有几个时辰,终于看到了高大的城墙。

  清晨的阳光照过来,城墙外已经摆了许多小摊,亦有许多城中大户追仆人前来买东西。

  熙熙攘攘,一派热闹之景。

  各朝的百姓们议论纷纷。

  “他做太守的时候肯定也是个好官!”

  “哎,这样的官老爷多一点就好了。”

  “做梦吧,有哪个官老爷会关注我们的田里到底种了些什么呢?”

  贾思勰在窝棚内,也看到了仙画。

  他热泪盈眶,为自己,也为天下的农人!

  【除了《齐民要术》和贾思勰之外,古代华夏还有很多很出色的农学家和农书。比如元代王祯的《农书》,就收录了一百多种农具,更在《齐民要术》的基础上又对农学做了系统性的整理。然后,南宋陈勇的《农书》中,提到了用粪如用药的施肥理念,说明宋朝的时候,农民们已经明白了施肥的重要性。他们把秸杆、绿肥、杂草等和河、塘泥及人粪尿同置于集水坑中,得到了基肥,铺在稻田里面。算是肥料最早的雏形。】⑤

  孙小羊看着天幕上的农民将黑色的肥料铺在田里。

  他奋笔疾书,在地上画着只有自己看得懂的文字与符号。

  读书的时候他都没这么认真过!

  可能有些人看着这些东西觉得脏,但他们这样常年务农的人却能看出来其中的妙处。

  “没想到粪便要这样用,还要混合泥和这些东西!”

  “不过这些东西都不难找。”

  现在也有收集马粪和牛粪用来肥田的方法,但他们没想到原来还需要这么一道工序。

  都学!

  朴素的人们觉得既然是仙画中提到的,那肯定是对的!

上一篇:曹操是我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