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才是穿越主角 第223章

作者:沉爱 标签: 穿越重生

  “阿娘,宝物给我吧,我去换钱。”余大郎道。

  “就给珍珠。”余石头还是不放心大郎好赌的性格,直接把珍珠坠子给他,又对苗翠道:“翠娘,玉牌你还给贵人,怎么说,她也帮过我们。”

  余大郎暗自不满,等阿爹又下河了,让阿娘把玉坠给他,苗翠也在暗自担心大郎回去赌钱,哪里肯给,但大郎坳的紧,她不得已,将翠玉手镯给他了。

  “娘,哨子呢?给我看看。”余大郎又要了一个。

  苗翠奇怪大郎怎么会要这个,想着不值钱,便也给了他,余大郎坐在船头,望着普通的小鸟哨子,捏了捏,小哨碎了以后,并没有他想象中的会藏着什么宝物,他有些失望。

  拍拍手,将碎片收拾干净,余大郎躺在船头,想着到附近县城卖了珍珠后,先去赌一把过过瘾再说。

  船舱内。

  苗翠半吓半哄让小银子和小金子不许乱说,然后将玉牌重新挂在贵人脖颈处。

  中午时分。

  小银子发现贵人还没有醒,于是蛋羹她只好自己吃了。

  没过多久,小金子就在船舱里大叫:“阿娘,阿爹,她的头怎么还在流血啊,你们快点过来看看。”

  小银子捧着饭碗就跑了进去。

  一家人也都进了船舱,挤的满满当当。

  贵人的头枕在一堆粗布里,此刻,粗布上已经有了丝丝缕缕的血迹。

  苗翠皱着眉,伸手摸了一下妇人后脑勺处的伤口,浓密的乌发下,一道狰狞的口子露出,后脑部分更是因瘀血肿胀起来,哪怕敷了药膏,止血效果也不大。

  除此之外,这名看上去年约三十妇人的额头,手心,小腿,肩膀处也有伤痕,尤其是右肩胛处,一团乌黑,青紫骇人。

  因为亲自给这位美貌妇人换过衣物,所以苗翠很清楚这位贵人最重的伤其实就是她的后脑勺,如果不及时救治,很有可能这名妇人就一命呜呼了。

  “大郎,你快点去买药。”苗翠道。

  “还是请个大夫过来看看吧。”余石头道:“药也要买。”说罢又着急起来:“这咋还在流血呢。”

  余大郎揣着珍珠坠子和手镯急急走了。

  余石头随后也出去了。

  小金子望着受伤的贵人,刨了一口饭到嘴巴里,今天他也分到了一点蛋羹,阿爹,阿娘,大哥都没有,就他和小银子才有,一碗蛋羹分出两份,剩余的蛋留着明天才能吃。

  “小银子,你说贵人是不是每天都有肉吃啊?”小金子幻想着,咽了咽口水。

  “应该是的吧。”小银子听见肉字也咽了咽口水。

  苗翠在外舱整理东西,都是大郎和老伴从尸体上拿的物品,弄了没多久,就听见了小女儿和二儿子大呼小叫的声音。

  “阿娘,阿娘,你快来,她脸上好烫好烫啊。”

  “血也出来了。”

  两小人叽叽喳喳的,带着着急,苗翠快步进屋,不用摸都看出此刻贵人的不对劲,妇人呼吸微弱,浑身发烫,脸颊像火烧似的,表情十分痛苦,嘴唇干裂。

  “大哥还没回来吗?”小银子问道。

  “没有。”苗翠拧着湿帕放在贵人额头上。

  “说不定他又去赌钱了。”小银子道。

  “不会的,你大哥已经保证不赌了,以后我们一家人好好过日子。”苗翠道。

  小银子生气的哼了一声,气冲冲的离开了,阿娘偏心大哥,就知道相信他的鬼话。

  小金子陪着阿娘,小孩子总是有无数的问题,问起了最关心的事:“娘,到了洛阳,舅舅会给我买糖吃吗?”

  苗翠笑起来:“会的,他最喜欢你了,你舅是洛阳战船上的船厨,到时让他安排你爹你哥上船干活,干活就有钱,有钱就能吃饱饭,住大房子了。”

  二儿子听了,高兴的打了个滚:“那我们什么时候能到洛阳啊?”

  “现在涨水,走水路快的话,一个多月就到了。”苗翠道。

  一家人赶在天没黑前,在狭小潮湿的船舱里吃完了饭。

  饭吃完,就爆发了争吵。

  “那混小子一定又是去赌钱了,我就说他的手上不能有好东西。”余石头怒道。

  苗翠正在缝补衣服,心中也有些后悔,却不承认:“你就不能信大郎一次吗?”

  还没吵两句,余大郎披着挡雨的蓑衣就跳到了船上,小船一阵摇晃,余大郎进来就急急道:“我在路上看到宣州兵和那些五镇兵打起来了,不敢多呆,我们快走快走!万一我被人看到抓壮丁就完了!”

  “那我们快点走…”苗翠慌了,原本像他们这样下三等的穷人是不必当兵的,以前当兵的可都是家境殷实的,这不是后来突厥来了,越打越没人了,官府就开始强制性的征兵,一旦被抓壮丁,那可就真糟了。

  因此,他们全家就住在船上生活。

  “这世道越来越乱了。”余石头皱眉。

  先是清河决堤,按他估计其余堤坝再下两天雨也要被水冲坏了,到处都在发大水,他昨天偷偷进县里买粮还听说新上任的大令要修筑堤坝。

  结果,洪还没防好,就开始打仗了。

  这让他们普通老百姓怎么活下去啊?

  余大郎急的冒跳:“这地方现在也不安全了,我看我们还是快点去洛阳,就从河里小道走,避开那些兵。”

  “药等到下个城镇再买,家里应该还有一点,先凑合用吧。”余大郎说完就冒雨撑杆,让小船离开这是非之地。

  他们走后没多久。

  那些突袭的宣州兵被高重盈带着人解决了,新上任的仪征令李游自然要千恩万谢。

  深夜,一队鬼屠骑黑压压冒雨前来搜索。

  仪征令大惊,知道此事耽误不得,于是发出告示 寻找王妃。

第259章 (大修)

  泗洲。

  都梁县, 近泗水,泗水通淮河,大运河, 汴河,长江, 余石头一早就站在船头望着波澜壮阔的河水, 他们一家以船为生, 往上数的话, 祖辈居于江淮, 对这里的河流清楚的不能再清楚了,经过仪征县的事情后,一家人再次感受到了战争的靠近。

  听说徐州也在打仗,余石头苦巴巴的一张脸又添了许多皱纹, 他是小老百姓, 前几月朝廷下达了一个公告, 只知道北方出现了一个大反贼, 朝廷要派兵攻打,结果打来打去,都打几个月了,这战事还没结束。

  洪涝爆发,今年下半年的收成算是没了,再加上战事, 岸上的粮价越来越贵, 每次买粮, 余石头都暗骂那些粮商生儿子没□□, 都是奸商!

  整个江南乱成了一锅粥。

  而他一定要带着一家人往洛阳跑, 也是因为洛阳的粮仓是天下最多的地方, 怎么也比其他地方安全。

  余石头愁眉苦脸,他们要去洛阳,要走的河道一定要仔细弄好了,避开军队,也要避开水匪山贼。

  余石头除了烦心上面这事,还烦心船舱里的贵人,那位贵人情况很不好,一直高热,到了都梁县,他的大儿子就火烧火燎的上岸,去县城抓药了。

  就是不知那珍珠能卖多少钱?

  要是能多卖点就好了,这样除了请大夫,抓药后,还能再给家里买些粮食备着,天气渐渐转凉,婆娘孩子也需要御寒的衣物…

  正计算着,就看见大郎拉着一个干瘦的老大夫深一脚,浅一脚的到了岸边,老大夫气喘吁吁,被余大郎拉着上船,一个劲的喊道慢点慢点。

  余父见大郎手里就拎着一小袋粮食,心里咯噔,让老大夫进船舱看贵人以后,抓住大郎的手臂:“咋了,县里没粮了?”他想到一个可能:“还是珍珠没卖掉?”

  余大郎气愤填膺,压低声音怒道:“坊柜主人说死当才四十两,一看就是想宰客,我不同意就没卖,就这种珍珠,到了洛阳,低于一百两,我都嫌少。”

  的确太少了些,余石头心想,他年轻时也是出去闯荡过的,大海大浪也都见,像贵人的珍珠,就凭圆的没有一丝瑕疵,也该卖个高价钱才对。

  “后来我当了些您捡到的那些东西买了粮食,坐堂大夫太贵了,就请了一个乡野游医,最后买了些药就回来了。”

  “这里粮价也不便宜,快被抢疯了,县外还有流民,我看等给贵人看完了病还是快走。”余大郎吹着冷风,打了一个喷嚏,天气渐冷了。

  两人说完话,一起进入船舱,就看到老大夫一脸凝重,小银子顿时急了:“都这么久了,大夫,你说话啊。”

  老大夫检查完妇人后脑勺的伤口,又探了探她的额头,目光从妇人穿的粗衣麻布上移到与这潮湿矮小的船舱不符合的面容上,眉头皱的死紧。

  “这人应该不是你们家人吧?”老大夫道。

  苗翠让小女儿下来,因拿了贵人的首饰,现在正是心虚的时候,听见发问,不欲他人知晓:“她是我远房亲戚,嫁了一个富贵人家,此次回来探亲,没想到突发洪涝,在水里遭了很多罪,大夫,你救救她。”

  老大夫半信半疑,等全部检查完毕后,道:“这位娘子伤势十分严重,老夫医术不精,只能暂时开点活血化瘀,驱邪养元的药。”

  小银子顿时急哭了:“大夫,你想想办法啊。”

  “她已昏迷三四日还未醒,后脑淤血堆积,尺肤热甚,邪气入体,依我看,就算侥幸醒了,也还会有病症。”老大夫见小女孩哭的那么伤心,心里怀疑打消了几分,不过他说的话也是真话,高热不退,脑子烧伤也有可能。

  “这里是小地方,若有名医能为其医治最好。”老大夫最后道,收拾药箱,留下药膏,看了看余大郎买的那些药材,多添少补,又仔细说了药煎火候,每日几次,才离开。

  小银子立刻去煎药,很伤心,只希望贵人可以好起来。

  苗翠叹了口气,她用湿帕敷在贵人额头上,继续照顾她,觉得手里砸了一个烫手山芋,后悔救人了,后续一看就要花不少钱给贵人看病,老实说,如果不是小女儿一直看着,她心底还有点良心,就…唉。

  余石头将大郎在柜坊的事说了一遍,引来苗翠破口大骂,待听见粮价涨了五倍,估计以后还得涨下去,骂声越大。

  第二天,仍然不能消气,哪怕余石头在前面掌舵也能听见自家婆娘大骂黑心粮商的声音,船舱里都是药味,小银子和小金子在煮药,小银子煮的特别认真。

  就是在这种吵乱,充盈着苦涩药味的背景下,床榻上的妇人终于艰难的动了动一根手指。

  睡觉的地方似乎在摇晃,整个人昏昏沉沉的,依稀能听见外面似乎有人在吵架,舌头嘴巴里都是极苦的药味,鼻尖还能闻到鱼腥气,和泛着酸味的奇怪味道,混合起来并不好闻,胸闷欲呕又头痛欲裂,神志更加昏沉,不省人事。

  小金子给贵人枕头垫高些,阿娘在忙,这个贵人就他和小妹一起照顾了,他今年九岁,长的干干瘦瘦的,看见药碗冒着热气,道:“哎呀,小银子,你吹凉些,不然会烫到人。”

  小银子爬上床:“再吹就不热了,现在天气冷了,不能喝冷药。”

  小银子熟练的把一勺黑色的药汁送到贵人口腔里,然后抵住舌头,药就能喝进去了,这个办法还是昨天那个老大夫教给他们的。

  果然好用,一碗汤喝完后,小银子摸了摸贵人的额头,总觉得比昨天好了一些,不那么热了。

  到了晚间。

  船停留在一个野渡口。

  寒霜压草,月明露稀。

  外舱的余石头和余大郎睡得很熟,内舱的苗翠在床下打了个地铺,带着小女儿和二儿子一起睡觉,月上中天时,月光从船窗漏到床榻上,昏睡了一天的妇人过了好久才转动眼皮下的眼球,她慢慢睁开眼睛,觉得眼前很是黑暗,好像没有开灯。

  头脑抽抽的疼,稍微一动浑身都疼了起来,冷汗浸着发丝,手在底下摸了摸,摸到了坚硬的床板和草席,艰难的借着手臂的力量半撑起来靠坐在床头,妇人轻轻喘气。

  周围太暗了,让刚醒来的她很不方便,又不习惯。

  耳边只有水流声以及男人打呼噜的声音。

  这是哪里?

  妇人蹙眉,伸手往后脑勺一摸,摸到了好大一个包,疼的她冷汗淋漓,放下手后,又在黑暗中摸索了一下,自己睡的应该是床,但是她的家里有这么多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