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才是穿越主角 第239章

作者:沉爱 标签: 穿越重生

  苗二郎话还没说完,就被人打了一拳,余大郎酒气熏熏的骑在他的身上打人,像喝醉了发酒疯般,一群人连忙来拉架,苗家大妇看见静立在一旁的眼盲妇人,恨恨的剜了她一眼。

  一场闹剧之后,苗家带人离开了,余家清净了许多。

  苗翠在桌上开口:“今天大嫂过来给我说了项家的那个事,那个,璎娘,你是怎么想的呢?”

  璎娘喝完药之后,平静看着翠娘方向:“璎娘受你们照顾颇多,现在身体大好,也是时候离开了,我身无长物,暂时无以为报,以后若有机会再报答你们。”

  “你…”苗翠被看的又羞愧又恼怒:“你一个瞎子看不见能去哪里呢?”

  “我知城里有唐家建的女庙,可收留姑子女道,我欲去那边。”璎娘在见过苗二郎之后就想好了自己的退路。

  翠娘脸涨的很红:“项家就那么不好吗?我听二郎说他家…”

  “行了!不要说了。”余大郎看了一眼亏心的阿娘,钱财动人心,苗家刚才送了好些礼,他不耐烦道:“你刚来不久,知道项家是个什么情况吗?就觉得项家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苗翠被大儿子的话顶的脸色红红白白。

  小银子急道:“为什么让璎娘走呢,璎娘她会教我们读书写字,还会做好吃的,她还…”

  “你不许说话。”苗翠对着小女儿呵斥,小银子眼泪缩在眼眶里。

  下午,余大郎犹带酒气的敲响厢房的门

  “阿娘带着小金子他们出门去了,我送你走。”

  璎娘略诧异的听着他的声音,很快,她把早已准备好的包裹拿上。

  “马上过年了,城内禁的不严,我用小船送你。”余大郎道。

  璎娘带上帷帽,背上包裹,手里拿着一根竹棍,跟在余大郎身后,第一次踏出了门。

  等她坐上小船时,还有种不真实感,真的出来了。

  “谢谢。”璎娘对着余大郎轻声道谢。

  “项家不是好东西,送进去的人十有八九都失踪了,谁也不知道去哪了,洛阳本地的人说项家像个吃人的魔窟似的。”余大郎打了个酒嗝:“可我也不是好东西,说不定,酒醒之后我就反悔了。”

  大冬天,有文人乘坐小船赏冬景,火裘拥身,清酒一杯,吟唱高歌不绝。

  洛河更是盛景如画,余大郎看着那些景色,继续说道:“刚好慈悲寺离那女庙不远,到了那边,你就方便去慈悲寺了。”

  “本来想过完年,你眼睛能看的差不多了,再带你去慈悲寺,没想到出了项家这事。”

  惹不起项家,只能躲着了。

  璎娘静静听着。

  余大郎转过来,看着贵人:“不过我建议你还是先去慈悲寺躲躲,苗家看样子不会轻易放弃,阿娘如果心软告诉了苗家人你的住处,说不得会去女庙赌门,你知道的,小人难缠,等过一段时间后,你再去唐家女庙那。”

  璎娘从包裹里拿出两粒碎银子,放在船上:“还是要谢谢你,这钱请你喝酒。”

  “那就先去慈悲寺了。”余大郎收起碎银子:“寺里以前发生过命案,阴气很重,我有次进去过一次,里面很荒凉,一入夜就有瘆人的声音回荡,真的像恶鬼哭嚎。”

  “连我这样的人都不敢多呆。”余大郎没有乘船,直接让小船顺河而下,他横躺在船头,昨夜的宿醉似醒非醒:“你就不怕吗?”

  “做事问心无愧,做人堂堂正正,又怕什么恶鬼呢?”璎娘吹着江风,声音轻的吹散在风里。

  她“看”向余大郎,抿了抿唇,说出心里的疑问。

  “我还是有一点不明白,你为什么帮我?”

  余大郎翘着腿:“大概是,我还没烂透吧。”

  如果苗家选了一个好人家,他可能真会不管了,偏偏苗家选了魔窟似的项家。

  而他呢,好的不彻底,坏的也不彻底。

  活该过的不好。

第279章

  余大郎将小船停靠在慈悲寺后山处的一小河湾, 此刻天色暮云低垂,阴风卷着细雪怒嚎,常年无人打理的后山阴森森的, 余大郎裹了裹狗皮袄,对着身边的璎娘子说道:“我们现在已经到了慈悲寺的后山, 大门那里被锁了起来, 进不去, 官府的贴条还在大门上封着呢。”

  “我先给你弄妥当了, 再离开慈悲寺。”余大郎率先朝前走去。

  璎娘握着手里的竹棍, 在地面上探路,她视线受损,“看”向余大郎,只能勉强看见一团灰色的人形。

  山里很静, 导致偶尔传来的不知名兽类嚎叫声音更加刮人耳膜。

  大约走了半个时辰, 璎娘感觉脚下的路终于有了变化, 竹棍敲击在石阶上, 发出清脆的响声,她的心里也为之一松,她回头看了一眼,慈悲寺的后山范围超乎她想象的大,一眼看去,黑乎乎一大片。

  等终于走到一后殿侧门时, 天色已经完全黑透了。

  余大郎熟练的从身上拿出一根铁条从门缝中插入, 随着不断的上下窜动, 木门后的门闩掉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余大郎推开进入里面, 门轴发出令人牙疼的响声。

  “我上次来的时候是翻墙进来的, 走的时候把门闩松动了下,才这么好打开。”余大郎拍了怕这门木:“其实这门还挺结实的,比寻常人家的门还厚上几分,轻易都推不动。 ”

  璎娘敲着竹棍进入门内,闻到了荒凉的味道。

  “跟我来。”余大郎继续往前走:“这里就是慈悲寺僧人住的地方了,我给你找一间干净的僧房。”

  璎娘走在这一间间僧房中,感觉到曾经的慈悲寺很大很大,廊道中,无数的僧房连在一起。

  余大郎找到一间:“这间不错,有床有窗,冬天还能挡风。”

  他知道璎娘看不见,便说道:“寺里大多数的僧房都被火烧坏了,这里曾经好像发生了一场大火。”

  璎娘已经靠着竹棍帮助大致摸完了房间的布局,房间很小,但对璎娘来说正好,窗户可以关上,门闩也是好的,已经是大幸了。

  余大郎掏出火烛,挥掉桌上烛台的蛛丝网,点燃半截蜡烛。

  一点烛光照亮了黑暗。

  “我再去其他房间找找有没有被褥之类的东西。”余大郎说道。

  “我一起去吧。”璎娘道,她想趁着有人领路,熟悉一下慈悲寺的路线。

  “也行。”余大郎拿起烛台。

  两人穿梭在一片残垣断壁里。

  余大郎其实有点怕,毕竟慈悲寺看起来真像一座鬼寺,到处都阴森森的,飘下来的佛蟠被风吹的到处飘荡,好像是死人上吊用的白绫。

  地上都是倒塌的木梁石头,这给璎娘的走路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僧房一看就是穷地方,我们去慈悲寺的寮房看看。”余大郎缩了缩脖子:“寮房都是贵人们住的,说不定有好东西。”

  刚到寮房不久,余大郎就搜罗到了不少有用的东西,从几个房间出来,七八个蒲团被他抱在一起,还扯了一截纱帐。

  璎娘蹲身,刚才她的棍子碰到了什么东西,她在地上摸了摸才找到,原来是一个烛台,幸运的是,上面蜡烛长长一截,居然是完整的,璎娘把它拿起来,又找了一圈,等手摸到窗棂上时,她的手顿了顿。

  窗户已经破损,木刺到处支棱着,一大团黑色的脏污细软团团缠在那些木刺上,璎娘摸完以后,感觉那团细软很像是人的头发,它们纠结在她的指尖。

  同时,璎娘从那团头发中闻到了血腥气,陈年已久的血腥气混合着隐隐的烧焦味道萦绕在璎娘的鼻尖处。

  璎娘冷静的放下手中东西,捏紧手里的竹棍,离开了窗户,在这间曾经豪华的寮房里,璎娘在墙壁处还摸到了刀斧砍劈的痕迹,以及角落里粘腻的血渍。

  看来这里的确发生过重大命案。

  璎娘皱起眉头,更让她感到奇怪的是,自己好像对血气并不陌生。

  搜罗了一圈,余大郎走到璎娘身边:“好了,东西找的差不多了,我们走吧。”

  因为他找东西的动静,老鼠在地面上乱窜,发出吱吱的声音。

  璎娘回到僧房,余大郎率先就把蒲团拍拍,灰尘散开,将它们摆整齐放到床上,被褥暂时没找到,把蒲团里的软絮撕开装到找到的一大截纱幔布料里,打好结后,将就能御寒了。

  璎娘将包裹里的烧饼递给他,烧饼是她离开莲子坊的时候买的,买了挺多的,现在是冬天,不怕坏。

  “辛苦了,谢谢你帮我做这么多。”璎娘感谢道。

  余大郎拒绝了:“饼你留着自己吃吧,天色已经很晚了,我要走了,等过几天我再看你,顺便帮你看一下苗家那边什么动静。”

  璎娘握着竹棍,将余大郎送到了后门处,等听不见余大郎的脚步声后,她关上后门,随后吃力的把门闩弄好。

  回想着记忆中走过的路线,璎娘顺利回到了僧房房间,回到房间第一件事,璎娘也是把门闩锁上,关紧窗户。

  全部做完以后,璎娘坐在桌边吃着烧饼,手边是不离手的竹棍。

  烧饼很干,很硬。

  僧房院里有口水井 ,不过璎娘却不敢用,她在井里闻到了一股腐烂的臭味。

  后山倒是有水源,等天亮再去,璎娘将饼含在口中让它湿润后才慢慢咽下,大火虽然烧了慈悲寺很多东西,但也不是完全烧完,至少璎娘就发现了很多幸存的房间,里面的桌椅床窗都是用木头做的,还需找个趁手的工具将它们劈砍下来,留作冬日柴火用。

  明日还要去找一下慈悲寺的厨房,璎娘听着屋内老鼠的动静,苦中作乐想着,也许跟着老鼠走,说不定就能找到厨房了。

  璎娘正想着事情,忽然听见了遥远地方传来的响声,像是在放烟花一样,砰砰不绝。

  璎娘走到窗边,听了好一会,确定外面只有风声后,打开窗户。

  寒风吹面,雪花飞到她脸上。

  璎娘抬起头,一向雾蒙蒙的视线中,出现了一大团绽放的色彩,转瞬即逝,随后又骤然亮起,洛阳的富贵热闹从这烟花中绽放出,依稀还能听见爆竹声。

  原来,过年了啊。

  璎娘恍惚想起来,惘然若失。

第280章

  天光破云的时候, 璎娘打开房门。

  倒不是她心大到能安稳睡到天亮,而是现在才是适宜她出门的时候,今天是个晴天, 导致她眼前的浓雾变淡了些。

  璎娘眨了眨眼睛,她的瞳孔一但盯着光亮处久了便会受到刺激, 不仅疼, 还会流出生理性的眼泪。

  她闭上眼睛, 呼吸着寒冽的空气, 等脑袋彻底清醒之后, 璎娘握着竹棍沿着走廊去往寮房那边,她知道,这些诺大的寺庙除却给这些香客准备的寮房,自然还会有斋堂以及寺庙内部的食堂, 五观堂。

  璎娘总觉得自己以前踏足过许多寺庙, 不知她以前是什么人。

  她慢慢走在这荒芜废弃的巨大寺庙内, 找到了斋堂, 进入里面,在斋堂里面摸索着,斋堂很大,璎娘甚至能想到当年斋厨给香客们备菜送菜时的嘈杂。

  想必那时火灶里的柴火必定十分旺盛,火苗舔舐着锅底,各种菜式出炉, 她一路走过, 好似穿过了陈年幻境, 璎娘在满地狼籍的斋堂里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她忙碌了许久, 手掌上布满了灰尘, 东西是在一处木柜中找到的, 木柜不远处还有三五个大圆缸,璎娘摸过它们,里面并没有水,如果她猜的不错,圆缸以前应该是养鱼所用。

  因为她找到了专切鱼生的一把刀。

  刀柄被一圈皮革缠了起来,刀鞘不见踪影,或许,它本来就没有刀鞘,它被专门用来切鱼生,因此刀刃很薄,刃长约有她的半个手长,应该是处理一些体型较小的鱼,握起来刚刚好,璎娘小心摸过刀刃上的锈迹,心里瞬间安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