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穿书女配交换人生后 第238章

作者:络缤 标签: 穿越重生

  唐建军:“妈,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现在就是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你看看那个王黑子,才多大年纪,在外头才混多久,现在都是万元户了!”

  王黑子现在已经成了他们村的骄傲,虽然一直低调没有显摆自己有多少钱,可大家都是长眼睛的,而且还有跟着他一块出去干活的,因此大概能知道一二。

  具体挣了多少不好说,万元户肯定是妥妥的。

  “世道真的不一样了?”

  “妈,我老实跟您说吧,我其实早就投了钱的,这个月拿到利息才跑回家跟你们说这件事的。”

  吴老太眉头一皱:“你哪里来的钱?”

  “这您就甭管了,反正我试着投了二十块钱,就两个月的时间,我今天就领到了八块!我一哥们投了一百块,今天拿了四十块,啥都不干,就跟人家在厂子里上班的工资差不多了!李主任投了五百,您猜他拿了多少利息?”

  “多少?”

  “三百五!”

  赵大花捂着嘴才没让自己尖叫出声。

  吴老太此时内心也难以平静,啥都不干两个月就能拿到三百五啊!

  她现在手里有近一千块,要是全都投进去,两个月岂不是差不多能拿七百?一个月就是三百五,这都能顶普通工人一年工资了!

  不能想,不能想,吴老太觉得自己快喘不过气来。

  手里这些钱大部分是唐建国这些年寄回来的,她平常省吃俭用,也就是给家里盖房子花了不少,平常在乡下也没啥开销。

  她之前觉得自己手里钱还挺多,现在听到这话,心情那叫个复杂。

  唐建军看老娘脸色不对,连忙上前给她顺气,又让赵大花去倒杯水。

  吴老太好一会才缓过劲,“那要不咱们先投两百……不三百,哎,还是五百试试?”

  老太太虽然贪钱,可心里还是比较谨慎。

  “妈,这挣钱就得趁早,否则连汤都喝不上!现在投的人太多了,实在忙不过来,已经不稀罕接那仨瓜俩枣了。现在已经改规矩了,这个月开始就不接散户了,要成为会员必须投一万,否则就得靠边站。”

  提起这个,唐建军就特别懊恼,他之前就知道有这么个门道,可一直不敢出手。

  主要是家里的钱不在他的手里,基本都在老娘身上,家里老娘什么德性他很清楚,想要拿钱出来不容易,所以先试着投点私房钱看看情况。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利息拿到手,再跟老娘提,成功率更高。

  哪里晓得就这么一个月的工夫,规矩就给改了,直接设立了入会费门槛,要是达不到人家压根不带你玩。

  赵大花顿时急了:“可咱们家哪里来这么多钱啊。”

  吴老太之前还谨慎,总觉得这事透着不靠谱,可一听不让投了,顿时又急了。

  “你不是说五千吗,咋又变成一万了?”

  “原本是该一万的,这不是李主任有关系吗,所以咱们五千就能入会。你们可别外传啊,否则被人听到了,就不能搞特殊了。”

  唐建军说着很是心疼道:“如果咱们能投一万,一年能拿七千。五千拿三千二,生生亏了三百。”

  吴老太:“你可真能想,别说一万,五千咱们咋凑也凑不到啊。我手里也不过九百多块钱,差老远了。”

  “光靠咱们一家肯定不行,咱们可以找别人一起啊!咱们不是那王黑子,赚了点钱就六亲不认,有钱大家一起赚,咱们去找舅舅,找村里人,让他们一块投钱,回头拿到利息大家一块分!”

  吴老太又犹豫了:“这能行吗?”

  “怎么不行,大家都是这么干的,要不然这年头有几家能拿出这么多钱,还不是东拼西凑的!要是那些人不乐意,就当我们借的呗,反正顶多三个月咱们就赚回来了,到时候给他们还上就是了。”

  赵大花:“他们就算想投钱,也得给咱们抽成才行!要不是咱们,他们哪里认识这么好的路子,总得给点辛苦费。”

  唐建军朝着赵大花竖起大拇指,“不愧是我孩子娘,脑子就是灵光。”

  赵大花已经不年轻的脸都在放光,整个人都处于兴奋之中,她突然想起什么,道:

  “咱们还可以拉着珍珍一块,她嫁了个当官的,手里肯定有不少钱!咱们也不占闺女的便宜,回头也给她算利息。”

  唐建军眼睛一亮,“我差点把她给忘了!一会咱们就给她写信,让她也沾沾咱们的光,别让女婿看轻了咱们家。有来有往的,以后才好让他帮衬咱们家。”

  唐珍珍之前突然来信,说是她已经结婚了,嫁给了一个带着两个孩子的军官,还是个团长。

  这让唐建军一家高兴坏了,觉得唐珍珍真是厉害,嫁了个好人家。

  虽然带了孩子,可人家年纪轻轻就是个团长,以后前途无量!

  他们顿时觉得当年的决定多么正确,要是当初不换孩子,怎么也不可能攀上这么个亲事,能嫁给个吃公家饭的都是烧了高香的。

  唐珍珍之所以会跟唐建军一家联系,是因为想让赵大花过去给她帮忙带孩子,否则根本不想给他们机会攀上来。

  唐珍珍也知道赵大花不是个靠谱的,可她实在没法子了,她完全照顾不过来,生活一团糟,甚至无数次产生自己是不是选错了的念头。

  为了不让自己崩溃,唐珍珍只能把主意打到赵大花的头上。

  无论如何先熬过这两年,等时机成熟就让穆卫东回老家请人帮衬她,她就可以让赵大花回去,一切就能回到正轨。

  唐建军一家美滋滋地讨论如何去筹那么多钱,幻想着以后发达之后该怎么花钱,宛若他们已经把钱挣到手了似的。

  唐青青这边则先回了王黑子在县里的房子,一看到老刘头,她什么都抛到了脑后。

  “师父!”

  唐青青激动地冲上前,将手里的东西直接撂地上,上前抓住老刘头的手,上上下下仔仔细细打量着老爷子。

  这大半年老刘头看起来比以前还要精神,目光里透着从前没有的生气。

  唐青青这才相信,这段时间老爷子日子过得不错,并没有敷衍他。

  老刘头也同样打量着唐青青,生怕看漏了一个细节,“在那边没被欺负吧?”

  “师父,您就放心吧,没人敢欺负我!”

  老刘头点点头,这才抬眼看其他人。

  翟弘毅朝着他笑道:“老爷子,您没有把我给忘了吧?”

  老刘头眼底充满了激动,可面上却依旧如从前一般绷着脸,“哼,你这小子还知道回来。”

  翟弘毅大步向前,一把抱住老爷子,笑道:“您在这,我肯定得回来的。”

  老刘头紧绷的嘴角这才放松下来,笑容浮在脸上再也压不下去。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第117章

  王黑子买的院子虽然偏了一些, 但是交通方便,车子能直接通到大门口,地方很宽敞。

  中间的院子大约有六七十平米,全都用水泥铺平, 正屋是个小二层, 东侧屋子是个仓库, 方便王黑子平时放货, 西侧屋子则是个厨房加餐厅。

  唐青青走进院子,看到眼前的小二层,好奇问道:“这个房子的原主人怎么把房子给卖了?”

  房子看着还很新, 这年头的自建房大多都是平房,很少建多层的。

  外墙还刷了漆, 能看得出建造时花了不少钱。

  看样子房子原来的主人是有些家底的, 按道理不应该轻易卖房子。

  现在的房子买卖并不频繁, 哪怕跑到外地,一般也会在老家留房子当祖屋。除非实在差钱, 才想着把房子给卖掉。

  王黑子还没来得及开口,唐兴强抢着回答:“原来的屋主想要套钱去投到抬会里拿利息,那人在没开放的时候就开始偷偷做生意了, 攒了不少家底,所以才能建这么好的房子。”

  唐青青不禁皱眉, “竟然把房子都卖了?就不怕回头拿不到钱,连个住处都没有吗?”

  唐兴强撇撇嘴:“这算什么, 很多人还借了钱投呢。”

  王黑子:“他是最早一波入会的,现在赚了不少钱, 因为他的关系,附近村子有不少农民的都跟着投了。”

  王黑子一开始也不是没有怀疑过, 可想着这么多人呢,而且抬会会长也是本地人,一直以来口碑都不错,每次发钱也非常及时,他也就动心了。

  要不是翟弘毅和唐青青阻拦,王黑子还打算将手里的货都清理掉后,加大投资成为会员拿到更高额的利息。

  老刘头没听明白,询问怎么回事。

  唐兴强积极给他解释,老刘头一听直拍大腿。

  

  “那还等什么,现在赶紧去找徐局长。”

  王黑子很少跟老刘头提生意上的事,老刘头也从不干预,顶多叮嘱他别走歪路,因此他并不知道这些事。

  老刘头说着就要往屋外头走,王黑子将他拦住:“也不急这么一会,毅哥、青青他们刚回来,好歹吃了饭再说。”

  老刘头却是等不及,迟一分钟兴许就多一个受害人,商量之下,老刘头带着翟弘毅、王黑子一块去公安局。

  原本老刘头不想带着翟弘毅,一路奔波这么长时间,想让他去休息,可翟弘毅担心他们说不明白,于是就跟着一块过去。

  开放后发生巨大变化,很多政策法律都没能跟上,很多事不仅对于大众是茫然无知的,领导们有时候也是不了解的,因此很容易忽视了一些活动的危害。

  等反应的时候,已经造成了巨大损失。

  唐兴强留下来招呼唐青青和唐继东,带他们到自己的屋子。

  现在已经没有回村的车子,得在县里住一晚才能回去。

  “姐,这是你的屋子,黑子哥专门给你留的房间,被褥被套啥的都是新的,之前都洗过晒过的。二哥,你今天晚上跟我睡行吗?不知道你也来,所以没来得及准备。”

  唐青青望向一路都很沉默的唐继东,道:“你要是不习惯跟人挤一起,我一会儿带你去招待所。”

  唐继东:“要是不麻烦的话,我今晚也留下来。”

  唐兴强摆摆手:“不麻烦,不麻烦,我睡相很好的,而且经常洗澡。”

  唐兴强对唐继东其实也没多大好感,唐青青虽然没提过那边家里谁对她不好,可他明显感受到两人的生疏,而且信里也很少提起唐继东,对他来说唐继东就是个不合格的哥哥。

  可他不想给唐青青添麻烦,所以对唐继东还比较热情。

  唐继东朝着他笑了笑,当他看到王黑子和唐兴强给唐青青专门准备的房间,心里五味杂陈。

  房间明显是精心装饰过,不仅有床,桌椅板凳梳妆台都非常齐全。

  而且通过唐兴强的话语可知,这个房间是专门给唐青青留的,平常来客人也不会让人住进来。

  可见,屋子主人对唐青青是多么地重视。

  唐兴强:“姐,水已经烧好了,你要不要先洗个澡?还是先吃点东西垫一垫?”

  唐青青看他对这里很熟悉,道:“你平常经常来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