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古代末世,靠着家底搞基建 第120章

作者:玖菜花叶 标签: 穿越重生

  谁让他家最有钱。

  对面这间铺子原本也是卫廷家的,现在空置着,里面多数东西没动,是一件瓷器肆,大物件都被拿去蓄水或做其余用途,架子上只剩一些小摆件。

  卫廷找地坐下,开始挨个询问这些人的底细。

  枣强百姓口中的贾师傅,是枣强县当地的铁匠,原本就是靠这手艺维持生计。

  加之枣强许多百姓都认识他,底细十分清楚,倒没有太大问题。

  主要是那群百姓。

  卫廷温和道:“诸位可否说说之前都做过哪些活计?”

  有人恭敬地回道:“回郎君,冬季曲先生带人在官道截获一批铁,那时贾师傅还困在城里,曲先生便琢磨着自己打造兵器,他命小的们起了两个大熔炉,开始自己琢磨。”

  “铁匠的工艺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学,需要有一手过硬的淬火功夫,把握不同的材料、火候与淬火时辰。”

  “后来曲先生琢磨出步骤,在旁指点,便命小的们接手打造。”

  需要把裁切好的铁料埋入熊熊烈火的熔炉中,烧制炙红后进行锤炼,打至铁料由红变暗,再重新放进炉里烧红,如此反复……

  最终锻成大小弯度不同的铁具。

  成形后,再次烧红,浸在水池里冷却,或者埋入炉渣灰自然冷却,末了,再用磨刀石打磨,以求锋利。

  “咱们的人使用的兵器都是曲先生画图纸,小的们动手做的,后来贾师傅被救出来,见到后也是赞不绝口。”这些百姓对于流程倒是非常熟悉,禀报完后搓着手忐忑不安地盯着卫廷。

  大家都是临时跟着曲先生学的,没有匠籍,而且听说铁匠铺内加上学徒已经有十几人,万一卫氏嫌弃他们没有匠籍又人太多,不肯收怎么办。

  卫廷扭头看向堂妹,本想询问下她的意见,却见她正站在架子前,事不关己地正在观察铺子里的瓷器。

  按照五堂妹的意思日后铁匠铺需要扩大,现在的这点人手肯定不够。

  卫廷沉吟片刻,他颔首道:“既如此你们都留下吧,贾师傅每月一块松木牌另二斗粮食,尔等每月一块松木牌,明日起到铁匠铺上工。”

  大家闻言喜出望外,连连躬身道谢。

  有了稳定的活计,日后不用担心生存问题,外面筑墙的工作十分不稳定,谁也不知等高墙修起后还有没有活干。

  等人都走后。

  卫曦音才缓步走过来,坐在了卫廷对面。

  她意有所指地说道:“五叔祖这间瓷器铺不错,日后保留着吧。”

  卫廷点头,谈起正事,“护具必不可少,随着天气越发炎热,护卫们出任务愈发辛苦,不知五堂妹可听说过‘卸甲病’?”

  “自然听过。”卫曦音回道。

  无论环境有多恶劣,士兵在夏天打仗的时候,依然是穿着厚重的铠甲。

  铠甲本身就是对士兵的一种保护,只有士兵穿上铠甲与敌人对战,才能让自己有一份保障。即使夏天非常炎热,但是士兵也需要穿着铠甲征战沙场。

  士兵们在火热的太阳下战斗更会汗流浃背。

  如果贸然脱掉铠甲,毛孔在运动之后是舒张状态,这时脱掉铠甲,毛孔就会马上缩紧,不利于身体健康。

  甚至会得病,对此病也有一种称呼,叫“卸甲病”。

  卫曦音道:“此一时非彼一时,这才六月份气温已经如此炎热,夏季出现高温与干旱已是必然,锁子甲被高温照射,铁质的护甲会迅速升温变得滚烫,甚至会灼伤护卫。”

  “不仅如此,铁在高温下还容易变质生锈。”

  卫廷思索片刻,起身从一旁柜子里拿出笔墨纸砚,铺在案几上,“堂妹可有解决办法?”

  “涂保护层。”卫曦音不假思索地道,“锁子甲轻便透气,作战时必不可少。”

  卫廷连连点头,“我也是如此作想,至于护具我倒有些其他想法。”

  他指了指卫曦音头上的遮阳帽,“关于兜鍪(dōu móu),原本厚重不透气,若是换成五堂妹头上那种,堂妹觉得如何?”

  卫廷早就注意到她那形状怪异的帽子,但小娘子的装束打扮,他身为兄长也不好多问。

  不过肉眼瞧着,帽子十分结实,行动时不会影响视线,堂妹戴了一整日也没见她有何不适,想来重量也轻。

  护卫不需要如士兵打仗般冲锋陷阵,兜鍪的主要作用是在打仗时用于保护头部,怪物没有智力,不会专门指着头部攻击。

  既如此,应当在能保护护卫的前提下,尽量减轻他们的负担。

  卫曦音下意识摸了摸头顶上的帽子,干脆取下来递给他看。

  “是凝霜做的,帽身采用竹编,防晒的同时又透气。”

  她想起上辈子的竹编安全帽,其结构强度、冲击吸收和耐刺穿等性能均能达到要求,最大特点是透气性好,且重量轻。

  卫曦音很快想到几种不同的编制工艺。

  她不由拍手叫好,“堂兄这主意妙!”

  注:兜鍪(dōu móu),古代战士戴的头盔。秦汉以前称胄,后称为兜鍪。种类多以形象设定,有虎头兜鍪、凤翅兜鍪,狻猊兜鍪,等。

第169章 规划灵县

  卫廷拿起帽子反复观看,笑道:“东西是堂妹弄出来的,我不过是瞧见堂妹戴着才忽然想到。”

  “堂兄不必谦虚。”

  卫曦音摆了摆手,“我原来心底的想法是在兜鍪上打孔,增加透气性,但重量仍在,显然对付丧尸的话竹编的安全帽也够用,还能减轻负担。”

  不过帽子样式恐怕要重新设计。

  她的这顶遮阳帽主要为了防晒,左右边沿很浅。

  至于护膝与护腕,倒不用特意调整,主要是手套。

  卫曦音道:“皮质的手套不透气,为了不妨碍手指灵活性,硬质材料无法添加,我琢磨着可以将手指不受力处改良成网状。”

  说到这她才想起,手套一般是由女眷在缝制,不归铁匠铺管。

  她忙问道:“堂妹们都在训练吧,那现在缝制的活谁在做?”

  “不是所有女眷都去了,除了自愿参与训练的,还有不少留在别院那边,现在是七婶在管。”卫廷答道。

  卫氏的女眷在灾难发生时死伤最多,本来人不多,最开始缝制的事情是由吴伯在负责管,后来随着许多外来妇人加入,已成规模。

  吴伯每日两头跑,加上院子里都是女眷,族长便下令让七婶管着。

  五堂妹在外清理怪物,倒是还不知情。

  卫曦音颔首道:“那等日后有空再过去看看,顺便查看一下堂妹们的训练情况。”

  两人又继续讨论改制的一些细节,由卫廷出图找匠人赶制。

  至于手套,图纸出好后交给七婶就行。

  之后卫曦音跟着卫廷去了趟兵器库。

  兵器库内新增有弩车与火战车,新制的长缨枪与护甲已经全部下发,并且因为部曲人数增加,目前武器告急,数量严重不足。

  而其余的武器都没动,原来有人提议将这些兵器熔炼掉,当做原材料使用,但卫廷没同意。

  因为敌人不止有丧尸,没准哪天这些武器都能用上。

  再则,一旦开采矿山开启,日后他们不会缺原材料。

  卫廷拿钥匙打开仓库门,里面那间堆放矿石的仓库已经空了。

  其实没什么可看的。

  但日后卫廷要搬到灵县去,坞堡内的武器库钥匙要另择一人管理。

  卫曦音打算从女眷里挑选一人。

  叔伯们管理着明镜堂,现在人口越来越多后勤忙得不可开交,堂兄弟们如今下落不明,日后回来也要跟随着出去。

  而她随时在外,万一坞堡有个什么突发情况需要开启兵器库,结果找不到人……

  卫廷明白她的意思。

  “五堂妹打算何时动身?” 他自然是指去采矿之事。

  卫曦音回道:“今日将事情安排妥当,明日就出发。”路途遥远,打通道路不知需要多久,不能再耽误下去了。

  卫廷闻言叹道:“辛苦五堂妹,堂兄静等你归来。”

  若是可以,他倒是想跟着一起出去看看,但接下来要开始规划灵县,灵县那边的兵器库建造,他肯定要亲自盯着。

  ……

  二人在兵器库门口分开。

  卫曦音先去明镜堂找了卫明宽,将灵县的县城图纸交给他。

  “恐怕要劳烦九叔伯了,县城需划分成大大小小不同的地块,除了县衙保留,房屋都得拆除……”

  她指着地图一侧道:“至于如何划分,目前除了铁匠铺的选址,其余的要劳烦九叔伯做下规划。”

  卫明宽出仕时是从县令做起,大元朝多地县城格局大同小异,区别在于繁华程度,有的地方土瘠民贫,有的地方八街九陌。

  他当县令期间,为了做出实绩,曾拜访过当地作坊。

  卫明宽盯着图纸半晌,瞬间明白她的意思,“五娘是想将整座县城改造成作场?”

  卫曦音点头,“现在商队没了,我们要做到自给自足,那东西都得自己生产,造纸坊与织布坊等民生产业必须自己建立,完善后坞堡的商铺可重新开业,让百姓按需求购买。”

  这就涉及到重新让货币流通,百姓需不愁吃喝,才有足够的购买力。

  任重道远啊。

  卫明宽没拒绝,五娘的决策是正确的,所谓万事开头难,总要迈出这第一步。

  明镜堂的堂厅内人来人往,叔伯们案前的册子堆积如山,四周十分嘈杂,实在不方便谈事。

  卫明宽带着她去了明镜堂二楼。

  卫曦音还是第一次上来,之前在祠堂爬云梯过来的那次不算。当时脑子里都想着祖父与族人下落,过来后根本没有打量内部格局便登上房顶离开。

  二楼的格局与下面完全不一样。

  上来便是一处不大的茶区,环境清幽典雅,两边各有几间厢房,房门紧闭,倒是不知用途。

  卫明宽到一旁的榻前坐下,将地图摊开放置案几上。

  “五娘先细说一下你的想法,叔伯怕到时候规划出来与你所想不一,耽误了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