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古代末世,靠着家底搞基建 第124章

作者:玖菜花叶 标签: 穿越重生

  走过坞堡吊桥。

  围墙内忙得热火朝天。

  百姓们盖房的速度极快,坞堡门前几乎一天一个变化,原本的田地被成片的房屋取代,田埂变成一丈宽的平整小路。

  不少人推着板车来回运送着建房需要的材料。

  遇到以往相熟之人,谢芮安淡定地打着招呼。

  那人下意识回应。

  等人走远才反应过来,后知后觉地喃喃道:“那位小娘子谁啊,瞧着有些眼熟……”

  谢芮安来到研究所。

  门前的护卫满脸惊疑地确认身份,待确认眼前的小娘子的确是他们熟悉的谢小郎君,不由倒吸一口冷气。

  大家的精神层面无一例外遭受到冲击,谢芮安在研究所待了大半月,与执勤的护卫等大家都熟络。

  以往差点称兄道弟的小郎君,忽然摇身一变成了女娇娘……

  整个人都不好了!

  唯一淡定的只有褚钰。

  他到一楼查看小胖子昨晚的研究记录,瞥见谢芮安进来,面色如常地说道:“女郎给你留了话,信件放在你那间屋子里,自己去看看。”

  谢芮安行礼,“多谢先生告知。”

  卫曦音留下的信件都放在研究所里,交代的也不是什么要紧事。

  一是让谢芮安劝劝褚钰,将季大郎调去观察植物。

  正好他们也缺变异植物的记录官。

  她已经看过季曜写的研究记录,即使每日胆战心惊,备受煎熬,小胖子的研究报告依然写得十分到位。

  证明他确实有好好干活。

  就是胆子小点,经常被丧尸搞得一惊一乍,无法集中精力,有时候思路被打散写得前言不搭后语,需要逐字阅读才能明白内容。

  而且马上就要招收新人进来,他整日在研究所里叫唤,容易影响其他人。

  卫曦音不想埋没人才,半个月都没适应过来,证明季大郎君不适合做丧尸研究。

  至于她为何不亲自跟褚钰提,信上没说,谢芮安表示女郎与褚先生的事,她不了解……

  二则另留下一份试卷。

  让谢芮安去一趟铁匠铺,请卫廷通知族里,组织所有女眷参与研究员考核,筛选出适合从文之人。

  等考核结束后,有得用之人可直接招进研究所,其余的等她回来安排。

  卫氏女自小接受贵女教育,读书识字是基本。

  就如同她对小谷秋说的话一样。

  习武不是唯一出路。

  本意只是锻炼大家罢了,又不是真的硬要她们出去杀丧尸,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主要的。

  只是眼下时间太紧迫,卫曦音暂时挤不出时间来与堂妹们好好聊聊。

  本来卫曦音可以直接通知明镜堂安排下去,但考核后招收进来的女性人员,需要有人先带着熟悉一下事物。

  这事儿不方便交给褚钰,他事情多经常不在研究所里,且男女有别,有些事不好直接吩咐女眷吧。

  谢芮安虽然还没表态做出选择,但她身为女子又熟悉研究所事物,带新研究员是最合适的人选。

  就暂且当个组长,负责一下研究所人员管理,帮褚钰分担点庶务。

  谢芮安将信反复阅读之后,她想了想,直接出门去找褚先生。

  季大郎君顶着两个黑眼圈,脚步虚浮地离开了研究所,关押丧尸的屋子里只有褚钰在。

  天亮之后,笼子里的两只丧尸如同刚走出去的季曜一般,像似被抽干了精气神,扒拉笼子的速度比之夜晚,显得有些有气无力。

  褚钰坐在两只丧尸对面,一目十行地将报告看完。

  谢芮安进来,琢磨着如何开口,万一说得不好让女郎与褚先生产生间隙那便不好了。

  岂料褚钰头也没抬,淡声道:“女郎所想钰岂会不知,即明日起,季大郎君调去植物研究。”

第175章 魏郡

  正当坞堡工作有条不紊开展,开采铁矿的队伍也已经上路之时。

  卫明渊等人终于抵达魏郡。

  翼州境内辖郡,国九,县一百。

  魏郡十县,治所邺县。

  他们想要回去,需经过魏郡的三座县城,才能抵达信乡进入到清河郡。

  比之常山郡,绕的路不止那么一点。

  不过,既然已经来到魏郡,那势必要像之前经过常山郡一样,搜寻境内的卫氏族亲。

  大家族就是如此,遍地都是亲戚,出嫁的卫氏女、与卫氏有姻亲关系的家族、或是长辈门生、当年同窗同僚……

  卫明渊离家多年,对于这几年族里的各家亲戚不是很熟,与族长的书信往来大多是公事,而母亲自从他去从军后,跟着二弟一家去了渔阳。

  宗族里的人情往来,以往都是妻子在安排……

  想到自己的妻子,卫明渊眸底闪过一丝哀痛。

  卫明晟就比他熟悉多了,妻子杨氏与一双儿女在身边,因父亲与长子卫礼生活在族里,杨氏时不时都会写信、寄点凉州特产回去,关心老父亲与长子的近况。

  长子卫礼自小调皮,快到了定品入仕的年纪,整日还是一团孩子气。

  卫明晟见此不得不将他留在族里,跟着几位叔伯读书。

  凉州读书条件不比翼州,翼州文风盛行,明字辈里有不少小有名气的文士并没出仕,而是留在族里培养下一代。

  卫氏的族学在翼州名声在外,且只收卫氏子弟,一点也不比外面的书院差,学堂划分成不同年龄阶段,除了给孩子们启蒙外,对即将出仕的小辈,叔伯还会讲解官场之道,分析朝廷形势。

  因此留在族里念书的郎君不少。

  杨氏抽空,将魏郡在内她能想到的族亲写在纸上,交给卫明渊,“三伯看看吧,或许不全,但我只能想到这些。”

  卫明渊伸手接过,一目十行的看完,将名单折好放进怀里,说道:“治所居住人数最多,那先去邺县看看吧。”

  几千人专走人迹罕至的小路,至邺县附近停下。

  等了片刻,负责率领斥候到前方探路的卫凌返回。

  卫凌神色古怪,“父亲,邺县附近未瞧见怪物大军踪迹,但我们发现有人聚集在邺县东面二里外的别庄内。”

  卫明渊偏头看他,“可是幸存者?”

  “不知。”卫凌摇了摇头,“那些人头戴黑巾,手拿武器驻守在别庄附近,孩儿等人不敢靠太近,但能听见里面传来阵阵念词声,像似在做什么祷告。”

  其实这种事不足为奇,他们此前也遇见过一些走投无路之人,祈求上苍开恩,放过世人。

  拜菩萨、拜佛祖的比比皆是。

  这不同以往的疫病,颠覆了世人认知,本来大多数人都信佛、信教,实在没什么可稀奇的。

  卫明渊本不想多事,别人的信仰与他无关,但他们路过此处顺便寻人,别庄里既然有幸存者,自然要去问问。

  不过……不知是敌是友,谨慎为上。

  他沉声吩咐道:“卫凌、石乐,你二人率百名士兵潜入别庄附近,探明情况及时禀报。”

  名唤石乐的青年出列,神色沉毅地抱拳领命,“是!”

  二人率领百人离队,朝着东面别庄靠近。

  抵达别庄附近,一行人弓着身子钻入草丛里。

  眼下植物生长茂密,别庄外风景如画,绿意荫荫,原本一星半点的草梢也长至半人高。

  人躲在里面,不易被发现。

  卫凌蹲在草丛里,对一旁的石乐快速解释刚才探查到的情况,“别庄周围大约有二十人值守,他们表现很警惕,一直不停在周围巡视。”

  “刚才听到里面有祷告声,因离得远,祷告内容听不真切,只隐隐约约有整齐划一的声音传来,能辨别几字,像似祈求上苍、赎罪、原谅等。”

  石乐闻言神色冷静,“想要探查到里面情况,最好捉一人过来审问,不是敌人最好。”

  他们这一路上遇到太多各色各样的人,见他们是朝廷军队,许多人以为是援军,最后说什么也不肯让他们离开。

  甚至有当地武将见拉拢不成,率人趁夜偷袭,企图杀了将军,将卫家军收编麾下,纳为己用。

  他们一路上不仅要防着无处不在的怪物,还要警惕四周的幸存者。

  到后面,将军只能采取强硬手段,一路以武力镇压。

  所以现在在路上看见幸存者,卫家军能避则避,尽量不与人打照面。

  最怕邺县别庄也是这般情况。

  石乐朝着右侧打手势,身后数十名士兵离开原地,悄悄往右边移动,打算绕至别庄后面,找个防御薄弱点当突破口。

  他正准备起身,卫凌抬手拉住他胳膊,低声道:“等等先别动,有情况。”

  只见别庄正门忽然开启,从内走出一位手拿纸扇的小白脸,弱冠之年,模样瞧着弱不禁风,看装束像似读书人。

  小白脸警惕地看了看四周,见外面风平浪静,对门外的几人吩咐了几句,又转身回到别庄里。

  因离得远,他们的谈话声不大,根本听不清,只能瞧见门前值守之人点头哈腰、陪着笑脸,目送着小白脸返回庄子。

  不多时,一袋袋麻袋包裹着的东西,被人从别庄抬出来,走小路绕至另一头,扔进一处挖好的深坑里。

  抬麻袋的八人,一路上不停地骂骂咧咧,看也不看周围一眼,径直按原路返回。

  等人都回去别庄后。

  卫凌几人连忙躬身在草丛里移动,绕到深坑位子,探查情况。

  坑底的麻袋被长刀轻巧划开,面色惨白的死人脸映入眼帘。

  麻袋里是一具具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