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古代末世,靠着家底搞基建 第149章

作者:玖菜花叶 标签: 穿越重生

  很快有士兵出来,行礼道:“将军请女郎进去,三老爷也在里面,正在做户籍登记。”

  “有劳。”卫曦音点了点头,跟在士兵身后踏入军营。

  里面很大,至少是坞堡营地的五倍之大。

  进来便是两个大小相同的校场,位于左右两侧,由中间一条笔直的土路分开,土路两旁有不少保留下来的挺拔大树,阻挡了烈阳照射。

  树下阴凉处支着四个案几,明镜堂的四名叔伯坐于案前,卫家军都站在两边校场上,正排着队上前,挨个做登记,登记好后到一旁领衣服。

  为了尽早做好登记,几名叔伯忙得连抬头的功夫都没有。

  卫明泽也在其中。

  明镜堂这趟过来,不仅运过来五千石粮食,还给每一位士兵带来一套换洗衣服。

  士兵身上那套铠甲,穿了快一年没换,他们赶路有时会路过一些有水的地方,大多数时候怕是污染水不敢用。

  运气好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山间泉水,补充水囊,顺便舀水出来连人带衣服一道淋洗,然后就这么穿着湿衣服继续赶路。

  卫明泽听闻后一阵无语。

  果然习武的都是一群大老粗,也不怕生病。

  族里在春季屯有不少植物,比如做麻衣的苎麻、苘麻、葛麻等,堆了满院子,有懂行的人在教女眷如何漂洗、捶打,编织成衣。

  这种粗壮的麻衣本来做好准备发放给围墙内居民的,眼下这些士兵没衣服穿,明镜堂便先将这批麻衣拿了过来。

  干旱导致缺水,换下来的臭衣服与铠甲也没地洗,只能分开堆放在空屋子里,等日后有水了再说。

  卫明渊带着儿子就站在案几边上。

  他沉默片刻,良久,开口道:“给族里添麻烦了。”

  卫明泽闻言抬起头,“几件衣服和一点粮食罢了,族里现在又不缺,能算什么麻烦?”

  这种粗麻也只有这些大老粗能穿,稍微皮肤细嫩点的,穿上都是遭罪。

  “你要真过意不去,尽早将你这群士兵叫出去帮忙干活去,怎么分配得问问五娘,不过灵县四面边境得尽早圈定,到时候活动范围大了,许多事才能开展。”

  说着卫明泽摇了摇头,“人多了,屯的水也不知够不够用……”

  至于其他的话,他当着众人面,没说出口。

  三千军队对于坞堡来讲,犹如一场及时雨,有了兵力,日后做起事来方便很多。

  五娘虽然没明说,但叔伯们心如明镜,五娘怕是迟早都要出去寻找长房一家。

  不管是中山军还是翼州军,哪有卫明渊的卫家军好使。

  卫明渊神色平静,“这是自然。”

  登记的队伍排得很长,士兵都不识字,户籍信息需要挨个开口询问,卫明泽没空再和他说话。

  卫曦音过来时,户籍的登记工作还没结束。

  她走上前向几位叔伯行礼。

  卫明泽指了指身后排队的士兵,说道:“天色不早,五娘先跟着你三叔伯回坞堡,看来今日弄不完了,咱们几人晚上就歇在这边。”

  三千士兵,仅有四人在做登记,自然没有那么快。

  卫明渊还要回去接谷秋,怕误了时辰,点头道:“那先告辞,明日我再过来。”

  说着他转身吩咐卫凌,“你留在这,帮叔伯们搭把手,安顿好后再回来。”

  卫凌自然应下。

  将父亲与五堂姐送到军营门口,才返回去帮忙。

  太阳已经落山,在外干活的人们结束一日的劳作,扛着农具,在监工带领下回去休息。

  至少在整个灵县境内的高墙修好之前,还不适合夜里干活。

  叔侄女二人走在官道上,落在人群后面。

  卫曦音将想让卫家军帮忙出去寻找水源的事说了。

  卫明渊:“你七叔伯刚跟我提过屯水之事,我正有此意,有事尽管吩咐他们便是。”

  “不过叔伯想问问你。”

  他声音很低沉,语调很缓慢,“五娘对于日后,有何打算?”

第210章 开诚布公

  叔侄女二人其实才见过几面,或许是因血缘关系,并没有什么隔阂感。

  卫曦音不假思索地回道:“清理翼州,赶去京都。”

  卫明渊平静地点头,“五娘打算如何做?”

  “探广平、平中山,扫荡翼州,之后赶往上京。”卫曦音说的极慢,“祖父他老人家一再教戒侄女,做事不可急躁,翼州是咱们的大本营,不扫除隐患,侄女不敢带人离开。”

  她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甚是决绝。

  卫明渊不由顿住脚步,似乎也没有料到,侄女居然将寻找家人排在了最后面。

  做决策者需全方位权衡,因此忌讳感情用事,不能只凭一时头脑冲动、一腔热血去做决断。能以家族为重,顾全大局,光是这份心性已是常人不可及。

  卫明渊在此时此刻,才终于弄明白族长的良苦用意。

  卫氏一族,五娘她担得起。

  卫曦音跟着停住了脚步,官道上有路过的护卫向她抱拳行礼,她微微颔首示意,等人走后才苦笑一声。

  笑里包含着太多的无可奈何。

  “不敢欺瞒三叔伯,侄女曾因担忧父母和兄长,在夜里无数次辗转反侧,进退维谷,这个决定甚至是几日前才艰难定下。”

  她望着远处三三两两的人影,缓缓说道,“开始我并不想担此重任,皆因私心行事,但宗族传承历来是长房一脉,父兄不在、祖父年迈、二郎愚钝,我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整个家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就算是为了找回家人,侄女也得站出来,将长房的责任扛在自个儿肩上,带领族人前行。”

  这番话说得可谓推心置腹,甚至她在祖父面前,都未曾如此坦诚过。

  卫曦音一开始确实并没有什么大志向,只想帮助祖父稳定宗族,一直以来推动着她前行的动力,便是走出翼州,去寻找家人踪迹。

  但真当坞堡日渐壮大,所有人的生存依附于她时,她才深刻明白,自己的责任重大。

  既然已经到了这个份上,她自然不会退缩,会担起责任,做事前会考虑身后的整个家族,以及现在依附着卫氏生存的百姓。

  卫明渊沉稳开口,“五娘可知,大家回来之时看到坞堡现在的规模,是何感受?”

  卫曦音并没有接话,垂头静静等待下文。

  “无论是我和你四叔伯,还是先回来一步的你九叔伯,皆自认为不能比你做得更好。”

  卫明渊目光深邃地看向她,“宗族能否兴旺,是与上位者决策有关,你能将家族放在首要位子,叔伯感到很欣慰,但岂能让你一个小辈抗下所有。”

  “不要忘了,你姓卫,我等也姓卫,宗族是大家的宗族。”

  卫曦音闻言有些感动,眼眸泛着酸意,她想了想,干脆直言道:“无论是平定翼州,还是走出翼州,侄女都需要军队。”

  话音刚落。

  伤感的气氛消散于无形。

  她馋那三千军队,心眼再多也是用来对付外人,三叔伯是自己人,既然馋那就直接开口。

  卫明渊眼眸闪过一丝笑意,“五娘不妨细想一下,那些士兵为何被称为卫家军?”

  卫曦音愣住片刻。

  还能如何?

  不是因为三叔伯姓卫?

  谁知卫明渊接着说道:“军队需得配将才,叔伯别的不行,领兵打仗这事定比五娘强。”

  不等卫曦音答话。

  他抬头看向西边落阳,背着手往坞堡的方向走去,“谷秋下学了,得赶快回去,也不知我那刀可有打造好……”

  他的脚步加快,只给卫曦音留下一个背影。

  落日余晖。

  一片金黄色光辉洒在整片土地之上,龟裂的土地与远处说笑的人群形成强烈对比。

  卫明渊的声音又从远处传来,“无家何有族,族长为家族鞠躬尽瘁一辈子,一生都在为宗族谋划,叔伯倒希望五娘能活得肆意些。”

  十几载军旅生涯,戎守边关,磨平了他的棱角。

  但骨子里,卫明渊还是当初那个不顾众人反对、坚持自我的卫明渊。

  族长能在长房一家生死不明的情况下做出抉择,明显心已经偏向五娘。侄女任下一任族长已是板上钉钉之事,只怕就是日后卫劼回来,也不会改变。

  既然是上位者,她以家族为己任没有错,族长说得那些话也没有错。

  但卫明渊此生唯愧对于他的母亲,母亲临死他都没见上一面,他不想侄女将来与他一样,日后活在对家人的自责与内疚当中。

  瞧见三叔伯离去的背影,卫曦音久久回过神来。

  她喃喃道:“无家何有族吗?”

  三叔伯好像与她所想有些不一样,表面看着沉稳、严肃,带有一股肃杀之气,对儿子不假辞色,但心底难得的那处柔情,却全部一股脑给了小谷秋。

  她还以为像三叔伯这样的人,肯定会以家族为重。

  却没想到他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卫曦音何其聪慧,很快明白过来,四叔祖母以及四房众人的死,三叔伯并没有释怀。

  走在前面的卫明渊步伐匆匆,似乎真的急着回去接孩子,他的身影眨眼间消失在前面。

  叔侄女二人难得交心细谈,有些话三叔伯并没有明说,但两人心头都有数。

  她轻敲着手指,仔细回想刚才的谈话。

  半晌,一股莫名的情绪涌上心头。

  那种蕴藏在细微举动中,无言地话语间而表现出来对于晚辈的关切与宽容。

  令她思绪翻涌,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