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古代末世,靠着家底搞基建 第172章

作者:玖菜花叶 标签: 穿越重生

  “五娘怎么过来了?”

  卫曦音向他行礼,“良叔伯,造纸坊可还顺利?”

  卫成良笑道:“挺顺利的,这边才开工两日,主要明镜堂纸张消耗太快,再不加急弄一批出来,坞堡快没纸张用了。”

  关于造纸技术,坞堡有相关记载的书籍,弄起来并不难。

  卫成良得知自己即将担任造纸坊管事,在作坊还在建造的时候,便专门将那些书籍全部找了出来,仔细翻看研究。

  所谓万事开头难,他以为起码得过几日才能将事情理顺。

  谁知过程异常顺利。

  开工第二日,他们就将纸张给顺利造了出来。

  卫曦音也笑道:“那如此便好,日后坞堡能做到自给自足,咱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卫成良打心底认同。

  两人不熟,他又是嘴笨之人,聊了几句后,主动带着人在造纸坊里参观。

  造纸坊建造得中规中矩。

  前院几间屋子里建有巨大的制浆池,因为现在缺水,只有一处制浆池投入使用,其余的暂时空置的。

  另一件加工的屋子里人头攒动。

  不少人站在巨大的凉台前,将竹子、树皮等材料切碎,运出去加水搅拌,进行蒸熟形成混合物。

  作坊不大,一会儿就逛完了。

  卫曦音为了拉近关系,主动提及卫成良才出生不久的孩子。

  “小堂弟满月了吧?侄女时常外出,倒是还没见过,实在是有些失礼。”

  听她提及孩子,卫成良脸上的神情带有‘初为人父’的喜悦,“都是自家人,五娘想看随时去都可以,满月的时候吴伯专门送了礼过来……”

  “对了,得五娘照顾,我那妻妹目前跟随着褚先生做事,人变得稳重不少,内人一直想跟五娘道一声谢……”

  庄书玉目前在研究所做记录官,每月有薪资领,为了给才出生的外甥挣粮食,她每日干劲十足。

  家里人却不知她具体做什么,只知道在跟着褚钰做事,还以为是帮助卫曦音打理一些外面的庶务。

  卫曦音原话还给他,笑道:“都是自家人,何必客气。”

  二人又闲聊了会。

  卫曦音才道:“侄女找廷堂兄还有事,便先去忙了。”

  卫成良不敢耽误她,一路将人送到门口。

  出来后。

  外面烈阳高照,街道上人很少,整个县城显得有些冷清。

  想要恢复以前的繁华,任重道远。

  卫曦音熟门熟路走到兵工厂。

  卫廷格外低调,门外的牌匾仍然写着——铁匠铺。

  门旁的作坊编号,却是一个非常醒目的【壹】字,暗示着这里是第一座落成的作坊。

  里面热闹非凡。

  坞堡的铁匠铺除了留有一名铁匠和三名学徒,帮助干活的人修理工具外,其余的匠人和学徒全部搬了过来。

  门口的人瞧见女郎过来,赶紧进去通知廷郎君。

  卫廷很快迎了出来。

  卫曦音摆了摆手,“又不是外人,廷堂兄干嘛还专门出来迎接。”

  卫廷笑着调侃道:“里面已经全部建好,怕五堂妹迷路,堂兄只好出来迎一迎人。”

  卫曦音:“………”瞧不起谁?

  等走进去,她才明白卫廷为何会这样说。

  兵工厂几乎是两个军营那么大。

  光是前院就十分宽敞。

  十几座熔炉房整齐排列,后面还有各种库房以及不同用途的房屋,一眼望不到头。

  真要她挨个走过去,一间间的找人,非累趴不可。

第242章 藤甲

  外面太热,实在待不住人。

  卫廷领着人,来到他处理庶务的屋子。

  自从兵工厂建好后,他将住处从县衙搬到了这边,两个月以来只回过一次坞堡,他家下人多,缺什么吩咐一声,自然有人将东西送来。

  卫曦音跟随卫廷踏入屋子,俗称书房。

  研究所与营地,仅有一副供人入座的榻与一排旧木架,完全没法与兵工厂的这间屋子相比。

  这间屋子里的陈设,可谓是自灾难发生以来,卫曦音见过最奢侈的。

  房间内宽敞明亮,布局十分精致,书房的中间位置摆放着紫檀木制成的案几,上面文房四宝一应俱全,样样瞧着都价值不菲。

  背后靠墙放有一排排书架和书柜,架子上摆满了古籍典籍,一些空格处还放着花纹十分亮丽的花瓶,以增加书房的雅致氛围。

  更过分的是,四周墙上还挂着许多名家画作。

  整个环境显得十分雅致幽静。

  卫廷解释道:“是家中下人想着我在这边待的时间久,从家里搬过来的东西,我当时忙着清点兵器,三叔祖刚好过来,他吩咐下人布置的。”

  卫曦音:“………”好吧。

  五叔祖有钱,家里用的东西都是好东西,虽然没参观过卫廷的起居室,想来也不会比书房差到哪里去。

  真是人比人,羡慕死个人。

  卫廷从架子上抽出一沓资料,两人在榻上盘腿坐下。

  “这是整个兵工厂的落成布局图,五堂妹看看吧。”卫廷将图纸递给她,“从砌墙开始都是由我亲自盯着,现在有二十个熔炉房,十间大的兵器库,二十间材料库房……”

  卫曦音接过图纸,放在案桌上摊开。她道:“那矿石原料呢?目前可够?”

  卫廷:“暂时够用的,开采矿石的队伍回来过两趟,卫家军找到水源后,现在开启了五个熔炉房在炼制枪头。”

  他倒是想全开,铁匠不够,原材料还在提炼当中。

  卫曦音低头仔细查看图纸,兵工厂很大,除了生产间外,还有制作盔甲、胸甲、护甲的护腕等,以及专门兵器维护保养的地方。

  但现在人员不够,以至于格局弄好了,许多地方都空置着。

  这些只有慢慢来。

  “我过来是想跟堂兄商量,关于三千名卫家军装备配置的事。”

  卫曦音将情况说了,“他们的武器全都需要回炉重铸,还有一些护甲之类的也需要保养。”

  “时间非常急迫,待第二批斥候带回情况,卫家军即将出征。”

  卫廷闻言一愣,“这个天气出征?”

  高温酷暑季,在外稍微站久了人都受不住,何况是打仗?

  要知道坞堡现在可是有制冰方子,凡是在外活动的,全是随身携带小冰壶,戴着遮阳帽,即便这样,仍然有人中暑昏倒,或被强烈的阳光晒伤。

  药材铺每日都要熬制几十上百锅的中药,配黄连、葛根、甘草等中药材,发给外出的部曲与干活的百姓。

  这个时候打仗,在卫廷看来,不是明智之举。

  “没办法的事,待冬季外面同样辛苦,甚至危险性远远超过夏季。”卫曦音也很无奈。

  夏季起码怪物变弱,夜晚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冬季反而更危险,天寒地冻,怪物变强,很难寻到一个供上千人过夜的安全之地。

  卫廷跟着叹了口气,外面生存越来越艰难,不知何时才能结束这吃人的世道。

  “武器回炉的事五堂妹不用操心,这段时间凌堂弟经常过来,我也去营地看过,卫家军的兵器主要分为三种,弓弩、长刀和长矛,族里的兵器库原本有一些存货,现在原材料足够,制作速度很快的。”

  说到这他顿了顿,“主要是护具,士兵的铠甲又笨又沉且不透气,若是穿上他们的铠甲在外行走,很容易中暑。”

  卫曦音秒懂。

  锁子甲制作工序缓慢,三千士兵的护具,打造起来需要不少时间。

  中山国离得近,斥候一来一回要不了多久,时间上已经来不及。

  卫曦音思忖片刻,出声询问道:“堂兄觉得藤甲如何?”

  藤甲重量轻、不怕水、透气性强,她之所有开始没有选择藤甲,是因为上辈子看到某部名著所写的‘火烧藤甲军’,有阴影。

  藤甲的缺点十分明显,怕火、怕油,还必须配盾使用,以遮挡要害。

  最重要的是,沾上丧尸血后一些缝隙处难以清洗,不像锁子甲随便找点东西擦擦就能干净,长期泡水清洗又不耐用,时间久了报废率高。

  开始坞堡的人并不多,不可能所有人天天什么事也不干,光砍伐材料编织藤甲了。

  对比藤甲,锁子甲在对敌还是对付丧尸上,几乎没有短板。

  但现在短时间内无法造出大量的锁子甲,可以暂时用部分藤甲代替,坞堡现在有快两万人,就算分三千人出来制作藤甲,一人负责一具,也要不了多久。

  到时候部分士兵佩戴锁子甲,部分佩戴藤甲,将使用藤甲的士兵打散开来,也不怕遭遇火攻。

  卫廷闻言起身,从架子上抽出一本书籍,他翻开某页递给她,“这本书上有记载,一些贫瘠地蛮兵,物资匮乏,便是用藤甲装备军队。”

  “编织起来不难,但如今高温天气,许多植物枯萎,只有派人去乌鸦山深处砍伐材料来制作。”

  卫曦音接过书籍,大致扫了一眼,书里记载有详细的藤甲制作方式。

  “那事不宜迟,我派人去明镜堂说一声,让叔伯们尽快安排起来。”说着她起身走到门口,打开门招来护卫,将事情吩咐下去。

  书房里摆放有许多冰盆,屋里和屋外完全是两个温度。

  打开门的瞬间,皮肤感受到一股灼烧,浑身的毛孔似乎都遭受到了刺激,灼热的热浪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