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古代末世,靠着家底搞基建 第216章

作者:玖菜花叶 标签: 穿越重生

  “二郎这些日子可有听话?”

  卫琅见姐姐终于有空搭理自己了,不由往前凑,大声回道:“我可听话了!”

  他自从得知姐姐离开没叫他,一直在家闹脾气,但卫暨可不惯着他,每日早晨就让吴伯将他赶去营地。

  不到傍晚不许进家门。

  常鹰每日除了负责坞堡的安防,还得负责带孩子。

  安抚的话语编了一套又一套。

  还是郎君们看不下去,将人弄去了县城那边帮忙。

  那时大家负责的几个作坊刚开工,到处都是忙忙碌碌的身影。

  万事开头难。

  作坊的事情没理顺,郎君们又没经验,叔伯们的态度明确,完全撒手不管。

  郎君们想着二郎力气大,能一个顶俩,正好帮他们搬东西。

  卫琅整日和堂兄们待在一起,忙着忙着就忘了阿姐的事,还是前几日卫家军带着马儿回来,得知阿姐快要归家,他才想起。

  然后又开始闹情绪,每日往山上跑,准备逮着阿姐‘兴师问罪’。

  结果被卫曦音两句话就给哄好了。

  卫曦音不动声色地略过这个话题,开始说起带回来的战马,“阿姐也有一匹马,取名叫不白,等休息一日,明日带你去看看。”

  卫琅很兴奋,上一次这么兴奋还是他当上什长的时候。

  “我也要!阿姐替我选,要选最强壮的马儿!”

  卫曦音自然应下。

  谈话间已经到了家门口。

  吴伯还是老样子,收到消息一直在门口等着,絮絮叨叨地说着家里的事给她听。

  “家里一切安好,现在边境的围墙全部修好了,灵县境内变得很安全,前些日子郎君们建的作坊开工,家主和三族老去了一趟县城那边,在那边待了两日才回来……”

  卫暨以往很少出门,因为不想太引人关注。

  他身为卫氏一族的族长,在坞堡的地位极高。

  那会儿外面的围墙还没全部建好,偶尔会有丧尸流窜进来,他要出趟门把族人和部曲们紧张得不行,片刻不离地跟在他左右。

  试想一下,卫暨在前面走着,后面跟着一长串尾巴。

  除了卫氏的部曲,还有一大堆族人们,那些百姓就算不认识他,想不注意都难。

  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出趟门都能造成轰动。

  久而久之。

  卫暨再也懒得出门。

  还是这些时日边境的围墙修好,卫仲旬过来的时候提了嘴县城那边的情况。

  对于他口中的水泥厂和一些听都没听过的作坊名称,卫暨一时来了兴趣,终于决定过去瞧瞧。

  当然不出意外又一次引起了轰动。

  得知族长要过来视察,郎君们紧张兮兮地连夜将各自负责的作坊打扫一遍,保证自己管理的地盘没有一丝灰尘,力求做到走过后连鞋面都一尘不染!

  他们想着,这样就算有什么不足的地方,等族长看到纤尘不染的作坊,也会知晓他们是有在认真干活的!

  但城里干活的那些百姓却不知。

  见郎君们的态度,还以为族长是个十分整洁爱干净的老人家。

  百姓顿感紧张,纷纷自发出来打扫县城,从头到尾连墙角都不放过,全部清扫一遍,恨不得连墙面都擦到反光为止。

  管理公厨的族人们沉默了会,默默拿起抹布开始擦灶台……

第300章 震撼

  等陈将军和他的士兵,跟随卫凌来到县城安顿。

  他们看到在阳光下一尘不染,比末世前还要干净的县城,又一次被狠狠地震撼到。

  士兵们站在城门前,感到有些手足无措,他们在外杀敌数日,身上满是灰尘,更何况因缺水已经很久没有洗过澡。

  眼前崭新透光的城门,干净整洁的街道,一尘不染的青石板路……

  士兵们迟迟不敢迈开脚进去,生怕将地面给弄脏了。

  卫凌则有些茫然,看到大变样的县城,完全不明白在他们离开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卫凌回过神来,对前锋营的士兵说道:“诸位不必拘礼,之前不是这样的,大家先暂且到军营内休整,我去寻明镜堂的叔伯们。”

  陈将军心想,好你个卫氏,都这个时候了还装,还想骗他们不成。

  他是不会上当的!

  卫凌不知陈将军所想,如何安置这些人他又不懂,得去找叔伯们问问,他嘱咐过后匆匆赶去县衙叫人。

  县城内已经不再像从前那般死气沉沉,毫无人气。

  只见平整的青石板路两旁,一排排作坊起落有致,鳞次栉比,统一的木门前挂有编号,有的门牌匾已然挂上,路上、门外、门内随处可见的人影。

  为各个作坊运送材料的车子,一趟又一趟的经过。

  干旱季节,许多材料不好找,需要部曲护送,走很远很远的路才能找到。

  百姓们原本以为修完墙后活就少了,谁知接下来县城这边就开始招人。

  招工有一定的要求,且每座作坊的要求不一,但好歹是个稳定的活计,大伙儿都怕被换下去,干起活来格外卖力。

  总之,县城里渐渐变得热闹起来。

  卫明宽一直驻扎在县衙,最近县城里好几座作坊开工,他一个人有些忙不过来。几位叔伯见此,又派了一些人过来,县衙如今已经变成了第二个明镜堂。

  卫明泽也待在这边,他嘴上说着不管,但心底还是怕郎君们闯祸,不看着点属实有些不放心。

  此时。

  几名叔伯聚在县衙内。

  围在一起查看织布坊最新织出的一批冬装,统计各个作坊的成品,然后做归库登记,部分放在县城这边的库房内,其余全部运回坞堡。

  除此之外,前些日子回来了百匹战马,当初修建县城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到马儿的存在,所以城内并没有建造马场。

  坞堡倒是有个马场,但灾难发生的时候所有牲畜感染了病毒,之后马场废弃,怕有残留病毒被马儿啃食,根本不敢冒险将其关在那边。

  如今马儿们暂时待在营地里,由营地的部曲负责照料。

  按照卫明宽的意思,还是应该再弄个马场出来,日后需要自行繁育,留在营地的话不太方便,发情期会很容易被训练的部曲惊扰到。

  卫明泽建议道:“冬季快到来,马场还是建在城内稳妥一些,选址偏僻一点,免得人们走动惊扰到马。”

  “北面背阴的位置不是还有一块预留地?”

  其中一位叔伯插嘴说道:“用那块地好了,若是不够,拆一座工坊吧。”

  “工坊建造不易,岂能说拆就拆。”卫明宽摇了摇头,“而且地方肯定不够的,需要建造马厩,保证排水,有足够的场地遛马,日后还要进行繁育。”

  “等五娘过来的时候问问她,再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地。”

  卫凌一路小跑过来,进了县衙大门,见叔伯们都在堂内忙碌,行礼说道:“叔伯们,来了九千中山军,五堂姐让他们到县城休整。”

  卫明泽一惊,“这是借到兵了?”

  “嗯,中山现在还不安定,所以只借了一个营。”卫凌挠了挠脑袋,“人太多了,公厨应该忙不过来,五堂姐只说了划分两个作坊给他们,没说吃饭的问题……”

  一旁的卫明宽却气定神闲,“你堂姐此前就说过这事,安置倒不难,县城有两个公厨,另一座一直空着没启用,正好划分给他们,让他们自行弄食便是。”

  他回到自己案几前坐下,拿出县城地图,“又不是咱们的人,不用做登记,两座的话九千人有些拥挤,就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这三座工坊吧。”

  七十七座工坊有一半以上还空置着,县城别的不多,房子却是管够。

  “稍后派人送些水过去。”

  卫明宽顿了顿,“其实也不用送,县城里不是有两个打水的蓄水池,给他们指路,让他们自行取水好了,咱们现在又不缺水。”

  都奢侈到每天几百桶水浇庄稼了,没必要吝啬这点水。

  中山国过来是给卫氏卖命,自然不能苛刻别人。

  卫凌应下,“哎,那侄儿带他们过去安置。”

  他回来后一直居住在县城这边,对取水点和作坊的路熟,也不用明镜堂的人跟着,一溜烟地就跑了。

  卫明泽不放心,站起身跟在他身后出了门。

  九千前锋营的士兵还站在城外,大伙儿踌躇良久,并没有听从卫凌的意思去营地休息。

  主要将军没动,他们自然不敢动。

  士兵们面面相觑,静静等待着。

  远处又有运输物资的车辆过来,大伙儿默默地移动脚步,将中间的道路让出来。

  等车子进城后。

  陈将军目光深邃地望着城内一尘不染的街道,拍了拍身上的灰。

  士兵们见此恍然大悟,也开始在身上左拍拍右拍拍。

  城外瞬间灰尘满天飞。

  驻守门口的护卫抽了抽嘴角,被漫天的土渣子呛得开始咳嗽。

  卫凌一路小跑回来,见人竟然还在城门口杵着。他略微诧异,“陈将军,你们怎么不进来?”

  陈将军神色平稳,丝毫看不出异常,“无事,凌郎君可问好了?”

  “嗯,还请将军带着人随我来,我带你们下去安置。”

  卫凌转身为他们带路,路上给他们指了取水的位子,“从这条巷子过去,那边是县城用水的地方,现在井水还没上来,打水需要到县城里的蓄水池……”

  陈将军听得很仔细,在得知坞堡不缺水后,他已面无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