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古代末世,靠着家底搞基建 第218章

作者:玖菜花叶 标签: 穿越重生

  九郡(国)之中,只要中山和清河两郡安定,便能吸纳周围州郡人口,同时往外扩张生存地。

  中山国兵马粮草一样不缺,比起坞堡更加轻松,军队起码能比现在保留多一倍。

  说句不好听的话,老王爷别说稳定中山,就是想要控制翼州,完全可以靠军队横扫过去。

  真是可惜了。

  想会这样想,事已发生,于事无补。

  卫曦音将此事抛之脑后,走上前从箱子里拿出做好的成衣。

  卫琅看到漂亮的新衣服,终于找到机会凑上前,一脸期待,“阿姐,我的新衣服?”

  卫曦音觉得好笑,却没搭理他,而是先先将祖父的衣服包好,递给下人,“都是些冬衣,先放柜子里搁好,等天凉了再穿。”

  “是。”下人抱着衣服离开。

  她弯腰又从箱子里挑出一套深蓝的外袍递给吴伯。

  “这是给吴伯的。”

  吴伯受宠若惊地接过,心底十分高兴,“难为五娘想着老奴。”

  卫琅在一旁眼巴巴地盯着,视线从下人抱着离开的衣服上,又移到吴伯手里的外袍,那急切的模样,仿佛在说‘怎么还没到我’。

  卫曦音不再逗他,将两套新衣服递给他,“拿去吧,都是你的,现在可不能穿,要等入冬之后。”

  卫琅一高兴,直接将手里的长缨枪扔了,伸手去接衣服,捧着触感柔软的新衣服,小脸顿时乐开了花,“我知道的!谢谢阿姐!”

  箱子里转眼间只剩下整块的布匹。

  至于那些布匹,卫曦音准备让凝霜给文康做几身衣服。

  小孩长得很快,以往的旧衣服一改再改,已经许久没有穿过新衣服。

  她整日在外忙碌,尺寸不好拿捏,怕自己说得不准确,浪费了这么好的料子,便没让宫人做,将布料带回来让凝霜做也一样。

  说到凝霜,她不由环顾四周,才想到回来还没见到人。

  卫曦音问询道:“吴伯,你有看到凝霜吗?竹编帽应该早就弄好了。”

  吴伯抱着衣服笑道:“那丫头现在当上了小管事,在县城那边的竹编坊忙着呢。”

  凝霜年纪不大,今年才十四,比卫曦音足足小了三岁。

  自从跟随女郎和二郎君回来后,她胆子小不敢出去一直待在坞堡里,女郎整日在外忙碌,顾不上她,她只能自己找事做。

  先是跟着女眷们帮忙缝制护具,后来坞堡的规模日渐壮大,缝制的活计不再缺人,她有段时间很闲,心底觉得有些不安,总觉得主子们都在忙碌,她当丫鬟的却闲着,深怕被人说闲话。

  那时正巧女郎重新给她派了活,帮忙制作竹编帽,她才变得踏实,每日尽心尽力地干活。

  竹编帽是女郎画的样式,只有她最清楚,一过去就受到重用,渐渐开始管理起那边的事务来。

  直到竹编帽全部完成。

  明镜堂决定成立一个竹编坊继续做工,免得下一次需要的时候又要重新招人现做。除了帽子外,作坊还需制作一些竹编的用具,比如竹编的农具,箩 、筐 、篮 、箕等。

  随着人口增多,许多农具稀缺,作坊开工后一直供不应求。

第303章 广平消息

  卫曦音听闻后略感欣慰,“看来小丫头找到自己的事做了。”

  吴伯笑道:“胆子也没从前那般小了,作坊在县城,每日天亮出门,傍晚回来,自个儿都能走个来回。”

  卫曦音颔首:“这是好事,我身边用不着人伺候,她有自己的事做,日子过得充实,等会我去明镜堂说一声,日后凝霜的工粮照发。”

  她抬头看了眼天色,差不多已是未时三刻。

  夏季温高,太阳毒辣。

  午时一般不出门。

  错过时辰,说不定等她过去斥候们都出去当值了,只能扑个空。

  “吴伯你先下去忙吧,我去营地转转。”

  吴伯点头应下,“哎,那你正好过去看看孩子们,学堂下午有武学课,在东南侧营地那边呢。”

  卫曦音正欲离开的背影一顿,她思忖片刻,略微委婉地问道:“文康最近怎样?”

  她可记着离开前曲奇说的话。

  文康今年四岁,是坞堡如今最小的一辈,孩子正到了调皮的年纪,居然将兵器带去课堂上,曲山长碍于家里的两个老人年纪大了,没敢上门提这事。

  她那时候忙着出征中山国,根本顾不上。

  耽搁这么多天,万一孩子顽劣又犯,总不可能让她灰头土脸去跟曲山长认罪吧。

  吴伯不知其意,还以为五娘是关心侄儿学业,乐呵呵地说道:“小郎君可听话,都不需要操心,功课也完成得很好。”

  卫曦音将信将疑地‘嗯’了一声。

  她想起二郎小时候闯了祸,祖父和父亲问起时,吴伯也是这般模样,笑眯眯地随口夸赞。

  所以吴伯说的话要大打折扣!

  好不好,等她见过曲山长便知。

  就像曲奇说的,忙归忙,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能松懈。

  卫曦音出了门,前往营地。

  卫琅兴冲冲地跑去院子放衣服,等出来看见阿姐离开的背影,连忙跑到院子里捡起他的长缨枪,跟着追了出去。

  烈阳刺眼。

  外面的街道上安安静静,瞧不见一个人影。

  坞堡内住着的几乎都是卫氏族人,随着县城那边的工坊陆陆续续开工,白日留在坞堡内的人越来越少,连女眷也瞧不见身影。

  加上此时正值休息期间,无人在外走动。

  卫曦音慢慢地边走边看,其实也没什么可看的,因为家中没人,大多数房屋门窗紧闭。

  两个营地在坞堡大门南侧一左一右,不到片刻功夫便到了。

  卫曦音转头看向身后的小尾巴,板着脸问道:“你的兵呢?你这什长还想不想当了?”

  闹脾气归闹脾气,礼物收了马儿也答应送,现在自然该去干活。

  一直跟着她做什么。

  卫琅见姐姐神色不愉,不由停住脚步后退两步,他睁着一双无辜的大眼,指着营地大门,“阿姐,我没跟着你,这是去营地的路,我的兵都在里面啊。”

  卫曦音一想,好像也是。

  不对,二郎什么时候变聪明了?

  还知道她是嫌有小尾巴一直跟着,拿话堵她。

  未等她多想。

  卫琅怕挨罚,一溜烟地跑进西南侧营地,根本不给她说话的机会。

  卫曦音盯着他跑掉的背影,半晌,若有所思的踏进东南侧营地大门。

  门口值守的护卫见到女郎,立即行礼。

  卫曦音摆了摆手,边往里走边道:“让常鹰先过来见我。”

  营地内同样冷清。

  校场内空空荡荡,四周只有几个零星的护卫在站岗。

  下午是孩子们的武学课,时辰还未到。

  巡视安防的护卫分为三班,除了正在执勤的,多数人在屋子里午休,其余在外面巡视,要到傍晚才回来轮换。

  秦善不在,他刚回来又去了县城那边,找章元彦询问新兵的训练情况。

  卫曦音熟门熟路地来到处理庶务的屋子。

  谁曾想还是扑了个空。

  刚坐下,常鹰已经收到消息赶过来。

  “女郎。”常鹰上前行礼。

  知晓女郎过来,估计是为了广平之事,刚才在外面没来得及提。

  常鹰主动说道:“斥候们都不在,前些日子绎幕县方向发现丧尸潮,事关坞堡安危,属下派斥候出去监察丧尸潮动静,还未归来。”

  此事吴伯倒不知晓。

  发现丧尸潮一般不会向族里公开,一是避免引起恐慌,二是大部队未归,他们无法离开做出清理,只能先派人去观察移动方向,做好安防措施。

  卫曦音听闻后倒是不急,绎幕离得实在太近,丧尸潮的事比较重要,而且三叔伯已经带兵赶过去,斥候想必到时候会跟着一起回来。

  不过该问的还是要问,斥候回来后肯定与常鹰沟通过。

  卫曦音转头看向常鹰,出声询问:“你可知广平的情况如何?”

  “回女郎,斥候按照女郎命令兵分两路抵达广平,一路前往治所广平县,一路前往顾氏坞堡。”顾氏的地理位置位于三县交攘处,在广平的下方。

  常鹰说着说着,神色不由变得严肃,“根据斥候探查回来的情报,广平县已被控制住,县城内发现有翼州军驻扎,人数约一万五,将领是刺史府长史王康胜,未瞧见龚刺史身影……”

  卫曦音闻言整个人顿住。

  龚长骏真死了?

  长史是刺史其下佐官,相当于秘书长的职位,或者是幕僚长。

  身为文官,统帅军队?

  光是这一点就不同寻常。

  “赶往顾氏坞堡的斥候发现,顾氏已经人去楼空,未在境内发现其踪迹。”常鹰继续禀道。

  卫曦音手指在桌沿轻敲,微微眯着眼,“可有发现十方教踪迹?”

  顾氏在十方教的地位明显不低。

  而十方教又与齐王旧部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四舍五入,她合理怀疑,顾氏是否就是齐王旧部之一,亦或者他们是想通过十方教起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