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古代末世,靠着家底搞基建 第242章

作者:玖菜花叶 标签: 穿越重生

  成立司农所是正事,确实耽误不得。

  她只好将四叔伯请进家门,耐心地讨论当中细节,弄到半夜才歇下。

  卫暨和卫仲旬两位长辈,昨日在地宫淘到不少宝贝。

  本来卫暨闲着无聊,只是一时兴起,打算跟着老三出门随意看看,谁知在一堆垃圾里找稀世珍品,还真是一件有趣的事。

  刨半天废品,忽然一件宝贝出现在眼前。

  带来的那种成就感,莫名的让人心情极好。

  一大早,两位长辈约好今日又去地宫转转。

  堆了半个地宫的杂物,一时半会儿还真翻不完,可以每日换个地淘东西。

  卫曦音过来请安,打着哈欠将人送出门,挥了挥手,“祖父、三叔祖,玩开心啊!”

  有事做总比整日闷在家里强。

  远处有部曲小跑过来。

  见女郎正站在门口,连忙出声:“禀女郎,中山国来人了,在外等候求见女郎!”

  过来的士兵先是行礼,带来了一沓信。

  卫曦音看见他从背包里掏出来的厚厚信封,忍不住抽了抽嘴角。

  那些信有元瑜婉写给她的,写给陈将军的,也有卫礼写给她的,写给三房家人的……

  士兵翻找了半天,翻出两封信恭敬地递给她,“殿下命小的们亲手将信交给女郎。”

  卫曦音微微点头,接过后先打开元瑜婉的信。

  信上说中山国的清剿丧尸工作顺利,找到不少幸存者,其中有一些得用的文士,中人县直到此刻,终于有了帮忙处理庶务之人。

  而此前她留下的炸药已经用完,中山眼下正准备收复西边两座县城……

  言下之意,炸药不够,派士兵过来是想运一批炸药回中山。

  对于数量的问题,元瑜婉在信上只字未提,只道诸事请女郎自议。

  卫曦音当然不会拒绝,这是她欠人家的债。

  欠债还小黑球天经地义,分期付款是当初给出去的承诺,不能欺负老实人。

  而卫礼的信内容就很简单,报了平安,说了些琐事,最后说归期大约在十月中旬。

  卫曦音将信折好,和颜悦色道:“诸位路上辛苦,清点小黑球需要时间,将士们先去县城休整,正好陈将军也在那边。”

  两名士兵受宠若惊,连连摆手,“女郎客气,这是小的们应当做的。”

  卫曦音叫来吴伯,让他将卫礼的信送去三房。

  又唤来护卫,将这些士兵领去县城见陈将军。

  等人走了后她才吩咐下去,“去通知兵工厂,准备一百五十颗炸药,速速交给他们。”

  时间紧迫,中山国恐怕等着这批炸药救急。

  没必要强留人。

  等他们见过陈将军,还是速速赶回去好。

  不过多的小黑球确实没有,河间和广平之行所要动用的炸药不少,剩下的继续欠着,等她率兵离开后再让曲奇慢慢还好了。

  到午时。

  章元彦率领队伍返回,贝丘、信成、清阳三县,也宣告清理完毕。

  而他们这支队伍,也是最早一批搬空三座城池的。

  章元彦采用清理一城就洗劫一城的策略,三座城池都在清河郡中间地带,没有丧尸潮,危险性低,亦是最早派百姓过去的地方。

  出去的四支队伍,只剩常鹰还没消息。

  卫曦音却一点都不着急,运输物资的车队带过话回来,常鹰已经率兵离开枣强县,深入到常山郡地界。

  而常山,是他们去往河间郡的必经之路。

  所以自然是趁现在,将该清理的地界清理干净,避免到时上路遭遇大量丧尸。

  卫曦音用完早膳,出门去了明镜堂,询问粮草的准备事宜。

  就这会儿功夫。

  明镜堂已经将成立司农所的告示张贴了出去,分田的事也一并通知附在告示上。

  围墙门口围着不少人在领被褥,长长的队伍一直从围墙门口排到官道上。

  今日前前后后回来不少人,跟随章元彦回来的两千多名士兵,以及参与运粮的百姓………

  人一多,门口边上被围得水泄不通。

  明镜堂过来的人,当着他们面将告示贴在门口的公示栏。

  已经领到被子正准备离开的读书人,因一时好奇围上前查看。

  后面有人不认字,干脆出声喊话:“写的是啥啊,有没有人给我们念念?!”

  站在告示前的几名读书人像是没听见,一脸的精神恍惚,他们不可置信地盯着上面的白纸黑字,害怕是自己没看清,又从头到尾仔细查看了一遍。

  “咋没人吭声啊?!”正在排队的人急死了。

  队伍当中也有人识字,但排了半天队,马上就要轮到他们登记领被子,怎么可能随便跑过去,只得出声喊道:“诸位兄台,别卖关子了,快点说说是什么告示?!”

  几位读书人终于回过神来,意识到确有其事,简直欣喜若狂。

  “是卫氏打算给咱们分田了!”

  他们朝着队伍的人群喊话,“还要成立司农所,招收读书人或懂行的佃农,指导大家在冬季种植冬小麦!”

  此消息一出,排队的人群中立即引起轩然大波。

  多数人连被子都顾不得领了,急急忙忙地往告示栏方向跑。

  “你说的是真的?真要分田了?!”

  民以食为天,土地就是他们的生存来源,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

  “不信你自己看。”

  “我又不识字,哪里看得懂。“

  “有人能给个确切消息不,是真的吗?真要给我们田地?”

  公告栏前顿时围满了人,一时之间你一言我一语的,场面变得十分嘈杂。

  会识字的人正在努力往前挤,“都让让!我看看!”

  而有的人已经挤到前面,大声念道:“是永业田和口分田,永业田只要种植满三年,归个人所有!”

  确认消息无误,大家简直喜不胜收。

  “那是不是要开始搭建冬棚了?”人群中不知是谁吼了一句。

  “上面写着,要等物资全部运完后才开始。”

  “咱们负责运输的三座县城都完了,要等着大家回来后一起吗?”

  “不知道,告示上没说,要不去明镜堂问问?”

  大家一刻都等不及,恨不得能立刻分到田。

  对于司农所的人员招募,一些读书人动了心思,也打算前去试试。

第336章 堂姐妹消息(一)

  明镜堂打算等所有人回来之后,再组织场司农所的招募考试,招揽一些得用的人才。

  分田一事却是可以先按照户籍分发下去。

  所有田地旁都插上木牌,编上编号,不识字的拿相同牌子前去认领,每个人都能分到地。

  百姓们欢天喜地,领到各自的田地,心满意足地出去继续运输物资。

  正当坞堡做好过冬准备,一切都往好的地发展时,其余地界却没有那么好过。

  并州上郡,广衍县。

  县城里的情况很不乐观。

  干旱季节,极度缺水和缺粮。

  卫夕瑶带领百姓走了很远才找到水源,却和其余幸存者们发生了冲突。

  幸存者领头的是当地两大世家,虽然是卫夕瑶先找到的水源,但一群人声称是在他们的地盘上,那水源就该归他们。

  不仅不让卫夕瑶取水,还出手伤人。

  若不是董叔带人及时赶到,甚至想扣下卫夕瑶等人,驱使劳役。

  而卫夕柔当了一辈子的贵人,前半生受家族庇护,嫁人后受夫家护佑,一直生活在内宅里。

  她有毅力和责任,却对许多事情一知半解。

  前期组织百姓抵抗丧尸,靠的是一股豁出去的拼命劲,而后期治理,却是一边摸索前进,一边翻阅各类书籍恶补知识。

  她努力学习,提拔人才,治理县城。

  白日里忙碌,傍晚回来后还要阅读各类兵法、农业,治理御下等。

  整个人肉眼可见的瘦了一大圈。

  董之尧摇了摇头,不得已,只能站出来帮着堂姐妹二人主持大局。

  在他的训练下,民兵队伍开始进行各类体力和武力锻炼,而后分批次出去寻找粮食和水源。

  但灾难发生前,上郡就受灾严重,粮食极少。

  还是董之尧带人冒险去了隔壁县城,攻破一家粮行,寻到一些未被污染的陈粮。

  之后卫夕瑶又苦寻多日,在别处找到水源。

  这才总算撑过干旱的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