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古代末世,靠着家底搞基建 第247章

作者:玖菜花叶 标签: 穿越重生

  王铁怔住。

  他有只眼睛落下了病根,视力模糊看不清物,是当初在清阳县被衙兵打伤……

  过去这么久,他自个儿已经习惯用一只眼睛生活,难为女郎还记得他……

  王铁眼睛湿润,凶巴巴地开口,“我知道了,马上就去。”

  小童吓得脸色苍白,转身就跑。

  王铁径直出了门,默默地跟在他身后,去往药材铺。

  其实这事儿卫曦音早就想安排,她私下曾问过廖医官,但王铁的眼睛受伤太久,廖医官道需要一味药——决明子,当时的坞堡没有。

  这次洗劫整个清河郡,刚好寻到保存完好的明决子,她才想起了这事。

  正好康鸿朗也在,两位医官一同问诊。

  能不能治好总要王铁过去,让医官们看了再说。

  王铁去了药材铺,两位医官仔细检查过后没说什么,只说先用一段药试试。

  用了药后,王铁一只眼睛被包扎得严严实实,又红着另一只眼从药材铺出来。

  他一言不发地去了部曲营地,一见到卫曦音就跪下重重磕了三个响头。

  卫曦音哭笑不得,调侃道:“这么容易感动?不太符合你的长相,我可记得你说过,不屑在女人手下干活的啊。”她故意拖长尾音……

  “属下以前说过的混账话,还请女郎不要往心底去。”王铁一张脸憋得通红,本来想表达一下感谢之情,结果被女郎这么一调侃,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卫曦音摆了摆手,“我知道你想说什么,真要感激我,认真干活就行。”

  “对了,如今部曲增多,岗位略有调整,我已经告知过常鹰,晋升你为百夫长。”

  一同晋升的还有张七、程青、以及卫琅等数人。

  另有三人晋升为千夫长,分别是程秀、严永(跟随卫琅前去巨鹿郡的严百夫长),另有一位姓何的升为千夫长,来自族地部曲,出自东南侧营地。

  随着规模越来越壮大,得用的人越来越多。

  两侧营地依旧没有合并,但已成一体。

  王铁红着一只眼睛道:“是!属下一定认真干活,不负女郎厚望!”

  卫曦音淡淡嗯了一声。

  她扭头对着身后的千夫长、百夫长们说道:“尔等先留在坞堡,等我从河间郡回来,即刻启程前往京都。”

  “是!”

  她又细细嘱咐了一些后续事宜,才转身离开。

  收买人心这事,动动脑子就能做到,何乐而不为。

  出征在即。

  卫曦音从营地回到家,想留在家多陪陪祖父。

  结果……家里没人。

  下人恭敬地说道:“禀女郎,吴总管陪着家主又去了地宫淘宝。”

  卫曦音沉默。

  祖父前几日还因为她要出征心情极差,这才几天时间,玩嗨了都顾不上她了?

  她自个儿回了朝夕院休息。

  外面的事情已经全部安排妥当,正好在家休息一日。

  卫琅很开心,他又升官了,最近一直在帮忙搬运军需物资,他力气大干活也勤快,一个人能顶俩。

  阿姐要是看见他这么能干,说不定以后还会升他官!

  到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用膳。

  卫琅滔滔不绝地向祖父传达他的喜悦,引得一旁的卫文康羡慕不已。

  就这样又过了一日。

  终于到了出征日。

  万名士兵整装待发,推着无数车装备和粮草走出灵县。

  从前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但如今,前方是无数的丧尸怪物,粮草必须待在后方,才能保证安全供应。

第342章 赵氏坞堡(一)

  卫曦音如往常每次出门前所做的事一样,先去主院向祖父请辞。

  一同前去的还有卫琅。

  此次卫琅也要跟去,因为已经答应过孩子,以后去哪都会告知一声,不会再随意丢下他。

  卫暨沉默地坐在上首,看着孩子们这么能干,骄傲的同时又感到心疼,最终只化作一声叹息,“去吧,早点回来。”

  上万的精锐兵马和新式武器,就算将整个河间郡占领都不是难事。

  安全方面他倒不担心,他操心的是之后的事。

  “孙女知晓。”卫曦音心知肚明,却什么都没解释,她心意已决,带着弟弟给祖父磕头后离开。

  去往河间郡的距离其实和中山国差不多,快得话她很快就能回来。

  卫琅跟在姐姐身后,怀里抱着姐弟二人的行李,从坞堡出来后一直在咧着嘴地笑。

  这次出征带上了战马,帮忙托运部分粮草,自然不白和不黑也要跟着去。

  能骑马儿,卫琅超级开心。

  等卫曦音带着弟弟赶到县城,军队已整合完毕,见人来了,两位将军下令出发。

  九千中山军由陈将军和卫明渊率领。

  另一千名卫家军和两百名部曲则由秦善率领,跟着卫曦音。

  军队运送的物资车足足有好几千辆,每个士兵身上还背着一个背包,是县城竹编坊出品的双肩包,里面装的极为占地的厚被褥。

  不仅轻便不碍事,还能为物资车节约空间,就是这会儿背着有点热……

  去往广平需要经过河间郡,大部队不会分开。

  卫曦音打算直接给赵氏来一出‘大军压境’,以最快速度逼迫赵氏出兵……或出粮。

  简单又粗暴,明晃晃的威胁。

  这就是她想用的阳谋。

  在绝对实力面前,阴谋诡计根本使不上。

  “河间赵氏与卫氏情况一致,嫡系年轻有为一辈在外任官,事发时都不在族里。”晚间休息,卫明渊过来向侄女说起赵氏情况。

  大家族都是如此。

  出身名门望族,迟早要走上仕途。

  卫明渊淡声道:“他们的族长赵昱倒是在族里,已年过半百,不知是否还活着。”

  卫曦音颔首:“祖父跟我提过,赵昱此人仕途不顺,早早退回家族接手庶务。”

  赵昱到底是平庸了些,论心机手腕比不上其余人。

  他父亲从中书令退下后,赵氏被清河卫氏打压得太狠,赵昱连着两次政绩考核都被评为中等。

  达到上可升补官,评定为下下的则解任,中等只有等待机会,却迟迟无法再进一步。

  赵昱心态直接炸裂,这时老父亲病重的消息传来,他赶回家不久老赵公病逝,想到要丁忧三年,便干脆直接辞官,继承族长之位留在家族打理庶务。

  卫明渊道:“能在这世道稳定家族,不是靠一人之力能做到,赵氏的能人不少。”

  他是有意提醒侄女,切勿轻敌。

  与卫氏不同的是,赵氏子弟想要出头,竞争极为激烈。

  家中男人三妻四妾是常事,庶子和庶女一大堆。

  但资源只有那么多。

  除了嫡系,其余在家不受宠的孩子,什么都要靠自己去争,你若稍微平庸了些,立马会被其余人取代……

  可谓是十分残酷。

  赵昱和他的那些兄弟们相比,赢在投了个好胎。

  自古嫡庶有别,嫡系子孙不仅有父族,背后还有其母族撑腰。

  人家赢在起跑线上,有父母两族扶持,早早地定品入仕,笑看底下的庶子们,为了争夺一个定品机会斗得你死我活。

  这种情况想也不用想。

  在嫡系全都在外的特殊时期,家族能够稳定,绝对是有人在其中出了大力,说不定就是哪一房的庶子们。

  要知道赵氏可没武官,只有当年赵昱的父亲当中书令时,留下的两千部曲名额。

  这事他们还应该感谢卫氏。

  本来部曲名额在赵昱父亲告老还乡后,就该降至一千人,却因为遇上卫暨上奏连贬数名赵氏子弟。

  人是贬了,皇帝深懂御下之道,为了安抚赵氏,就没提这事儿。

  所以这十几年来,赵氏一直还养着两千部曲。

  世家大族缺钱吗?

  不,缺的是面子。

  两千部曲就是皇帝给的体面!

  “赵氏的旁系庶子们能干,深知人力重要,劫持漕粮,积极收纳人口,建立防御墙,同样不可小觑。”

  卫明渊扭头望向不远处的卫凌和卫琅,堂兄弟俩正围在一起喂马。

  只见卫琅兴奋地手舞足蹈,拉着堂兄分享自己的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