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古代末世,靠着家底搞基建 第249章

作者:玖菜花叶 标签: 穿越重生

  二房的宅邸极大。

  赵永谦却居住在外院一处偏僻的小院里。

  院子位于西边,房子光线不太好,原本仅有一间正房,两间耳房。

  后来在他到了成亲年龄,由长房出面做主,让嫡母在旁给加盖了两间小屋子。

  父母在,不分家。

  赵永谦已经住惯了这里,明知现在整座宅院都空着,有更多更大的院子可以选择,却懒得搬离。

  他和堂弟边走边聊,很快到家门口。

  妻子孙氏以及五岁女儿在家。

  听到门口传来动静,得知丈夫平安归来,孙氏连忙起身迎到门口。

  “夫君这趟可有遇到危险?”孙氏想接过他手里的包袱。

  “还好。”赵永谦摆了摆手,“东西沉,我自己拿。”

  孙氏讪讪地收回手。

  两人一前一后走进正屋。

  五岁的女儿看见父亲回来,非常开心地扑过来,“阿爹!”

  赵永谦笑着躲开,“阿爹身上脏,晚点再抱你。”

  “夫君稍等,妾这就去烧水。”孙氏见此急忙说道。

  没有提前收到消息,家里未做准备。

  才刚进屋,孙氏又转身退了出去,脚步匆忙地进入东厨生火。

  赵永谦收敛笑意,见此叹了口气。

  孙氏出自广平孙家,是家中庶女。

  亲事由嫡母做主,父亲同意,他哪有什么话语权,只能按照长辈的想法行事,将人娶进门。

  身为庶女,大概原先在家的日子同样不好过,养成了她怯弱、无主见的性格。

  嫡母称其上不得台面,经常无故刁难,嫁过来后跟着他吃了不少苦。

  这让赵永谦起了怜悯之心。

  大约是因为同病相怜吧,他渐渐地接受了这个妻子。

  赵永谦没纳妾心思,即使孙氏进门这么久,只生了一个女儿,让他在外遭到不少嘲笑,他依旧没有改变主意。

  孙氏这性子真让新人进了门,还不得被人欺负死。

  烧好了水,赵永谦起身走进浴房。

  孙氏将换洗衣物找回来,然后又急急忙忙地钻进厨房,忙着做晚饭。

  丈夫在家族的地位渐高,现在族里有什么好东西都会送一份过来。

  但赵永谦不发话,孙氏不敢收,包括族里送来的下人。

  二房倒是还活着一群下人,以往逢高踩低,对待夫妻俩面上恭敬背后看轻,经常阳奉阴违,阴阳怪气的。

  如今那群人却争相恐后地想进入小院伺候。

  赵永谦一个不用,将人全部打发出去干活修墙。

  “大嫂在家吗?”一群小娘子来到小院门口,出声朝里喊道。

  见到孙氏从厨房出来,四五位小娘子一脸趋奉地走进院子里,行礼道:“听闻大哥回来,妹妹们过来给兄长和嫂子请安。”

  这些小娘子都是家中庶女,父亲升迁调任,并未将所有妾室和子女带上。

  一些不怎么受宠的妾室子女,全都被嫡母打发回了族地。

  美齐曰:代其尽孝,侍奉家中长辈。

  她们居住在二房后院,如今要仰仗着庶兄生活,得知庶兄归家,急忙收拾一番赶了过来。

  深怕慢了一步,给兄长留下不好印象。

  孙氏已经习惯了她们隔三差五地过来,正准备说话。

  赵永谦洗完澡,从浴房出来。

  看到院子里这么多人,微微蹙眉。

  小娘子们立即屈膝行礼,“大哥。”

  赵永谦见她们打扮整齐,头上珠钗具全,眉头越皱越紧,“你们整日都待在家里?”

  小娘子们不知大哥为何会这样问,面面相觑片刻,忐忑回道:“是。”

  族人们还保持着传统思想,认为家中女孩就该待在后院操持家务,现在粮食充足,又不是养不起这群小娘子们。

  赵氏女即便是庶女,亦是贵女,没必要出去抛头露面。

  赵令锋等几位管理庶务的叔伯,懒得跟族人们吵。

  加上部分叔伯也是赞成族人观点,家中小娘子们手无缚鸡之力,出去说不定添乱帮倒忙,老实待在家里得了。

  而赵永谦时常在外忙碌,每次回家天都黑了,他居住在前院,与后院相隔甚远,极少与家中庶妹们相处。

  天黑后不允许随意走动,这是规矩。

  小娘子们白日倒是经常过来请安,却每次都扑了个空。

  今日好不容易收到消息,庶兄难得在白日里归家,一群人才赶忙过来。

  但见庶兄的表情……她们根本不知做错了什么,一时之间惶惶不安地紧攥着裙角,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赵永谦最终什么也没说。

  “无事,你们先回去歇着吧。”留在这里,难不成还要孙氏伺候她们不成?

  “是,妹妹们告退。”小娘子们深怕会惹庶兄不高兴,撤得非常快。

  赵永谦叹了口气,在家陪了会女儿,直到用过晚膳才再一次出门。

  天色渐晚。

  附近干活的人陆陆续续回来。

  赵氏坞堡如今容纳近万人,坞堡里住不下,在外建造有围墙,内里修建土屋。

  但这么多人里,老弱妇孺、孩童等就占了三成,另四千组建起来的民兵队伍。

  民兵此前大多数都是佃农,素质参差不齐,需要由幸存的部曲带着进行长时间训练,而后出去寻找物资、清理怪物、领地巡视等,并不参与建造工作。

  因此,可支配的劳动力根本不够。

  土屋时断时续修了半年,最近才完工。

  紧接着开始做过冬准备,寻找棉被,砍伐木材……

  至于药材,他们不缺,甚至库存非常丰富。

  赵氏从一开始就救下了杏林康家,康家世代行医,春季时率领百姓上山采药,为赵氏囤积了不少药材。

  赵令锋见到赵永谦,忧心地问起自家儿子,“永晋和你同一时间出去,浮水县比平利县还要近一些,人怎么还没回来……”

  浮水县靠近常山郡,与莫县中间隔了两座县城。

  赵令锋担心儿子是不是出了什么意外。

  要不说是父子连心?

  浮水县界碑处。

  此时的赵永晋双手被人套上麻绳,腰间传来拉扯感,正被一群士兵押在路上。

第345章 赵氏坞堡(四)

  身后的民兵待遇相同。

  一群人如同被拴在绳子上的蚂蚱,由一条极粗的麻绳将所有人串联在一起。

  抓住他们的是一支装备齐全的正规军队……

  就在半个时辰前。

  赵永晋刚清理完浮水县。

  出来一个多月,他归心似箭,率领大家准备连夜赶路返回坞堡。

  附近的怪物已被清理干净,夜晚赶路并不危险。

  正好大伙儿都想早点回去,并没有人反对,当即收拾好东西离开。

  结果人刚走到界碑处,几千名士兵忽然从四面八方出现,将人团团围住。

  他们甚至都没反应过来,就已踏入包围圈。

  “投降者不杀!”

  那些士兵行动间训练有素,齐刷刷亮出兵器。

  赵永晋当即脸色大变。

  他一眼认出,士兵身上穿着的是中山国军队服饰,不由心下大骇。

  中山国为何会跑到河间郡来?!

  他们想干什么?

  未等他整理出思绪,士兵再次高声喊话:“投降者不杀!”

  赵永晋感到一阵紧张,他面色苍白地打量着对面领头之人。

  那是一名极为年轻的将领。

  看起来与他年岁相当,站在最前面,一言不发地也正在打量他。

  已是瓮中之鳖,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