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古代末世,靠着家底搞基建 第263章

作者:玖菜花叶 标签: 穿越重生

  章元彦此时心乱如麻,脑子如同一团浆糊,白着脸发问,“女郎和六郎君,都如此肯定龚刺史他……他不在了?”

  龚六郎不像卫曦音,他无所顾忌,淡声说道:“这不是明摆着的事,三叔若在,有那么多的翼州军,他早就出兵平定附近郡县,救援翼州各地,怎会时隔一年毫无动静。”

  夜幕之下。

  三人站在外面的空地上。

  四周漆黑一片。

  护卫小声请示之后,在附近点燃火把,微弱的光亮在夜空中颤动,照亮周围一片区域。

  在龚淳说完那番话后,气氛变得诡异的安静。

  火焰投射出阴影在三人的脸上跳动,照亮了脸庞轮廓。

  章元彦嘴唇微微抖动,似乎想要出声说些什么,却无法反驳。

  他其实内心早已接受了这个事实,只是没有亲眼看到,一直不愿承认,期盼能有一个奇迹,万一龚刺史还活着………

  卫曦音不想将人逼得太狠,她轻咳一声,开口道:“章大人不必现在做决定,等收到广平消息再不迟。”

  “到时一切明朗,真相如何自然会知晓。”先给他打个预防针罢了。

  钓过鱼的都懂,收线要缓慢平稳,不能与水面平行,也不能扬得过高。

  这样上钩的鱼儿,才不会因为激烈挣扎而跑掉。

  卫曦音走远了些,叫来那名千夫长,低声细细嘱咐了些后续事宜。

  千夫长仔细聆听,认真记下,时不时点头附和几声。

  等卫曦音再走回来时,章元彦已经离开,只有龚淳还留在原地。

  她冲着龚淳颔首,“多谢六郎君帮忙说话。”

  “女郎敲打的时机刚刚好。”

  龚六郎道,“与其担心章元彦随时会反水,不如开诚布公的明言,他只是愚忠,优柔寡断了些,需要外力推一把才能下定决心。”

  卫曦音点头认同,但……

  “时机不时机的,倒是六郎君谬赞,主要这会儿不说,明日就走了。”

  走之前,总要将一些事说清楚。

  章元彦为坞堡做了不少事,不仅交出粮仓供给卫氏族人和清河郡百姓,还勤勤恳恳地帮着他们训练新兵部曲。

  他对那些部曲有教导之恩,对坞堡有恩。

  亦是一名好官。

  就怕他一时糊涂,做出对坞堡不利之事。

  按照三叔伯的性子,肯定不会手下留情。

  “天色不早,我先进去了。”卫曦音不等他答话,挥挥手,转身往赵氏坞堡走去。

  本来还想劝龚淳今晚再好生与章元彦说叨说叨,但一想到他那性子,还是算了。

  不使劲往别人伤口上撒盐都算好的。

  明明龚长骏是他亲三叔,结果他表现得还不如章元彦一个下属难过。

  守在坞堡门口的民兵等了半晌,终于瞧见人回来。

  待女郎进入后,坞堡的吊桥才缓缓下降。

  卫曦音回了赵氏为她安排的宅院。

  一进去,便见卫明渊身躯笔直地立在廊下,像是专门在等她。

  卫曦音走上前行礼,“三叔伯。”

  她这么晚回来,卫明渊却什么都没问。

  侄女回去后,恐怕就要启程赶往京都。

  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不知能不能找到人,前路渺茫,前途未卜,就算她能干,又怎能不让人担心。

  他低沉着嗓音问道:“二郎去了饶安县,五娘回去……可要带上他?”

  卫曦音点头,“自然要带上,二郎有一身武艺,能够自保,有我在旁看着他会很听话。”

  以建造军营为借口让卫琅去饶安县,也是怕弟弟口无遮拦。

  他没什么心眼,不是那群赵氏儿郎对手,在赵氏坞堡里三言两语就能被人套出话来。

  而去往平利县还需几日路程,回程的事她已交代给外面的千夫长,二郎他们有马,骑马很快会追上来。

  卫曦音掏出制冰方子交给三叔伯,她将需要告知的事一并说了。

  “侄女答应赵氏三日后给方子。”

  “三叔伯可留意一下康家,冬季气温骤降,挑选两名康家人随军是不错的选择。”

  她微微垂眸,再次行礼,缓缓道:“有三叔伯在,侄女没什么操心的,明日侄女去往平利县后会直接返回清河郡,到时就不过来和三叔伯道别了。”

  卫明渊接过方子,闻言后沉默许久,心情忽然变得十分沉重。

  既是一种担忧和牵挂,又是一种无奈和理解。

  他情绪极少外露,面容始终沉稳坚毅,眉宇间却紧皱成一团。

  卫曦音想了想,声音平稳地说道:“三叔伯不必担心我,这是我自己的决定,人生莫忘父母恩,不管眼下的京都,是龙潭虎穴也好,刀山火海也罢,总要去闯一闯。”

  她等这一日已经等了许久。

  卫明渊能理解,他缓缓伸出手臂,轻轻地拍了拍侄女肩膀,声音低沉,“去吧,叔伯相信你能保护好自己。”

  他收回手,转身大步离开。

  卫曦音望着三叔伯离开的背影,心绪起伏,待在原地好半晌,才默默地走回房间。

第363章 离开和埋伏

  卫曦音和中山军要离开的消息,并没有提前通知赵氏族人。

  等到一切准备妥当,赵永谦等人才收到消息。

  自从见到卫女郎后,赵氏族人们惊叹卫氏女的心思缜密,多谋善断,原本的守旧派思想已在悄然发生改变。

  经过商量,他们一致决定,摒弃旧礼,让家中的小娘子们出来做事。

  不说能有卫女郎风采,起码能学一些东西。

  当然,他们心底期盼着,万一家里的小娘子就有几个聪明的,日后能有卫女郎一半胆识,能为家族撑起半边天,那对于整个宗族来讲都是好事。

  不和卫女郎比,但可以和卫氏的其余小娘子比嘛。

  他们赵氏女,哪里比清河卫氏的差了!

  赵令深带着人过来送别。

  “女郎这么匆忙,倒是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送行宴都没来得及准备……”实则赵氏族人巴不得他们赶紧离开。

  卫曦音含笑道:“世伯客气,不需要这些虚礼的,送行宴什么的,留着下次一样的。”

  身后的赵氏族人呼吸一滞。

  下次?

  还有下次!

  哦对,不少人反应过来,中山军的大本营就在河间郡内,粮食还没运完,木材还在准备,当然有可能还有下次。

  他们并不知晓卫曦音打算返回清河郡,还以为她是赶去饶安县。

  一群人顿时高兴不起来了。

  卫曦音见此心情颇好,世间的悲喜果然不相通,她笑着与赵氏族人们客套周旋。

  一行人簇拥着人来到坞堡外。

  外面的中山军厉兵秣马,整装待发。

  数千辆粮车装得满满当当,已停至在官道上,队形紧密有序,声势浩大,带给人极强的压迫感。

  卫明渊与陈将军已等候在外。

  赵令深又急忙带着人上前与两位将军见礼告别。

  众人没做耽误,寒暄之后扬声启程。

  庞大的军队开始移动,推着粮车缓缓前行,所过之处,扬起漫天的尘土。

  赵氏族人们站在坞堡外,目送着中山军远去。

  他们高兴的太早,人没走完,外面驻扎地还留有一千士兵,卫女郎美其名曰,留下交接余下剩余粮草。

  卫曦音跟随军队前行一段路,直到离开赵氏坞堡范围,在一处分叉口停下。

  她向三叔伯深深行了一礼,“侄女带着人走了,愿叔伯旗开得胜,平安归来。”

  卫明渊沉默良久,终于微微点头。

  该说的都已说过,侄女心中有数,再说便是说教,而不是嘱咐了。

  卫曦音又与陈将军行礼,“广平之事就麻烦陈将军了。”

  离别是一件伤感的事,卫曦音没有犹豫,故作潇洒地挥了挥手,和龚淳带着卫氏部曲转道岔口,前去平利县接人。

  陈将军见此深深叹了口气,也不知下次再与卫女郎见面是何时。

  军队经过短暂停留后,重新启程。

  两路人马分道扬镳,渐行渐远……

  ………

  无边的大地上,一片荒芜凋落,寸草不生,树木焦黄,大地裂开的裂纹洒满了沙尘。

  整个旱季,太阳烤焦了一切生命痕迹。

  卫曦音带走一批药材,和此前分配好的两百颗小黑球,以及路上所需口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