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古代末世,靠着家底搞基建 第285章

作者:玖菜花叶 标签: 穿越重生

第390章 赶路与局势(三)

  蒋巡道:“至于京都消息,殿下若不想派人探查,到时可以问问弘农县之人。”

  两方离得如此近,弘农县的那些人没道理不去探查京都消息。

  成安王眉头紧蹙,“弘农县如今主事的是谁?”

  “这要问问对面河东军了。”另一名谋士肖成道。

  谁叫他们来得晚。

  眼下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清楚,成安王又下令不可轻举妄动,只能等待拿到粮食后再进行信息交换。

  弘农县以东,另一头的大帐内。

  成安王等人口中的两位年轻郎君正临危而坐,同样在讨论对面的成安军。

  “阿兄,皇叔拿到粮食后真会撤兵?”说话的年轻郎君长得明眸皓齿,唇红齿白,一双灵动大眼乌溜溜的转动。

  正是女扮男装的河东翁主——元瑾。

  “此时相安无事,但我怕到时皇叔嫌粮食太少,咱们回去有一段路需要同行,万一皇叔再转头打我们的主意该如何是好?”

  现在的粮食多珍贵啊。

  他们人少,明显不是成安军的对手。

  皇叔真想半路动手,不一定能护住到手的粮食。

  元景无奈地看着妹妹,“粮食都还没拿到,你操心得太早了。”

  两人龙凤双胎,不仅长得极像,连名字读音都相同。

  “不过你说得也有道理,防人之心不可无,若能顺利拿到粮食,干脆驻扎在附近,等开春回去也行。”

  此举有利也有弊。

  这会儿才入冬,往后怪物只会越来越强,冬季赶路实在太危险。

  就是不知皇叔是如何作想,万一到时也不走了,那可以尝试与皇叔打好关系,试着冬季暂时同盟,一同抵御怪物和敌人。

  而驻扎在此的弊端也很明显,不远千里打司州粮仓的军队不止他们,就怕在这待得越久,来得人越多,甚至有可能遇到京都之人。

  到时还得免费帮里面的那群人驻守城外。

  成安王还算好说话,两军能够相安无事驻扎在此。

  就怕后来之人具有野心,除了粮食外,还想要人,到时不得不开战。

  元景和成安王一样,没有大志向,并不想搭理京都那些破事。

  一年前京都的存亡或许关乎着天下安危,但现在,皇帝是生是死已经不重要了,如何保证自己人活下来才是首要。

  说他们自私也好,趋利也罢。

  元景唤来帐外亲卫,“弘农县还未有消息传出?”

  “禀殿下,未曾。”亲卫恭敬回道。

  元景眉头紧锁,派出的使者已经进去三日,一直没有出来,难不成被人给扣下了?

  根据此前探子回报。

  如今的司州粮仓被三大世家把持,若是他们愿意给粮,那还好说,不愿意的话,到时不得不用强了。

  想到此。

  元景回到案前,洋洋洒洒写下一封长信,派亲卫送去成安王营地。

  两方军营离得不远,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南。

  成安王收到信后一目十行看完,与两位谋士商量一番后,很快同意他的话。

  附近怪物早被当地清理干净。

  两军各派出一队兵马,到弘农县城门下叫阵,一同向城内施压。

  明眼人一看便能明白处境,外面两方军队已达成同盟。

  隔壁的华阴县早已收到大军压境消息。

  为了守卫粮仓,司州所有幸存者举家搬迁,都聚集在附近三城内。

  春季和夏季,他们赶跑了一批又一批打粮仓主意的人。

  后肃清干净附近怪物,做好过冬准备。

  本来以往冬季寒冷,大家可以高枕无忧,谁知偏偏这时,两支藩王军队率兵赶到。

  “可笑!实属可笑!以进京救驾为由出兵,却赖在粮仓附近不走,深怕我等不明白其用意!”

  “要战便战!粮食吃一点少一点,天灾没有消失前,所有人都依靠着粮仓活命,真要将粮食交出去了,那往后几年若是还不能种出粮食,咱们到那时去哪里找粮!”

  “河东国便罢了,徐州离翼州粮仓更近,成安王不去翼州,偏要选择更远的司州粮仓,想着我们好欺负不成?!”

  一行人聚在屋子内,对着两名藩王骂骂咧咧。

  “弘农县还未传来消息?难道他们是想交出粮食?”

  其中一人豁然起身,“不行!赶紧去信过去,我等早已达成协议,粮仓是咱们三家族共同驻守,岂能让他们擅自做主!”

  坐在下首的一名男子态度散漫,“说的那么轻松,呵,要战便战?”

  他嗤笑道,“据斥候禀报,成安军两万余,河东军一万三千余名兵力,且携带有重型武器,三大世家民兵加幸存的司州军才多少人?”

  “两军若达成同盟,诸位有多少把握能赢?”

  一直默不作声的几人附和,“不错,能千里迢迢赶来,怕是缺粮狠了,他们定有背水一战的决心,士气不可挡,就怕最后两败俱伤,司州死伤惨重,还得被迫交出粮仓。”

  到那时就没谈判的余地了。

  为了抚恤亡兵,成安王和河东王定会狮子大开口。

  开始怒骂的那群人瞬间转头瞪着说话几人,“不战便开始唱衰?既然你们龚氏这么大方,那干脆将你们那份粮食拿出来给他们!”

  龚棕丝毫不生气,不急不缓地说道:“诸位未免太急了些,弘农县粮仓现在被大军包围,我等无可奈何,那为何就不能围魏救赵,将这祸水引向京都?”

  屋内的气氛一滞。

  京都的消息各家心底都清楚,去年冬季已全部沦陷,皇帝隶属驻扎在城外的两支大营,在灾难发生第一时间赶去救驾。

  进去便有去无回。

  整座城宛如巨大的蛊场,逃出来的人极少。

  众人那时自身难保,反应过来后,只敢派出斥候蹲守在京都附近,抓住逃出来的幸存者审问,以及探查各方势力消息。

  要知道京都权贵云集,几乎都是十三州各大宗族嫡系一脉,司州各家在京的嫡系也不少。

  倘若外面各地的局势能控制住,上京寻人或救驾的各路人马想必不少。

  到那时,挨着京都边上的司州将成为众矢之的,他们不得不提早铺路,进行防范。

  加上司州粮仓位于五大粮仓之首。

  三大当地世家同样死伤惨重,综合考虑之下,选择同进退,一同守卫粮仓,抵御敌人和怪物。

第391章 赶路与局势(四)

  几方人马心思各异。

  成安王和元氏兄妹达成一致,各自营地做好战前部署。

  而弘农县还在努力与两军周旋,身侧两县——华阴和卢氏,派兵赶往弘农县支援。

  殊不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更大的危机已悄然来临……

  此时。

  兵少马少的卫曦音,苦逼的拖着数量惊人的物资车,还在艰难爬山。

  一行人化身成莫得感情的赶路机器。

  白日赶路,夜晚寻找避风地短暂休息。

  一到夜晚时,众人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更别提闲谈交流。

  连一向精力充沛的卫琅这时也蔫了。

  他不止要爬山赶路,还要帮忙拉车、抬车、喂马……

  每日阿姐一下令休整,卫琅动都不想动一下,干完饭倒头秒睡。

  外面的气温越来越低。

  厚厚的积雪覆盖成片的山林,潮湿的环境,令一些生命力顽强的植被开始冒出尖头,整片大地经过干旱洗礼,终于瞧见一抹抹绿植。

  山路湿滑,厚重的积雪让人举步维艰,最后不得已,几乎所有人都在帮忙推车。

  这便是出门太晚的后果。

  但卫氏前期太过艰难,起家太晚。

  整个翼州境内,翼州军动机不明,不参与救援,唯一兵强马壮的中山国又陷入内乱,还有十方教和广平顾氏这些神经病在………

  卫氏为了自家大本营着想,不得不先平翼州,派兵清剿广平。

  而中山军兵分两路,分别驻守家园和听从卫氏出兵。

  元瑜婉履行承诺,自家境内都未平已在帮忙清扫翼州,又出人又出力的。

  这也导致了卫曦音根本无法再次开口要兵。

  到底是别人的军队,她进京寻亲是私事,又不是救驾。

  而且真要带着军队入京,到时骑虎难下,她不想管,中山军会不会听她的还不一定。

  晚上休息时。

  “这会儿已经十一月中旬了吧?”卫曦音一边啃着梆硬的饼,一边不确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