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古代末世,靠着家底搞基建 第51章

作者:玖菜花叶 标签: 穿越重生

  祖父总说不急,要一步一步来,但现在这种情况,她哪里等得下去。

  卫曦音立刻出地宫去了营地。

  路面的积雪无人清理后,越积越深,渐渐末过小腿,行走起来颇为吃力。

  褚钰这段时间都待在这里,日夜对着两只丧尸,也不知是否已经习惯了,面对一屋子的腐臭味,他现在已经能在丧尸跟前,面不改色地啃饼。

  见到女郎过来,他正好吃完手中的饼,行礼道:“女郎。”

  外面实在太冷,卫曦音也懒得客套,直言道:“过来是想与先生商量,之前的计划。”

  为了取得章元彦信任,扩张与救援只怕要同时进行,而冬季之后还要去粮仓运粮,有些准备必须提前做好。

  想到这些她眉头紧蹙。

  铁匠铺现在根本忙不过来,护甲制作的进程又提了上来,还需炼制钢、制作弩车等一系列工作。

  不仅如此,他们能用的人少,东南侧营地一百六十名部曲,她手下仅有六十余人,再算上那些翼州军,全部加起来也不到三百人。

  可不就全指望着铁匠铺的那些装备。

  “果然人少难办事啊。”卫曦音不由长叹道。

  褚钰轻哼一声,“女郎当初设立竹牌赈济制度,不就是想招安那些百姓加入部曲,现在是时候收网了。”

  竹牌只有十次用餐天数,那些百姓吃不饱也饿不死。

  开始可能还能忍受,一旦时间久了,每日处于饥饿之中,难免会有胆子大的,为了温饱另谋出路。

  特别女郎还故意让第九区、第十区的百姓挨着那些部曲们居住,拐过通道就是第八区部曲居住地,两边对比明显,女郎的用意不言而喻。

  “总要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加入,卫氏部曲需要的是忠心。”卫曦音没否认,褚钰能看出来很正常。

  那些百姓素质不齐又贪生怕死,不逼到一定份上,又岂会安心为坞堡卖命。

  她扭头对着门口的护卫吩咐道:“让两位统领过来一趟。”

  秦善与常鹰很快赶来。

  一行人移到隔壁干净的室内谈话。

  卫曦音将从地宫带出来的地图摊开,搁于案上,直入正题,“坞堡需要扩张,那就需要先确定扩张范围。”

  “扩张地必须做到自给自足,可开辟新田、挖掘野菜、饲养牲畜,解决坞堡的民生问题。”她手指在地图上轻点,“另外,铁匠铺的矿石原料一直在消耗,五叔祖名下的那两座矿山也得圈定进来。”

  常鹰盯着地图瞧了好一会,瞠目结舌地说道:“那得圈多大的范围。”

  五太爷的矿山在地图两端一左一右,有一座完全超过清河郡范围。

  卫曦音道:“不可能一步到位,只是先划分出区域,一步步对外扩张。”

  秦善难得开口,“依属下来看,乌鸦山就符合女郎的要求,山峰连绵,内部资源丰富,我等之前走山路,便发现内部几乎看不到丧尸身影,至半山腰往上都没被污染。”

  乌鸦山地势陡峭,重峦叠嶂,山路狭窄,山间溪水潺潺,内部资源极其丰富,唯一的弊端就是这座山实在太大了。

  山的这面是灵县,往北沿途贝丘、绎幕、再至东武,往南至厝县延伸到安平郡。

  而山的背面便是巨鹿郡,也是褚钰的家乡。

  若真将乌鸦山拿下,那女郎可就坐实了乌鸦山龙虎寨大当家的身份。

第71章 挪窝

  卫曦音闻言颔首道:“与我所想一致,之后还需去粮仓运粮,往北贝丘、绎幕、再至东武,这三个地方必须率先拿下,清理沿途丧尸,为运粮开辟安全通道。”

  当然,她说的这个拿下是指山路以及沿途村庄,凭他们目前的人数与实力,她还不至于自大到敢与三座城池直面开战。

  那些城池加起来,少说也有几十万的丧尸,目前已知东武城破,而他们去运粮时来回都避开了绎幕与贝丘,不知其情况。

  褚钰这才开口:“女郎想如何圈定?”

  “设安全区域,建立高墙阻挡丧尸,乌鸦山太大,可先凭借目前所需圈定灵县范围。”这就意味着他们首先需要清理灵县境内丧尸。

  修建高墙需要大量人手,运送材料以及警戒周围,部曲们还需跟着去粮仓运粮。

  总得来说还是那句话,人手根本不够!

  褚钰思忖片刻,看向案几上的地图,“灵县辖内四十六个大大小小的村庄,坞堡处于南面,紧挨安平郡,女郎可由南往北慢慢扩张,寻找幸存的百姓,让他们加入到建造当中。”

  “乌鸦山沿途山脚先一步清理干净,开辟一条运粮通道,此事由前去运粮的部曲执行为好。”他微眯着眼,“女郎现在只圈灵县境内的话,背面从半山腰开始设立高墙即可。”

  即使这样,工程量也十分巨大。

  特别是灵县目前不知情况如何,那一城丧尸是极大的危害。

  卫曦音颔首道:“那我先让瓦匠出具图纸,标出确切范围。”

  万事俱备后,便只等冬季过去。

  这般的恶劣天气,也不知外面有多少百姓能够活下来。

  离开时,卫曦音让常鹰派人去明镜堂,写封告示征召部曲,贴在去往公厨的必经之路。

  之前救助的村民与永宁县内的百姓,加起来好几百人,看看这下收网能招上来多少部曲。

  ……

  谢芮安原本居住在地宫的第十区。

  这里与第九区相通,过去仅隔一条通道便是坞堡部曲所居住的第八区,位置离火道口较远,温度较低,好在之前明镜堂给每人发了床厚被子,勉强能应付。

  环境不算好,却比危机四伏的外面好太多了,安全感十足。

  谢芮安感到很满足,她之前因为参与建造公厨得了一块竹牌,可抵十日餐食。存放在秦统领的那两袋粮食,也被她拿去明镜堂换成了五块竹牌,再加上每月下发的一块,完全够自己吃喝。

  但她一个半大的‘少年’,独自一人又身揣巨款,难免会被一些有心之人盯上。

  土屋没有门,仅有一扇竹帘。

  谢芮安每次只要一离开,回来就发现自己的土屋有被人翻动过的痕迹。

  坞堡内规矩森严,大家怕被赶出去,不敢明面上闹事,但一些小偷小摸的行为,只要明镜堂没有抓到人,任何人也没办法。

  她只得小心谨慎,低调行事,随时进出都将所有竹牌揣在身上。

  今日,谢芮安在公厨遇到了二郎君,他正苦着张脸坐在案前在抄写家规,身旁还有好几个下人盯着。

  在公厨抄写家规,过往的人们都忍不住瞟上一眼,知道这是卫氏的郎君,也无人敢上前打扰。

  听那些先来的百姓说,守在二郎君旁的老者是卫氏族长家的总管,在坞堡里十分有地位。

  谢芮安心生一计,走上前给二郎君请安。

  她问道:“二郎君可还记得小的?”

  卫琅抬起头打量她两眼,放下笔,嘟着嘴,“你谁啊?”他还有好多没抄呢,阿姐实在太狠心了。

  谢芮安老实回道:“之前在昌兰村,小的与郎君见过,是女郎带着小的来坞堡的。”

  卫琅听她提起阿姐,转动着自己那不聪明的脑瓜子,思考了半天,恍然大悟道:“是你啊,你怎么长胖了?”

  谢芮安:“………”大概坞堡的伙食好吧。

  还未等她开口,卫琅又说道:“你别打扰我了,我还要抄家规呢,阿姐说不抄完不准休息。”

  说着卫琅重新拿起笔,继续在纸上抄写。

  谢芮安忍不住瞧了一眼,抄好的纸张被放置在一旁,那黑黢黢的一团墨如同鬼画符,愣是看不出一点笔画轮廓。

  她忍不住抽了抽嘴角,想了想再次开口:“小的是想求二郎君一件事。”

  卫琅有些不耐烦了,用手指着她,一脸委屈地对着身旁的老人道:“吴伯你管管他,我要是抄不完,等会儿阿姐再罚我,你得作证。”

  吴伯这才将目光从二郎君身上移开,女郎说了,二郎君就算是鬼画符,也必须画够十遍。

  吴伯打量着眼前的小小少年,语气和蔼地问道:“小郎君可是遇到什么事?与我老人家说也是一样。”

  谢芮安闻言鼻子一酸,自从母亲去世后,已经很久没人用这样的语气和她说话了。

  “老伯伯,我想换个地住。”她原本想和二郎君套关系,再让二郎君吩咐身旁的下人为她换地。

  但被老人家这么一问,一时没忍住,脱口而出说了出来。

  吴伯什么也没问,点头道:“懂了,小郎君先回去吧。”

  谢芮安忙向老人家道谢,告退离开。

  到未时,明镜堂便来人通知她挪窝。

  说是换地,其实也就是从第十区换到了第九区,但她这个位置紧挨着东南侧营地部曲,随时都有护卫进出。

  谢芮安新家隔壁便是许老二一家,王氏见她一个半大的孩子独自一人生活,不免起了怜悯之心,热心肠地帮她铺床收拾。

  王氏一家三口算是过得极好,从家里带出不少粮食吃食,许老二又有手艺在身,现在在公厨帮忙做活,每月可得一块杨木牌,一家子算是不愁吃喝。

  谢芮安见此松了口气,连连道谢。

  她人小嘴甜,没过半天就跟左右邻居混熟,晚膳见王氏他们要去公厨,想着自己竹牌够用,便跟着他们一起前往用膳。

  顺着石梯往上直达公厨,今日却不知怎么了,门口围着一大群人,有些不去公厨用膳的百姓也都来了。

  大伙儿围着公厨的门口,盯着上面新贴的告示,愣是没一个识字的。

  “芮安啊,你不是识字吗,给我们念念这上面写的啥啊。”有当初一起做活的百姓,见到谢芮安便朝她喊道。

  众人闻言,顿时都将视线看向她。

  谢芮安见此,只得挤到最前面,帮大家看看到底是个啥。

  待看到告示上面的内容,她瞳孔猛地一缩。

第72章 征召令

  冬季结束后,卫氏坞堡将对灵县境内展开清理,扩张生存地,救援幸存百姓。

  现发布征召令:

  「征召部曲,每月一块松木牌,领二斗粮食。」

  「征召铁匠及学徒,铁匠待遇与部曲同等,学徒领一块松木牌无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