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古代末世,靠着家底搞基建 第62章

作者:玖菜花叶 标签: 穿越重生

第87章 有诈

  名册由常鹰收着,他闻言立刻将名册递给卫明泽。

  卫曦音道:“七叔伯只安顿那群高邑的流民便行,俘虏就让他们待在营地里,方便看管。”

  卫明泽神色复杂,他已经从回来的护卫那里得知,五娘居然押了清阳衙兵回来。

  族长听闻后没反对,他也不好说什么,便点头应道:“那行,我先下去查查还有多少空屋子。”

  这批回来了两拨百姓,总共四百多人,现在坞堡里的人口已经达到两千。

  随着人越来越多,地方渐渐不够,实在不行只能让两边巷子的下人,先搬进主家居住,把房子腾出来。

  短时间内外面的房屋修不起来,至少要等所有围墙建立,才能动手造房,加上现在正值春播,得尽快将第一批新田开垦出来,种上应季的大豆和蔬菜。

  现在坞堡里,除却一些老弱孩童,人人都非常忙碌。

  公厨里的人要准备上千人口的饭食,每日天还未亮就得起床生火煮饭。

  有百名卫氏族人正在山上开垦田地,女眷们负责挑选纯度好、发芽率高的菜种,进行淘洗,浸种催芽。

  最先一批菜种,已经被种在各自家中院子里。

  另一头。

  章元彦回来将人交给明镜堂后,立刻去找龚六郎。

  他迫不及待拿出信,“六郎君您看看,这是中山翁主截取的羽檄,我已经看过,是刺史大人的亲笔信。”

  章元彦的忠心毋庸置疑,得知广平情况不妙,他恨不得立刻带着人过去。

  龚六郎微微有些诧异,眼前的信件,信封上插鸟羽以示紧急,显然是一封军事文书。

  没想到他们出去一趟,不仅碰到中山翁主,居然还拿到了龚长骏的文书。

  他接过信,打开。

  “女郎说这信有些怪异之处……”章元彦想了想,还是对他说道。

  龚六郎飞速将信看完,没吭声,他低头思忖良久,又细细将信再读了一遍。

  如此反复好几次,他才道:“这不是我三叔写的。”

  “不可能!”章元彦脸色立刻变了,下意识反驳,“刺史大人的笔迹,我怎么不认识,更何况这上面还有刺史印信!”

  龚六郎淡淡道:“嗯,模仿笔迹的那人是个高手,连你也能骗过去。”

  “你都能上当,更何况是其他人?”他指着信道,“笔迹能模仿,语境却不能,我三叔那人说话行事,不会如此草率,更不会将区区顾氏放在眼里。”

  广平顾氏与清河卫氏不同。

  一个已经没落的世家门阀,又与龚家没丝毫关系,龚长骏为人心高气傲,且注重自身利益,就算要召集翼州境内所有军队,也只会以自己利益为先。

  “至于模仿笔迹之人为何有刺史印信,要么是仿制,要么……”龚六郎深深看了他一眼,“我那三叔已经凶多吉少,印信才会落入他人之手。”

  章元彦闻言脸色苍白,无所适从,“那……那这封信是何目的?”

  龚六郎道:“显而易见,想要军队,等翼州军赶往广平,找不到三叔也不会立刻离开,还会帮忙清理附近怪物,到时候只要扯个慌说龚刺史失踪或是身亡。”

  他叹了口气,“你猜,翼州军到那时该何去何从?”

  翼州还真是藏龙卧虎,此事恐怕与顾氏脱不了干系。

  顾氏要军队想做什么?

  难道是想趁乱造反?

  还有信中提到的顾氏坞堡被攻破,此话真假难辨,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封信不怀好意。

  章元彦的身躯摇摇欲坠,龚六郎的话直白又具有可信度,加上之前女郎已经提到过这封信的不寻常。

  希望破灭。

  他沉浸在悲痛之中,心底有不好的预感,恐怕龚刺史凶多吉少。

  龚六郎见他灰白着脸色,缓和了语气,“大人要知轻重,广平万万不能去,现在得帮助卫氏尽快稳定灵县,清理清河郡怪物,等这边局势稳定后,再去救援也不迟。”

  到时候有卫氏在,不管广平顾氏要做什么,卫氏好不容易稳定了局面,不会看着翼州乱起。

  卫女郎与龚长骏素不相识,都能看出这封信的问题所在,身为局中人的章元彦,生性耿直缺乏心眼,偏偏就是看不透险恶用心。

  章元彦此时心乱如麻,理智告诉他六郎君说的是对的,但培养出来的忠心,岂能因为三言两语动摇,不确定龚刺史生死,他就算在坞堡里待着,也无法心安。

  “大人不妨想想,好不容易活下来的那六十名翼州军,广平距离此地甚远,难道大人为成全心中大义,就要牺牲他们的性命?”龚六郎再下一剂猛药。

  章元彦怔住,低垂着脑袋久久不语。

  ………

  卫曦音带着弟弟回了老宅。

  祖父正站在院中,盯着下人们播种蔬菜,墙角那些没有被丧尸血污染过的地方,原本的造景被全部拆除,放上盆景,在盆景中翻土种植。

  “祖父!”卫琅欢快地朝着祖父奔去。

  这次他可是光明正大跟着姐姐出去的。

  卫曦音跟着走过去行礼,她抬头瞧了眼,祖父的脸色好了不少,身子骨也不似在地宫之中虚弱,她终于放下心来。

  卫暨见孙女、孙子平安归来,他想起龚六郎之前说那番话,面色不显,欣慰道:“不错,出去一趟还长胖了。”

  卫琅挺起胸脯,“祖父您看,孙儿还长高了。”

  卫暨微微点头,“确实,比去年高出一截。”

  卫琅闻言心底美滋滋的,他现在比阿姐都要高一点了。

  卫曦音瞧着正在墙角忙碌的下人,好奇问道:“这是在种什么菜?”

  “回女郎,是豆角和葵菜,葵菜四季能种,对生长环境不挑,所以明镜堂对族人下发的菜种子基本都是葵菜。”下人忙回道。

  卫曦音道:“那多久才能收获?”

  “葵菜快,一个月左右就能采摘,豆角要慢些,四到五月,现在坞堡里的菜种子不多,只能先种几样试试。”

  一旁的吴伯也道:“慢是慢了点,但现在春季山上有不少野菜,郎君们在山上开垦土地,顺便摘了许多野菜回来,还有许多新挖的笋。”

  随着春季来到,公厨的伙食肉眼可见的好起来,众人时隔五月,终于吃上新鲜的蔬菜。

第88章 吃得苦中苦

  到酉时,下人去公厨端回晚膳。

  避免有人钻漏洞偷拿公厨粮食,明镜堂有规定,所有食物皆不能带离公厨,需在公厨内食用。

  当然,这些规矩不适用于长辈。

  这是在他们自家的坞堡里,族长与三族老,是族里如今辈分最高的人,又是家族的主心骨,小辈们定得规矩,自然不敢将他们包含进去。

  特别是族长与三族老病好才没多久,族人们挂念着两位长辈的身体,他们的餐食有专门的厨子进行烹煮,用的都是上好的细粮。

  卫曦音与卫琅托祖父的福,晚膳在家吃的,时隔几月,终于在桌上看见有绿色蔬菜。

  笋片炒腌肉,荠菜炒蛋,单炒蕨菜。

  这顿饭可谓十分丰盛,菜用豆油炒制,色泽油亮,看着十分有食欲。

  而这豆油,还是卫曦音小时候吃不惯清汤寡水的饭食,弄出来的东西。

  这时卫曦音才发现少了个人,不由问道:“怎么不见文康?”

  卫暨道:“跟着坞堡的孩子们待在一处玩,刚派下人去寻,说是已经在公厨吃过了。”

  卫琅大口干饭,狼吞虎咽,添饭时抽空说道:“阿姐,好好吃啊。”

  卫曦音瞧着有点心酸,在一旁给他夹菜,“慢点吃,别噎着。”

  食不言是基本礼仪。

  卫暨见此并没怪罪,他叹了口气,将最后几片笋夹到孙女碗里。如今世道艰难,卫氏身为簪缨世族,孙辈们生来锦衣玉食,何曾连吃顿野菜都如此欢喜。

  用完膳后,想着姐弟二人舟车劳顿,卫暨便让他们下去休息,不用留在主院陪着。

  卫曦音也没推辞,回了自己的朝夕院。

  一夜无梦。

  第二日一大早,卫曦音给祖父请安后便出了门。

  如今坞堡内生机勃勃,十分忙碌,天刚亮,护卫们率先走出坞堡,清理夜晚游荡到附近的丧尸。

  待外面安全后,人们开始陆陆续续地走出坞堡,负责继续挖土建筑高墙。

  在用土筑墙时,要先将土加水闷湿,在墙的两侧用木板或木椽,作为挡土的夹板,再用夯打土,把土打坚实,两个人抬夯,砸土,叫做夯土。

  这种建筑方式的好处是可就地取材,工艺简单,速度非常快。

  至于为什么需要上山采石,石块是用于干砌垫在墙脚,以防下雨天被洪水浸泡倒塌。

  而坞堡周围的那一片,围墙必须先建好,从门口延伸到山脚,日后形成上山的安全通道,到时候若是再收纳幸存者,坞堡要是住不下,也可直接在外搭棚。

  卫曦音到底是起晚了,等她过去时,被告知郎君们早就出门上山了。

  郎君们这些日子跟着族人在山上开辟新田,一个月下来才刚开辟了几十亩,加上山上地势不平,土质等各种问题,需要老农帮忙寻找合适的地。

  但昨日卫曦音回来后,明镜堂那边就将运粮之事安排了下去,早就通知他们今日不用上山。

  她微微诧异,问道:“不是说好今日要出去运粮,怎么又去山上了?”

  运粮这事不能耽误,早点运完粮食,才能将人力全部集中在高墙的建设当中。

  “回女郎,小的也不知。”下人忙回道。

  卫曦音无奈,带着一队护卫直接出门,打算去山里看看情况,顺便给褚·阴阳怪气·钰顺顺毛。

  从坞堡到山脚,不到二里地。

  沿途的单面高墙已经砌好,高六米,只等另一边高墙建好,围起来后形成封闭的安全通道。

  相当于以坞堡为中心,四面建立围墙,将几百亩的祖田全部围在其中,围墙再设立一道正门,门外的小路两边各竖起高墙,一直通往上山的小路。

  这样日后上山十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