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重生升职记(月光蓝莲) 第167章

作者:月光蓝莲 标签: 穿越重生

  皇子大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尤其是这一次政治因素格外的浓厚,更是半点都不能出错,好在时间还十分充裕各部门也井然有序的在准备着。

  等着皇上在畅春园住够去塞外时, 诺敏和胤禌都没有跟着去, 倒是胤祦和胤祓被皇上拧走了,非但胤祦和胤祓被皇上点名,胤禔、胤祉、胤禛、胤祺、胤佑、胤禟和胤祥也都被皇上点名, 留着京城的只有太子胤礽和八阿哥胤禩, 这倒是让人嗅到了一丝不对劲。

  果然,没过多久在去塞外途中的皇上便下旨,裁减中央各机构官员,虽然绝大多数裁减的都是主事、员外郎、主事等等小官, 但偏偏就是这些小官其实才是整个部门运转起来的中间力量,皇上一口气裁剪了一百二十七人,着实引发了很大的动荡,大家都怕自己是下一个被裁减掉的人。

  这种裁减和之前纳兰明珠那种罢官夺官不同,即便是没有了再做官员的可能,而更让人有些暗自心惊胆战的是,这些人很多都和太子胤礽大阿哥胤禔四阿哥胤祉有关,皇上是不是已经对底下的皇子开始起戒心了?

  谁也不知道。

  虽然中枪的绝大多数都和太子胤礽大阿哥胤禔四阿哥胤祉有关,但诺敏这里还有胤祺胤禟胤祥那边也有好几个,唯一毫发无损的可能就只有才开始在拉拢人的八阿哥胤禩。

  怪不得皇上会留下八阿哥胤禩,原来如此。

  只是现在在皇上眼里安分守己的儿子,未来可是让皇上都心惊胆战,也不知道他当时有没有后悔。反正诺敏是不相信,在一废太子前八阿哥胤禩的总总举动皇上一点都不知道。

  皇上有没有后悔那是上辈子和未来的事情,诺敏忙着准备胤禌大婚的事情。

  许是因为这一次自己的儿子大婚,庶妃苏氏也罕见的走出了房门,时不时的就在诺敏这里来候着打听胤禌大婚的准备事宜。

  诺敏是能理解庶妃苏氏的这种行为,但从某种程度上讲庶妃苏氏这样的行为还当真让诺敏有些不舒服,这不单单是庶妃苏氏不信任自己的表现,还因为之前八阿哥胤禩的额捏卫氏也是如此做派,最后可是成功的坑了惠妃母子一把。

  虽然心里有些不舒服,但诺敏也没赶走庶妃苏氏,更没有对胤禌大婚的事情偷工减料,甚至于在皇上从塞外回来,大婚进入倒计时后诺敏还给了胤禌一个盒子。

  >

  子。

  “额捏,这是……”十一阿哥胤禌满脸疑惑的接过了诺敏给他的盒子,在诺敏的示意下打了开来,定眼一瞧,急促的呼吸声响起,十一阿哥胤禌瞬间抬头有些不敢相信的看向诺敏“这是额捏给我的?”

  那可是一张张的银票呀,目测至少几十张,不少于几万两银子。

  诺敏一脸慈爱的看着十一阿哥胤禌“马上就要大婚了,你也算是长大成家立业。我知道自从皇上下旨指婚后,皇宫内外都有人说闲话,不过是一群嫉妒之人你别在意。不过那些话里有一句还是说得很对,你也算是大男人了怎么能用媳妇的嫁妆养家,皇上那里也不知道多久才会再给你们分爵,这是五万两银子和两个庄子两个铺子,你也别推辞,你叫我这么多年的‘额捏’,我这个额捏也不能白当不是?”

  “额捏……”十一阿哥胤禌很是感动,眼眶都红了起来。

  很多事情都是不自己亲身经历恐怕没人会相信,太子胤礽按理说他平时的吃穿用度完全能和皇上相比甚至于有些地方还超出的皇上的待遇,可他依然默认索额图贪污,这不是人性的劣根,而是他手上没现银,要是不贪污平时不说收买人,就是打赏人都囊中羞涩。大阿哥胤禔能过得滋润,还不是因为有惠妃等人的暗中贴补。

  同样的别看十一阿哥胤禌是皇子,上面还有贵妃这个养母照着,内务府的奴才不敢欺压以次充好,但作为没什么前途的皇子没多少人依附孝敬,生母苏氏位分低家世不行没法补贴他,十一阿哥胤禌的经济情况也不咋的。

  说句不好听的话,现在让十一阿哥胤禌那五百两现银出来,恐怕都是难于上青天。

  这五万两银子对于胤禌而言完全是一笔巨款,更不要说还有两个庄子和铺子,这可是能持续生钱的好东西。

  但有过上辈子的经历的诺敏却对此心知肚明,要知道上辈子胤裪可是有苏麻喇姑的遗产继承,万琉哈氏一家也比苏家有钱多了,可胤裪的日子过得还是紧巴巴的,最后被雍正逼的用自己嫡福晋的嫁妆还债,就更不要说基本上没外快可捞的胤禌。

  “我给你这个不单单是因为你叫我额捏,也是因为最近我听你三哥说除了你们兄弟外其他皇子或多或少都在国库借了银子,国库的银子可不是无主之物,有借那就必要还,要是没到必要的时候最好还是别去借国库的银子。”诺敏叮嘱道。

  国库的银子都被大臣借走,借去享乐,借去结党营私,借去收买人。那等着天灾人祸的时候,朝廷拿什么去救济灾民去镇压反抗,底下的贫苦人民不可能乖乖的坐在那里等死,他们最后肯定会走上造反这一条路,因为这样还有个活路的盼头。

  上辈子胤禛登基后成了抄家皇帝,让诺敏说就现在这情况等着胤祦上位后也得来一次才行,不然恐怕大清要提前GG。

  胤禌点头应道:“额捏放心,我明白。”

第346章 全母子情

  五万两银子再加上两个庄子两个铺子, 只要十一阿哥胤禌不要去想那些大权在握的事情,只要他稍微经营一下, 只是当“闲王”能活得非常滋润, 连国库的银子也不用去借。

  虽然养了十一阿哥胤禌一场,可在诺敏的心里她和胤禌之间始终都有隔阂在, 像是当“冤大头”一样给他银子庄子铺子, 除了全母子情外, 也是因为如今自己的亲生儿子胤祦坐镇户部, 到了康熙末年这追讨国库银子的事情必然会发生, 谁也阻止不了。

  而到时候首当其中的不是太子胤礽也不是大阿哥胤禔, 而是胤祦的两个兄弟, 九阿哥胤祓和十一阿哥胤禌, 胤祓那里别说他现在有钱不会去借国库银子,就是没钱真去借了到时候他没法还钱自己和胤祦也会自掏腰包给他还上。

  但胤禌就完全不一样了,他只是诺敏的养子, 无论是胤祦还是诺敏都未必会给他还钱, 还了自己心里不舒服,不还胤禌心情不舒服。而且以上辈子胤裪的经历来看,像胤禌这种未来没有了希望的皇子, 来钱的路子很少, 也没多少人巴结孝敬,多数都是坐吃山空,借了国库的银子根本不可能还上。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胤裪到了雍正的时候会那么积极的钻营,还主动去沾染了争夺龙椅之事, 可以说有很大原因是因为之前被雍正追讨国债给穷怕了,当时他都被逼着变卖嫡福晋嫁妆,这年头只有权王权臣才能坐在家里银子都能自动送上门来。

  与其以后为难,让彼此之间起了隔阂,诺敏干脆在现在就掐断根源。

  现在南边东西贸易越发的红火,就连宗室王爷和皇子的目光也逐渐从茶盐丝绸里转移到了海贸上面,可惜这些人关注的时间太晚而且也不怎么懂行,不是被忽悠就是被直接踢了出去。

  虽然中原这边的生丝、丝织品、瓷器、茶叶、棉布、砂糖、瓷器等等东西,搁在西方都是被人追捧的最红火的商品,可纵观整个中原历史,没有哪一个王朝真正的从国家层面上和西方贸易。

  但数据是不会说假话的,在康熙四十七年—康熙五十一年间,英人每年对华出口商品值仅5千镑,而出口白银则高达5万镑。从18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白银占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大清输出货值的九成。

  康熙三十九年—乾隆十八年间,英属东印度公司共有178艘船前往大清贸易。据史书上的明确记载其中的65艘船共载709万两白银,算起来每船平均携带白银10万两。若以10万两作为178艘英船每船携银的平均数,在这五十多年里,英船共运1944万两白银到大清。而在其后的近十年里,英国运往大清的白银更是成倍的往上翻,最高一度达到一年运了245万两白银,当然那是乾隆五十七年的事情。

  但是当时和大清贸易的可不止英国,还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日本等等包含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而且交易的对象也不只是白银,还有黄金、香料、珠宝等等很多值钱珍贵的东西,足可以想象当时和西方的贸易有多么的赚

  么的赚钱。

  那这些白银都进了国库吗?

  作为这辈子成功插手进洋十三行的幕后之人,诺敏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没有!

  甚至于连百分之一都没有,而且其中还算了税收的。

  那这些银子都去哪里了?

  绝大多数都被洋十三行的人给吞了!

  当然这个说法也不怎么对,因为虽然吞银子的表面上是这些人,但得到银子的却不止这些人,因为洋十三行的人要维持这么大的盘子也要分出去利益,不但要打点好当地官员,还要往京城权贵送银子,另外了底下的人尤其是打手管事之类的也不能亏待,花出去的银子也是如流水一般。

  可这么大一笔银子哪怕就是自己留下一成,几年后也可以说是富可敌国。

  这么大的利润,让底下的商户官员做出欺瞒皇上的事情,完全是可以预料的。

  儒家一直在喊“不可与民争利”。

  可只要稍微去看看历史就会发现,儒家从古至今背后都一直有商户的资助,连孔子珍贵圣人都收了子贡这个商人为徒,还称之为瑚琏之器,号孔门十哲。

  拿人钱财与人消灾。

  自然文人要对当权者说要重农抑商,可实际上去翻史书考据的话,这些喊的最凶的人其身不是大地主就是背后有由商人转变为大地主的人做金主。

  在自己的儿子登上皇位之前,诺敏是不打算戳破这事的,毕竟即便是到了晚年皇上心软导致朝政混乱国库也没多少银子,但军队却一直把控在皇上手里的。

  君不见上辈子雍正皇帝当了抄家皇帝,虽然舆论各种的批判,可真起兵造反的一个也没有,到时候大权在握那些人就是砧板上的鱼想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

  所以诺敏不敢现在就把这事说出来,毕竟真要是未来不是自己的儿子登上帝位,至少她还有另外一条路走——跑去国外称王称霸,而不像上辈子那样只能束手就擒。

  诺敏现在不敢说富可敌国,毕竟赚回来的银子也是要上下打点,还要预留一部分作为储备金,就算是纯利润诺敏也是要和万琉哈氏一族分。但五万两银子和两个庄子两个铺子,对于现在的她而言也只能算是九牛一毛,给十一阿哥胤禌就算花钱买平安,好歹这比上香给佛祖强些,还能听个响。

  哪怕就是后面胤禌背叛了诺敏母子,可只要有这事在,胤禌肯定会被背上恶名。不得不说其实诺敏干出这么有些让人觉得“冤大头”的事情,也是因为受了庶妃苏氏的刺激,她可不想重蹈惠妃母子的覆辙。

  到底十一阿哥胤禌也是一个皇子呀,理论上说他没有继承皇位的可能,但实际而言他还可以当权王可以搞事,可以在背后捅诺敏母子一刀。

第347章 借事报复

  虽然在忙着养子胤禌大婚之事, 但诺敏对于朝堂上的事情还是格外注意,荒草这一次提前结束北巡回来, 是因为京城发生了一起大案!

  顺天乡试发榜以后, 中榜名单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因为上面把朝廷高官的子弟尽列前茅, 部院大臣数十人的孩子也都取中, 而寒门子弟却没几个。

  这事原本在发榜的时候就有人闹了起来, 不过碍于有很多人得利, 所以被人压了下去, 再说最初那些人也就只嚷嚷而已拿不出什么证据来, 凡事至少表面上得讲究证据。

  皇上知道这事不?

  他是知道的。

  但就算被古人认为是最公正的科举, 其实也不乏走后门作弊的情况, 只是给了寒门农家子弟一条出路相对而言公平而已。

  皇上最初只是以为是几个落榜士子喝了马尿脑子一抽,大声嚷嚷起来发泄一下没有中举的失落而已,这种事情每年科举后都能看见。

  所以皇上根本就没理会这事, 该干嘛干嘛, 却没有想到下面的人看见皇上这副态度气焰更加的嚣张,公然把那些闹事的士子抓了起来给了处罚,然后这事就闹大了。

  有的考生写成文章张贴的街市上, 揭露考官不念寒士之苦, 利欲薰心,趋炎附势,把朝廷高官的子弟尽列前茅,部院大臣数十人的孩子也都取中, 不问文章优劣,只问给多少贿赂钱。

  结果,满汉富豪大室一片欢腾。文章中还列举了大学士王熙、李天馥,尚书熊一潇,左都御史蒋宏道,湖广巡抚年遐龄等子孙通贿中举的情形。这次乡试的正副考官是修撰李蟠、编修姜宸英,于是便有“老姜全无辣气,小李大有甜头”的传言在民间散布。

  这事闹大了,御史不能继续当睁眼瞎,于是在皇上为此回京后,才有江南道御史鹿祐疏参李蟠、姜宸英等纵恣行私。

  皇上是用亲身经历感受过这些汉人对科举的重视,很多人不知道,牛逼逼的科举在大势已成后曾经被废过一次,而且不是因为战争原因。

  这人就是以前的皇上,或者说是当时的满洲贵族人,他们想一辈子都做人上人,像明朝印/度那样固封阶级,贵族永远是贵族,贫民永远是贫民。所以以八股文“空疏无用,实于政事无涉”,在康熙二年让皇上下旨废止科举。但是鉴于当时反废力量强大,各部官上书恢复科举,为了顾全大局,只能又恢复科举。

  当时皇上虽然还小,也没有亲政掌权,但对于这事还是记忆犹新的,当时可是整个汉人都不满,国家迅速的震荡起来,于是只能恢复科举。

  因此在这事闹大后,皇上很能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回京后顺着御史参奏的事情往下走,命复试后对李蟠等严加议处,并且下旨顺天府的乡试重新复试,并由他亲自审阅。

  这些命令一出后,立马就削减了京城士子心中的怒火,只眼巴巴的看着盯着皇上的处决,并且苦读起来。

  p; 然而这些人却没有看见这事下面的种种暗潮涌动……

  诺敏上辈子之所以知道这事,也是因为这事闹大了,还扯到了四阿哥胤祉身上,原本因为图海而得到了不少文人的支持,但却因为这件事情四阿哥胤祉在文人里面的名声臭了不少,很多人都远离疏远了四阿哥胤祉。

  接着又是八阿哥胤禩横空出世,于是……哪怕是后面二废太子,四阿哥胤祉也只能落得一个去修书的下场,再也没有了上位的可能,即便是太子二废后他已经能算是长子。

  说实在的诺敏上辈子是没想明白这事咋就让四阿哥胤祉完蛋了?

  当时她娘家孩子内务府儿子也没上朝议政,所以没多少外面的消息来源,自然更不用说这种针对皇子阿哥的阴谋诡计更是无从知晓。

  都说是九子夺嫡,但以诺敏的眼光来看,胤祉就一直是一个逗比。

  说他不对皇权热衷,上辈子他还是铁杆的太/子/党成员了却阴了太子胤礽一把,导致太子和皇上离心。

  说他热衷于争权夺势,像胤禔、胤禩、胤禛、胤祯那至于后面的胤禄、胤礼等阿哥,都有明确的被史书所记载下来的他们为了夺嫡做了什么事情,但胤祉却没有。

  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明确的对龙椅那位子发出过真正的冲锋,反而经常搞些让人瞠目结舌让人怀疑他智商的事情来,比如庶妃母孝期剃发。

  因此诺敏以前才会觉得胤祉遗传了荣妃的双重模式,时不时精明,时不时愚蠢。不然完全没办法解释这事,总感觉胤祉身上的勇气值,是一段一段的,勇气值满状态的时候精明得可怕,勇气值用完后就蠢到极点。

  过了几天诺敏招来胤祦询问这事,才明白其中的问题所在。

  此次中举的人里很多人背后都和四阿哥胤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是曾经一些人还参加过四阿哥胤祉举办的文人花宴,再加上有些人的推波助澜,于是……

  而这其中也少不了太子胤礽对其的打压,之前在皇上亲征噶尔丹发生的事情太子胤礽可没忘,太子胤礽可是一个记仇的小心眼。

  顺天乡试一事因为皇上特别的关注,所以下面的人动作很快,的确是有问题,在加上有心人的算计,这事查到最后竟然扯到了四阿哥胤祉身上,然后……然后皇上自然不了了之了,儿子他舍不得处罚,大臣也一样,除了到考官的几个倒霉鬼,以及没有真正才学的人外,就没几个人倒霉。

  至于那些之前被抓起来受罚的学子,打都打了,你还想做什么,无罪释放你就不错了,难不成还要朝廷官府认错不成?

  这就是皇上特有的和稀泥大法。

  所以别鄙视八阿哥胤禩,觉得他脑残为了夺嫡对大臣和稀泥,日后上位还不知道到底谁把持朝政了,事实上他只是有种学种而已。但皇上和稀泥那是政治需要是手段,皇子和稀泥那就是自己找死了。

第348章 摔倒在地

  庄亲王侧福晋瓜尔佳氏为庄亲王诞下了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