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开国篇 第134章

作者:雁九 标签: 穿越重生

  五岁开始练腕力、刀工,十来岁已经学了不少。

  邓老爷看上小三,借着醉意,就提了招婿的话。

  郭老爷就恼了,说了几句伤人话,两人不欢而散。

  ……

  眼见儿子不安,郭老爷摇头道:“当初不过是一句醉话……你心虚什么?霍元帅父子你都见过,是那等随意迁怒的人么?”

  郭老爷沉默。

  有隋家“心里想造反”就能定罪,谁敢触那小老虎的胡须?

  偏生孽缘,自家小三成了他的伴读。

  回头要是小元帅觉得自家欺骗在前,说不得真要恼了。

  男人嘛?

  不管年岁大小,都受不了帽子变色儿。

  这疑似变色儿也不行啊。

  郭老爷哭笑不得,解了围裙道:“这事儿不能遮遮掩掩……要不然以后真要生刺儿了!”

  “爹?”

  “早说开早好,老邓那倔驴……哎,也是我嘴上无德,不该当面揭短……”

  郭老爷说要寻霍宝说清楚,却也没有直接过去打岔。

  等霍宝吃完饭,叫小二结账,郭老爷才过去。

  见到小姑娘,老人家露出几分慈爱:“秀秀丫头,还记不记得郭爷爷了?”

  秀秀看了霍宝一眼,笑着点头道:“记得,上次回郭爷爷给了我个镂空牡丹花银香球做见面礼……”

  就是离开京味楼就让邓老爷收起来,不许孙女再戴了。

  郭老爷点点头,看着霍宝道:“宝爷得不得空,可否与老朽说几句话?”

  霍宝心中纳罕,让秀秀稍坐,自己随郭老爷出来。

  没有远走,就是二楼一间茶室。

  郭老爷苦笑道:“也是我无德,当年犯了口孽,得罪了我那老友……只是老邓素来当秀秀丫头是命根子,怎么秀秀来滁州了,他怎么没跟来?”

  要是真跟来了,怕是不会让孙女来京味楼吃饭。

  郭家儿孙好几个在白衫军,不是外人。

  霍宝就道:“邓家祖父在金陵,帮忙看顾运粮事……”

  两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就因为口舌,就断了交情?

  这其中,肯定有不好对人言之处。

  郭掌柜方才见自己时隐隐带了紧张,应该是因这个缘故。

  郭老爷给霍宝倒了一杯茶,斟酌道:“我与老邓是多年好友,就是他那四方客栈的厨房,也都是我的徒子徒孙撑着……那年他上滁州,我在京味楼给他接风,亲自做了几道菜,两人就喝多了……”

  “他不放心秀秀丫头,念叨着要招婿,我家小三当时在我身边打杂,他就看上了小三……多年的好朋友,老邓要是说起其他孩子,我也不会恼,这小三不行,小三是孙辈中资质最好的,以后要继承老朽衣钵……”

  “当时有个太白楼正与我们铺子争的厉害,各种上不得台面的手段使出来,挤兑着京味楼差点开不下去,老邓一提这话,我就受不得,以为他来落井下石……我便也耍起酒疯,说起老邓八字命硬,将自家人都祸害没了,又要祸害旁人……”

  说到这里,郭老爷叹气道:“我过后就想明白了,只是凑巧罢了,是我误会老邓……只是这些年,也拉不下脸去赔不是……”

  霍宝无语。

  这件事,还真不好评说是非。

  邓老爷的提亲,也不算冒失。

  不过是瞧着郭家家风好,孩子性情敦厚,借着酒意试探。

  郭小三是长房三子,父兄辈分一次家;兄弟辈分一次家,能得到的家资有限。

  邓家却是有铺子、有宅子,做了孙婿独占一份。

  可是挑中的是郭氏传人,又是在郭家酒楼要倒闭的关口,不让人误会也难。

  郭老爷恼怒之下,言辞如刀,捅得也正着。

  邓老爷少年丧父母、中年丧妻、老来丧女,八字没少被人嚼舌。

  知己好友指着鼻子拿这个说事,想想也受不住,怪不得选择老死不相往来。

  霍宝心中明白,郭老爷说这些旧事,不是来让自己做中人与邓老爷和解的。

  是将郭、邓两家差点结亲的事情跟自己说清楚,省的含糊下去横生事端。

  他是真的不在意。

  不说邓老爷一厢情愿,就算郭家当时也乐意,也不是什么过错。

  那个时候他还在南山村呢,压根不知道有邓家这一房远亲。

  “都是误会,以后解开就好……邓家祖父那边,估摸也是后悔了,不是真的恼……”

  要是真的恼怒,在邓健跟前露两句,以邓健的孝顺,怎么会不记仇?

  郭老爷一愣,随即道:“当初是我错在头里,我也欠老友一声不是,回头我去趟金陵……”

第128章 是敌是友

  “是狍子,队长厉害!”

  “饿了!烤了……嗯,熬汤……”

  石三收好箭支,看着后头千来号新兵,眼中带了几分得意。

  宝爷让征兵七百至一千,他带回来整整一千人。

  几日前,他们五人分头带人征兵。

  石三主动选了东北方向,带了五十人赶路,直接出了滁州,去了永阳相临的盱眙县。

  如今官员贪的厉害,老百姓活不下去的多了。

  不仅滁州百姓盼白衫军,楚州百姓也盼白衫军。

  家里半大小子又是最能吃的时候,养活不了,当兵管饭可不是好事。

  白衫军名声比朝廷兵还好,百姓更能放心些。

  水进之前带兵扫荡都梁山,早已经将滁州白衫军的名头打出去。

  他收编那三千多号人,就有主动跟上投军的楚州百姓。

  这里征兵,极是容易。

  三日的功夫,石三就征满了一千人。

  就是口粮这里,有些不足。

  石三在一个乡绅家买了几百斤粮食,耐不住人多,只够一、两顿的。

  他之前是弓兵教头,现在是弓兵副队长,带出来的五十人大都是弓兵队的熟人。

  大家弓箭方便,一路上打了不少猎物,填充口粮。

  幸好滁州在望,歇一晚,明天早点出发,下午就能到了。

  一千新兵蛋子,小的十三、四,年长的二十来岁,唧唧咋咋的,很是热闹。

  “咱们也是滁州军了!”

  “滁州军好威风哩!将都梁山里的匪窝子都杀绝了!”

  “哈哈,王地主活活吓死了!他家闺女在山里做匪婆子!”

  “滁州军的大将军抄了他家,将他们家的粮食都分了,我家分了三十斤!我爹说了,没有那三十斤粮,我家早断炊了,挨不到秋收!”

  “啥时候滁州军占了盱眙就好了。听说给百姓开渠,还给赊种子啥的!”

  “……”

  听着新丁们叽叽喳喳,随行来的屯长对石三道:“水爷勇武,听说是打小学的枪法!水爷跟咱宝爷感情好,黑蟒山时老来找宝爷。要是宝爷不用蛮力,都比不过水爷!”

  另一人道:“咱们这次征兵是借了水爷的力气……怕是朱大爷那边不大好……”

  朱刚选的方向是曲阳,正是黑蟒山一带。

  “邓爷真是杀星,曲阳兵下去剿匪就杀了三千多人……听说不少寨子都是鸡犬不留……”有个消息灵通的什长唏嘘道。

  “曲阳也实在太乱了,早该收拾了,上回还有不开眼的流寇打咱们粮车的主意!要不是随行护兵多,就要让他们得逞。”

  曲阳县从三月开始失去秩序,县城归属就换了好几次手。

  下边先是大旱,又被陵水溃兵扫荡过。

  有地痞闲汉趁机劫掠,更多的是没有粮食的老百姓成了匪。

  石三听着手下说着,心中想着朱刚、朱强、梁壮、仇威这四人。

  随着这次征兵结束,战狼营扩充,从一千五,扩编到五、六千。

  可如今宝爷手下才两个千户、一个副千户。

  有两到三个代千户空缺,候选就是他们几人。

  朱刚、朱强、梁壮已经是曲长,远比他与仇威有资格。

  得尽快找机会,立个大功劳才行!

  石三想的正出神,两个弓兵疾步过来,气喘吁吁禀告:“队长,官道那边不对,烟尘太大,亳州方向有大军过来!”

  石三“腾”的站起来,“嗖嗖”几下爬上跟前一根大树。

  他站在树梢,手搭凉棚,往北边眺望。

  如今金秋时节,秋高气爽,这远远的烟尘就十分明显。

  “全员隐蔽起来,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