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开国篇 第145章

作者:雁九 标签: 穿越重生

  行出去二十里,霍宝就吩咐下去扎营。

  不知下来收复定远的官兵多少人,不能贸然行事。

  等到下午,斥候带回来消息。

  五千官兵围定远,已经围了五日。

  定远守将曾数次开城门叫阵,官兵都不曾应战。

  官兵不知等什么消息,一日几次派人向州府方向联络。

  “宝叔,官兵是不是在等援兵?”

  “宝爷,是否派斥候北上,探查援军消息?”

  霍豹、侯晓明都想到此处。

  霍宝点头,派了斥候下去。

  就怕这个!

  要是官兵没有后续部队,只有这五千人,童兵还能去扰敌,送信进县城,里应外合,击溃官兵。

  若有后续官兵,那自己这两千人就不用去送菜。

  等到傍晚,北上的斥候回来送信。

  抓了官兵的传令兵,知晓围着定远城的官兵为什么不攻定远。

  在等嘉山县的消息。

  原来剿匪官兵派了三路人马出来,“收复”嘉山县、定远县、招义县。

  其中派去收复离亳州州府最近的嘉山县的,是剿匪主将的外甥,这次剿匪的先锋官。

  这先锋官妒贤嫉能,最是见不得旁人强过自己。

  先前打徐州时,众人分兵下去“收复”县城时,有个副将一日功成,碍了这人的眼,在主将舅舅跟前进谗言,使得那副将背了个“勾结匪军”的罪名,被撸了官职,拘押问罪。

  剿匪众将引以为戒,凡事就不敢与其争锋。

  来定远县城的副将就只能等嘉山县“收复”后再攻城,免得重蹈覆辙。

  霍豹、侯晓明等人面面相觑。

  霍宝并不觉得意外。

  要是朝廷将领清明,那还有大家什么事儿?

  不过定远县离亳州州府三百里,供给也是问题,这个副将怕是也急了,才会一天派几茬人北上。

  霍宝在地上画了简易地图,对霍豹、侯晓明道:“这些守军下来时日不短,粮草即便不断绝,也差不多,只能就地强征……你二人各带一曲,以定远县城为中心,一曲堵东面,一曲堵北面,等到官兵征粮回来,以逸待劳,击溃运粮队……不求全功,保全兵卒性命为要……”

  定远县城南边是陵河,无需留守。

  至于西边,还有霍宝带着的一千童兵主力守着。

  三面包抄,将定远县外的官兵围住,即便不能关门打狗,也能断绝供给。

  霍豹、侯晓明领命,各带五百人离开。

  霍宝又吩咐仇威:“派人盯紧了那边驻军大营,尽快查明粮草所在!”

  凡事总要两手准备,要是粮草富裕,那就想办法让它不富裕好了。

  仇威应声,下去安排人手不提。

  次日,霍宝拔营前进十里,距离定远县城只有二十里。

  自从知晓定远县城外的官兵人数,他心中顾忌少了许多,隐隐明白朱强、石三前几日的心情。

  敌我人数悬殊不大,且敌明我暗,有心算无心,很想去偷袭一把怎么办?

  忍了!

  还没等斥候探明官兵粮草所在,三路童军就各有斩获。

  霍宝所在的东边,迎来一个百人队。

  出来的时候,童军隐逸,放过去了,回来的时候就截个正着。

  远远一个百人队缓缓而来。

  为首几人骑马,后边兵卒步行。

  官兵们手中没有空着的,或是牵着牛,或者赶着猪,还有手中直接提了鸡鸭的。

  霍宝压阵,命朱刚、仇远带一曲人马伏击。

  弓兵操练三个月多,准头有限,可无差别扫射时也显威力。

  两轮弓箭下去,官兵就伤了几十人。

  “有埋伏,快跑!”

  “啊,娘啊!”

  “嗷!”

  那骑马的几人,更是使劲甩鞭子。

  有两匹马被射伤,撅着蹄子,掀翻了马上人。

  另外一匹马,却是披着半甲,没有被弓箭射着,眼看就要载着人奔出埋伏圈,却被飞来一物打个正着,马颈一扭,重重倒在地上。

  马背上那人被死马压个正着,脸色惨白,哀嚎不已。

  霍宝策马上前,挑起地上的锏收起。

  斩杀八十七人,俘虏十六人。

  童兵重伤两人,轻伤二十五人。

  童兵不少人是初阵,临阵生怯,才会受伤。

  随行医护兵二十人,已经给轻伤者做了包扎,重伤者上了担架。

  从弓兵开弓,到刀兵、枪兵上阵,到辅兵清扫战场,前后就一刻钟的功夫。

  兵器、铠甲,都被清理出来。

  军备不足的童军,立时装备上。

  另收获牛三匹、驴一头、猪十二口,鸡鸭九十三只。

  霍宝看着这些牲畜家禽,半天没动。

  他在南山村生活十几年,当然明白牛啊、猪啊这些牲口对农民的重要,知晓这些鸡鸭都是农家重要财产。

  可是他下令时,没有叫手下直接拦截出去劫掠的官兵,而是让手下伏击收获后的官兵。

  战争就是战争。

  从来没有什么所谓的“正义之师”!

第136章 枭雄难为

  定远县,大曹村。

  整个村里,没有一处太平的。

  不管身在何处,都能听到哭泣声。

  自己的,旁人家的。

  随处可见狼藉,不少人家的篱笆墙都被掀翻。

  明明是饭时,却是只有零星几户有炊烟。

  整个村子笼罩在绝望中。

  ……

  “啊!”

  “姐姐上吊了!”

  “当家的,快来啊!”

  其中一户传出嚎哭声,惊动了左邻右舍。

  官兵进村劫掠,家家户户都破财,可还有更可恨的在后头。

  就是家里有年轻妇人、大闺女的,又躲避不及,可不是遭了祸。

  这家的闺女,就被糟蹋了。

  哭了半晌,这闺女就趁着爹娘不留意悬了梁。

  幸好发现的早,救下性命。

  这家妇人搂着闺女,一边拍打一边哭道:“不孝的丫头,不孝的丫头啊,怎么舍得爹娘去!带了娘一块去吧!”

  当家的男人蹲在地上,搂着脑袋说不出话。

  这家的小儿,不过十二、三年岁,拿着镰刀,恨恨道:“作甚不跟他们拼了?作甚就看着他们……看着他们作恶?咱们村几百人,还怕他们百十来号!”

  左邻右舍见状,纷纷摇头。

  “那是官兵啊,能怎么样呢!”

  “抢过一回就好了。”

  “破财免灾,到底是保全了性命!”

  “是啊,就当被狗咬了吧,回头往远了嫁,这年头女子不愁嫁!”

  少年愤愤道:“不杀人?老穆头护着他的牛,被砍了三刀,没死,可还能活么?”

  “……”

  麻木的村民多,绝望愤怒的村民也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