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开国篇 第203章

作者:雁九 标签: 穿越重生

  这是滁州军第一战将。

  不说老资历与这双重亲戚关系,只乱世之中,勇武善战就是根本。

  “我还有个把兄弟马魁将军,是我异姓兄弟,少年相交,性子惫懒,早先在黑蟒山中养老,被我拉下山,如今留守滁州。黑蟒山上三个寨子,两千来号兵马,下了山,才有了这滁州军……他有一女,是我的义女,如今跟她女婿在邓将军麾下……”

  巢湖水师众人明白,那位马将军,就是滁州军三号人物。

  霍五又指了薛彪:“这是我把兄弟薛彪……善于经济之事,是咱们滁州军的财神,今春滁州大旱,粮食供应不上,全是我这兄弟门路,一直从金陵运粮过来,养活上下几万兵卒……前些日子,他去了杭州,也是为咱滁州军奔波,置办军备……”

  于副都统等人都起身见礼。

  并没有因薛彪行的是商贾之事就轻视,他们都是从私兵转的官兵,最是晓得养兵的耗费。

  薛彪亦谦逊回礼,脸上带了几分不好意思。

  这买粮也好,置办军备也好……虽说他也尽力,可都有霍宝的功劳在里头……

  霍五看了眼林师爷道:“林先生与都统是旧识,我就不多说了……我们兄弟几个都是粗人,看得不长远,这滁州军的大方向都是林先生把着……我这人不读书,却最敬着读书人,就厚着面皮让我儿拜在林先生门下做个学生,以求他能跟林先生多学些道理……”

  于副都统几个明白,这林先生就是滁州军的谋主,也是“太子太师”,文官里的第一人。

  霍五又道:“今早直接在裕溪河边分兵去舒城的杜肥将军,也是我的把兄弟,是我、马魁、薛彪的小兄弟,性子憨厚,是个最实在不过的人,之前随着老马在黑蟒山上……”

  说到这里,霍五顿了顿:“再后头就是老唐……老唐也是黑蟒山出身,曾是一寨之主,一地豪强,与我那两个把兄弟是旧相识,被我们拉下山来……”

  “老唐后头,是今早分兵去庐江县的冯珏冯将军,本是亳州去年举事的五位元帅之一……前些日子亳州不太平,孙元帅与柳元帅相争,冯将军就带兵避了出来,又赶上山东兵从徐州下来平叛,冯将军南下求援,随后就投了滁州……”

  于、安等人都睁大了眼睛,很是意外了。

  亳州距离庐州二百里,大家又都是弥勒教徒,他们自然听过“冯和尚”的大名,只是不知他竟然放着一地渠帅不做,投了滁州军。

  更意外的是,冯和尚的座次,竟排在众将之末。

  真要论起实力来,本是与邓健差不多并肩的人物。

  滁州军……

  除了能力,还讲人情。

  如此,对于巢湖水师来说,倒是有利有弊。

  好处是大家现在入伙也不算晚,弊端就是,位次比想象中的靠后,怕是越不过前头这些将领去。

  ……

  庐阳水门,楼船上。

  霍宝陪着仇威,装殓了唐光。

  棺材是庐阳里最大棺材铺的镇店之宝,独板的楠木棺材。

  寿衣是缂丝绣了麒麟的华服。

  “何时……回滁州……”

  仇威哑着嗓子道。

  “明早!”

  仇威不由一愣:“就咱们吗?”

  庐州初定,多少大事等着,怕是得闲的只有童军一部。

  可舅舅虽不是战死沙场,也是为了滁州军大业来的庐阳……

  霍宝摇头:“冯爷与水大哥留守庐阳,操练新兵,其他人都要送唐叔一程……后天晚上在滁州为唐叔‘接三’,已经快马回去送信,请六叔预备灵堂……”

  仇威忍了半日的眼泪,滚落下来。

第175章 十日之约

  次日一早,霍五一行与巢湖水师几位将军作别。

  于副都统与安勇都想着那安庆水师缴获的楼船与三百多战船。

  两家是姻亲,可算是一家,自己当家作主还罢,为人手下多少犯忌讳。

  要不是如此,老都统当年也不会在招降了两家后,又顺手推舟招降了声名狼藉的盛双刀,将巢湖水师分为做三部。

  只是霍五不开口,他们也不好主动相问。

  不想,两下作别时,霍五直接对于副都统道:“咱们滁州军的规矩,缴获是三七分,军中交三成,主将分两成,下边副将们分两成,三成归兵卒……只是昨晚水战缴获的都是战船,交了旁人也用不到,都统可抽调出老弱出来,充作辅兵,那三成战船就分派到和县与滨江县两地驻守巡航……”

  于副都统闻言,迟疑道:“那两艘楼船如何安排……”

  霍五看看于副都统,又看看安勇,道:“我的意思,一切不变,楼船也好,那两千多安庆水卒也好,你们翁婿两个商量着分配。就是水师从之前的三部变成如今两部,老哥哥统领,安将军与你家老大还是各领一部……”

  于副都统与安勇听了,都不由动容。

  之前投到滁州军下,他们已经做了被掺沙子、削权的准备,万没想到竟是维持眼下格局不变。

  霍元帅还真是好心胸。

  霍五正色道:“只是有一条,如今咱们成了一家,就要守一家的规矩,才像回事儿……回头让人将滁州军的条例给你们抄一份,好规矩咱就守着,坏了规矩的就按照定下的惩罚,不凭好恶,不论亲疏……咱们在这乱世保全自身,庇护这一地百姓,不能说人人称赞,也不能让人指着脊梁骨骂了老祖宗!”

  “五爷放心,有规矩好,有规矩咱们滁州军才能走的长远……”于副都统连忙点头道。

  安勇也道:“这世道民心何其重要,咱们定约束儿郎,万不敢坏了咱滁州军的仁义口碑。”

  霍五想了想,道:“今日初十,我们这几个老兄弟送老唐一程……十五‘头七’出殡后,我们就折返和县……九月二十过江,咱们打太平……”

  于副都统与安勇两人闻言,都带了惊讶之色。

  “这剩下十日,会不会太仓促?”

  于副都统担心道。

  不说庐州,就是和州,也是滁州军新占了没多久。

  霍五摇摇头:“大庆军东征军已经打下杭州……又在蕲春建国,还占了洪州与武昌,朝廷已经从闽、浙、江几地调兵过去杭州,武昌、洪州那边朝廷也不会容……金陵周边空乏,正是难得的好机会!”

  最关键的,他想要早日找个安稳之地落脚。

  唐光之死,是真的吓到他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如今各地的义军,朝廷军,以后总要面对的时候。

  滁州城小,和州也大不到哪里去,庐州大些,可在这里拓展不开。

  只有金陵,城大墙高。

  回头将那倒塌的城墙修缮好,就是易守难攻的坚城。

  于副都统与安勇都带了几分兴奋,没想到霍五会直接剑指金陵。

  怪不得林先生说霍元帅的格局不在庐州,也不在淮南道。

  原来是天下。

  滁州军的军势,他们都瞧在眼中,比朝廷里的正兵也不差什么。

  又有几位猛将,以后走到哪一步还真是不敢想。

  霍五、邓健、薛彪、林师爷、霍宝等人,将率领一万人马从陆路抄近道回滁州。

  马驹子、霍虎率领邓健部五千人,侯晓明率童兵三千人,总计八千滁州军,将搭乘巢湖水师的船经水路,在巢县上岸,从那边去和州征兵备战。

  水进自己的三千人,霍豹领三千童兵,总计六千人留守庐阳。

  舒城杜老八那里,庐江冯和尚那边,霍五都叫人过去传信,说了接下来的安排,让杜老八立时返回滁州奔丧,也让冯和尚夺城后回滁州。

  两部人马,除了留下守城的,其他都回和州备战。

  之前他想要留冯和尚与水进在庐阳,临了又改了主意。

  水进还罢,庐阳这里几万才降的新丁,必要留一员大将镇守。

  至于冯和尚……

  各部将军都回去奔丧,只留下冯和尚一个,倒好像不把人当自己人。

  还有这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冯和尚到底是新投的滁州军,不好放他孤悬在外,尤其是才到手的还不稳定的庐州。

  没等大家作别,就有捷报传来。

  离北关路程近的庐江县,昨晚已经被冯和尚拿下。

  冯和尚叫人连夜报捷,自己带了兵卒在舒城支援杜老八部了。

  霍五立时叫人再次传信,叫冯和尚与杜老八拿下舒城后,一起回滁州。

  水进论起来与唐光亦是相熟,虽军务在身不能回滁州,却也准备了奠仪,交给仇威,叹气道:“憾不能送唐爷一程,等周年我在亲祭唐爷……”

  侯晓明、霍豹、李远、朱强、梁壮、邬远等人,各有差事,不能回滁州,也都备了奠仪,送到城门口。

  他们都晓得,仇威以后不一样了。

  唐光的五千人马,如今挂在童兵名下,日后却要独立成军。

  仇威不再是普通曲长与斥候队长,在霍宝手下,不说比肩霍豹、侯晓明的地位,也差不了多少了。

  羡慕归羡慕,却也嫉妒不来,这是唐光遗泽,也是那五千人马的分量。

  侯晓明、霍豹两个,如今开始独立领军,心中很是淡定。

  李远已经有了自己的定位,与众位将领不同。

  剩下几个头目心中明白,却不免紧张起来。

  不管什么原因,前有一个李远,如今又有仇威,都是后来居上。

  他们再不紧跟着点儿,就要被落下。

  尤其是朱坚与梁壮两人,心情最是复杂。

  前者的童军中的地位被李远取代,后者沦为中庸。

  霍宝身边留了五百童兵做亲兵,点的队长是朱刚,这也让梁壮心中很酸涩。

  昨日霍宝抽亲兵,队长候选是邬远、朱刚、梁壮三人。